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舟記 | 一場字裡人間

2021-02-18 無憂雜貨店



2013年的電影。一個關於編辭典的故事。

距離現在不遠,但看過它的人提起它來總有一種古典沉定的感覺。大約是《編舟記》的故事、製作、影像等都呈現了一種「慢節奏」的「逆潮流而行」的質感。


日本電影慣常是有著婉約、華美、纖細的風致。較多的長鏡頭,安靜的空鏡頭,隱忍的人物情感,平實自然的場景……有時會「靜」得讓人煩躁。而《編舟記》同樣很「靜」,簡單的故事主線,沒有大的矛盾衝突,人物形象表現也稍顯平面,但勿庸置疑的是,這是一部會給人帶來顫動的電影。


《編舟記》是石井裕也執導、三浦紫苑和渡邊謙作執筆的電影。由松田龍平、宮崎葵、小田切讓聯袂主演。影片講述了在一家出版社的詞典編輯部裡,在完成詞典《大渡海》編輯工作中發生的故事。於2013年4月13日在日本首映。

故事發生於1995年的日本。松田龍平飾演的是男主角馬締光也,一個嗜書如命、不善交際卻被安排在出版社銷售部工作的宅男。銷售部的工作總是出錯,在公司受人冷落,但卻自顧自地活在自己的書籍世界裡。


詞典編輯部委居於出版社新建氣派大樓旁的古樸舊館裡。編輯要員自請調職,認真篤實的老主編為實現編輯《大渡海》的目標,將馬締光也收納麾下。老主編的目標是編輯一本「活在當下」的詞典,將添加日本現代新生詞彙,追本溯源以展現詞彙存在過程中的變化。編輯工程量浩大,小小詞典編輯部也僅五六人,但他們確是發宏志要做成它。

辭典編輯、校訂,耗時耗力。從概念到實體書能面市,前後歷時十三年。曾遭遇上級的否定,差點半途而斷,部員也曾差點被調配,困局都被馬締的熱血和執著化解。十三年間,從未間斷的對新詞彙的搜集,幾百萬詞條的多次校訂,異常艱辛。編輯部從最初的五六人,最後請來許多兼職校訂人員,小小房間裡幾乎坐滿人、堆滿書,吃住全在裡面,滿眼滿目的文字文獻。一時間就是和與同處一個空間裡的人都奔向一個目的地,共生堅定與執著。


辭典編輯部編輯們每天觸摸各種書籍文獻,會慎重地帶上袖套工作,處於九十年代末的工作環境,編輯工作者們必須採取手工的方式進行刪除、拼貼、黏結等工作,各樣的詞條卡還必須分門別類放在一個特別的倉庫裡。而做了多年辭典的老編輯,因手指觸碰紙張無數,指紋也幾乎消失。「用自己的手指去觸碰詞語,觸碰世界的喜悅,也許就是編輯辭典的樂趣吧」。


電影裡,對於編詞典的過程有所表現。比較有趣的一點是,編輯人員會隨身攜帶空白的詞條紙,即時把編寫過程中搜集到的或者編者自身的理解寫上去。所以在邂逅了愛情之後,苦惱於「愛」的釋義的馬締光也有了他的解釋。


編辭典是故事主線,而男主角馬締的愛情是故事的輔線。女主角是由宮崎葵飾演的林香具矢。香具矢是馬締也房東的孫女,一個不被認可的日式料理女廚月夜,野貓,追逐而出的馬締,在陽臺上看到了抱著貓咪的林香具矢,月華滿身,目光湛湛。馬締光也從此魂不守舍。


他們二人的愛情是讓我在看完電影後都很難忘懷的。情不知所起,竟一往而深。在編輯部人的鼓勵下,馬締鄭重地用毛筆以漢字寫下了一封情書,親手遞交給香具矢。鄭重的交付,是他的摯誠。隔日他臨著香具矢快到家的時分,鄭重跪坐在玄關臺階處,等待答覆。對於馬締給的情書,香具矢略帶忿忿,生氣指責說馬締是故意欺負她看不懂,感動於情書之鄭重的同時也羞臊於必須拿去給料理店店長看才弄懂其中含義。她略含著淚急羞地說:「因為實在是想知道這信上寫了什麼,所以就拜託店長……」。遲鈍而不善言辭地馬締在香具矢的要求下,當面告白,回應他的是香具矢的「我也是。」令人感動無比的細節。遇上那麼一個,令你看上一眼就魂牽夢縈、寢食難安的人,能與之相知,相對,日長夜長。即便是再平淡無奇的日常,也是有著你喜歡的氣味。一世只要與一人相對的珍重。


詞語的海洋浩瀚無邊,辭典便是那邊大海中的一葉扁舟。人們靠著這葉名為辭典的扁舟渡海,找尋最能表達自己心情的言語,那是找到獨一無二的言語的奇蹟。獻給想與人關聯、希望渡過浩渺大海的人們的辭典。」辭典名為《大渡海》用意便在此。老主編說得鄭重而熱血。


篇幅兩個多小時的電影,看完還是意猶未盡,好像看了一個故事,但又感覺好像什麼都沒發生,晃過神來,這是多麼簡單的一個故事,卻講述得及其平和自然,所有人事都還有各自的能量。喜歡影片傳達的一種緩慢厚重的質感,舊時代的赤誠。緩慢的而富有深意的,像是入夜時分深藍似墨的海,風浪聲依舊卻不如白日裡真確,海面的波幅得似有寓意。

電影呈現的無疑是一種日式的「極致」美學。儘可能多地加入新鮮詞彙,多次反覆校訂,不容出錯,所用的紙張也是一次又一次改進以達到體感最佳。十年如一日地執著認真為一件事,就算只是說起來就足夠令人心生敬意。男主人公編寫辭典的一個過程中,直讓我想到「一葦以航」,堅定的意志讓它破浪。其實人至於世大多處境還不如這「一葦」來得堅韌。

電影裡時空跨越十幾年,而演員們對於年代感的把握也非常的到位。影片採用35mm膠片拍攝,呈現了與故事背景年代相貼近的電影質感,畫面略帶顆粒感,色調整體偏暗,多暗黃,冷藍色,更能體現故事本身的年代感,時代跨越感。與故事本身的基調很符合。這本就是一部沉緩、鄭重、少許矯情的電影。

對於電影有一種莫名的感動,看電影的當下並沒有什麼大的情緒波幅,可是當電影結束,卻不自禁落淚。回過神來,才細想起,幾個人花上數十年的時間編一部傳世的大辭典,是多麼令人顫動的執著和鄭重。

個中細節,還是要自己去觀品。


謝謝觀賞!

文|馨怡

圖|來自網絡

末尾奉上一首小詩:

我最喜愛的

馬驊

「我最喜愛的顏色是白色再加上一點白

仿佛積雪的巖石上落著一隻純白的雛鷹;

我最喜愛的顏色是綠上再加上一點綠

好比野核桃樹林裡飛來一隻翠綠的鸚鵡。」

我最喜愛的不是白,也不是綠,是山頂上被雲腳所掩蓋的透明和虛無。




相關焦點

  • 電影推薦|《編舟記》:字裡人間,編舟渡海.
    ——《編舟記》日本人有一個很神奇的一點,他們總能把很邊緣的職業渲染的很偉大。像只有一個《鐵道員》的車站;終其一生都在恪守堅持的《壽司之神》;從死亡中感悟生命的《入殮師》。他們甘於寂寞,帶著信念,傾注一生。
  • 《編舟記》:字裡人生,編舟渡海
    人間的大喜大悲是如此節制,主人公用一種木訥而遲緩的表情接受著這一切,和很多日劇一樣,寡淡的故事並不影響影片飽含深情3文字扁舟,渡海渡人一如荒木所言,「詞語的海洋浩瀚無邊,辭典是那片大海中的一葉扁舟,人類靠著這葉名為辭典的扁舟渡海,找尋最能表達自己心情的言語,那是找到獨一無二言語的奇蹟,獻給想與人關聯,期望渡過浩淼大海人們的辭典
  • 愛崗敬業--電影《編舟記》觀後感
    > 電影《編舟記》講的是一個編輯部編纂一部辭典的故事,而且一編就是15年。
  • 強烈推薦《編舟記》
    強烈推薦《編舟記》!!!大渡海,辭海,打造一葉扁舟渡過辭海,片名起得好生動 什麼是右,數字10中,0的方向是右,太智慧了,松本老師即使年邁也依舊為汲取新詞和詞條例句不停地向年輕人們學習著 為辭典付出自己的一生15年,那隻橘貓都已經離去,用15年為大渡海打造一葉扁舟,「不管怎麼說不能出版有疏漏的辭典」,編舟記這群人的堅持和執著好感動人能和你們一起編纂辭典是我的幸運,如果有另一個世界我會繼續收集比感謝更貼切的詞彙
  • 日本電影札記:《編舟記》/ 制心一處,無所不辦
    阿發說:制心一處,無所不辦。《編舟記》這部電影,就講幾個人,為了編一部辭典,數十年如一日地做,最後成功了。主線就是這樣,很簡單。有人說,這部電影「沒覺得特別好看,為什麼這個評分是8.5」。他說的沒錯。電影本身不好看,沒有噱頭(臺灣的名字叫《宅男的戀愛字典》就有誘惑欺騙人的意思。
  • 《編舟記》傳song之物
    編舟記,在編也在傳。大渡海的封面是一位年輕的母親抱著嬰兒,有生活的情趣,更有代代相承生生不息的感動。這也是大渡海的獨特之處,時時緊扣時代脈搏,「活在當下」,不斷更新時下流行的詞語註解。詞語也是有生命的,與時俱進,不斷更迭,正如人類的繁衍生息。
  • 《編舟記》:字裡行間的無窮魅力(圖)
    本周推介的電影是以《廣辭苑》和《大辭林》這兩本辭典為靈感,拍攝的世界上第一部講述如何編纂辭典的劇情長片──《編舟記》。該片背景設定在上世紀90年代的日本,講述了辭典編輯部為編纂辭典《大渡海》堅守奮鬥的故事。  《編舟記》由同名小說改編。
  • 《編舟記》舟入大渡海
    還記得看《編舟記》的順序:動畫——書——電影。都很喜歡。最喜歡動畫。盲吹松田龍平一波,不知是他演的棒還是角色都適合他,反正看他的影劇,就覺得那個角色就應該是他這樣。他早就有了自己的特色,自己的標籤。他當他晃晃悠悠出現時,我的心理:他來了,他來了,帶著獨特氣質趕來啦。演這電影時已經30了,為什還是滿滿的少年感!
  • 編舟記,致那些看起來毫無意義的堅持
    ——石井裕也《編舟記》《編舟記》是石井裕也2013年導演的電影作品,在日本公映以後,於2014年3月,榮獲包括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最佳男主等12項日本電影學院獎。故事不要太簡單,我看電影的時候兩度昏睡過去。《編舟記》,記錄了一個編纂辭典的過程。
  • 何以餘生寄江海——電影《編舟記》推薦
    驀然想起從前小同桌推的《編舟記》了——就如同人們在炎炎夏上日總是不免想起甜兮兮的冰鎮梨子似的,便挑了個無事的晚上完成了二刷。這是一部經典的日本電影了。影片裡以平鋪直敘的敘事方式和輕鬆寫意、帶有上世紀末色彩的鏡頭(導演為達到這一效果,特地使用35mm膠捲拍攝而非數碼鏡頭)造就了它那令人舒適的安靜,電影所講述的故事也偏冷門:是一部字典由立項到編寫、校對以及最後出版的故事。
  • 《編舟記》:渡海,渡人,渡己 小編談書
    五年後,當電影《編舟記》成為「申奧」片時,「職人精神」一詞對大眾來說已不那麼陌生。  說實話,看小說《編舟記》前,並沒有太高的期望,倒是作者三浦紫苑令人好奇:這位出生於1976年的女作家,寫作涉及多個專業領域,可以說是寫「職人」的高手。
  • 小田切讓領銜《編舟記》首映 希望變成偶像成龍
    小田切讓領銜《編舟記》首映 希望變成偶像成龍 時間:2013.04.14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姬忠鵬 分享到:
  • 豆瓣8.5分的《編舟記》,只看過電影就太可惜了
    難得有假期,把一本本與工作無關,只是單純想看的書看完,誰能說這不是最好的度假方式之一?看小說對我來說一直和看電影、看電視劇是一樣的。表現方式不同,但是其實都是講故事。說到《編舟記》的故事,最出名的應該是這張電影版中的截圖:男主馬締光也躺在書堆中,既有構圖上的美感,又能凸顯編輯苦逼的生活狀態。
  • 豆瓣8.6《編舟記》:一生很短暫,怎樣規劃職業才最有意義
    2014年3月第37屆日本電影學院獎,《編舟記》榮獲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共計12項大獎,代表日本角逐第86屆奧斯卡金像獎&34;。《編舟記》的故事很簡單,講述了在一家出版社的辭典編輯部裡,編纂《大渡海》中發生的事情,一群堅持者的故事。
  • 《編舟記》改編電影獲獎 動畫化也是頂配
    但有一部與眾不同的慢節奏作品,又是改編電影又是改編動畫,還票房口碑評分一個不落,這次就來介紹這部《編舟記》。 《起航吧!2013年,該小說被改編為電影;2016年,改編為動畫,也就是《編舟記》。說到三浦紫苑,這位神人可是真·業界大佬,作為編劇,她的名字就代表著口碑。多部電影作品在豆瓣的評分都是8分以上,票房號召力也不容小覷。同名電影作品《編舟記》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當年狂砍各項大獎。 動畫版《編舟記》於2016年10月播出,共11集。
  • 《編舟記》渡
    編舟記這名字可能會讓人疑惑,編舟?編什麼舟?但當明白詞典編輯部這一設定便會明了,詞典便是那渡人的舟。全劇貫穿著一個人為自己所熱愛的職業奉獻一生的態度,松本如此,荒木如此,馬締如此,香具矢亦如此。一份職業可以改變一個人,馬締從一個無法正常交流的人變得逐漸開朗,是詞典編纂工作的功勞。若馬締沒有被荒木看中調到編輯部,可能他的一生會很暗淡,永遠只能被人當作怪胎。不能做自己熱愛的工作,是很悲哀的。
  • 《編舟記》原來是那個龍平
    劇名《編舟記》是一個亮點,使用了一個比喻,如果叫做《大渡海》少了一些韻味。同時,此片告訴我們,專注一件事真的可以很幸福。
  • 《編舟記》要改編成TV動畫啦~人設完美!
    荒木說「辭典就是在詞彙海洋裡渡海的一葉扁舟」這句話也包括了日本第一本近代國語辭典《言海》這兩個字。不過圍繞辭典的事,越來越想寫出種種詞彙的蘊藏深意,在好的方面能夠空手無先手(空手道不主動攻擊)的方面也是很好的。三浦: 我認為辭典還沒那麼詳細到那個地步是不錯的。這本小說裡能理解到「這人就是這樣子」就像是給詞彙的深意裡加上香料。
  • 那些關於字典的電影:《詞典》《編舟記》《教授和瘋子》-福利吧
    前幾年的時候,網上曾經有過《新華字典》要被拍成電影的新聞,因為2017年上映過一部表情包大電影《表情奇幻冒險》,不少人藉此機會吐槽,字典沒啥好拍的,其實不然,2015年的時候我們曾經向大家推薦過一部日本電影《編舟記
  • 《編舟記》動畫版來了|他們用15年時間,只為編撰一部字典!
    《編舟記》動畫版在日本,人氣小說被改編為動畫、電視、電影已經是家常便飯。而最近,三浦紫苑於2012年獲得日本書店大賞的《編舟記》也終於被動畫化。2013年公映的影片《編舟記》(由松田龍平、小田切讓、宮崎葵主演),由於改編的成功,已經獲獎無數,拿下了日本電影學院獎的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12項大獎,併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聚集了不少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