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伯牙鼓琴一共101個字,需要背誦並且默寫。
知音共飲醉當歌。知音世所稀。千金易得,知音難尋。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從這些詩句中,我們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珍貴。我們學習的這篇文言文是有關知音的一篇課文,它講述的是春秋時期一個動人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伯牙鼓琴》。
大聲讀兩至三遍,爭取讀通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
需注意的字音:
「少選之間」的「少」讀三聲,不要讀成shào。
「湯湯乎若流水」中的「湯」讀shang,不要讀成tang。
「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第一個「為」讀二聲wéi,表示「以為,認為」;第二個「為」讀四聲wèi,表示行為的對象。
朗讀時要讀好語氣詞「哉」「乎」,體會古文朗讀的節奏和韻味。
正確的朗讀停頓
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能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了。課文中有一些難字、不常見字,你們是怎麼理解它們的呢?我們以前也學過文言文,有哪些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嗎?
再讀課文,讀懂課文,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結合課文下的注釋,再讀課文,讀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標註。嘗試自己複述故事。
感悟「知音」。第一層(前三句話):伯牙遇知音,欣喜萬分。第二層(最後一句話):伯牙失知音,悲痛欲絕。
伯牙為何視鍾子期為知音?從哪裡可以看出來?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
作為「琴仙」的伯牙,會用琴聲表達他的見聞、思緒、情感。文中只提到了他「志在太山」「志在流水」,那麼請展開豐富的想像,說說他的琴聲中還會出現哪些景物。
楊柳依依 清風徐徐 白雪皚皚 明月皎皎
伯牙鼓琴而志在清風,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徐徐乎若清風。」
伯牙鼓琴而志在白雪,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皚皚乎若白雪。」
伯牙鼓琴而志在明月,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皎皎乎若明月。」
只要是伯牙心裡想的,鍾子期全都知道,他真是伯牙的 「知音啊」。
「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得到人生的知己,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括伯牙當時的心境,那就是—— 「喜」。是啊,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伯牙此時的心情,那就是—— 「欣喜萬分」。
伯牙與子期因琴相識,相處甚歡,並約好明年中秋老地方再見。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約趕來,可是萬萬沒想到的是,等來的卻是子期病逝的消息。面對子期冰冷的墳墓,一位老人告訴他,子期病逝前一再叮囑自己死後要把遺體葬在江邊,等他的知音伯牙來的時候,能再聽到他的琴聲。可是,知音死了,伯牙的琴還有誰能欣賞得了呢?傷心欲絕的伯牙以一種極端的方式悼念子期,他是怎麼做的呢?
相傳伯牙在破琴絕弦之前,在子期墳前吟誦了一首詩。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義,歷盡天涯無足語。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從這首詩中,可以體會到伯牙的心情用一個字來形容。悲,痛。
用一個詞來形容。(傷心欲絕,肝腸寸斷,撕心裂肺。)
伯牙破琴絕弦,「絕」的僅僅是「弦」嗎?他在破琴絕弦的同時也斷絕了什麼?
破琴絕弦意味著他將不再以琴師為業,也就斷了自己的前程。這更可見伯牙對和子期的這份友誼的珍視。
一曲《高山流水》,一段動人的故事千古流傳!《高山流水》也成了知音的代名詞,雖然當年伯牙所做的《高山流水》已經失傳,但是後人為了紀念這個動人的故事,也創作了一曲《高山流水》。
讀了今天這個故事,我想大家在今後的生活中遇到了很懂自己的人,你就可以稱他是你的知音。儘管我們知道,知音難覓,知音難求,但我們依然懷抱著願望在生命中尋尋覓覓著我們的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