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星離我們太遙遠,三體文明對我們來說過分漫長,可是即使經過了若干世紀,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無非是芸芸眾生的其中之一,太陽底下並無新事。
程心希望感化三體文明和我們和諧共處,而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人,有一種拯救情節,希望用愛的力量感化,改變,和拯救一個不愛自己的人,一件無力回天的事。
當然我自己非常喜歡這樣充滿戲劇化的故事,我也會對《知音》裡面那種一個倒黴的女人歷經千辛萬苦使得浪子回頭的故事津津樂道,少了這些故事,我們的生活會缺少很多樂趣。不過她們也會給自己身邊的人帶來很多痛苦,比如在耗費了自己的青春精力之後,會問蒼天問大地問自己身邊的人她該怎麼辦,並對之前想拯救的人充滿怨恨和唾罵。
就像三體人智子對程心說的:「整個地球,只有你一個人是無辜的。」而她也默認了這一點。
我想,陳奕迅的這句歌詞大概就是送給這些聖母朋友的吧:誰能憑愛意將富士山私有。
愛是可以改變很多東西,但是改變不了客觀存在的另一個星球,另一個物種,另一件東西,另一個人。如果你認為你可以用愛改變另一個人,那麼你不如用愛把你看到的比亞迪變成奔馳。我相信,這會比改變一個人容易的多,畢竟一臺車沒有思想,並且車和車的區別,比人和人的差異,簡單多了。
如果你說我是在抬槓,那還有一個更好的建議,你可以去訓練一隻之前不認識的野狗,用你的愛,讓它學會10個以上他不會的技能,如握手,拜年,直立行走,不隨地大小便。保守來說,你想感化一個人,大概需要比訓練一隻狗要多花十倍的力氣,前提還是,這個人不會中途和你絕交,去和讓他不那麼累的人做朋友,非常聽你的話,和狗一樣不背叛你。
即使這樣,還是有人會說,可是生活中,就是有很多看似不起眼的女人把男人玩的團團轉,我非常贊同這個說法,就像馬戲團的馴獸師也可以讓老虎鑽火圈。可是你是馴獸師嗎?馴獸師靠的是愛嗎?如果你不是,就不要幻想和少數人一樣去靠一己之力改變另一個人。
那麼客觀來說,為什麼會有聖母這種人的存在呢?生物學告訴我們,任何沒有在進化過程中被淘汰的物種基因,都是曾經靠這種生存策略戰勝過其它物種的,因此可以延續至今。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心理系碩士老世靜,用容易理解的話解釋了人為什麼喜歡多管閒事:「從宏觀方向上看,這種行為可能從長遠來看是對自己有利的,因為被他幫助的人有可能反過來報答他或者他所在的種群,通常來講,這種利他行為不一定以犧牲自己為代價,再加上有所回報,因此這樣的行為不會被進化淘汰,反而成為自然選擇的一種優勢。」
所以說,我們與生俱來的良心,道義,愧疚感,會保護我們在長遠的生活中,有得有失,不會被自然淘汰。而過分的向他人索取或者給予他人,都會造成嚴重的失衡,甚至過分付出的人比索取更可怕,因為他們意識不到,在對方並不想要的時候給予對方,其實是一種變相的索取,還沉浸在自己偉大奉獻的光環之中,期待他人的回報和感謝。
怎樣避免成為這樣的人呢?不需要克制自己助人為樂的本能,不需要強迫自己變得自私自利,只要時刻記住:你之所以付出是因為你想你開心你願意,而不是因為別人需要別人渴望。倘若即使這樣你也還是選擇奉獻和付出,那麼就請坦然享受自己的偉大,但千萬別指望別人的回報,因為,偉大之所以偉大,就是因為他不求回報不是嗎?
所以,對程心這個人,她沒有按下按鈕我不怪她,取消研究飛船也能理解,最後如果她和太陽系一起二維化,那麼她只是一次不成功的奉獻,體現了地球人的偉大。可是為什麼最後她和三體人說:「再給我們留下5kg吧。」真是令人失望,既然選擇偉大,怎麼能提要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