校園應該是每個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象牙塔,卻變成了一些孩子的噩夢。校園霸凌,近些年來一直備受社會關注,這兩年也拍了多部關於校園霸凌影視劇如《少年的你》《悲傷逆流成河》《媽媽別哭》《告白》等,來向社會反映校園霸凌問題的嚴重性。
下面我們來看一組數據,了解一下校園霸凌。
上面數據均為校園霸凌,霸凌並不是只有毆打一種形式,真實的霸凌比電影中表現得更加嚴重。下面來簡單說一下出現霸凌的原因,和被霸凌後的影響以及怎樣預防校園霸凌。
霸凌原因
常見的有五種
一、身體存在缺陷,在同齡人眼中被視為異類,容易受到他人霸凌。
二、心裡缺陷,一般表現為孤僻、不善與人交往,受到霸凌孤立無援。
三、轉校生,和膽怯順從的優等生。
四、有原生態家庭問題的學生,這樣的學生往往在行為上與他人也有所不同,也是受霸凌的對象。
五、霸凌別人的人,他們對被打的人沒有感覺,不知道這件事裡面的因果關係,不懂他人痛處。
以上四種人都是在學校容易受到霸凌的。
被霸凌的影響
被霸凌的孩子,在霸凌結束後的時間裡,會出現焦慮、抑鬱、還有對社交的恐懼,人格扭曲,和長期處於這種陰影當中,對孩子的一生造成極為嚴重的後果。
那麼怎麼能預防霸凌事件的發生呢?我覺得得從學生本身、家長以及學校老師共同預防。
自身怎麼辦?
沒遇到霸凌時,應該強健體魄,鍛鍊好身體素質。沒事不惹事,有事不怕事。
當正在被霸凌時,不用畏懼,當也得依情況而定,要是人多勢眾,不要逞能,想辦法離開,要此時沒法脫身,大聲呼救尋求他人幫助。
家長該怎麼做?
家長在這裡扮演的角色尤為重要,因為霸凌原因中就有一條家庭因素,一是整個家庭狀況對孩子有影響。二是家長應該怎樣處理與孩子的關係。我覺得和孩子的學習相比,身心健康更加重要,不能一味逼迫孩子順從自己,應該放低姿態,敞開心扉的和自己的孩子溝通交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這樣他才能夠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及時告知家長,不會默默忍受。
老師怎麼做?
老師在學校應該多了解學生們的情況,安排一定的心理健康課程,促進每個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但我還要給老師們提個醒,有時候孤立的冷暴力也屬於校園欺凌的一種,這種冷暴力歸根結底來自於老師,(不代表所有)老師會有意無意的扮演上欺凌者的角色。比如學生犯錯,有的老師會當眾諷刺,挖苦,要是這個犯錯的學生正好屬於易欺凌群體,那他會更加容易被孤立,被冷落。就是提醒每一位老師要杜絕這種情況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