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語文·淑亞專欄】懂得與值得 ——盧望軍《伯牙鼓琴》賞析

2021-02-08 王君青春語文名師工作室

                第三板塊  研讀,聚焦「值得」

師:這麼好的琴摔破了,這麼好的琴師終身不復鼓琴了,我們覺得可惜,可是伯牙覺得鍾子期值得他這麼做。因為,他雖然琴技高超到六馬仰秣的程度,可是在鍾子期之前,卻沒有人懂得他的琴聲。默讀課文,劃記最能夠體現鍾子期真正懂得伯牙琴聲的句子。

(學生劃記,指名回答)

屏顯: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

(組織齊讀。)

師:誰能夠概括說一下這幾句話的意思。

生:伯牙彈琴志在太山和流水,鍾子期都能夠懂得,懂得他想表達的意思。

師:我們把這一段話,濃縮成兩個字。這兩個字不是很顯現,卻很有表現力。因為真正的懂得,可能就是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個細節。

生:又。伯牙的琴聲改變了,鍾子期又懂得了。

師:伯牙剛剛開始彈琴,鍾子期馬上就懂了,能夠體現這種感覺的,是哪個詞語?

生:少選之間。

生:我覺得是「方」。

師:方,說明朋友之間無須多言,一個動作,一個音符就彼此懂得;又,說明這種懂得,不是偶然,是總是如此。我們把這兩個字,在書上圈一圈。你心裡想的,我都懂得,這樣的人,我們就叫作——

生:知音。

師:可是,你心裡想的我都知道,這樣的境界,很多朋友都可以做到呀,為什麼伯牙要為了子期之死終身不復鼓琴呢?我們再看一則小故事。

伯牙遊於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於巖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鍾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像猶吾心也。吾於何逃聲哉?」

(這是課前下發的輔助資料,學生已經讀過。組織自由誦讀,指名學生說說大意,適當點撥。)

師:在這段話裡,有沒有兩個字,像剛才的「方」和「又」一樣,讓你在細微之間,感受到鍾子期對伯牙的懂得?

生:窮。

師:窮,就是全部理解,理解得很透徹。

生:每,就是每一次都懂得。

生:我不認識那個字。(生指「輒」)

師:輒是意思是就,你很敏感。

生:輒,表示沒有經過非常艱難的思考,立刻就明白了。

師:你的琴聲裡有高山,我就聽見一片巍峨;你的琴聲裡有流水,我就聽見一片浩蕩。每一首曲子,伯牙剛剛開始彈奏,鍾子期就懂得它的旨趣,所以,伯牙放下琴,感慨道——

生: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像猶吾心也。吾於何逃聲哉?

師:所以,伯牙彈的是琴,表達的是心;鍾子期聽的是音樂,了解的是伯牙的——

生:心聲!

生:內心!

生:心情!

屏顯:

知音,實知心也!

師:這樣的朋友,伯牙是怎麼遇到的?

生:在漢江邊偶然遇到的。

師:你真會聽課,老師講過一遍,你就記住了。網絡上有一句流傳很廣的話,前生五百次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那麼,伯牙該是回眸了億萬次才遇到了鍾子期吧?這樣的相遇,這樣的知音,真是非常難得。我們讀——

屏顯:

知    音:真正了解自己的人。

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難覓或樂曲高妙。

師:盧老師雖然和大家第一見面,但是已經喜歡你們了。能不能說,我是你們的知音?

生:不能算是。

師:如果知音這麼容易找到,那古往今來的人們,就不會這樣感慨了。

屏顯:

鍾期久已沒,世上無知音。(唐·李白)

借問人間愁寂意,伯牙弦絕已無聲。(唐·薛濤)

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宋·嶽飛)

師:李白、薛濤和嶽飛他們都在感慨什麼?

生:都在感慨伯牙彈的琴好聽。

師:你再想一想,聽聽別的同學的想法。

生:都在感慨伯牙破琴絕弦的故事。

生:都在感慨知音少。

生:我重新回答,我覺得,他們都在渴望找到自己的知音。

師:孩子,你第二次的回答,顯然比第一次回答更接近本意。你的兩次回答,啟示我們,在課堂上,我們需要給自己一點冷靜思考的時間,這樣,我們就能夠一步一步抵達目的。孩子們,知音難求,有些人追求了一生未必追求到了,而伯牙有幸遇到了鍾子期,這樣的鍾子期,值不值得伯牙為他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

生:值得!

(板書!)

師:我們讀出這種值得——

屏顯:

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師:孩子們,課上到這裡的時候,本來可以結束了,課文的意思我們弄懂了,疑惑也已經解決了,可是,我有了一個新的疑惑,這個故事和琴有關。為什麼在古代,琴顯得如此重要呢?

屏顯:

師:大家觀察一下,「琴」字上面是兩個什麼字?

生:王字。這就是說,伯牙覺得和鍾子期的相遇,就是王和王的相遇,是很難得的。

師:你真的很有想像力,此處應該有掌聲鼓勵!

(學生鼓掌,很有節奏)

師:哈哈,我聽到你們的掌聲,覺得好親切,因為我自己班上同學的鼓掌,也是你們這個節奏。孩子們,你看,人生遇到知音其實也沒有那麼難嘛!我從嶽陽千裡迢迢來到河南,竟遇到了熟悉的掌聲!兩個王相遇,孩子,你想說的是,伯牙和鍾子期都是王者,是不是?

生:是。

師:伯牙和鍾子期無疑是音樂王國的國王,所以,這個「王」字,不能寫成斜玉旁。琴是君子之器,君子之樂,象徵正德。古人形容一個人多才多藝,怎麼說?

生:琴棋書畫。

師:屏顯:琴,在中國文化裡,有一種特殊的神秘的意味。

伏羲作琴

神農作琴

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

琴長3尺6寸5分,象徵一年365天。

古人認為琴所奏出的音樂乃天上瑤池之樂,所以把琴稱作「瑤琴」。

(指名學生朗讀。)

師:觀察傳說中製造琴的人的名字,你發現了什麼?

生:這些人都是聖人。

生:這些人都是很神奇的人。

師:琴真的是一種神秘而神聖的樂器。既然如此,琴是不是隨隨便便可以彈的?

生:應該不可以吧!

師:大家猜一猜古人彈琴有什麼要求?

生:認真彈,不能夠亂彈琴。

生:要坐得端端正正。

生:正衣冠!

生:薰香!

生:選一個好日子!

師:我們剛才上課的時候,你們異口同聲地喊著「認真傾聽,積極發言」,這是上課的小小儀式。古人彈琴,也有重要的儀式。大家讀一讀——

屏顯:

瑤琴有七不彈:聞喪者不彈,奏樂不彈,事冗不彈,不淨身不彈,衣冠不整不彈,不焚香不彈,不遇知音者不彈。

(組織齊讀,解釋不懂的地方)

師:那麼,我們想想,伯牙彈琴的時候,可能會彈什麼?伯牙彈的為什麼是高山流水而不是別的內容呢?討論一下。

生:他彈的是高山流水,是因為他只看見了高山和流水。

師:這個答案非常好。伯牙彈琴的漢江邊,只有高山流水嗎?可能還有什麼?

生:有小草,有小鳥,有石頭。

師:可是為什麼這位同學說伯牙的眼睛只看見了高山流水?

生:他不想看其他的東西。

師:是啊,我們所看到的世界其實不是真正的世界,我們總是願意看我們自己想看的東西,比如說你去書店,你可能最先看到的是什麼?

生:我最想看的書。

師:伯牙為什麼只看到高山流水?

生:因為他只想看高山,只想看流水,因為他心中只有高山流水。

屏顯: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鼓琴,志在     ,鍾子期曰:「善哉,     兮若    !」

師:孩子們,請看大屏幕。現在我顯示出來的版本是《列子·湯問》的版本,而我們書上的是《呂氏春秋》的版本。你們仔細看看,屏幕顯示的文字和我們教材的版本有什麼不一樣?你更喜歡哪一種表達?

生:我更喜歡「湯湯」而不是「洋洋」。因為湯湯有水流很急的感覺,比洋洋更有氣勢。伯牙的琴聲更有氣勢,其實是伯牙的心胸更有氣勢。

生:我更喜歡「太山」而不是「泰山」。課文中的太山是非常廣泛,不止泰山一座山,而可以指天下所有的大山。

師:可能也包括我們焦作的雲臺山、神農山,對不對?泰山雖然是一座名山,但是畢竟只有一座山,境界還是小了。同學們,太和大,寫法上有什麼不一樣?

生:太,多了一點。

師:太,是個指事字,在「大」上多一點,表示最高、最大。那麼,根據你對伯牙的了解,你覺得,在下面的曲子中間,伯牙可能彈什麼,不會彈什麼?

屏顯:

雨雪霏霏  楊柳依依  星辰燦燦

炊煙嫋嫋  明月皎皎  高原莽莽

生:伯牙不會彈「炊煙嫋嫋」,因為山裡面沒有炊煙。

師:山裡面不一定沒有炊煙哦!白雲生處有人家啊!剛才那個同學說了,伯牙所處的漢江邊,有高山、流水,但還有花草石頭小鳥什麼的,可是他只看到了高山流水。想想看,你有沒有新的理解?

生:他只想看見高山流水,不想看見嫋嫋炊煙,因為嫋嫋炊煙境界太小了。

生:我覺得伯牙會彈「皎皎明月」,因為月亮只有一個,鍾子期也只有一個,他認為鍾子期就是那一輪明月,他是用琴聲向鍾子期表示:你就是我天空裡的那輪明月。

師:真好。對於伯牙來說,鍾子期像月亮一樣,那麼皎潔,那麼純潔,一片冰心在玉壺。

生:他不會彈「楊柳依依」,因為太女性化太小巧了。

師:孩子們,我覺得我們班的同學都是鍾子期,都懂得伯牙。在剩下的樂曲裡,我覺得伯牙還會彈「莽莽高原」和「星辰燦燦」,因為都是宏大而坦蕩的境界,我們一起用這樣的句式說話。

生: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皎皎兮若明月!」

伯牙鼓琴,志在繁星,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燦燦兮若星辰!」

伯牙鼓琴,志在高原,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莽莽兮若高原!」

師:孩子們,這哪裡僅僅是鼓琴,這實在是抒情啊!

屏顯:

鼓琴,實抒情也!

師:正因為如此,彈琴,對於古人來說,是一件特別美妙而慎重的事情。我們來看看「竹林七賢」之首的嵇康,嵇康的好朋友,替他撫養孩子的山濤,以及陪他一起打鐵的向秀,都是我們焦作人。嵇康是如何彈琴的——

屏顯:

手揮五弦,目送歸鴻。

俯仰自得,遊心太玄。

(組織誦讀。)

師:我們去看看王維如何彈琴——

屏顯: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組織誦讀。)

師:我們再看看劉長卿怎麼彈琴——

屏顯:

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組織誦讀)

師:即使這個調今人多不彈,但是他依然——

生:自愛!

師:因為這個調,就是他的——

生:心情和志向!

師:孩子們,這樣的琴,這樣的心,值不值得伯牙為了鍾子期而破琴絕弦?

生:值得!

師:我們再來讀一讀這段話——

屏顯:

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板書:!)

師:孩子們,從你們的朗讀中,我知道,你們的疑惑正在慢慢地變成肯定。中國古人把彈琴看成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中國人的理想人格也是這樣的。

師:孩子們,我們把這個詞語一定要寫在書上,認認真真寫下。這是中國君子的理想人格!

(生書寫)

師:我看見你們寫得很慢,是的,遇到偉大的事物,我們要學會崇敬,慢慢的一筆一筆的去寫,這也是一個小小的儀式。你們也許沒有想到吧?孔子是著名的琴師,他的《文王操》彈得特別好,他找師傅學琴的故事我們以後可以讀到;大詩人李白,24歲的時候辭親去國、仗劍遠遊,也是彈琴的高手;範仲淹在當官之前,專門到長安去找人學習彈琴。劍膽琴心,是中國知識分子的理想人格。孩子們,你們每個周末都去學特長,有沒有學琴的?

生:我學琵琶。

師:琵琶和瑤琴有點相似,都是弦樂器。你把琵琶當什麼?

生:朋友。

生:我學的是鋼琴。

師:你把鋼琴當什麼?

生:非常好的朋友。

師:琴是朋友,不錯,同學們境界都很高哦!而古人,把彈琴當成什麼呢?我昨天剛剛從安陽過來,在中國文字博物館裡面,有一面牆上畫著「禮、樂、射、御、書、數」,這就是古代的六藝。在《論語》裡,在孔子的儒學裡,藝術,絕對不是業餘愛好,也不是興趣特長,而是——

屏顯: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人的修養)開始於學詩,自立於學禮,完成於學樂。

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以道為志向,以德為根據,以仁為憑藉,活動於(禮、樂等)六藝的範圍之中。

(組織誦讀,理解。)

師:在孔子看來,生命完成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生:樂!

師:儒家認為,生命最美好的境界是「遊於藝」,也就是活動於「禮、樂、射、御、書、數」這六藝的範圍之中。古人是把把音樂當作了他們的生命,而不僅僅是朋友,更不僅僅是特長、興趣、愛好。那麼這樣的生命一旦中斷,破琴絕弦就是非常可以理解的一件事情。對於伯牙來說,藝術實際上是什麼?

屏顯:

藝術者,實生命也!

師:當鍾子期死的時候,伯牙覺得他的一半生命都被帶走了。

屏顯:

伯牙摔琴謝知音,這一摔,

摔的是琴,祭奠的是        。

生:祭奠的是鍾子期。

生:祭奠的是知音。

生:祭奠的是自己的藝術人生。

師:祭奠的是自己再無知音的人生——這樣的人生,是殘破的。所以,孩子們,如果你是伯牙,你的琴、你的音樂對你來說如此重要,當你唯一的知音鍾子期死的時候,你會不會破琴絕弦?

生:會!

師:鍾子期值不值得你為之破琴絕弦?

生:值得!

(板書:!)

師:我想,我也會。那麼,孩子們,讓我們把所有的可惜、可嘆、可悲、可敬都調動起來,讀進文字裡面去。

(生齊讀全文)



【賞析:熟讀之後,聚焦「值得」,盧老師這個板塊的教學凸顯了三個層次。一、緊扣文本,讓學生劃最能體現鍾子期真正懂得伯牙琴聲的語句,先概括,再聚焦關鍵詞句細細品味。緊接著補充合適的材料,讓學生用習得的方法找關鍵字體會其中的情感,了解知音即知心。二、補充李白、薛濤、嶽飛關於「知音」的詩句,了解知音難求,因此伯牙摔琴謝知音值得。思考並沒有止步,立足單元的人文主題「藝術之美」,盧老師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琴在古代如此重要?」把學生的思維再次引向高處。三次補充「琴文化」的資料後,追問「伯牙為什麼彈高山流水而非別的內容?」在兩個版本教材的比較閱讀中讓學生體悟伯牙的志趣和胸襟。緊接著是說話練習,「在下面的曲子中,伯牙會彈什麼,不會彈什麼?」讓學生在語用中掌握常用的句式,獲得文言的語感,同時,走進伯牙恢弘而坦蕩的精神世界。讓學生了解鼓琴即抒情。三、補充嵇康、王維、劉長卿關於「彈琴」的詩句,讓學生了解古人把彈琴看成非常重要的事情,「劍膽琴心」是中國君子的理想人格,孔子、李白、範仲淹,即是典範。連結生活,讓學生談對琴的理解,在對比中理解古代士人視琴如命,藝術即生命。更值得稱道的是,每個層次將要點說清楚後,盧老師都會讓學生用誦讀的方式加以鞏固。由「不值」到「值得」,由「知音」到「劍膽琴心」,盧老師拉著學生的手,一起向前,向上,學生的思維一次次被引向高處,他們由此體驗到了思維深處的泉源奔湧,由此體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相關焦點

  • 《伯牙鼓琴》聽課筆記
    周鵬老師執教的《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這篇課文在人教版叫《伯牙絕弦》。記得有一次,有一個老師喊我去聽個展示課《伯牙鼓琴》,我一聽迷迷糊糊地回答說:「這課我聽過太多次了,不聽了。」今天,我翻開6上的這本語文書,我才幡然知道:部編版教材《伯牙絕弦》不再是《伯牙絕弦》了,《伯牙絕弦》的課題已經改成了《伯牙鼓琴》,類似的改了課題的有《臨死前的嚴監生》改成了《兩莖燈草》等,這些改動其實在2018年7月帥曉梅老師在華天給我們培訓部編版教材的改版中改動原因等有特別提及。
  • 《伯牙鼓琴》,伯牙破琴絕弦,是在為自己害死鍾子期贖罪
    伯牙和鍾子期之間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感動了無數的人,在部編版教材六年級上冊第21課《文言文二則》中有一篇《伯牙鼓琴》。這篇課文語言精粹,簡潔流暢,適於學生在反覆誦讀中,感受古文意蘊,品味文字精妙,享受審美樂趣。
  • 二年級上冊語文:全冊古詩文注釋、譯文、賞析,值得收藏!
    二年級上冊語文要學習的古詩共有7首,它們分別是王安石的《梅花》、胡令能的《小兒垂釣》、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柳宗元的《江雪》、李白的《夜宿山寺》和北朝民歌《敕勒歌》。學習古詩要求學生掌握古詩注釋和譯文,還要多了解古詩賞析,詩人作詩的背景等。
  • 王振鵬丨《伯牙鼓琴圖》
    《荀子·勸學篇》有「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的記載。流傳至今的古琴曲「水仙操」和「高山流水」據傳就是他所作。此卷描繪伯牙為知音者鍾子期彈琴的故事,圖中彈琴者為伯牙,對面聆者是鍾子期。畫中伯牙與子期的舉止神情均刻劃惟妙惟肖,衣紋用筆細勁流利、精謹生動。
  • 01 文言文 《伯牙鼓琴》 六年級上
    課文解析:《伯牙鼓琴》是部編版教材語文六年級上冊的一篇文言文。故事盪氣迴腸、耐人尋味。伯牙喜歡彈琴,子期有很高的音樂鑑賞能力。伯牙把感情溶進樂曲中去,用琴聲表達了他像高山一樣巍然屹立於天地之間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樣奔騰於宇宙之間的智慧,琴技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而鍾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與他產生了共鳴。
  • 中小學語文優美古詩詞精選賞析,陸續補充中(非必背)
    中小學語文補充:以下這10首古詩詞,雖然不是必考的,但是詩詞優美,描繪景物細膩生動、感情真摯,值得收藏。尤其很多詩句,都耳熟能詳,但是出處和背景等都不甚了解。古詩詞是古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快速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培養對中華文化的感情和熱愛。
  • 《伯牙鼓琴》需要了解的內容
    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伯牙鼓琴一共101個字,需要背誦並且默寫。知音共飲醉當歌。知音世所稀。
  • 高中語文篇49:《登高》賞析
    高中語文篇49:《登高》賞析《登高》總體上給人一種蕭瑟荒涼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於景,將個人身世之悲、抑鬱不得志之苦融於悲涼的秋景之中,極盡沉鬱頓挫之能事,使人讀來,感傷之情噴湧而出,如火山爆發而一發不可收拾。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 高中語文篇43:《虞美人》賞析
    高中語文篇43:《虞美人》賞析《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後主的絕命詞。相傳他於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樂,唱新作《虞美人》詞,聲聞於外。宋太宗聞之大怒,命人賜藥酒,將他毒死。這首詞通過今昔交錯對比,表現了一個亡國之君的無窮的哀怨。
  • ...暨「薪火計劃」小學語文骨幹教師素養提升項目結業典禮在深圳舉辦
    2020年12月16日至12月17日,第五屆「青春國學」傳統文化進校園高端論壇暨「薪火計劃」小學語文骨幹教師素養提升項目結業典禮在深圳市寶安區海韻學校成功舉辦。來自深圳市寶安區的公民辦小學校長、小學語文教研員、小學語文教師及教師研修學院、教育科學研究院的老師共計五百餘人參加本次論壇。
  • 初中語文34首必背古詩+賞析
    初中語文必背古詩詞34篇   觀滄海次北固山下   錢塘湖春行   天淨沙·秋思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夜雨寄北泊秦淮浣溪沙望嶽春望   使至塞上   遊山西村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 這些最容易望文生義的成語,意思南轅北轍,用錯了,語文分數銳減
    9.不足為訓:不是指不值得教訓,教導,而是指不值得作為效法的準則。10.屢試不爽:不是多次測試而不符合的意思,而是經過多次試驗都沒有差錯。11.身無長物:不是指身上沒有長處,優點,而是形容人清貧或生活簡樸。12.罪不容誅:並不是指罪惡不大,可以諒解,而是形容罪大惡極,死有餘辜。13.尾大不掉:屬於貶義詞。
  • 伯牙鼓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我們今日學習了《伯牙鼓琴》這篇文言文,知道了「知音」的含義。人們常說:「知音難求」。為此我非常渴望有一個知音,所以今天我寫下了這一封信給你。知音就是兩個人相互理解,一眼就能看出你心思的人,讓人有著安全與默契感。雖然我還沒有遇見你,但我有預感我們一定會在某個.地方遇見你,認識你,了解你。
  • 用好這份語文閱讀提分公式,成績突飛猛進
    本篇文章是《語文閱讀理解40種解題技巧與思維導圖》第2講,主要內容是:1、記敘文思維導圖。2、體會語段的作用,題型及技巧3、賞析和理解文章中詞句含意,題型及技巧《語文閱讀理解40種解題技巧與思維導圖》專欄,總結了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文言文4類文章的閱讀理解常見題型和答題技巧
  • 糖貓詞典筆「兩手抓」:左手練英語 右手學語文
    很多家長認為3至12歲是孩子外語學習的關鍵時期,於是讓孩子在小學階段更加側重於學習英語,往往忽略語文素養的培養。糖貓詞典筆包裝左側印有「糖貓詞典筆 掃出好成績」的文字, 這裡的成績不僅僅代表英語成績,同時也表示糖貓可以讓孩子掃出語文好成績。
  • 【青春語文·姣田讀書】壞我·好我·自我——讀《王君與青春語文》
    青春語文之於我,便是那暖陽、美好、愛和溫暖。 「一切有效的閱讀不只是接受,更是自我發現,是閱讀者既有的內在經歷被喚醒和繼續生長」,渴望被喚醒、被點燃的我,繼續吮吸著這本「滿目皆晴柔」的《王君與青春語文》給於我的營養。
  • 【青春語文·歐陽豔專欄經典影像之二 《神秘巨星》
    作者簡介:歐陽豔,湖南省湘潭市益智中學高級教師,王君青春語文名師工作室成員。曾被評為「湘潭市優秀教師」「湘潭市優秀班主任」,全國「意林杯」徵文優秀指導老師,省市各類教學競賽一等獎。願在三尺講臺清雅作畫,幫助孩子們成為自己歡喜的樣子;願在青春語文王國裡向陽成長,不斷締造人生的小驚喜。
  • 最好聽的語文|《影子》
    誦讀者:鞠萍點擊音頻,一起聆聽最好聽的語文賞析本篇課文以簡潔、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影子和人「形影不離」的特點,讀來親切上口,活潑俏皮。中小學語文示範誦讀庫「中小學語文示範誦讀庫」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教育部、國家語委合作的一項公益項目,該項目已被列入《國家語言文字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中小學語文示範誦讀庫」建設,為全國中小學生提供語文課文標準的普通話誦讀示範,使所有的孩子都有機會聽到標準的中國聲音,享受到平等的教育資源。
  • 【王君專欄】孔雀 ——臺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之五)
    活到我這個年齡,早已懂得了時間一定要用到最美好之物上,所以我幾乎算得上一個惜時如金的人。這樣的用了很多時間為大家講電視劇故事,於我還是第一次。做,是因為覺得值得。有人把這部劇稱為臺灣版的《黑鏡》,科技的使用只是手段,科幻之外,深刻反映的卻是人性的極暗黑之處。
  • 小學語文:六年級全冊知識點歸納,最新人教版,學霸人手一份!
    中高考結束了,最讓考生頭疼的「語文」成了今年的爆炸話題。「語文為王」的時代就這麼來了!高考語文難度之大、考查名著範圍之廣、對古詩文之重視、對閱讀能力考查之高引發了大家的焦慮。語文學習不在技巧,而在讀書。語文學習,其秘訣本就在於多讀書、會讀書!舍此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