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地位在六部尚書之上的機構?清朝理藩院!

2021-01-18 歷史故人

理藩院是清朝政府統治蒙古、回部及西藏等少數民族的最高權力機構。洋務運動前也負責處理對俄羅斯的外交事務。理藩院初掌蒙古事,隨著清廷全國政權的建立,更為總管蒙古、西藏、新疆等各少數民族地區事務的中央機構。清統治者通過理藩院實施對各少數民族地區的統治,加強與他們的聯繫。康熙年間,修定《理藩院則例》,用法規固定了對少數民族地區統治的各項措施。

理藩院六司分掌爵祿、朝貢、定界、官制、兵刑、戶口、耕牧、賦稅 、驛站、貿易、宗教等政令。理藩院所轄,先後尚有內館、外館、蒙古學、唐古特學、託忒(衛拉特)學、俄羅斯學,木蘭圍場、喇嘛印務處,則例館等機構。此外還派司員,筆帖式等常駐少數民族地方,處理特定事務,定期輪換。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理藩院更名為理藩部,辛亥革命後北洋政府改為蒙藏院。

理藩院的設置,使得清朝中央政權有了統一管理藩屬事務的機構。它不僅與六部並列,而且管理院務大臣在滿人中「特簡大學士為之」,其地位遠在六部尚書之上。《清史稿》中說 「明之藩衛,虛有名字,蓋未可以同年而語「,這不僅表明了清朝對理藩院的重視,也說明了清政府對藩屬地區的管理,比清代以前確實是有效加強了。理藩院在清朝前期充分發揚了大國本色,抵制了沙俄的侵略擴張,維護了清王朝的國家主權和統一。在沙俄屢犯中國邊境的情況下,理藩院多次出面交涉,代表清政府指斥沙俄的侵略行徑,為雅克薩之戰的勝利和驅逐沙俄侵略者準備了條件,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尊嚴和中國的主權。

相關焦點

  • 同為一品高官,理藩院尚書和六部尚書,孰高孰低?得看誰當這個官
    行政機構,包括六部,以及和六部並立的行政機構理藩院、宗人府、國子監、大理寺等;而行憲機構指的就是都察院。作為和現今國務院下轄組成部門的一把手最為接近的官職——尚書,清朝設有7處,即六部尚書和理藩院尚書。根據《清史稿·職官志》的記載,七大尚書同屬從一品高官,基本相當於省部級正職兼領國務委員的副國級高級幹部。
  • 清朝的六部尚書中,誰掌握的實權最大?
    皇太極準備聽從漢人大臣意見,效仿明朝,在清朝設立兵、禮、戶、工、戶、刑六部機構。這次制度本是為解決清朝舊體制下的種種弊端,但許多問題並未隨著新官製成立而解決,清朝初期的六部機構仍擺脫不了八旗制度影響,皇太極仍然不能將權力全部集中在自己手中。六部雖然有司法、稅收、財務、營造等職權,但六部官員並無品級,而且六部事務仍由八旗旗主和議政貝勒掌握,皇帝手上實權有限。
  • 清朝六部尚書的排行次序是如何的?
    清朝六部按次序分別是: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尚書之首是吏部尚書,自隋唐開始吏部尚書基本上一直是六部尚書之首。甚至曾經改稱為天官。但論起地位來說,禮部尚書的地位是最尊貴的。因為在等級森嚴的古代,禮部代表著國家的禮法,禮部尚書在六部尚書之中自然是地位最高的了,但是權力嗎,自然是小多了。兵部的主要功能是掌管武職選授、處分及兵籍、關禁、軍械、驛站等兵務,不涉兵權。清朝的兵部應該是最憋屈的兵部了,表面上來看兵部是掌管天下兵馬的,但清朝先是有內閣還有南書房集權,最後是軍機處。
  • 清朝的六部都是哪六部,六部的尚書誰最大?
    的「富貴威武貧賤」來形容六部,都是怎麼形容的呢?三省六部,先說三省。福垊先告訴您,清朝也有三省哦!三省六部原本是五省六部。因內侍省、秘書省非中樞,故以中書(內史)省、尚書省、門下省(隋併入集書省)以及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兵部為三省六部!其實用集書代替門下省挺好,剛好三書嘛!而六部起自西魏,蘇綽建議復古周制而立。明朝廢除三省,可清朝恢復了三省!
  • 清朝六部尚書都是從一品,為何還分貴賤高低?六部中誰最憋屈?
    清朝六部尚書都是從一品,為何還分貴賤高低?六部中誰最憋屈?清官退休怕人笑話,裝十多箱爛磚充門面,乾隆:給他換成真金白銀。
  • 清朝「六部尚書」分別是哪六部?哪個部門最厲害?
    "六部尚書"是一個在古裝電影、電視劇中經常被提及的名詞。所謂"六部",指的是從隋唐時期開始設立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六大部門。而"尚書"則是從秦朝開始就被設置的一種官名,到了三省六部制出現後,六大部門的主管就被叫做尚書。
  • 清朝六部尚書都是從一品,為何還分貴賤高低?六部中數誰最憋屈?
    因為孫老師直言敢諫,乾隆帝對他十分讚賞,不久,孫嘉淦升任刑部尚書。在刑部尚書任上,孫嘉淦能夠做到秉公斷案,乾隆三年(1738年)四月,孫嘉淦很快又升任吏部尚書,但仍兼任刑部尚書。從孫嘉淦的升遷履歷來看,他由工部侍郎調任吏部侍郎、由刑部尚書調任吏部尚書,都是獲重用升遷。其實,在清朝中早期,六部尚書都是從一品,六部左右侍郎都為從二品,同為尚書與侍郎為何還會分有三六九等呢?
  • 從一品的左都御史,與六部尚書對抗,到底誰的權力更大?
    其實,六部尚書和左都御史,又被成為大七卿,明顯比大理寺卿、通政使高了半個檔次。那麼,左都御史與六部尚書對抗,到底誰的權力更大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聊聊六部和都察院的權力劃分。在朝廷的六部中,吏部的權力最大,主要負責官員的選拔、升遷和考核。禮部的任務最雜,教育、外交、禮儀等都屬於禮部的工作範圍。戶部負責財政、錢糧和賦稅,並不負責全國武官的管理和軍隊的調動。
  • 清朝的六部尚書是幾品官?相當於今天的什麼職位?
    清朝的統治模式基本沿襲明朝,稱之為「清承明制」,包括官職體系。清朝的官職體系中,六部尚書是非常重要的官職,六部即「三省六部制」的六部,起源於隋朝時期,此後的歷朝歷代,都沿襲三省六部制,可見其對後世的影響非常大。
  • 六部中的尚書、侍郎、郎中、員外郎、主事、筆帖式都是什麼官職
    清朝時期的官制體系分為「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大部分,其中「內閣」和「六部」為「中央官職」的主要組成部分,基本類似於現今的國務院和其領導下的各職能部委。六部的官職主要由尚書、侍郎、郎中、員外郎、主事和筆帖式組成。
  • 清朝的大學士、軍機大臣、尚書、總督、巡撫都是什麼官?
    在觀看影視劇的時候,不免會聽到一些清朝的官職的名稱,例如常常聽到的大學士、軍機大臣、巡撫、尚書等等。「尚書」放在今天相當於什麼?和珅、紀曉嵐到底是多大的官?明晰一些清朝的官職有助於我們更好的理解劇情。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些常見的清朝的官職。
  • 明朝的六部尚書,哪個權力最大?
    2019-10-23 19:09:39 來源: 書巢 舉報   官制是政權機構的一個重要組織制度
  • 吏部絕非六部之首!清代中央行政機構——六部,到底該如何排序?
    自周朝開始,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就作為中央行政機構,分別管理國家各項行政事務。清朝入關以後,六部制度得到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並直接向皇帝負責,極大程度上促進了清代帝王的皇權集中。但隨著中央集權程度在清朝時期的逐步發展,握有實權之六部所掌權勢,也在逐漸發生變化,並逐步形成嚴重有別於前朝歷代的六部排序方式。
  • 清朝「慎刑司」是幹什麼的,為何讓宮女太監心生恐懼,寧死不去?
    要知道其中的原因,我們需要先從清朝的司法制度開始說起。清朝健全的司法機構清朝的司法機構算是比較完整的,包括了中央的三法司、地方的省道府和州縣四審的司法機關,以及會審制度,使清朝的司法制度更為完善。中央司法機關: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組成"三法司」。
  • 紀曉嵐敢調侃和珅「尚書是狗」,那是因為清朝尚書管不著侍郎
    雖然這都是虛構的故事情節,但這裡還是有個疑問,和珅官職是尚書,而紀曉嵐官職為侍郎,按說在清朝尚書是從一品,侍郎為正二品,那和珅應該比紀曉嵐官職高,為何紀曉嵐還敢當面諷刺和珅,他難道不怕和珅嗎? 其實還真不怕,侍郎一職是清朝沿襲明制而來,在明朝時期,朱元璋設六部,廢除丞相制,取消中書省,六部的地位瞬間提高不少,六部每個部門都設置一個尚書和兩個侍郎,尚書的職務是要比侍郎高的,權力也比侍郎大。到了清朝卻有所變化,雖然尚書官職還是比侍郎大,但在權力上,卻管不住侍郎了。
  • 吏部尚書叫天官、禮部尚書叫春官,清朝官員別稱知多少?
    清代的官員名稱特別繁複,職官都有很多的別稱,比如我要說總督大家都知道是個什麼官,那要是說「總制」很多人就不明白了,再如學政,若是說「大宗師」照樣很難理解,所以覺得有必要把清朝一些重要官員的別稱作一番介紹。清代中堂、相國、首揆、協揆,都是稱呼宰相的官員,清代主要是內閣大學士等。
  • 包拯的開封府尹和六部尚書誰大?
    自秦朝設立宰相職位以來,始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百官之首。從隋唐時代實行三省六部制以來,宰相名號就撤銷了。唐朝設尚書省(主官為尚書令,但始終空缺),以左右僕射分掌尚書省事務,左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就是宰相,如果不兼同中書門下三品,就不是宰相。為了分左右僕射之權,唐朝還設有六部尚書,直接聽命於皇帝,不受左、右僕射管轄。 宋朝官制頻繁更改,到南宋建立時才定型。
  • 清代六部中除了尚書、侍郎以外,還設有哪些官職?
    明清時期,六部是中央最主要的機構,地位僅次於內閣、軍機處,負責國家政務的具體實施。對於六部官員的設置情況,很多讀者很感興趣,曾私信筆者詢問,除了尚書、侍郎以外還有哪些官員?這個問題較為繁瑣,所以鋪開來講。六部設官的種類問題,大致包括這麼幾種:正官、屬官、首領官。
  • 「丞相」和「尚書令」,誰的地位更高?
    而對於一些朝代和皇帝,則通過設立尚書令這一官職,以此分擔丞相的權力,甚至來代替丞相的工作。那麼,問題來了,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丞相」和「尚書令」,哪個地位更高?二者又有什麼區別呢?一首先,對於丞相一職,大家已經非常熟悉了。而就尚書令這一官職,始於秦朝。
  • 古代的「三省六部」制中的六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
    三省六部制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官制。它確立於隋朝,此後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襲未改。三省指內史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轄四司,共為二十四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