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蔣介石手中的「王牌之師」,整編第74師在孟良崮一戰徹底被殲滅,師長張靈甫戰敗身亡,時年44歲。
危機之時,副軍長蔡仁傑曾跪求張靈甫帶人突圍,先回南京保住性命,但張靈甫卻說了這樣一句話——
「回南京,看到我夫人,我就不想死了。」
張靈甫口中的夫人,就是小她25歲的妻子王玉齡。
012次失敗的婚姻
張靈甫有過2次失敗的婚姻。
第一次婚姻,是他1912年考入陝西第一師範學校後,由父母包辦做主的。
張靈甫從小讀私塾,後又考入師範院校、北大歷史系,可謂飽讀詩書,思想先進。
但父母給娶的邢鳳英卻是個典型的「村婦」,她目不識丁,與張靈甫根本無法心靈交流。
這段婚姻隨著張靈甫事業的攀登而無疾而終,很快她和一兒一女便被張靈甫拋棄。
第二次婚姻,是張靈甫1934年在西安駐軍時,娶的吳海蘭。但這段婚姻也持續不過1年,張靈甫卻親手殺了妻子。
關於吳海蘭的死,有一種說法是她偷了張靈甫的機密文件,有「通共嫌疑」,而張靈甫竟一槍打死了吳海蘭。
由此可見,張靈甫是個生性多疑的男人,那麼第三任妻子王玉齡是個什麼樣的女人呢?
02「小性子」女人王玉齡
1945年,張靈甫已經是74軍軍長,人生巔峰之際,43歲的張靈甫結識了王玉齡。
王玉齡,1928年生於軍人世家,父親王樹南曾在北洋軍中任要職,但不幸早逝。王玉齡長相貌美,身材高挑,是女子學校公認的校花。
王玉齡雖然年紀小,但卻很有個性。
兩人沒確定關係前,有一次張靈甫陪著她去理髮。王玉齡從鏡子中發現張靈甫在偷瞄她,一般姑娘要麼會迴避,要麼會相視一笑,但王玉齡卻瞪了張靈甫一眼。
倆人好了之後,張靈甫還提過這事兒,他說,幸虧你瞪我一眼,不然的話,如果你要對我笑一笑,我就沒興趣了。
此話雖有夫妻的情趣在,但王玉齡確實是個性十足。
曾有人對她誇讚張靈甫可是抗日的名將,可別人越是這麼說,她就越不把他當一回事。
這一點「不上心」的小性子,讓張靈甫很是喜歡。
03單純女人王玉齡
愛耍小性子,並不是王玉齡「老練」,而是性情單純使然。
相比前妻的「不忠」,張靈甫太容易被王玉齡的純真打動了。
張靈甫喜歡給王玉齡講故事,講得多是歷史故事,而他自己打仗的事兒,卻從來不講。
或許他只想給單純的她留下一個美好的世界。
王玉齡曾說,他從來不講他得意的事情,也從來不會告訴她他最痛苦的事情,不想拿這些事情來煩惱她。
在張靈甫的呵護下,王玉齡依舊保持著天真,她也十分信賴這個年長又有擔當的男人,所以當張靈甫向她求婚時,她欣然接受。
但是,這卻遭到了王玉齡母親的反對,除了年齡差距,她太知道嫁給軍人的痛苦了。
那是時刻準備丈夫犧牲的擔驚受怕,母親不想她重蹈覆轍。
但女兒的心已經被俘獲,而且她天真的認為,日本人投降了,戰爭結束了,張靈甫怎麼會死呢?
04短暫的蜜月時光
1945年,二人定下婚事,但就在他們決定結婚時,張靈甫被下令即刻前往南京。
臨行前,倆人手忙腳亂辦了婚禮,王玉齡穿著大一號的鞋子,張靈甫穿著借來的西裝舉辦了婚禮,新婚之夜也變成了前往南京火車的上下鋪。
到了南京不久,國共雙方的《雙十協定》讓二人有了短暫的蜜月時光。
他們倆並沒有什麼肉麻的情話,只是簡單的一起生活,偶爾張靈甫會教她騎馬。
但幸福非常短暫,1946年8月,張靈甫接到命令,率軍奔赴華東戰場。
臨行前,張靈甫和平常出門沒什麼兩樣,這讓王玉齡一點緊張感都沒有,她從來沒想過丈夫會死。
05陰陽相隔
張靈甫走後,常給王玉齡寫信,信中多半是念叨家裡的瑣事,什麼魚該餵食了,花該澆水了,甚至他還寄來一個花園設計圖,憧憬著家的模樣。
呈現在王玉齡面前的,絲毫沒有戰爭的可怕,只有一個溫馨的家。
1947年春,為解相思之苦,王玉齡帶著9個月的身孕去前線看他,王玉齡記得她在前方睡得很安穩。
回到家不久,她順利生下了一個男孩兒,張靈甫還打電話過來,語氣中透露著興奮。
但在這之後,張靈甫一直杳無音信。
直到幾個月後的一天,張靈甫的部下楊參謀突然來到家中,一進屋就跪倒在她面前——張靈甫死了。
王玉齡瞬時發懵,只從參謀斷斷續續的敘述中,聽到了「以報國家」,「請蔣介石照顧家人」。
還有那一句「回南京,看到我夫人,我就不想死了。」
聽聞這句話,王玉齡淚如雨下。
張靈甫死後很長時間,王玉齡都不相信這是真的。
後來,宋美齡曾表示要在總統府慰問這些「戰爭寡婦」,但最後也因「今天夫人身體不太舒服」,被趕回了家。
那一刻,王玉齡十分生氣,一種悲涼油然而生。
06重回孟良崮
2007年5月,孟良崮戰役後的60周年,79歲的王玉齡步履蹣跚的爬上了山坡。
她感覺很吃力,想起自己的丈夫瘸腿(張靈甫抗日戰爭中腿部負傷,曾獲綽號「張瘸子」)爬山的模樣,還是很心疼。
王玉齡曾說,她最後悔的是,她從來沒有對他講過她愛他。
但在二人的戀情中,恐怕已經不需要蒼白的語言了,王玉齡用70多年的獨守,向世人訴說著她愛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