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完11部是枝裕和的電影後,我為他找到了4個關鍵詞

2020-12-25 悅文天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無題電影,ID:Jzimovi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提到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應該是在國內大眾中知名度非常高的一個,這幾年他的作品《小偷家族》《第三次的殺人》都曾在國內上映。北京國際電影節和上海國際電影節也都會展映一些是枝裕和作品,每次都是開售秒光。甚至在《小偷家族》公映前的上海電影節展映,還流傳出了「小偷家族一張票,上海內環一套房」的說法,雖然是段子,足見是枝裕和導演在國內影迷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非常高。

71屆坎城電影節是枝裕和憑《小偷家族》拿下金棕櫚

是枝裕和的作品我看過11部,應該是日本導演裡我看的最多的了。在其中總能感覺到那種平淡生活中流轉的溫柔。用四個關鍵詞和大家分享我心中的是枝裕和作品,以這篇小小的文章,聊表喜愛。

孩子

《無人知曉》講的是四個年幼的孩子被母親遺棄,開始了「無人知曉」的流浪生活。這是我看過的最壓抑的兒童片。毫不煽情十分寫實地講述了一個無比悲涼的故事。小主角們在無情的世界裡純真而有情地活著。裡面的男主柳樂優彌當年在坎城電影節打敗了梁朝偉(《2046》)奪得影帝,當年他只有十四歲,是坎城最年輕的影帝。

《奇蹟》也是一部兒童片,不過色彩就明亮了很多。非常純真和溫暖,講的是從小被迫分開的兄弟倆,想要在兩列火車相遇交匯時完成心願的故事。孩子的日常生活童真童趣,還有和年齡並不相襯的心事。

奇蹟也許並不會到來呢,但能一直像孩子一樣做夢也是很好的。

是枝裕和特別會拍小孩,他在拍他們的時候也不給他們什麼特殊的指導,就是讓他們自由發揮、自由展示,他來捕捉孩子純真和憂傷的那一面。

家庭

家庭是是枝裕和幾乎每部電影必拍的話題。

最經典的講述家庭關係的《步履不停》,導演本來說這部電影太過厚重,應該在60歲的時候拍完,但05年導演的母親去世,讓他覺得一定要拍這部電影。他說這是他拍過的電影中,個人成分最為濃重的一部,完全拋開了時代和世界的因素。大概是因為母親的去世太過悲傷,只有拍了這部電影才能療愈,才能翻篇。

這部電影的主題是「人生總是有點來不及」。在這部片中,導演用了一些自己和母親之間相處的小事。關於生命的哀傷,總是靜默又漫長。

《如父如子》把視角聚焦於父子關係,講的是兩家抱錯孩子的故事。但導演並沒有把鏡頭轉向一般家庭的痛苦撕逼,在這部電影裡主要是刻畫成長。父親是一項無人取代的工作,孩子也教會了父親很多。父親在和孩子一起成長的過程中漸漸成熟起來。

是枝裕和的家庭片總有人間煙火氣,家長裡短的故事裡,講述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融入的是對親情、人間、生死的思考。

夏天

是枝裕和的電影裡,最常出現的季節就是夏天。但這樣的夏天並不燥熱,而是很溫和的,自帶降暑功能。夏天在導演的鏡頭中,總是格外的日常、詩意又美好。

《海街日記》講的是自小相依為命長大的三姐妹,在杳無音信的父親去世之後,溫柔地接納了同父異母的妹妹。

海風、沙灘、煙火、和服、青梅酒、櫻花味道的風、用勺子挖著吃的西瓜、有說有笑的四姐妹,這些特別具有夏天感的意象組成了這部電影。

物候輪迴,時光流轉,是枝裕和導演的鏡頭之下,萬物皆有情。

平凡

是枝裕和在他的隨筆集裡這樣寫過:「我不喜歡主人公克服弱點,守護家人並拯救世界這樣的情節,更想描述沒有英雄、只有平凡人生活的、有點骯髒的世界突然變得美好的瞬間。」

《比海更深》是一部失敗者之歌。主角是作家出道卻再也寫不出優秀作品、有時還得啃老的邋遢大叔,跟前妻離婚,孩子也經常見不到一面。畫面裡的人物,過著並不如意的生活,卻還是帶著微弱的希望繼續堅持著。

人生很簡單啊,夢想從來不會實現,彩票也從來不會中獎,但總有一些羈絆,是支撐我們活下去的微小動力吧。總有不圓滿,但也總有小確幸。

可能因為導演在電影創作之前,從事的是紀錄片創作工作,因此他更擅長以一個「紀錄者」的角度去刻畫真實。洗完澡以後母親如何給孩子擦頭髮,一家人晚上睡覺前說些什麼,夏天遊完泳坐公交吹著風,頭髮還是溼漉漉的……這些日常的細微情節讓我們相信,電影中的人就是這樣真實煩惱地生活著,和你我也並沒有什麼不同。

我覺得是枝裕和不管拍多少部,其實都是在講述一個內核,就是他說的「只有平凡人生活的、有點骯髒的世界突然變得美好的瞬間」。看他的電影,也會有生活的苦和殘酷,但總會讓人感到治癒。他一生都只在拍這一部電影,但是每一次,你都會被這種永恆溫柔的內核所打動。

畢竟,看著他電影的你我,也只是平凡普通的人。

是枝裕和的下一部新片,首次嘗試國際合作,在法國拍攝的《真相》。兩位法國影后凱薩琳·德納芙和朱麗葉·比諾什擔當女主,飾演一對久未重逢的母女。男主則由伊桑·霍克出演。是枝裕和的日式家庭片,和歐洲演員合作,不知道會發生什麼樣的碰撞。

相關焦點

  • 是枝裕和的電影中,這3個關鍵詞永遠不變
    好電影被更多的人看到,拍好電影的導演有更多的收穫(市場、口碑等)。《小偷家族》就是這樣,作為第二部在國內公映的坎城電影節金棕櫚大獎影片(第一部是《霸王別姬》),這部電影一路被好口碑助推,獲得了越來越好的市場回報。這部電影在上海電影節首映時,傳出了「上海內環一套房換一張電影票」的說法,這當然是誇張,但電影票被炒到了2000多元一張是真的。
  • 夏天到了,看部是枝裕和的電影吧!
    夏天到了,看部是枝裕和的電影吧!如果你看過《小偷家族》,再去看《海街日記》,你一定心中會浮現這樣一個猜想,「這兩個電影的導演,應該是同一個人吧。」看這兩部電影,會感覺像是在面對著一杯白水,但一口下去,卻讓人不經意,細細品味起來。
  • 以《小偷家族》為例,解讀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電影美學
    作為一名資深影迷,阿牧對一些知名導演的電影如數家珍。@阿牧是誰看到對於《小偷家族》這部經典影片,很多朋友都是從電影故事本身所呈現的主題來解讀。阿牧今天就換種新方式,我會是結合電影內容,並結合是枝裕和的電影元素與風格,進一步來解讀他的整個電影美學的傳承與發展。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會結合自身的觀影體驗,分享看懂看透一部電影的三個方法。
  • 以《小偷家族》為例,解讀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電影美學及觀影方法
    作為一名資深影迷,阿牧對一些知名導演的電影如數家珍。@阿牧是誰看到對於《小偷家族》這部經典影片,很多朋友都是從電影故事本身所呈現的主題來解讀。阿牧今天就換種新方式,我會是結合電影內容,並結合是枝裕和的電影元素與風格,進一步來解讀他的整個電影美學的傳承與發展。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會結合自身的觀影體驗,分享看懂看透一部電影的三個方法。
  • 老老調重重彈| 是枝裕和的第一部電影「幻之光」
    《幻之光》拍攝於1995年,是枝裕和的導演處女作。在此之前,他在日本一家電視臺拍攝紀錄片和真人秀節目。《幻之光》拍攝完成後,他拿給偶像侯孝賢看,侯孝賢委婉地批評,「攝影機擺放在哪裡,並不是事先決定,而是根據現場演員的表演決定的」。是枝裕和自己也承認,「太像是一個愛電影學生的畢業論文了。」
  • 2020年利用碎片化時間看了95部電影後,我愛上了看電影
    2020年觀影95部,可能是我之前人生觀影量的總和。我是一個職場寶媽,今年一年利用碎片化時間看了95部電影後,我是真真切切愛上了看電影。以前看電影就只是看電影,看完一部電影後,甚至都不知道講什麼,部分電影看的時候很有感悟,但是沒過幾天,什麼情節是一點也想不起來。
  • 要看懂《復仇者聯盟3》,只需要先看完這11部漫威電影?
    至於你還想知道1945年到2012年(時間線的BUG問題以後再說)中間發生了什麼事,那就要去看其餘的電影了。2.《復仇者聯盟》關鍵詞:空間寶石(宇宙魔方)、紐約事件如果把《復仇者聯盟》系列看成四部曲,那麼系列的第一部電影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喬斯·威登也成功地表現了出每一位英雄的個性。
  • 是枝裕和,日本電影的真正中堅?
    ,讓是枝裕和得以與自己的偶像侯孝賢近距離接觸,並成為他今後電影創作重要的領路人。而在這6個作品中,除了《空氣人形》是少見的關注孤獨個體的是枝裕和作品,其餘均為日式家庭題材。就連一直扶持是枝裕和的坎城電影節組委會也看不下去了,將《比海更深》從主競賽單元降格到了二級單元:一種關注單元。
  • 是枝裕和的電影,《無人知曉》和《小偷家族》網友:非常沉重
    是枝裕和的電影,《無人知曉》和《小偷家族》 網友:非常沉重之前朋友推薦我看《小偷家族》一直沒時間看,最近剛把這部電影看完,看完之後,又看看一下是枝裕和的另一部電影《無人知曉》,第一次看到這種風格的日本電影,看完之後,讓人感覺心情很沉重,同時又覺得現實社會的無情和殘酷。
  • 最近看的14部電影和11本書和2部劇
    我感覺這是一個雙贏的事情,特別棒,我喜歡!接下來是國慶長假,我特意把更新日期改到9月的最後一天,跟大家說句中秋快樂,時間允許的話,好好玩兒好好看書看劇哇。最近看了14部電影,同時在看2部劇;看了11本書(有兩本書是合卷本,所以嚴格來說是13本書)。01《羅生門》
  • 西川美和:是枝裕和,「導演的導演」
    西川美和《美好的世界》劇照這是師承是枝裕和的導演西川美和的第六部長片,該片以一名真實存在的男性為原型,講述他在獄中度過人生大半時光後重返社會,努力生活的故事。接到製片人打電話告知此事時,我和剪輯部都心生不安。若把目前的工作比作登山,我們已經來到了九合目(注釋:日本登山用語。將山分為十段,單位為「合目」,底部為一合目,山頂為十合目。),冗餘已被除去,重組也下了一番功夫。我已經生出一絲自負心,疑惑「還能改什麼?」然而發傳真的人,卻是將我「培育」為電影人的恩師,他的意見我肯定不能忽視。
  • 適合陪孩子一起看這11部高分電影!
    對孩子來說,一部好的電影,在帶給他歡笑與感動的同時,也可以很好地幫助他進行審美啟蒙,並幫助他看到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下面這11部電影,是從幾百部兒童影片中挑選出來的,他們不僅評分高,口碑好,還能傳遞給孩子豐富的思想內涵。
  • 八月50部電影,只有11部值得看
    《小偷家族》期待指數:★★★★☆是枝裕和的新作, 第71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得主,上海電影節一票難求。這部電影的風格依舊非常是枝裕和。他一直對於生、死,家庭關係都抱有懷疑的態度。《媽媽咪呀2》的劇情將圍繞懷孕後的女兒Sophie以及媽媽Donna年輕時的愛情故事展開。炫目的歌舞表演,輕鬆的愛情線,融入敘事的舞臺劇場景令整部電影較之前作更為立體豐富,值得一看。3.
  • 《拍電影時我在想的事》:是枝裕和,聽這個溫柔的男人講故事
    有人說他的電影總是通過影像在傳遞著愛,對家庭的愛、對社會的愛、對生命的愛;有人盛讚他:「只有溫柔的是枝裕和,才能拍出這樣的電影」;也有人說他的電影很無聊,鏡頭裡充滿了瑣碎細微的生活日常。在這本書裡,我看到的是一顆細膩而溫情的心,和他在二十多年電影歷程中的思考。
  • 是枝裕和,下一個小津安二郎?
    說到日本電影,小津安二郎、黑澤明、溝口健二、成瀨巳喜男,這些影響了世界對日本電影印象的大師的名字,還在熠熠生輝。到了90年代,北野武的暴力美學、巖井俊二的青春物語,書寫了全新的日本電影記憶。而不知不覺中,另一個名字越來越多地被日本電影迷提及,隨著他的名字閃耀於世界影壇,他逐漸成了日系電影新美學的代表人物,不斷有人將他與小津安二郎對比,而他會是下一個小津安二郎嗎?
  • 最會講「家族故事」的是枝裕和,拍電影時在想什麼
    是枝裕和就是這樣了不起的人,他專注於拍電影,拍家庭題材的電影。很多人也許只看了他的一兩部電影,已經覺得他足以「封神」,比如入圍最新一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小偷家族》,又比如讓年僅14歲的柳樂優彌成為坎城歷史上最年輕影帝的《無人知曉》。可以說,入行三十年的是枝裕和,在《小偷家族》大熱後,迎來了創作生涯至今為止「最高光的時刻」。
  • 2018年最好看的11部電影
    我總是後知後覺,就是在回顧自己一年的時候,會有種這樣的感覺:那是我這一年裡最幸福的時刻,而我卻不知道。也是,人總是有恃無恐。不過,有一部分我還是確定的,每一年,都會有那麼幾部電影慷慨的給我插上幸福的翅膀,讓我在光影的世界裡騰雲駕霧。那是我當時就能體會的幸福時刻,可惜我不是導演,否則我真想把自己拍下來。
  • 是枝裕和,文學傳統和職業自尊成就的日本電影的「擔綱者」
    7月7日,正值《是枝裕和:再次從這裡開始》新書出版,北京國際電影節策展人沙丹,與電影學者、是枝裕和導演的朋友支菲娜亮相北京全民閱讀系列活動之一「時間旅行者文藝沙龍」,展開關於是枝裕和新作及電影藝術對談。是枝裕和是極具國際影響力的日本電影導演,他的代表作《無人知曉》《步履不停》等電影也為中國觀眾所熟知。
  • 就指望這16部高分電影過完2016了!
    ,被譽為「21世紀的《雨中曲》」,可能是新世紀以來第三部提名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歌舞電影。> 80分時尚設計師湯姆·福特(Tom Ford)繼導演《單身男子》後轉戰影壇的第二部電影《夜行動物》,威尼斯展映後口碑也爆了,有人嫉妒說:好好的設計師不當,非得搶導演飯碗。
  • 韋斯·安德森:我喜歡看的11部電影
    韋斯·安德森他的電影以其古怪和獨特的視覺和敘事風格而聞名,一些評論家認為他是當代導演的典範。他的三部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天才一族》和《月升王國》——在BBC 評選的自2000年以來最偉大電影中分別排名第21、68、95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