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自媒體」時代到來,「微信」、「微博」等即時通訊工具成為廣大職工群眾獲取信息和反映心聲的重要渠道。這一轉變給傳統模式下的工會提出了新課題:如何讓工會工作與「網際網路+」深度融合,更好地為職工服務?
在即將過去的一年裡,全市各級工會組織主動出擊,擁抱「網際網路+」,網站、微信、微博平臺三管齊下,通過網上網下聯動、粉絲參與互動等形式,樹立網絡化服務職工的新思路,為基層工會和職工構建便捷溫暖的「網絡之家」。
微信推送被職工「點讚」
運用微信推送維權和服務類的信息,目前已成為各級工會的普遍做法,從市總工會的「申工社」到各區縣、街鎮和局(產業)工會,工會的微信號已長期「駐紮」在職工手機裡。2015年2月13日,「申工社」正式升級,開通微信服務功能。職工只需輕觸「互助保障查詢」等按鈕,就可查閱多項實用內容。一年多的時間裡,「申工社」聚焦職工關心的熱點話題,定期推送精彩資訊。今年夏日伊始,「申工社」第一時間推送了圖文並茂的《「蒸煮」模式開啟!上班族「八大」維權提醒》,被許多職工群眾「點讚」。類似貼近職工關注熱點的微信還有很多,每每吸引眾多職工學習和「圍觀」。而在上海自貿區,職工只要向「自貿區工會」提出申請,就能進入單體入會的快車道。在微信中,自貿區工會不斷推出年輕職工喜聞樂見的活動,吸引職工參與。一段時間後因勢利導地推送入會說明,吸引未建會企業職工加入工會。
感覺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對加班工資的計算方法有疑問?和工會微信號聊聊天,這些疑惑都能得到解答。嘉定區總工會以微信公眾號為載體,開發了嘉定工會掌上服務系統。職工法律援助中心的金牌調解員、勞動關係法律專家志願團的職業律師等專業人員將為有需求的職工提供一對一的在線法律諮詢、調解和援助服務,而方法很簡單,就像和微信好友聊天一樣,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用語音,還可以用圖片。
為職工織出暖心「圍脖」
不僅僅是微信,微博也成為了工會組織服務職工的主陣地之一。上海市總工會的官方微博「上海工會發布」,早已為職工群眾所熟知,區縣、局(產業)工會、街道鎮總工會和企業工會的微博,也同樣精彩。
浦東新區總工會的微博「浦東職工」,設4大版塊12個欄目,開展包括微體驗、微維權、微服務等「五微」主題活動,累計發展粉絲1萬餘名,並推動了全區近30家二級工會建立微博平臺。
徐匯區總工會的官方微博「徐匯工會」開通於2010年,是本市較早運用微博開展工會工作和擴大工會組織影響力的區縣工會之一。如今,徐匯工會的微博微信粉絲團不斷壯大。而最為粉絲們所稱道的還要算徐匯工會微博維權的及時和高效。曾經有一名職工遭遇提前解聘,當天深夜,這位職工向「@徐匯工會」求援。第二天一早,區總工會就派人上門調解,幫助職工討回了欠薪和補償金。現在的徐匯工會微博,不僅在維權服務上打響了自己的品牌,還成為職工娛樂、交友、充電的必去之處。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工會從2011年至今,共「織」了千餘條「圍脖」,傳遞了班組建設、職代會、職工技能大賽等諸多信息。
今年7月,工會還運用微博,邀請職工對食堂新菜進行投票評比,既讓職工監督食堂的菜品質量,又激勵廚師創新菜餚,可謂是一舉多得。
圍繞著職工的合法權益和興趣愛好「織」出的「圍脖」,讓職工真正感受到了來自「娘家人」的溫暖。
工會網站注重互動貼近職工
目前,上海市總工會網站和區縣、局(產業)已經形成了一個網站群,服務的內容更是涉及維權、服務、培訓、就業等方方面面,用自身紮實的實用性「網」住了職工群眾的心。前不久,上海教育工會以「服務教職工、服務基層工會」為指導思想,對網站進行了改版,更加及時地發布職工和基層工會所需要的信息,更加注重於職工的互動,頁面也進一步優化,吸引著教育系統的教職工和工會幹部前去訪問。截止2015年10月底,總訪問量已接近17萬人次。
松江區總工會在網站上掛出了職工勞動競賽系列活動、安全隱患隨手拍等活動的通知,並且持續跟進,充分調動了職工群眾的參與熱情。青浦區總工會則充分利用網站平臺,掛出了集體合同優秀案例視頻,讓大家學有榜樣。
奉賢、醫藥等區縣、局(產業)工會運用工會網站不斷推進服務職工工作。諸多工會網站已經成為工會快捷提供信息服務的重要載體,同時作為工會與職工群眾交流信息的便捷平臺,服務職工和基層工會組織的作用愈加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