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王孫思邈活140多歲,聲稱能改變胎兒性別,奇怪理論不止這一個

2021-01-18 秦思君

隋朝的繁盛時期是全國被隋文帝統一的時期,那時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政治安定。當時對男子服役的年齡由十八歲改為二十一歲,在農業上實行均田制,另外五十歲以上的農民可以交納一定數量的絹來代替徭役。

農民有了更多的時間從事生產,也在二十多年的時間裡開拓了更多的耕地、農作物的產量大幅提高。手工業的生產發展促進了商業的發達繁榮。

在這國泰民安的環境下,醫學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其間最著名的必是「藥王」孫思邈。七歲開始讀書的他具有日誦千言、過目不忘的能力並極具聰慧才智,在一次患疾後決定改學醫道。

畢生中創作了《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唐新本草》等廣為人知的著作,為中醫藥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也被稱為「藥王」,活了140多歲,他對醫學的貢獻毋庸置疑,但他也有一些奇怪的理論。

實至名歸的「藥王」

生於西魏大統七年的孫思邈,在年幼時多病,家中錢財為看病而散盡。且孫思邈幼年嗜學如渴,天資聰明,在七歲時,便能流利背誦上千字文章,很小便知識廣博,聞名於眾人,受到西魏大臣獨孤信的器重,稱其為「聖童」。

因易患病,在18歲時立志探尋醫道,閱讀眾多醫學經典,到了20歲,就能熟練掌握一些醫學經典中的基本治療方法,並開始為鄉鄰治病。

在北周靜帝時期,楊堅執掌朝政,聽聞孫思邈醫學高超,便召孫思邈任國子博士,但孫思邈無意仕途功名,不願踏入官場世故,便沒有接受,專心致力於醫學。

隋開皇元年國家剛穩定國事多端,孫思邈便隱居太白山中。隋文帝統一了全國,實行了很多便於百姓的政策,社會總體安定百姓安居樂業。孫思邈也專心安靜地下功夫鑽研醫學著作,並親自採集草藥、嘗遍百草,研究藥物學。

對《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等古代醫書認真鑽研探究。在熱心為他人醫治的同時也收集民間傳播的醫治方法並認真研究論證。

在多年的診斷中積累了眾多的臨床經驗,並決定將其記錄傳頌給後代,後以畢生精力撰成了醫學著作《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等。

著作中的些微糟粕

孫思邈認為可藥改胎兒性別,在《備急千金要方》中記載的有一種針灸藥方其部分為:「故未滿三月者,可服藥方術轉之,令生男也。」

古時代男尊女卑,且生產力低下,眾多家庭都傾向於生男孩,所以當時的醫學為迎合社會的需要也應運而生了一些方式。

但經過現代醫學驗證,目前並沒有方式可將腹中胎兒的性別改變,對於孫思邈在醫書上所記載的方法也並沒有驗證的案例,只能說此種方法是一種猜測。

而對於這種生男生女的猜測也並不止一處。他在另一醫學寶典上也有同樣的記載,跟上述方法相似同樣是眾多草藥的結合,又方為取原蠶屎一枚,井花水服之,日三。這個與上法的不同之處在於這種方法使用於孕前,可直接影響生男生女。

另外也有不用內服的方式,記載中表示,在產婦的床下放一把斧頭,讓刀刃向下並對外人保密,即可生出男孩。在現代看來這種方式毋庸置疑是一種迷信。

其對於交配也有自己的獨特看法,孫思邈在自己的《備急千金要方》一書中提到自己的長生秘訣在於控制行房次數。認為人每月行房次數不超過兩次並且一直保持,另加以藥物的輔助治療,就可達到長壽的效果。

在兩人行房事天氣格外重要,孫思邈認為在風雨交加、電閃雷鳴的天氣環境下是老天不同意行房事的,如果刻意違背,此次行房必會傷身同時以後生的孩子也會伴有身體和智力的殘疾。

如果在天氣晴朗的情況下行房,則是順天意行房將順利,日後孩子也將健康出生。這種言論無疑是帶有濃重的封建迷信色彩。

對中醫文化傳承的態度

中醫藥學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歷經數千年仍興旺,自古習醫者從小就接觸臨床,多次實踐,反覆印證理論和實踐,最終才行醫治病,並形成自己的醫學作品。

中醫藥著作無疑代表了我國勞動人民幾千年來與疾病作抗爭的最大證據,為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但是對於中醫藥文化應該秉持著「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傳承態度。就如孫思邈醫學書中記載的關於更改腹中胎兒男女性別以及環境對夫妻行房的影響等方法我們就應該放棄,而繼承那些被實踐驗證的正確醫療方法。

同時中醫藥文化也作為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極具創新文化的潛質。中醫學還具有系統的理論體系是中國傳統科學中沿用至今的富有中國文化特色的醫學。

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扮演著保護人類健康的重要角色,是中華民族長期同疾病作鬥爭的重要見證。另外天人合一的中醫藥觀,表示人是一個整體同樣與社會和自然也是一個整體,只有人體自身、人和自然、人和社會相協調,方能實現平衡狀態。

故此,傳承和發展優異的中醫藥文化,有利於科學地認識健康和疾病的關聯,充分發掘中醫藥在人類健康發展中的潛力。促使中醫學朝著正確,健康的方向發展。除去藥王孫思邈的奇怪想法的部分,他的中醫藥書對中醫藥發展意義非凡。

小結:

筆者認為除去「藥王」孫思邈的些微奇怪理論對他的影響,他本人的醫學品質值得我們當今為醫者學習。他刻苦研究醫學,不為做官發財,在隋文帝請他出任「國子博士」時,不為高官厚祿所誘惑,並假託有病謝絕,繼續隱居埋名,鑽研醫學。

孫思邈行醫中始終保持做醫生的高尚道德品質,他告誡他的學徒,要做一位熱愛祖國的醫學的人,他從不教不願為窮苦人治病只圖賺錢的人,也不教不熱愛祖國醫學的人切。

他學醫的初心就在於要用自己的精湛醫術為窮苦百姓服務,因為自己也曾因為看病而貧窮,會感到無助,所以對於沒有錢看病的人,他不但免了各項費用,還特地在家騰出空間給遠道來的病人住,並親自照看病人。無論在何時無論在何種天氣狀況下,只要有人找他看病,他一定立刻趕去醫治。

孫思邈對醫術精益求精,而且在醫療實踐中不斷探索創新,對於發現的新型疾病,探尋出一些新的治療方法。孫思邈是世界上第一個眼科疾病夜盲症的發現者;是第一個倡導將婦女、兒童和男士、成人分開診斷治療的人;第一個麻風病專家;發明手指比量取穴法第一人;第一個發明導尿的人等等。

除此之外,作為高齡的孫思邈的養生方法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在古時代年歲過百是非常罕見的事情,那時候的衣食住行都不如現在,醫療條件更是不可相提並論,在那種條件下還能實現如此長生,可見其養生之道非同一般,所以筆者認為讓我們忘記孫思邈那些奇怪的理論多學習優異的方法。

相關焦點

  • 藥王孫思邈活了140多歲,他有一些奇怪的理論
    一如「藥王」孫思邈活了140多歲,他有一些奇怪理論。一、男女性別的「可變」不僅中國傳統思想,諸多國家古今皆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因此便衍生出了對於子女性別進行「後天改變」或「操控」的想法。當然亦不乏有人希望可以誕下女孩,其間殊途同歸的則是改變孩子的男女性別。
  • 142歲藥王孫思邈,臨終前告誡弟子:此藥方要銷毀,不可流傳於世
    這之後,便是東漢時期的名醫張仲景和華佗了。華佗靠著發明一味麻沸散,成了中醫外科手術的鼻祖,同時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醉療法使用者。張仲景則更加全面,他完善了中醫裡的辯證理論,其傳世巨作《傷寒雜病論》,至今依然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同時也是中醫的核心所在。
  • 活了142歲的藥王孫思邈,臨終前反覆交代弟子:一定要銷毀該藥方
    古往今來,能夠達到這般境界的醫者並不算多,而「藥王」孫思邈,絕對能夠位列其中。 公元682年,孫思邈與世長辭,終年142歲,然而在他臨終前,卻反覆交代弟子,一定要銷毀一藥方,那麼上面到底寫了什麼,讓「藥王」如此忌憚?
  • 藥王菩薩的傳說(講述藥王菩薩的前世今生)
    扁鵲是一個全科醫生,後因遭到秦太醫李醯的妒忌,慘遭殺害,後世尊稱其為脈學得祖師扁鵲的醫學著作有《扁鵲內經》、《扁鵲外經》,已佚。現存的《黃帝八十一難經》七卷,是後人託名扁鵲的偽作。第二位藥王是韋訊。《中國醫學大辭掉》中記載:「藥王,韋訊道之別名。」韋訊道其實是韋訊道人,也就是韋訊。他是唐代京兆人,自幼家貧,後來出家,道號為慈藏。武則天時期被封為御醫,官至祿卿。
  • 「常欲小勞」,孫思邈活到一百多歲的養生秘訣
    藥王孫思邈有句名言:「道家養生養性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堪耳。且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以其運動故也。」「常欲小勞」的養生原理,孫思邈沒有明言,只用了一個比喻。說它的原理和「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一樣,都是因為運動的緣故。實際上,這種養生方法是源於古人對人體生理、病理的科學認識。
  • 藥王孫思邈:獨孤信稱其「聖童」,魏徵向他請教
    孫思邈(581—682年),唐代京兆華原(今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人,醫藥學家、道士。他出生於貧苦家庭,青年時代隱居陝西終南山,愛好道家老莊學說。他重視民間醫療經驗,經過長年積累,集思廣益,著就《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被後世尊為「藥王」。他更看重醫德,要求醫者不得問病患的貴賤貧富。
  • 道教奇人:藥王孫思邈和高道葉法善
    【孫思邈】古代醫學家,醫道高深,有「藥王」之稱,所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至今仍有很高的醫學價值。孫思邈亦是道士,神怪小說及筆記中,他還是位長生不死、隱居山野的神仙。《唐書·孫思邈傳》:「孫思邈,京兆華原人,通百家說,善言老子、莊周。」「及長,居太白山,……於陰陽推步醫藥無不善」。
  • 名人養生系列—孫思邈
    藥王孫思邈是古代大醫高壽的典型,享年101歲(也有記載說143歲)。孫思邈崇尚養生,並身體力行,正由於他通曉養生之術,才能年過百歲而視聽不衰。他將儒家、道家以及外來古印度佛家的養生思想與中醫學的養生理論相結合,提出的許多切實可行的養生方法。
  • 「藥王孫思邈」臨終前,為什麼要告誡徒弟一定要毀了「五石散」?
    今天我們要說的孫思邈在歷史上可是赫赫有名的「藥王」,與華佗、扁鵲、李時珍等名流千古的名醫齊名。我們可以從他們的綽號上看得出來,藥王孫思邈的地位是要比他們幾個要高的,因為他們這些人當中只有他一個人被奉為「藥王」,在醫學領域被稱為「王」,那可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時至今日,我們去很多道家聖地依然會看到有「藥王殿」,殿裡供奉的就是「藥王孫思邈」,據歷史記載孫思邈其實還有另外一個身份,那就是一個道士。
  • 藥王孫思邈:一人飲酒,全家無疫丨喝的到底是什麼酒?
    在繁體字中,最開始「醫」字的寫法是「毉」,先秦時期,醫和巫是同源的,楚國就是以巫風盛行聞名於世,那會的醫生也就是巫師;人們生病了普遍會找村裡的巫師,治不治得好,全靠一個字:緣。隨著酒的普及,先人們發現,酒這種神奇的飲品,通血脈、散溼氣,行藥勢,殺百邪,惡毒氣,比算上一卦靠譜多了,於是「醫」字便變成了「醫」。漢代,酒的藥用被拔到空前的高度,著名的史學家班固在《漢書·食貨志》中將酒尊為「百藥之長」。成書於漢朝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便有酒用於醫療的記載。不只是官方典籍,即便是民間,對酒的藥用價值,同樣高度認可。
  • 第四屆紀念藥王李時珍藥聖孫思邈醫聖張仲景採挖藥活動成功舉辦
    4月16日,由于都縣中醫藥研究學會、于都縣中醫藥研究會支部委員會、于都縣中醫藥研究會紅十字會、崇義縣編研溫暖之家愛心協會聯合發起的「全國第四屆紀念藥王李時珍、藥聖孫思邈、醫聖張仲景上山採挖藥活動」在江西贛州于都縣成功舉辦,于都縣民間中醫代表和崇義縣民間中醫代表,以及部分外地中醫代表共計
  • 為什麼141歲的孫思邈要銷毀它的藥方?
    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逍遙遊》。彭祖是上古長壽的代表,據說他活了800歲,彭祖的事跡和傳聞在史書當中都有記載,不過現代專家認為,夏朝早期流行「小花甲計歲法」,也就是60天為一年,按照這些算法彭相當於今天的130歲。
  • 中醫文化:藥王孫思邈的著作,為什麼叫《千金方》
    我們將用四個月的時間,來共同學習和交流這18個詞,其實也是對我們的健康極其重要的18個主題。希望對朋友們有一些幫助。對了,先回答文章標題中的問題:藥王孫思邈認為,生命的價值貴於千金,故取「千金」為書名。
  • 藥王孫思邈:這個「以形補形」的方子,專門調理男人的難言之隱
    其實不止電視劇,魏晉名士多風流,他們當時所流行服用的寒食散也是起到這種作用的。壯陽藥物藥性燥熱,服食之後可以短時間之內使人的身體發熱,頓覺神明開朗,體力增強,但是長期服用必定導致腎陰耗損,熱毒蘊積,從而導致一系列其他症狀。古人對此,也找到了治療的方法。
  • 孕期反應能判斷胎兒性別?孕媽別迷信,聽聽醫生怎麼說!
    尤其是家裡的老人會急於想知道胎兒的性別,但現在孕檢的時候,醫生一般都不會告知胎兒性別。所以很多老人或者生過孩子的人,就會根據孕婦孕期的一些反應來判斷。那麼問題就來了,這些判斷方法準確嗎?一起來看看醫生怎麼說吧!酸兒辣女應該每個孕媽都聽過酸兒辣女的說法吧,說孕婦如果懷孕之後喜歡吃酸的,那她懷的就是兒子,如果喜歡吃辣的,那懷的就是女兒。
  • 胎心率超過140能生女兒?這幾個過來人的「經驗」,騙了你很久
    一、「胎心率高於140,就能生女娃?」同事小雪懷孕後,每天最開心的事就是想生個女娃。按照她的話說,對著清宮表來看她這胎絕對能生女娃,畢竟頭胎生了個男娃,現在只想要個軟綿綿的小女兒。我的胎心率超過140了,應該生女兒的啊~」小雪的話惹得醫生大笑不止,認真和她解釋:「胎心率和胎兒性別沒有關係,它的作用就是為了觀察胎兒心臟跳動頻率,說生男生女不免太過滑稽。」事實上,除了胎心率,關於民間談論生男生女的「偏方」還有很多,比如說下面提到的幾點就最為常見。
  • 孕婦的腹部形狀、胎心率,能夠預測胎兒性別?本文闢謠說出實情
    當一個女人開始懷孕後,隨著孕周的逐漸增大,胎兒在子宮內除了進行彩超產檢,只有醫生能夠清晰地看見。對於普通人群來說,胎兒性別確實一件非常神秘的事情,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也無可厚非。可是真的能夠從孕婦腹部形狀、大小,甚至胎心率,就能分辨性別嗎?答案顯然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將用這篇文章打破這些謠言。胎兒什麼時候確定性別?
  • 吃藥可控制胎兒性別?藏在網際網路的「轉胎藥」
    2021年1月8日,有媒體報導稱,一位被婆婆催生,又遭遇丈夫出軌的28歲女子為「挽回失敗的婚姻,想生個兒子」,於是在某電商平臺買下聲稱無副作用、無用全額退款的「轉胎藥」。服藥數月後,這名女子生下一名女孩,之後,她開始出現諸多不良反應,包括體毛越來越旺盛,經常肚子疼,絕經等,醫生診斷她得了卵巢症候群。
  • 女子稱有胎兒性別檢測試紙在售賣,準確率98%!
    近日,黃女士在微博看到一條有關於檢測胎兒性別的消息。啥情況?!試紙檢測性別?! 醫生:尿液只能檢測是否懷孕,不能檢測嬰兒性別。律師:這是違法行為!
  • 受精那一刻胎兒性別就決定了?受孕時男胎多還是女胎多?
    據說,是因為最初受精卵的染色體性別比還要更高,達到120:100;由於懷孕期間男性胚胎和胎兒更容易丟失、流產,到出生時比例才降低到106:100 。這是真的嗎?按照遺傳學理論,胎兒性別是由父母性染色體的連鎖分配形成的,自然狀態下應該是1:1,為什麼會出現120:100的如此高比例呢?後來的研究發現,這個說法其實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