碉堡了!不是影視城,帶你親臨前線陣地,探訪國民黨青年軍碉堡防禦工事!

2021-02-15 GO野

碉堡了,一個網絡詞彙,就是屌爆了的意思。今兒咱們就奔真碉堡玩玩去,真的是「碉堡了」。

想要上戰場?您肯定說那不可能的事,這和平年代又沒仗可打,除非去敘利亞找叛軍兄弟混幾天,否則哪兒找戰場去啊。在影視劇中我們常見的戰爭場景,大多數都是在影視城或是劇組臨時制景中完成的,那些都太假了沒意思。

就在北京郊區的某座山頭上,今天仍舊保留著一處真實的戰場遺蹟!前線指揮所、碉堡群、地道、戰壕等全套的防禦陣地工事應有盡有,而且全都是當年原封原樣兒一點不帶變的!部隊早就撤走了,但是陣地沒丟,還在那兒呢!帶您到那裡走上一圈,絕對讓您有穿越回當年那個槍林彈雨歲月的感覺。。。

行至門頭溝圈門村,開始上山走京西古道,半山腰有個叫天橋浮的村子,雖已拆遷夷為了平地,但至今還可以在地圖上找到其方位,回溯到1947年底,國共兩方的軍隊在這裡曾發生了著名的「天橋浮戰鬥」。

順盤山的防火道走到此處,請脫離主路,右拐向北走野路上山

走上古道約400米遠,便可見遺棄的過街樓一座

說是過街樓,也可以稱之為關卡或城關,當年走古道(也就是官道)必經此地,所以踞守此關卡可起到扼敵之作用,此為西面的洞口處

關卡下的甕洞

關卡東面,當年的正門位置,想通此關,如不接受盤查或留下點買路錢,一槍乾死你太容易了!

門額上依稀留有「天橋浮」的時刻,證明此處正是天橋浮關卡

甕洞口的拴馬石

甕洞為山石發券而建,約十米長,四米寬

甕洞口留有門軸孔和門栓插口,這證明原先關卡處是設有城門的

如您在洞中留意洞頂的石板,細尋可發現一處傳說中驚世駭俗的遺蹟---三國時期張飛留下的腳印


張飛的腳印?這尼瑪不是開玩笑呢嘛!是啊,我不是說了嗎,這是個傳說而已。不過由此接下來要向您介紹一處與張飛有關的遺蹟,就是關卡上面過街樓位置原有的建築----三義廟。

天橋浮關卡處於兩山之間,地處險要,關隘易守難攻 ,過街樓如同連接兩山的天橋,甕洞上說是過街樓,實際原建有三義廟一座,當年有可能是京西古道上運煤的馬幫休息落腳的場所,亦或是守此關口收過路稅官員辦公之地。

天橋浮的三義廟始建於明代萬曆年間,廟內供奉有三國時期「桃園三結義」之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塑像。三義廟坐北朝南,正殿、配殿、禪房、山門一應俱全。由於過街樓上廟宇院落較多,當地百姓都說:「人在橋上走,過橋不見橋」,只可惜三義廟現在只剩殘垣斷壁了。

從關卡西門南側可以上到甕洞上的過街樓,也就是原三義廟遺址


奇怪的是,我們這次在三義廟發現了一處新挖的大坑,不知用意何在


回去翻看這張於2012年拍的照片,發現今日大坑處原立有夾杆石墩,看來這帶有花紋雕工的夾杆石定是近期被歹人盜走了!


在這裡不得不說,散落在山間的荒野文物,國家要想保存起來是很不容易的,目前最好的保存方式便是讓它們靜靜地躺在原地。前些年賊人偷的都是大件精美的石刻雕件,例如石碑贔屓等。但近年來偷盜之風愈發猖獗,但凡是帶點花紋雕工的石頭,只要相關圖片發到網上,很快便會被賊盯上,過不了多久肯定會被盜走。

《Go野》在創辦之初也曾經頗為此問題擔憂,如將行走所攝的照片發表於世,無異於是給賊人們提供偷盜的線索,完全是在替不法分子提前踩點去了啊。但轉念再想,這些精美的荒野文物如不拍照整理留存,那後人很可能就再也無法欣賞到那些珍貴的石刻了。同時也想藉此雜誌來呼籲相關文保部門提高警惕,引起社會大眾的重視,及早將文物收歸妥存。


三義廟遺址,完全是殘垣斷壁一片荒涼,早年間在瓦礫中還存有幾通石碑,也早已被盜淨了

殘磚爛瓦中的古槐樹,應該已是枯死了,反正每次來都是一個慘樣,從沒見其長出過新葉


從三義廟俯瞰關卡東門外的古道

天橋浮這個地方,現在來看荒涼至極,在這古道關卡處呆上一天也見不到半個人影。但在門頭溝的歷史中,此處曾是政治文化活動中心,衙門監獄茶樓戲館買賣街一片熱鬧的景象!由於是去往山西古官道上的必經之處,所以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我軍北嶽軍分區獨立團為配合解放軍攻打南口,牽制在門頭溝地區駐防的國民黨軍隊不去增援,於1948年1月13日發起了攻打天橋浮的戰鬥。在附近村莊人民群眾及民兵的支援下,激戰一夜,成功完成牽制任務,殲滅國軍130餘人,我軍傷亡近百人。

以上是我軍對「天橋浮戰鬥」的官方戰報,但當年的戰鬥究竟是打成什麼樣子,只能是憑你我的想像,並通過故地重遊的方式在腦海中重新描繪了。個人認為我方的記載不可信,因為僅憑我軍北嶽分軍區獨立團這支雜牌隊伍外加民兵和老百姓,是根本無法與扼守要隘的國軍正規軍抗衡的,況且駐守在天橋浮的是國民黨青年軍208師,屬國軍王牌部隊,怎麼可能出現我方傷亡要小於敵方的勝局場面呢?所以對於此次英雄般的戰鬥記錄,您只能當故事聽聽罷了,不必深究。

然而神秘的國民黨青年軍到底是支什麼樣的隊伍,無論是歷史資料還是影視劇中都很少會被提及,其實這是一股幾近被遺忘的抗日力量!

國民黨青年軍第208整編師師長吳嘯亞中將


青年軍第208師師長吳嘯亞屬抗日名將 ,1939年之崑崙關戰役,其率官兵奮勇拼殺,先後攻佔多處戰略要地,為最終攻克崑崙關奠定了基礎。此役歷時50多天,是武漢失守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殲滅日軍達8000多人,時稱之為「崑崙關大捷」。吳嘯亞率領擔任主攻任務的第一師,戰前全師整編官兵達1.3萬人,此役結束後僅餘700餘人。


在此,向保家衛國的抗日國軍英烈致敬!你們的歷史功勳誰也無法抹殺!

國民黨青年軍第208師盾牌徽章


駐守在天橋浮的青年軍208師是抗戰後期為相應國府「一寸山河一寸血, 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而組建的部隊,全美械裝備,戰鬥力十分強悍。團一級單位均配有多名美軍教官,長官多出自知識青年,士兵軍事素質過硬。與當時認為只有去延安才是救過之道的愛國青年不同,國民黨青年軍十分信仰三民主義,且多數出身自豪門富甲之家,完全忠誠於蔣總裁。

在關卡上三義廟的南側,至今保留有完好的多功能作戰指揮所一座,其建築主體分為兩層,上層為陣地指揮所,下層為暗堡設計


指揮所遺址

整體建築保存的非常完好,暗堡工程修建的極其堅固,看來陣地的工事真是馬虎不得

仔細數了一下,下層暗堡共有五處機槍射孔

只剩下一半的牌匾,上刻:天橋浮,民國三十七年三月

從樓上指揮所外樓梯可進入樓下的暗堡

暗堡入口處,也留有機槍孔射位


暗堡內部最大的一處機槍射擊位

暗堡內靠暗道相連


內部分為四間獨立的戰鬥房間,以及兩間過廳及一處彈藥庫

暗堡內最內部的房間有暗道通往上層的指揮所(前幾年去的時候還可以爬上去,如今已被封死)


屋頂的通風口,由此也可以上到指揮所門口的平臺處,整座暗堡設計的很機密!

仔細看,牆壁上還留有一些彈孔的痕跡


關卡正上方的三義廟遺址,從這兩座殿宇中間的過道穿過,即是過了所謂的橋,可到達對面山頭

回望三義廟,看規模確實是不小,據傳馬翰林(馬相如)辭官回鄉,曾在此興辦過學堂,只是本社目前還未找到相關的歷史資料

在北面的山頭上,發現了第一座碉堡


這是北山的第二座碉堡,照片中可見這兩座碉堡均屬中等大小,應為碉堡群中的子堡,兩堡內為戰壕相連


碉堡的內部空間

每個射位均配有兩個收納彈藥的孔窗

從機槍孔向外探去,想必當年的天橋浮戰鬥中,應從這裡射出過上千發子彈吧,肯定非常的過癮

從兩處子堡向下眺望關卡處的三義廟以及指揮所和暗堡。注意看對面山頂處還築有一座碉堡

碉堡的入口處

其建築材料裡面含有鋼筋,怪不得經歷這麼多年依舊堅而不催呢,裡面裝的不是豆腐啊!

照片中左側堡外部的高度分明顯高於右側內戰壕

兩座碉堡之間也是通過戰壕相連接的

兩堡相距25米左右

從這兩座子堡繼續向北的山頭山,還有一座更大的碉堡,

在北上的山路上可見一處巨大的壕溝,通過痕跡可以判定為人工開挖的戰壕,一直通往山下,想必是可以起到戰鬥人員快速增援或撤退之用吧

山頂矗立的碉堡,明顯要大於剛剛看到的兩座,應為此碉堡群的主堡

主堡的射擊方位與子堡不同,其主要射位是面向西面的,而兩座子堡是面向東面

主堡的射孔

山頭的碉堡,視界良好,配以環形戰壕設計,堡內3挺機槍齊射,戰壕內再配置一個排的兵力,窩在山下的我軍兄弟想攻上來,還真不是件易事

下山再看看殘破的三義廟,一堆山石殘磚,已經尋不到任何有收藏價值的「紀念品」了


遙想當年這裡發生過的戰鬥,是不是三義廟就是毀於那場戰火呢?


帶您逛了一圈陣地,感覺如何?如此大全套的防禦工事,足以在您面前展現出生動的戰爭畫面了吧?在目前《Go野》去過的所有戰爭遺址中,天橋浮這裡是保存最完好,配套最齊全,也是最有看頭的一處,即使在全國範圍內,恐怕也算得上是純自然留存遺址中最真實最大的了。如您感興趣的話,趁早來走一遭吧,不久的將來,此地必將會被開發的,到那時候您玩的看的可就不再是原汁原味的啦!

衛星地圖示意

注意事項:

1.從圈門村走防火道西行上山,見本文第一張照片處改為土路向北

2.鑽行暗堡內地道請隨身攜帶頭燈等設備

3.三義廟遺址處有隨時坍塌的危險,請倍加小心

4.請愛護文物遺址,不要隨意隨地釋放

如果喜歡此篇文章,請別忘記與他人一起分享

喜歡《Go野》微雜誌,請您添加公眾訂閱號:

GoyeChina (長按紅色字即可複製)

相關焦點

  • 古韻湖裡 | 戰鬥過的痕跡,藏在這些碉堡裡……
    解放前,國民黨在高崎要寨構築大批以鋼筋水泥碉堡為核心的外圍防禦體系工事開拐向的門洞碉堡的主體開有3個射擊孔外大內窄,射擊面大,易守難攻登陸那天(1949年10月16日)天已經大亮了,敵人發起了更加瘋狂的反撲,炮火在陣地山炸起滾滾濃煙,一排排機槍子彈啄平了戰壕的積土,勇士們沉著應戰,等待敵人靠近了再打……我方各種武器一起開火,敵人一片片應聲倒下,剩下的抱頭鼠竄,
  • 西伯利亞原木,蘇軍在構築防禦陣地上,為何看起來顯得如此奢侈
    近年來隨著各種科普文的出現,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解防禦工事,知道這裡邊竟然還有很深的學問。防禦陣地的構築對於防守方而言至關重要,其質量也與多方面因素掛鈎,像建造人員的素質、周邊環境和建築材料等。那麼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防禦工事如何?常見的構築材料都是什麼?
  • 東北解放的故事之七:捨身炸碉堡的英雄,除了董存瑞,還有一個人
    董存瑞捨身炸碉堡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1948年6月,董存瑞作為東北野戰軍十一縱隊32師某團六連的一名戰士,在解放承德以北的隆化城時,捨身炸毀敵人的碉堡,為解放事業獻出自己年輕而寶貴的生命。還在三個月前的訴苦教育時,大家就找到了仇恨,大家都是窮苦人出生,國民黨反動軍隊都是地主土豪的幫兇和後臺!戰士們下定了報仇立功的決心。2)部隊集結,進入陣地13日早上,團部決定部隊在當晚21點前進入陣地。算算路程,部隊在下午3點開始出發了。
  • 在《拯救大兵瑞恩》中,狙擊手一槍把德軍的一個碉堡打塌了,是怎麼...
    導演史匹柏專門刻畫了這一幕—— 實際上,這一幕和現實差別很大,因為處於灘尾懸崖碉堡裡的重機槍不可能離灘頭陣地這麼近,而且重機槍一般也不是近瞄,而是在防線最後方,進行正面散布射和縱深散布射,在真實情況下,在射手視野裡,目標士兵基本上就是一個小點。
  • 二戰最難攻克的「戰列艦碉堡」,被美軍灌2萬升汽油變成人間煉獄
    碉堡是一種堅固而隱蔽的防禦工事。只要有充足的彈藥,幾個人就能遏制幾百人的進攻。二戰時期的日本軍隊,則是這種工事的狂熱愛好者。在內陸,在海邊,在島嶼,在各個軍事要點,在交通樞紐上,他們都建造大大小小的暗堡和碉堡。這些碉堡和暗堡易守難攻。
  • 擎天一舉——董存瑞捨身炸碉堡的真實經過
    當時董存瑞沒有帶架子,橋肚上也不能放炸藥。戰鬥結束後,從地下挖出了董存瑞媳婦為他做的襪底來,於是軍事專家就認為董存瑞極有可能是舉著炸藥包炸橋的。經年的戰爭歲月,為國捐軀的壯烈事跡何止千萬!董存瑞無疑只是其中偉大卻又平凡的一例。」
  • 抗日戰爭時期,為什麼不瞄準碉堡槍眼把敵人打倒呢?和神劇不一樣
    碉堡是抗日電視劇中不可避免的防禦工事,這是眾所周知的,日本利用它們建立了一條堅不可摧的防線,八路軍每次遇到敵人的碉堡,都很難把它摧毀,最簡單的爆炸轟擊也不能摧毀它們,因此,從理論上講,清除敵人碉堡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把碉堡放在合適的地方,通過機槍射擊,我們就可以殺死敵人,為什麼八路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沒有這樣做
  • 土司的碉堡簡直是降維打擊
    最讓清軍難受的是大小金川建的碉堡群。由於當初的碉堡大多讓清軍給炸的和拆的差不多了,我們從僅存的丹巴碉樓群還是能目睹當時碉堡的構造。這種長的像煙囪一樣的土樓,如果放在熱兵器時代,基本上一炮就能給掀翻了。在乾隆時代,雖然火炮威力不巨大且發展緩慢,但是就這麼平放在地上讓清軍轟,還是會被轟塌。之所以造成這麼大的威脅,就是碉堡與地形的完美結合。
  • 二戰最費時費力的無用產物,德國豹式炮塔碉堡,雞肋般的武器
    雖然在實戰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總體上依然是被外界稱為無用之物,它就是著名的豹式炮塔碉堡。一、廢物利用最大化1943年8月,納粹德國在庫爾斯克戰役失敗後,勝利的天平開始完全轉向了蘇聯一方。德軍的裝甲部隊開始有計劃地向德國周邊集結,以便於防禦蘇軍對德國本土的進攻。
  • 世界上好使的碉堡戰術,在中國為何不行了?中國人智慧超群
    碉堡戰術在一戰中被大肆使用,並且建功巨大,後來在國民黨圍剿中共中央根據地也使用了這種戰術,在二戰中日軍使用的最為頻繁。利用這種碉堡炮樓之間的距離近,防禦力高,火力猛烈和隱蔽性,在戰爭中大受其利,讓我國的抗日武裝頭疼無比。
  • 軍事 | 金門炮戰碉堡遭強拆,這是想幹嗎?
    在1958年8月23日至10月6日的金門炮戰第一階段,三獅山榴炮陣地發射了11603發榴彈炮,成為臺軍發射炮彈最多的一個陣地。該炮堡曾經登上過美國《生活》雜誌。當年,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和臺軍在廈門、金門前線進行的熱戰,總共歷時21年。海峽兩岸軍人都認同一個中國。
  • 碉堡技能天下無敵!
    好壞星38級進化為超壞星,屬性毒+水,超壞星擁有495的種族值,其中【HP50】、【攻擊63】、【防禦152】、【特攻53】、【特防142】、【速度35】!之所以說好壞星是一位盾牌,這點大家從它的種族值中也能看出,過硬的雙防正是盾牌的基本要素!
  • 《使命召喚OL》驚魂喪屍島「死亡碉堡」大揭秘
    相信很多玩家唉也在摸索中,今天九遊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使命召喚OL驚魂喪屍島死亡碉堡玩法: 死亡碉堡是驚魂喪屍島中的最後一個場景,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中古世紀遺留下來... 使命召喚OL驚魂喪屍島怎麼玩呢?
  •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紀錄——虛無的「民族碉堡」
    二十四、虛無的「民族碉堡」1945年3月,盟軍突破德國西部邊境萊茵河。英國首相邱吉爾從戰後政治格局考慮,力主盟軍搶在蘇軍之前攻佔柏林,統帥部最終堅持既定方案,以切斷德國南北聯繫,防止納粹在南方集結為首要作戰任務。
  • 遼瀋戰役最慘烈的惡戰,東野命令:讓敵在我陣地前屍橫遍野
    到23日太陽落山時,廖耀湘兵團只佔領了尖山子、胡家窩棚等10縱前沿警戒陣地。隨後,廖耀湘變更部署,決心於次日出動71軍87師、91師,新6軍169師,青年軍207師第3旅,從正面進攻10縱陣地,派新22師向10縱東側翼的大虎山方向迂迴,配合正面主力攻下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