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文學傳統和職業自尊成就的日本電影的「擔綱者」

2021-01-11 環京津網

去年,是枝裕和導演的《小偷家族》榮獲坎城電影節金棕櫚大獎,刷新日本真人電影在中國的票房紀錄。而今夏,是枝裕和最新著作《是枝裕和:再次從這裡開始》由東方出版中心引進。

7月7日,正值《是枝裕和:再次從這裡開始》新書出版,北京國際電影節策展人沙丹,與電影學者、是枝裕和導演的朋友支菲娜亮相北京全民閱讀系列活動之一「時間旅行者文藝沙龍」,展開關於是枝裕和新作及電影藝術對談。

是枝裕和是極具國際影響力的日本電影導演,他的代表作《無人知曉》《步履不停》等電影也為中國觀眾所熟知。是枝裕和的電影如手術刀般精準剖開社會的側面,於細膩深刻的細節中呈現人性的複雜,兼具社會性和人文關懷。沙丹說,是枝裕和之所以能不斷在國際電影節獲獎,他關注社會的態度和創新起了重要作用。支菲娜認為:「是枝裕和是日本電影的『擔綱者』。」

剛剛面世的是枝裕和新作《是枝裕和:再次從這裡開始》,是升級版的是枝裕和特輯。書中,是枝裕和首次袒露影響自己最深的66部電影,公開了個人隨筆、書信、日記,還與影視圈友人暢聊情慾、真實的尺度、成長等話題,金句頻出。支菲娜在活動中說,這本書是有思想的,從書裡可以看到,是枝裕和有意識地打破各種界限,身體力行地在思考電影藝術該怎麼走。

沙丹說:「是枝裕和的電影,和他的人一樣,是矛盾的綜合體,是混沌而開放的空間,特別耐人琢磨。」《小偷家族》《無人知曉》等電影,聚焦的是社會殘酷的縫隙,反思家庭由什麼維繫。但同時,《步履不停》《海街日記》等影片又很治癒,讓人接納生活的無奈,一步步地走下去。支菲娜也回應,讀完這本新書最大的觸動,就是看到導演真實的人生。從好像哪都走不通的普通男人,居然成了今天的名導。而我們的人生無論多普通,也一定能有一個出口。

「好的電影有通過一個小切口來管窺社會的智慧。」沙丹說。是枝裕和導演的智慧,不僅源自他對生活的敏銳觀察,還有日本電影傳統的滋養。支菲娜說:「是枝裕和有意識地去繼承了他所認同的前輩的那些優良傳統。」

對談中,沙丹和沙菲娜還談及了中國影壇可以從以是枝裕和為代表的日本電影人學到什麼。兩位嘉賓盛讚日本電影善於從優秀文學作品汲取營養的優良傳統,「是枝裕和本人也是位優秀的作家,許多優秀日本電影都是由好的文學作品改編而來的。」

在採訪中沙丹還說到拍戲還要看對方是什麼樣的陣容與配置,在當時日本如果需要三四千元的話,我們就需要六萬元甚至更多,所以日本形成了一種精耕細作的方法。日本影壇讓二位嘆服的,還有「鮮有大製作」。「像《夜空總有最大密度的藍色》這種預算幾百萬的電影中,他們的主角,不乏大咖,譬如《妖貓傳》裡飾演和尚的染谷太郎,及《小偷家族》中的演員中川雅也。這樣的演員陣容,在中國電影市場,可能不投個五千萬人民幣拿不下來。他們善於控制成本,他們電影運作的方式不浮躁,這點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就沙丹此言,支菲娜說:「是枝裕和在這本新書裡提到一個詞,『職業尊嚴』,或者可譯作『職業自尊』。電影做得好,跟這個是有很大關係的。做不好的時候,可能就是我們放棄了自己的職業操守和自尊。」

在沙龍活動最後,沙丹和支菲娜還表達了對是枝裕和新片《真相》的期待。「人總是要去突破自己的一些邊界」,而正處於鼎盛期的是枝裕和導演,也用新作書名表達了自己的態度,「再次從這裡開始」。

相關焦點

  • 以《小偷家族》為例,解讀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電影美學
    作為一名資深影迷,阿牧對一些知名導演的電影如數家珍。@阿牧是誰看到對於《小偷家族》這部經典影片,很多朋友都是從電影故事本身所呈現的主題來解讀。阿牧今天就換種新方式,我會是結合電影內容,並結合是枝裕和的電影元素與風格,進一步來解讀他的整個電影美學的傳承與發展。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會結合自身的觀影體驗,分享看懂看透一部電影的三個方法。
  • 是枝裕和,日本電影的真正中堅?
    《當電影映照時代:侯孝賢和楊德昌》。,讓是枝裕和得以與自己的偶像侯孝賢近距離接觸,並成為他今後電影創作重要的領路人。但是枝裕和作為新一代日本電影導演,首部長片就已經在國際電影節上嶄露頭角,也鋪平了他之後的道路。
  • 是枝裕和的電影,《無人知曉》和《小偷家族》網友:非常沉重
    是枝裕和的電影,《無人知曉》和《小偷家族》 網友:非常沉重之前朋友推薦我看《小偷家族》一直沒時間看,最近剛把這部電影看完,看完之後,又看看一下是枝裕和的另一部電影《無人知曉》,第一次看到這種風格的日本電影,看完之後,讓人感覺心情很沉重,同時又覺得現實社會的無情和殘酷。
  • 夏天到了,看部是枝裕和的電影吧!
    夏天到了,看部是枝裕和的電影吧!如果你看過《小偷家族》,再去看《海街日記》,你一定心中會浮現這樣一個猜想,「這兩個電影的導演,應該是同一個人吧。」看這兩部電影,會感覺像是在面對著一杯白水,但一口下去,卻讓人不經意,細細品味起來。
  • 看日本家庭電影,別只知道是枝裕和,《東京物語》的導演實乃大師
    說起日本電影,不能避開的一個名字就是是枝裕和。國內很多喜歡看文藝片的觀眾,對於溫情風格的日本電影一向非常喜歡,是枝裕和的家庭片更是其中絕對要被提及的,《小偷家族》、《步履不停》等電影在國內也很受關注。事實上,講述細膩溫和的家庭日常、展現日本人日常生活的電影,佔據日本電影很大一部分,而是枝裕和也只是其中晚輩。山田洋次、周防正行、溝口健二、木下惠介等一眾日本電影導演都是其中翹楚。喜歡這種風格的觀眾們,絕對不能錯過的則是日本乃至世界電影史上的電影大師——小津安二郎。
  • 以《小偷家族》為例,解讀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電影美學及觀影方法
    01、早在《無人知曉》中,是枝裕和的電影藝術風格就已形成:用紀錄片中長鏡頭的手法記錄痛苦與歡喜,展現最真實的人性與生活從1995年處女座《幻之光》開始,完成《下一站,天國》、《距離》這早期三部曲,是枝裕和就已經有了不小的名氣,但是真正被世人認知到這位日本新時代導演的還是2004年拍完《無人知曉》之後,這部電影也標誌著是枝裕和電影獨特風格的形成。
  • 《奇蹟》:是枝裕和的鏡頭下的日本,溫情又扎心
    作者:藍歌原創作品,且看且珍惜是枝裕和在接受採訪時曾說 「好電影,就是會讓人看完之後,長久不能忘懷的,會真切的對你的人生造成一點點改變的電影。很多年前,日本知名導演小津安二郎也曾說過類似的話: 「電影的好壞,是以餘味定輸贏。」
  • 是枝裕和的電影中,這3個關鍵詞永遠不變
    引進方當初給《小偷家族》的票房預期是5000萬元以上就算勝利,而今它很有可能打破去年《銀魂》的紀錄,成為在內地最賣座的日本真人電影。這部電影是是枝裕和導演作品的集大成者,有《無人知曉》的魂,《如父如子》的骨和《第三度嫌疑人》的技巧。爾謙君就不再贅述,去電影買票看就對了。
  • 溫柔的是枝裕和,生日快樂
    導演是枝裕和,58歲生日快樂。是枝裕和的電影是枝裕和用殘缺的家庭,來塑造給人以藉慰的親情。這是他獨有的溫柔。他用鏡頭關注那些社會邊緣人群,毫不避諱地展示他們為了生存的人性之「惡」,也毫不放大他們面對自己想要保護的人的時候展現的溫柔和強大。也正是這種搖擺不定的時刻,渲染了人物的弧光。
  • 西川美和:是枝裕和,「導演的導演」
    西川美和《美好的世界》劇照這是師承是枝裕和的導演西川美和的第六部長片,該片以一名真實存在的男性為原型,講述他在獄中度過人生大半時光後重返社會,努力生活的故事。「導筒」摘錄《西川美和:圍繞電影的X》一書中她與師傅是枝裕和的有趣西川美和《美好的世界》預告片《西川美和:圍繞電影的X》第三章《夢的前後:是枝導演二三事》片段哦哦!剪輯室裡響起一片騷動,剪輯工作正在逼近終點。
  • 《電影評論》影評:是枝裕和的秘密【譯】
    一根冰棒、一支溫度計、一件紅色的泳衣、一隻單車的鈴鐺、一片開滿野花的原野、一枚落在地上的硬幣、吃光的薯片和包裝袋裡的碎屑——每一幀影像都是獨立的,但它們都閃著光,呈現出一種淹沒一切的、對於日常生活的柔情。對感官記憶的強調,加上日本家庭生活中那種獨特的儀式感,可以說是是枝裕和作品的核心。這種質感滲透在他的那部輓歌般的家庭劇情片《步履不停》(2008)之中。
  • 「比海更深」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
    第71屆坎城電影節,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在強手如林的電影賽場中勝出,憑藉《小偷家族》斬獲金棕櫚。評審團成員張震評價該片,「將悲劇掩埋在溫情之下是殘忍的,但這就是我們社會中的一個面,它需要被更多人看到。」作為日本新電影運動的代表人物,是枝裕和的電影有著十分明顯的個人化美學風格。牌牌今天就帶大家走進這位電影大師,了解他自身生命中各個階段的每一次的嘗試和探索。
  •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電影簡說
    是枝裕和及其電影作品海報    第七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正在進行,本屆電影節展映單元不但設立「日本電影廣角鏡」,而且特安排了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影片回顧展。回顧是枝裕和的家庭劇,從《步履不停》《奇蹟》《如父如子》《海邊日記》,一直到《比海更深》,其電影中的日本家庭往往出現裂痕或重大變故,而是枝裕和一直在做的正是在破裂的家庭中修復或重建家庭倫理關係。    □居無間    4月16日拉開帷幕的第七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目前正如火如荼地進行。
  • 是枝裕和的電影,從來都不簡單
    本文作者:vicky刺蝟【生活,沒有標準答案】在解讀《小偷家族》之前,我們先看是枝裕和的一段話。我不喜歡主人公克服弱點,守護家人並拯救世界這樣的情節,更想描述沒有英雄、只有平凡人生活的、有點骯髒的世界突然變得美好的瞬間。
  • 以《小偷家族》為例,解讀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社會關懷及電影魅力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正是注意到了這個細節,他感到千瘡百孔之中的生活,也會有美麗的瞬間,而這正是他想要捕捉的瞬間。​一個好的導演如同一個好的作家,能夠敏銳捕捉到靈感的迸發,並且為觀眾帶來一部優秀的影片,水平之高讓人嘆服。
  • 《第三度嫌疑人》:是枝裕和的真相、瑣碎與迷失
    去年9月初,是枝裕和的這部新作在威尼斯電影節首映,電影放映後,業內、媒體和觀眾對電影的評價呈兩極分化態勢,可以說,《第三度嫌疑人》是繼《空氣人偶》之後,是枝裕和最富爭議的作品。電影《第三度嫌疑人》劇照多數爭議源於電影題材。
  • 是枝裕和,下一個小津安二郎?
    說到日本電影,小津安二郎、黑澤明、溝口健二、成瀨巳喜男,這些影響了世界對日本電影印象的大師的名字,還在熠熠生輝。到了90年代,北野武的暴力美學、巖井俊二的青春物語,書寫了全新的日本電影記憶。而不知不覺中,另一個名字越來越多地被日本電影迷提及,隨著他的名字閃耀於世界影壇,他逐漸成了日系電影新美學的代表人物,不斷有人將他與小津安二郎對比,而他會是下一個小津安二郎嗎?
  •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電影盤點
    本期算是正式回歸,關於內容呢,就聊一下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吧。他的新電影《小偷家族》將於8月3日在大陸上映,憑藉這部電影,是枝裕和贏得了第71屆法國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當時就想寫一篇關於他的文章的,後來一直拖著,這次算是補上吧。
  • 用十三部大片,解讀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電影美學.
    你不多見的電影:分享會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這位導演,同樣以家為載體,「發乎情止於色」,他就是日本當下最傑出的導演,被譽為「小津安二郎接班人」,2018年憑藉《小偷家族》登頂坎城電影節最高榮譽金棕櫚大獎的是枝裕和。是枝裕和出生於1963年,大學就讀於早稻田大學文學系,為他日後作品中極為深刻的人文主義思想打下了堅實的文學基礎。
  • 老老調重重彈| 是枝裕和的第一部電影「幻之光」
    《幻之光》拍攝於1995年,是枝裕和的導演處女作。在此之前,他在日本一家電視臺拍攝紀錄片和真人秀節目。《幻之光》拍攝完成後,他拿給偶像侯孝賢看,侯孝賢委婉地批評,「攝影機擺放在哪裡,並不是事先決定,而是根據現場演員的表演決定的」。是枝裕和自己也承認,「太像是一個愛電影學生的畢業論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