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山下》——誰能憑愛意要富士山私有

2021-02-20 陶醉音樂的zzk

zzk說在前面:

大家好,今天要給各位分享的歌曲是《富士山下》。這首陳胖子的經典作品由林夕填詞,澤日生作曲,陳珀、C.Y.Kong編曲,收錄於專輯《What'S Going On...?》中,發行於2006年11月23日,zzk認為《富士山下》是陳奕迅音樂生涯中具有代表性意義的高水平作品之一,同曲另有國語版本《愛情轉移》。

今天給各位做分享的不是zzk本人,而是zzk在華南理工大學法學院裡非常喜歡也非常敬仰的一位法理學教授。能在自己的公眾號上發布這位老師的文字,zzk由衷感到榮幸。下面請點開文章開頭的音樂播放器,伴著歌曲,讀一讀教授從這一經典作品耐人尋味的旋律與歌詞中引發的思考。

第一次聽陳奕迅的《富士山下》是2006年剛上研究生那會兒,夕陽西下,華燈初上,徜徉在華工南校區二飯附近。校園廣播在放這首歌。當時粵語聽力基本為零,只能聽懂挑惹起戰爭的那五個動(名)詞(zzk註:這個梗源於陳奕迅另外一首作品《裙下之臣》)。我被旋律莫名其妙的打動,好在陳奕迅的聲線很好辨認,依稀也能聽懂那句「原諒我不再送花」。回到宿舍,就用百度搜索「陳奕迅 原諒我不再送花」,最終找到了這首歌。於是就在電腦上單曲循環。後來記住了歌詞,謄寫在白紙上,上科學社會主義那門課的時候,坐在最後向講粵語的同學逐字請教,學會了每個字的發音。在KTV裡反覆地練習。

可以說這首歌是我在《what’s going on》那張專輯裡面唱得最熟練的一首。但也不得不說,直到十年後才真正地明白這首歌到底是在唱什麼。聽不懂林夕,有時候是一種幸福。

這首歌裡其實有兩個人,一個規勸者,一個被規勸者。年輕的時候,我們輕狂無畏,總是以規勸者的姿態出現,用一種孤傲的理性主義告訴別人,所有悲哀感覺都來自於自己的虛構,而無視別人的為所謂「好事」留下的眼淚。所謂好事,就是一別兩歡,但多久才能真正的兩歡呢?當時認為不久。到最後,別人放下了,「輕輕鬆鬆將恩怨情慾變娛樂」(謝安琪《你們的幸福》),而規勸者卻每一夜都在水逆。

在沒有經歷過千結百轉之前,我們都會自信地認為我們是富士山,邀請或允許別人上山,然後驅趕或催促別人下山。但即便真是如此,正如不久前的新聞,富士山也老了,被一陣颱風吹「禿頂」了。歲月不饒人,油膩的中年富士山,誰又願意私有呢,憑什麼都不能願意啊。

多年後,還沒有謝頂的我,也已經終於明白,我才是被規勸者。「誰都只得那雙手靠擁抱亦難任你擁有,要擁有必先懂失去怎接受。」去年的某日,與某人攜手走在商場的時候,恰巧放著《富士山下》,她搖晃著被握著的那隻手強調了這句規勸,就如同多年前我規勸別人那樣。後來不久,我穿著她幫我挑選的未陳年的風褸,站在廣東少有的寒風中看她遠去。第二天,滿地落花。

後來讀了一些文章,也明白了林夕寫這首詞背後的故事。終於聽懂了這首歌,但還是那句話,聽不懂林夕才是幸福。當然,林夕也是很狡猾,他把那些無畏、無懼、不知痛、不怕死的歌都給了側田。「仍不會為了避免分手所以堅拒一起」(《愛的習慣》)、「即使遺憾收場,也要跟你明刀明槍」(《Kong》),這些詞哪想過「要擁有必先懂失去怎接受」?這或許是一體兩面的情緒。攀爬富士山的天梯,爬得越高,摔得越疼。明知會失去仍然奮不顧身,這或許是林夕所要傳達的「愛後餘生」的態度。

被驅逐下山的人,必須自我治癒,這一點林夕也知道:「請勿忘記軟弱只會惹人感慨」(張國榮《潔身自愛》),但他卻無能為力。

被林夕撕裂的心,請讓黃偉文來癒合。黃偉文給被驅逐下山的人找了一片葡萄園,讓他們栽種葡萄釀酒,要他們靜候,再靜候,就算失守,也始終要守(陳奕迅《葡萄成熟時》)。黃偉文又給他們找了一家小店,迎來送往,與各類稀客打交道(楊千嬅《稀客》)。

我的地理沒學好,不知道日本是否產葡萄,不知道是否可以在富士山下搞一塊葡萄園,開一家對外營業的酒窖。如果不可以,茶館也行。即使富士山不可私有,但窗含西嶺千秋雪,日日瞻觀又何妨?觀山的最佳視角,必然是山下。

當你有一天,悟出了書裡沒有記載的愛的方法論,恰好富士山也對外開放,或許當初的願望就能夠實現。即使沒有這種完美的結局,何不找一個自拍杆,與富士山合影,繼續行走江湖,尋訪名山呢?

最美的只在於初見,能夠永恆的只有懷念。

有時想來,產權並沒有那麼重要,難道不是嗎?

zzk寫在後面:

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有這種勇氣的人,永遠不會淪為「油膩的中年富士山」,而在zzk看來,教授也在「十年飲冰,未涼熱血」之列,即使人屆中年,也斷然不油膩。永葆柔軟心,心懷希望,知世故而不世故,信仰光明且不放棄對幸福與美好的追逐,正是本公眾號作品一向希望傳遞於讀者的生活態度。

回到歌曲與文字當中,世界上那些自以為瀟灑的人,或許是最可憐的——因為他們尚未有幸邂逅那座讓他們深深沉迷而駐足不前的富士山。但即使真的遇到了,難道又僅憑愛意就能將富士山永遠據為己有嗎?歸於哲學而言,人生也好,感情也罷,一切都是辯證否定的過程,永恆的擁有不過是一種迷信,畢竟一切都是暫時的。但即便是片刻的擁有,也足以成就彌足珍貴的美好記憶。

多想無益,生活就是這樣——心態正了,水逆就結束了。



本文作者:大灣區張子野,華南理工大學法學院副教授,zzk的法理學老師——一位內心細膩的悶騷漢子。

                                       

---end---

文/大灣區張子野、zzk

圖/大灣區張子葉、陳奕迅演唱會截圖

編輯/zzk



相關焦點

  • 富士山的雪|誰能憑愛意要富士山私有
    人活到幾歲算短 失戀只有更短歸家需要幾裡路誰能預算忘掉我跟你恩怨 櫻花開了幾轉
  • 陳奕迅《富士山下》:誰能憑愛意要富士山私有
    竟然忘了這一首《富士山下》。07年熱門港樂排行榜靠前的,必須有《富士山下》,陳奕迅也是憑著這首歌,被媒體譽為「香港歌神」,多少人因為這首歌,走進了港樂世界。其中就包括我。拋開那些聽不懂粵語歌的年歲時候聽的《紅日》《漫步人生路》們,我正經聽的第一首粵語歌真的是《富士山下》,那是我第一次懂得去看粵語歌的歌詞,對歌詞的意思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
  • 陳奕迅《富士山下》:誰能憑愛意將富士山私有
    《富士山下》。這隻老歌,早已聽過,並不覺得旋律優美,也就缺乏印象。直至一日,看一個介紹林夕的貼子,裡面貼了陳弈迅的現場演唱視頻。那時的他尚年輕,唱這隻歌時格外專心安靜。我第一次慢慢看了那詞,初見之下,即被打動。「攔路雨偏似雪花,飲泣的你凍嗎。這風褸我給你磨到有襟花。」林夕不愧為詞聖,用詞總是那樣精緻。美得有畫面,更是情意流轉。
  • 富士山那樣美,誰能憑愛意將它私有?
    今天想和大家說一說富士山。可能有人會感到奇怪,富士山最近有什麼熱點新聞嗎?——沒有。現在日本疫情這麼嚴重,難道我們還能去富士山旅遊嗎?——不能。所以,為什麼要寫它?22號的時候,我們公眾號的官方微博做了一條富士山圖集的更新,然後——瀏覽量突然就爆表了。
  • 《富士山下》兩句經典歌詞解讀:誰能憑愛意要富士山私有;要擁有必先懂失去怎接受
    特別想為這首歌寫一點東西,直到現在每當被問起最喜歡的一首歌,必然會答」富士山下「。在林夕或者陳奕迅作品裡未必是最最好的,但是於我,卻是情意結,零七年第一次聽便愛上了,從此,才明白粵語歌的好。可恨終是要忘掉我和你恩怨,化成灰燼,不論落雨的香港還是落雪的富士山,寒冷起來,並無二致。一起逛過的風景,一起看過的櫻花,一起攀過的雪山,千般不舍,萬般無奈,都是」要擁有必先懂失去怎接受「。
  • 誰能憑愛意將富士山私有
    會觸景生情,現在我只想聽粵語版的《富士山下》。真正聽懂這首歌,我用了四年。愛就是空間肉體上的佔有嗎?並不,甚至來過,愛過和錯過都在回憶裡才顯得彌足珍貴。對於一個很喜歡卻深知不會有什麼結果的人,你可以放手一搏去愛,但要做好竹籃打水一場空的準備,但願你仍然可以全情投入,愛得盡興又專注。
  • 日本人眼中的富士山:「誰能憑愛意要富士山私有」
    到了今天,富士山依舊令人神往,甚至被人賦予了更多浪漫的意義,比如陳奕迅這一句歌詞「誰能憑愛意要富士山私有」,源於林夕「喜歡一個人,就像喜歡富士山」的「富士山愛情論」。在《竹取物語》中,輝夜姬為月中的女神,被伐竹老翁發現於竹子之中並撫養長大,與天皇結下了不解之緣。
  • 日本遊記之【誰能任憑愛意要富士山私有】
    每次提到富士山,就像是喚醒了心中久遠迴響的一個約定。富士山高3776米,俯視著山梨省(北部)和靜岡省(南部)。白雪覆蓋的火山口幾乎是一個完美的圓錐形。在我們正在對那裡雲海充滿期待的時候,突然下起了雪,雪越下越下,山下是晴空萬裡,山上就開始白雪飄飄了。最終我們到達了四合目,好運的是後面來的乘客因為下雪只能上到二合目,我們有幸到了更高的地方。
  • 陳奕迅:誰能將富士山私有?淺間神社:我!
    陳奕迅有首很著名的歌,《富士山下》,裡面有句歌詞:誰能憑愛意將富士山私有?你還別說,富士山還真不是完全屬於國有,它的山頂,還真是私有的。日本政府為了發展旅遊業,每年都在苦哈哈地交租金。富士山,最早屬於德川幕府。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時,他們就擁有富士山的所有權。
  • 越野跑傳奇鏑木毅:他憑愛意將富士山「私有」
    2007年,首次參加UTMB(環勃朗峰超級越野跑)的鏑木毅在結束比賽後坐上返回日本的飛機,腦海裡縈繞的還是勃朗峰巍峨壯麗的風光、虐人的賽道以及選手衝線瞬間的激動情景,他問自己,這樣的比賽能不能在日本辦一個?現在我們都知道了他當時的答案。那一年,鏑木毅39歲。
  • 誰能憑愛意讓富士山私有——從《富士山下》談風光攝影
    「其實,你喜歡一個人,就像喜歡富士山。你可以看到它,但是不能搬走它。你有什麼方法可以移動一座富士山,回答是,你自己走過去。愛情也如此,逛過就已經足夠。」—— 林夕這是林夕對自己寫的歌《富士山下》的評論。
  • 淺評陳奕迅《富士山下》歌詞
    富士山下2007年十大勁歌金曲攔路雨偏似雪花飲泣的你凍嗎這風褸我給你磨到有襟花連調了職也不怕怎麼始終牽掛苦心選中今天想車你回家原諒我不再送花傷口應要結疤花瓣鋪滿心裡墳場才害怕如若你非我不嫁彼此終必火化一生一世等一天需要代價誰都只得那雙手靠擁抱亦難任你擁有
  • 獨家解讀《富士山下》
    歌名:富士山下演唱:陳奕迅作詞:林夕作曲:澤日生攔路雨偏似雪花 飲泣的你凍嗎這風褸我給你磨到有襟花連調了職也不怕 怎麼始終牽掛苦心選中今天想車你回家原諒我不再送花 傷口應要結疤花瓣鋪滿心裡墳場才害怕如若你非我不嫁 彼此終必火化一生一世等一天需要代價
  • 換種方式解讀三體之:程心-----誰能憑愛意將富士山私有
    我想,陳奕迅的這句歌詞大概就是送給這些聖母朋友的吧:誰能憑愛意將富士山私有。 愛是可以改變很多東西,但是改變不了客觀存在的另一個星球,另一個物種,另一件東西,另一個人。如果你認為你可以用愛改變另一個人,那麼你不如用愛把你看到的比亞迪變成奔馳。我相信,這會比改變一個人容易的多,畢竟一臺車沒有思想,並且車和車的區別,比人和人的差異,簡單多了。
  • 富士山下 一座只為富士山而存在酒店
    日本人有多愛富士山?
  • 一歌一哲理《富士山下》
    建議播放富士山下,邊聽邊看。人活到幾歲算短 失戀只有更短 歸家需要幾裡路誰能預算」人活一輩子都算短的,更何況失戀的時間呢!離下次找到愛人的時間又有誰能知道呢!我們彼此都是血肉之軀(真實的人,即不是電視劇裡完美愛情的男女主角),一個人無論如何努力地展示自己的愛意,也不一定能完全擁有另一個人,如果真的要學會如何最大限度的維繫一段感情,就必須曾經了解失去一段感情是什麼滋味。
  • 《富士山下》歌詞解析
    有段時間,我經常聽陳奕迅的一首粵語歌——《富士山下》,這首歌的歌詞出自於香港著名填詞人——林夕。
  • 《富士山下》歌詞背後的恐怖故事||陳奕迅歌聲中林夕的人生觀
    相對《愛情轉移》而講,《富士山下》的歌詞更令人難過,裡面的一些詞會令人有悽涼難過之感,像雪、墳、火化、浪遊.但是小編認為正是這種悽涼難過之感才更讓人印象深刻。小編今天就帶大家看看《富士山下》的故事。關於《富士山下》的歌詞,在網上一直流傳著一個故事,說的是《富士山下》講的是男主人公的女友去世多年,可是他卻把骨灰一直留在自己的身邊,甚至經過多年的痛苦掙扎之後,決定放棄自己的生命,不再留戀人世,而化作一縷清風,去另外一個世界去陪伴女友。而富士山下就是用去世女友的口吻勸說男主人公放下他們曾經的感情。
  • 如何理解《富士山下》歌詞?
    很多人對《富士山下》歌詞內容不明所以,其實這詞寫得並不深奧。要解讀這首歌詞,要先搞清楚林夕想要在這裡表達一種怎樣的想法。
  • 陳奕迅《富士山下》的故事,你真的懂嗎?
    你現在要做的就是接受分手這個事實,才能重新開始新的愛情。誰都只得那雙手靠擁抱亦難任你擁有要擁有必先懂失去怎接受女的說,你忘記了嗎?我們曾經有多快樂啊,我們一起去過富士山旅行,有過那麼多愉快的回憶,難道這些你統統都忘了嗎?男的說,對,那些快樂就留在回憶裡不是很美好嗎?愛富士山,但是,不一定要將富士山擁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