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校園霸凌——無疑是正在熱映的電影《少年的你》最核心的主題,《少年的你》也是繼號稱中國第一部探討校園霸凌的影片《悲傷逆流成河》之後,再次將校園霸凌問題擺上檯面來討論的大熱作品。但一切似乎來得稍微晚些了。
為什麼欺負我?為什麼偏偏選中我?這大概是所有被害者都百思不得其解的緣由。事實上更為過分的是,那些加害者在事過境遷後居然完全將霸凌事件遺忘了,甚至連被害者長什麼樣都已經忘卻得一乾二淨。在韓國,學校霸凌極為普遍,以至於不少影視作品裡描繪的校園生活,總是有意無意帶到這樣的現象。韓國女歌手孝琳,曾因演唱過大熱韓劇《來自星星的你》中的插曲《再見》而走紅,19年深陷霸凌爭議。
種種先例告訴我們,傷害並不能被時間所撫平,即便當時遭受霸凌的人沒有做出像片中胡小蝶那樣跳樓的自殺行為,選擇一了百了。但這種惡劣影響想必也會伴隨受害者今後一輩子的生活。在學校讀書的日子,是用以建立三觀的重要時間段,當面對一個充滿惡意的周遭,如何還能在今後的人生中擺正自己的位置?韓國的影視作品中,不管是電視劇或者電影,都曾經花重墨去探討各式各樣的「校園霸凌」,例如以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韓公主》,講述了41名男學生輪流性侵女中學生的故事。
真實情況遠比加工過的影視作品更殘酷,低齡化犯罪越來越普遍,而青少年犯罪在情節上不比殺人好多少,誅心比殺人更可怕。
同樣的,韓國影片《蚯蚓》也探討了校園霸凌事件,女主角死前被迫進行兩個月的援交。故事結尾大快人心,女主角的父親用自己的方式裁決掉所有加害過女兒的人,當然,這在我們的大銀幕上是絕對不允許的,我個人也並非提倡以暴制暴。然而如何定義並舉證校園霸凌,在實操中確實比較困難。再加上想要有效管教霸凌者和有力制止後續的霸凌產生,這對被害者來講尤為重要,但目前正如《少年的你》裡所展現的一樣,我們似乎只能等待有關部門出臺更多的解決方案。
在中韓兩地都大火的電視劇《你是誰-學校2015》亦是以女主角遭受校園霸凌作為故事背景的,金所泫飾演的優等生在被同班女同學排擠欺凌之後選擇投河自盡,從而引發了一場雙胞胎互換人生的劇情,她頂替親生姐姐去到另一所學校,收穫到全新的親情及愛情。劇集整個基調不算悲傷,但其實編劇是否在暗示,換一個人生才是被害者真正得到解脫的方式,這不禁令人感到悲哀。
原來被害者是要像老鼠一樣四處逃竄的,加害者永遠理直氣壯、窮追不捨。希望《少年的你》和《悲傷逆流成河》能真正推動有關機構重視校園霸凌,真正保護校園霸凌的受害者,這一切來得雖不及時,卻也算個好的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