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一歲半了還不說話,是發育遲緩嗎?多半是這3種媽媽帶出來的

2020-12-24 媽媽靠譜說

寶寶每個發育階段,身體上會出現不同的變化,比如寶寶一開始只能躺著,隨著身體發育就會開始學著翻身、爬行、坐立,遇到環境變化時,身體也會做出不同的反應。對於寶寶來說,開口說話是發育過程中一個具有標誌性的表現,這意味著寶寶未來可以通過發出不同聲音,逐漸掌握說話這項技能。只不過,每個寶寶的成長環境不同,掌握說話技能的時間也存在差異。

寶寶1歲半了,為何遲遲不開口?

媽媽們聚在一起總要談論一些有關寶寶發育的問題,誰家的寶寶會爬了,誰家的寶寶會走路了等等,周女士也在其中。

一天,媽媽們討論起寶寶開口說話的問題,有位寶媽說:「我家寶寶8個多月的時候,第一次叫媽媽,當時把我高興壞了,可再讓寶寶叫,寶寶就不開口了。」另一位寶媽說:「我家寶寶1歲多才會叫,第一聲叫的是奶奶,可能是奶奶天天帶著他的緣故吧。」周女士一臉愁容說:「我兒子已經1歲半了,還不會說話,平時連嘴都不張。」聽到這,其他寶媽紛紛勸周女士,並表示有些寶寶就是說話比較晚,平時多和寶寶交流,就能早點開口。

相信生活中有很多家長在照顧寶寶過程中,都遇到過類似的情況,甚至會擔心寶寶是不是存在發育問題。寶寶的語言能力發展,其實和很多方面有關係,比如聽力、模仿能力、智力等等,當然,最關鍵的因素還是環境方面,如果家長沒有給予寶寶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寶寶開口的時間自然會比較晚。

寶寶遲遲不說話,問題可能出在媽媽身上!

1、媽媽平時比較忙,不經常陪在寶寶身邊

當代不少女性,生完孩子就出去工作了,因此陪伴孩子的時間就會相應減少。對於大多數寶寶來說,媽媽的參與,會促進寶寶某些能力的發展,包括語言方面,如果媽媽忙於工作,忽視了對寶寶的照顧和陪伴,又不經常和寶寶進行交流,那麼寶寶就失去了很多學習語言、模仿發音的機會,生活環境不符合學習說話的需求,寶寶開口說話的時間自然會延後。

建議寶媽平時多抽一些時間和寶寶互動、交流,增加語言方面的信息傳遞,寶寶接收到的信息和發音越豐富,越容易掌握說話的技巧。

2、寶寶還沒說,媽媽就領會意思並代替寶寶表達出來

有一些媽媽為了更好的照顧寶寶,在觀察細節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寶寶一張嘴、一伸舌頭、一撅屁股、眼睛一轉,媽媽就知道寶寶想幹什麼,寶寶還沒組織好語言,媽媽就已經把話給說出來了,在此要提醒各位寶媽,這樣做也會阻礙寶寶開口說話。媽媽們要明白,你替寶寶說出來,寶寶就是失去了一次鍛鍊語言能力的機會,當寶寶習慣了媽媽「秒懂」,使用語言的次數就會降低,繼而阻礙語言能力的發展。

建議各位寶媽,即便知道寶寶的意思,也不要著急說出來,或者直接把事情給做好,應該鼓勵、引導寶寶通過語言說出自己想表達的內容,這樣寶寶得到鍛鍊,才能更好地掌握語言。

3、媽媽說話方式太複雜,存在語速快、方言等現象

一般來說,不同家庭當中,大人的說話方式也存在差異,有些人語速比較快,有些人在家喜歡說方言,其實這樣的環境,也不利於寶寶學習說話。媽媽語速快或說方言時,寶寶不一定能聽清楚,或者聽懂,寶寶不清楚怎麼發音,不明白媽媽的意思,模仿起來就會很吃力,寶寶在模仿階段受到阻礙,就無法很好地掌握說話技巧。

建議寶媽在引導寶寶說話的過程中,儘可能用簡單的句子或詞語、緩慢的語速、通俗易懂的內容,以及普通話來表達,這樣寶寶聽得清楚、明白,模仿難度降低,掌握語言的速度就會加快。

所以說,寶寶開口說話晚,很可能與家長營造的生活環境有關。

各位家長,你家寶寶學說話時,是怎樣一種情形呢?

相關焦點

  • 小嬰兒有這3種表現,多半暗示智力發育遲緩,家長要重視起來了
    為了提高孩子的智力發育,家長們也是煞費苦心,很早就開始給寶寶補充各種營養了。事實上,寶寶的智力發育,可以從平時的表現看出來。如果生活中寶寶出現一些異常行為,很可能暗示智力發育遲緩,家長就要重視起來了。那麼究竟是哪些行為呢?如果寶寶智力發育遲緩,父母又該如何做呢?
  • 寶寶有這些表現,是生長發育遲緩嗎?一篇解決你所有的疑問!
    孩子睡得好好的,非得把手放到孩子鼻孔處,試探下他們是不是還喘氣兒!看著寶寶囟門還不閉合,「起起伏伏」,就開始擔心,不停問「度娘」怎麼回事。——囟門閉合晚,小心缺鈣!——小心佝僂病!——小心生長發育遲緩!WHAT!
  • 寶寶「4種徵兆」或代表發育遲緩!符合1歲寶寶的發育標準
    1歲內寶寶生長發育較快,幾乎一天一個模樣。如果自家寶寶與同齡的孩子差距有點大,家長就應該引起警惕。今天,天天和大家聊一聊,出現4種特徵可能代表寶寶或代表發育遲緩。但是,如果寶寶到了2個月仍不會笑,家長要警惕,可能孩子存在生長發育遲緩,建議在給孩子做體檢時將此現象反饋給體檢醫生。第二個特徵:3個月寶寶還不會抬頭一般來說,在寶寶3個月時會自然翻身,趴著的時候也會抬頭到處看。
  • 兒科醫生:這都是寶寶發育遲緩的表現,你的寶寶也有這些症狀嗎?
    嬰幼兒時期是寶寶發育最快的一個階段,不論是體能還是智力,都會有質的變化。但是有些家長就發現自己的寶寶和同齡孩子相比,發育遲緩了一些,有些是在智力上,有些是在身體上。但是家長又不確定這是否為發育遲緩,下面就給大家列出了幾種孩子發育遲緩的表現。
  • 顏澤明講解:一歲半的寶寶不會說話正常嗎?
    其實1歲半的寶寶不會講話也是正常的。 只是寶寶的語言發育比較慢,尤其是男寶寶,男寶寶的語言發育比女寶寶會更慢一些,這是正常的 早走路的寶寶說話也會比較晚的 。
  • 孩子3歲半才開口說話,語言發育遲緩的原因,可能是養育方式不當
    因為他還不會說話,一般由我代勞詢問別的小朋友的意見,即使我不幫他,小朋友之間也能用肢體語言把自己的意圖比劃明白。1歲後在我像唐僧一樣嘮叨下,終於學會了喊媽媽,孩子姥姥開心的很:「孩子不會是啞巴了。」13個月學會了叫爸爸,然後學會了奶奶,之後就停滯了。
  • 寶寶語遲未必是「貴人」,需要警惕兒童語言發育遲緩!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溝通交流工具,寶媽們最幸福莫過於聽到自己的孩子第一次奶聲奶氣的喊「爸爸」「媽媽」,所以這也讓很多的寶媽特別著急,尤其到了2歲,有些寶寶還不會開口說話,卻有些老輩們說「哎呀,這只是貴人語遲,有些孩子說話早,有些說話晚,等長大自然就好了。」在這樣的老話薰陶下,有些寶媽們就放棄了帶去醫院檢查的念頭。真有「貴人語遲」這一說嗎?
  • 寶寶大腦發育遲緩有哪些表現?孩子這7個特徵媽媽要重視起來
    沒有父母是不愛孩子的,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平安的成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強健的體魄和智慧的大腦,但是幸運並不會降臨到每個寶寶身上,在生活中有少部分寶寶會出現大腦發育遲緩的症狀,因為大腦發育遲緩的症狀不似普通疾病有很明顯的症狀,所以家長很容易忽視。
  • 為啥我家寶寶1歲半還不會說話?
    不過因為寶寶的生長環境、自身生長發育等都存在著差異,寶寶開口說話的時間,以及說話的能力也會有所不同。有些孩子一歲半就能跟爸媽交流對話,而有些孩子兩歲了仍然只會叫「爸爸」、「媽媽」。這裡家長們要了解0~3歲是孩子語言發展的重要階段。雖說存在個體差異,不同寶寶語言發展參差不齊,但再小的寶寶,也有自己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
  • 2歲還不會說話正常嗎?0-3歲寶寶語言發育特點(附帶訓練方法)
    2周歲還不會說話,連爸爸媽媽都不會叫,看醫生只說要等等,怎麼辦? 我兒子14個月了,不會叫人,正常嗎? 如何教寶寶說話?說話晚是不是意味著寶寶智力不行?尤其在這個焦慮的時代,很多父母都喜歡拿周圍的寶寶和自家娃比較,一旦出現不同於其他孩子的情況,亞歷山大。這也難怪,嬰兒開口說話確實跟大腦迅速發育有關係,也是嬰兒發育的重要裡程碑之一。
  • 兩歲寶寶仍不會說話,矯正要從語言發育遲緩下手
    看到孩子學會爬行,父母當然喜不自勝,心想孩子什麼時候會說話呢?等到孩子張嘴喊「媽媽」了,又盼著孩子趕快學會行走。寶貝好不容易能滿屋子跑了,家長又擔心起孩子說話的問題,「隔壁老王家的都能跟爸媽頂嘴了,我們這位小少爺怎麼還是不開金口吶?」
  • 成都語言發育遲緩康復訓練,怎樣和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說話
    語言發育遲緩孩子就會「啊、啊」地表達,完全用指手畫腳代替了原就少得可憐的言語,想出門或上廁所,就用手拉家長,脾氣還很大。孩子語言發育黃金期是什麼時候?0~3歲是公認的孩子語言發育黃金期,這期間孩子語言發育突飛猛進,從咿呀學語到整句輸出,發展過程十分明顯。
  • 寶寶說話晚是語言能力遲緩?家長別擔心,用這4招「對症下藥」
    語言發育遲緩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兒童口頭表達能力或語言理解能力明顯落後於同齡兒童的正常發育水平。智力低下、聽力障礙、構音器官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語言環境不良等因素均是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的常見原因。若發現兒童有語言發育遲緩現象,應努力查找病因。
  • 寶寶2歲還不會說話,是孩子發育緩慢嗎?
    不過有的家長可能也發現了,在家裡看孩子哪兒哪兒都好,一帶出去,就免不了懷疑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問題,因為和別的孩子一比較,自家孩子就跟發育不良似的,樣樣落後於人。小圓就是這樣的家長,小圓的兒子牛牛今年2歲了,是個人見人愛的胖小子,每次帶牛牛出去玩,他都表現的非常開心,也樂意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 語言發育遲緩的症狀是什麼?
    兒童保健科門診做語言測評時經常遇到家長主訴"我們孩子三歲了還不會說話」、「我們現在只能說簡單的不會連成句子"等問題,其實這就是兒童語言發育遲緩。兒童語言發育遲緩是指處於發育時期的兒童,其語言能力沒有達到與同齡兒相適應的水平,語言發育出現較為明顯的遲緩,這一概念是狹義的,是需要排除孤獨症、聽力損失等導致的語言發育遲緩。
  • 寶寶說話晚,父母別偷懶,專家提醒:別錯過0-3歲語言發育黃金期
    其中,0-3歲是孩子語言發育的黃金期,在這期間孩子的語言發育突飛猛進,從咿呀學語到整句輸出,發展過程非常明顯。0-3歲寶寶語言的發展有怎樣的特點呢?4-6個月:開始有了「ma-ma-ma」「da-da-da」等輔音出來,會通過聲音來吸引爸爸媽媽的注意,能對爸爸媽媽的聲音做出反應,看到熟悉的人或者喜歡的玩具時也會發出開心的聲音。
  • 寶寶說話晚,不一定就是自閉症,原因可能有這幾個
    自閉症又稱為「孤獨症」,是一類多發於青少年的精神疾病,一般在3歲前就會表現出來,症狀包括社交障礙、重複性刻板動作、焦慮、抑鬱等。自閉症的孩子通常不願意與人接觸,不願意與人交流,常常迴避別人的目光,也會避開媽媽的目光接觸。但是,「不願意交流」與「不會說話」完全是兩個概念。
  • 兩歲半的男寶寶只會說「爸爸媽媽、拜拜」,這情況是正常的嗎?
    導讀:在孩子成長發育的過程中有一個非常讓父母關心和擔憂的就是孩子說話的問題,我們看到很多一歲多的寶寶就已經開始牙牙學語,到了兩歲以後就開始嘰嘰喳喳的說個不停,我們家的孩子就是,學會說話以後,就喜歡各種的說話聊天,表達欲非常旺盛。
  • 1歲半隻會叫爸爸媽媽正常嗎?寶寶為什麼說話晚?
    小編朋友的寶寶,10個月就會叫媽媽了,現在1歲半,卻還停留在「爸爸媽媽奶奶」的水平上,別的什麼都不會說。為什麼寶寶說話晚?排除疾病因素,主要還是和學語環境有關,也就是說,問題出在家長身上。引導寶寶說話的大環境,足夠好嗎?1歲半的寶寶,除了會叫爸爸媽媽,應該也可以叫出親密的看護人,比如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應該能夠說出幾十個甚至一兩百個日常詞語,比如餅乾、香蕉、不是、1歲。發音不準確,把「是」說成「系」,把「歲」說成「睡」;或者只會單字單詞,不會短語和句子,這都是正常的。
  • 孩子智力發育遲緩,長大就會變好嗎?醫生這樣說……
    有一個5歲的男孩,只會說爸爸、媽媽、吃飯、不要……等幾個簡單的字。而且,只有簡單的話能聽懂,稍微複雜一點就聽不懂,對很多東西沒有興趣,注意力很難長時間維持。比如父母剛買了個玩具,拿到手裡玩兩分鐘就放下了,然後去幹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