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澤】蟹都味道|舌尖上的蔣壩綠豆圓!

2021-02-17 洪澤論壇

綠  豆  圓

  家鄉的綠豆圓,圓圓地像球,碧澄碧澄的綠,舀在湯勺裡,猶如一件藝術品般精緻可愛,常常令食客不忍咬之。

  中學畢業後,我曾短暫地拜師學過廚師,而學做的第一道菜就是做綠豆圓。記得做綠豆圓的大嬸姓蔣,是洪澤湖畔蔣壩鎮上的人,世代祖傳的製作綠豆圓手藝,使她成為多家飯店爭聘的對象。蔣大嬸為人忠厚老實,自己也開過飯店當過老闆,許多熟人吃飯賒帳,她也不好意思拒絕。結果,年底要帳卻得罪人,還是有大部分帳繼續拖欠著。開了兩年飯店,因為資金無法及時回籠,導致經營難以為繼。思前想後,索性關門大吉,到人家飯店裡掌勺,按月領取工資,倒也輕鬆自在。其實,蔣大嬸並不是我的正宗師傅。當時,學徒還信奉著三年方能滿師的傳統,前兩年是幹些打雜的下手活,到了第三年,師傅才會逐步地傳授真經。學徒是一分錢工資也沒有的,只落得個口頭食。我也不例外,被安排乾些打掃衛生、揀菜之類的活兒。

  學手藝,剛出校門的我是毫無興趣的。我是在父母和長輩們不停地嘮叨「荒年餓不死手藝人」的壓力下,勉強進飯店學廚師的。師傅生得胖墩墩的,一幅影視劇中大廚的剽悍模樣。他手藝很好,烹飪出的菜餚客人都喜歡,連同蔣大嬸的綠豆圓,給飯店招攬了一批固定客源。同時,他又懷才不遇,自己想開飯店當老闆,但沒有資金鋪底。雖說是名義上的師徒關係,他不教,我也懶得去學。一些雜活幹完後,我就埋頭看書,見我痴迷於書,他常常是搖搖頭作罷,倒也沒有幹涉過,更沒有惡言嘲諷過,這是我至今還對他心存感念的主要因素。除了幹打掃衛生、揀菜之類的雜活外,有時也幫蔣大嬸打下手。蔣大嬸製作綠豆圓,是單獨的一間小廚房,裡面的廚具用品等配備得一應俱全。借用時下流行在影視歌明星身上的話來說,蔣大嬸是「大牌」。蔣大嬸的操作間,一般人是進不去的,主要是提防別人偷學綠豆圓的技藝。飯店老闆是廚師出身,只要他踱步邁入小廚房,蔣大嬸就立即停下手裡的活計,他沒有說什麼,蔣大嬸也沒有挑明。但看得出老闆是心有所圖的。蔣大嬸的設防讓他沒轍。蔣大嬸說,讓他學去了做綠豆圓的手藝,就是自己砸了自己的飯碗,絕不會讓他得逞。說這話時,蔣大嬸態度果毅,露出不屑的神色。

  蔣大嬸對我卻毫無顧忌,從不設防,甚至是手把手地指點,有時,她乾脆站在一旁吆喝,讓我動手製作綠豆圓。綠豆下鍋煮爛後,她吩咐我將蘿蔔切成絲,入水氽煮後按比例放入等量的已煮爛備用的綠豆和麵粉、蔥末、薑末、鹽等配料,再雙手並用攪和成糊狀,將糊擠成三公分左右的圓形球入油鍋煎炸。每次到這一道工序,她都站在我身後指點,讓我不停地用筷子撥拉著綠豆圓,待綠豆圓呈紅銅色時,便讓出鍋。

  我佩服蔣大嬸的技藝,除了綠豆圓好吃外,各種配料摻合時,她從不用量器,份量全憑雙眼目測和手上功夫來掌握。其實,蔣大嬸又是一個特別精明的人,這也成為她與老闆之間矛盾爆發的伏筆。那天中午,我和蔣大嬸正在忙著煎炸綠豆圓,老闆又有意無意地踱進廚房間,見他進來,她當即停下手裡的活,任憑我在翻動。老闆怒道:「為什麼我一來,你就不動了?」「我為什麼不動?你心裡有數。」蔣大嬸反唇相譏,兩人鬥起嘴來。我心慌意亂,胡亂地忙碌著,突然,廚房間瀰漫出一股濃烈的焦糊味,一鍋綠豆圓,被我煎炸糊了。這一來,老闆更急了,暴吼道:「你給我滾。」蔣大嬸冷笑道:「現在算工資,這鍋綠豆圓的損失我承擔。」就這樣,蔣大嬸離開了這家飯店。

  蔣大嬸走後不久,老闆後悔了,上門去請了兩次,被她斷然謝絕了,她說:「好馬不吃回頭草。餓不死我這個手藝人。」自己擺了個攤點,煎炸綠豆圓出售,生意很好,收入比在飯店裡幹高得多。

  蔣大嬸走後,老闆趕鴨子上架,讓我煎炸綠豆圓。哪知,我勉強制做出的綠豆圓,不知是哪道工序出了問題,形狀欠佳不說,而且還硬得咯牙,全無一點蔣大嬸製作出的風味特色。老闆慍色,呵斥我愚笨。師傅雖還沒有傳授我技藝,但老闆如此囂張,他臉上也掛不住了,陰沉著臉收拾了下自己的東西,拒絕了別人的勸阻,執意地拉著我出門而去。當然,還有七八天的工錢泡了湯。臨別時,師傅對我說,等他找到新飯店落腳後,就捎信讓我過去。當時只知道點頭,我連一句感謝的話也沒有當著師傅的面表達出口。雖然對師傅心懷感激。

  一天,我正在家裡看書,蔣大嬸登門。她開門見山地說,讓我去給她當下手,每天一塊五毛錢的工錢(當時,壯勞力到建築工地上打工也就是一天一元錢的工資),待遇豐厚。就這樣,我跟隨在蔣大嬸後面,在街上擺起了流動攤點,雖然風吹日曬,人累點苦點,但很快樂。更讓我感激的是,蔣大嬸積極鼓勵我看書學習,有時因看書入迷而怠慢了客人,她也從不責怪。不久,一年一度的徵兵開始,我向蔣大嬸說出了自己想當兵的念頭。她十分贊同和支持。當我一路綠燈通行,踏上軍旅徵程時,蔣大嬸一直將我送上客車,直到客車駛出很遠,她依舊站在那裡不停地揮著手。踏入軍營,部隊首長得知我學過廚師的經歷後,準備將我安排進炊事班,被我幾次軟磨硬泡地給推掉了,並通過努力,幹上了新聞報導工作,使自己的文字水平由此而得到錘鍊和提高,有幸與文字結緣,從事自己喜愛的職業。

  前不久,在南京與蔣大嬸意外重逢。那天,我去梅花山遊玩,恰巧碰到蔣大嬸帶著上小學的孫子也在遊玩。兩人一碰面,似曾相識,彼此愣怔住,我喊了一聲:「蔣大嬸。」聞言,她揉了揉眼,驚喜道:「大相。」自是十分的親切。從交談中得知,她兒子在省城南京一鬧市口買了間門面房,開起了飯店,每年有幾十萬元的收入。並執意邀請我去作客,餐桌上,我要了一道燴煮綠豆圓,體味著蔣大嬸的濃濃的情。綠豆圓是這家飯店的特色菜之一,這是不爭的事實。我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對蔣大嬸說道:「我當年如果把你的手藝學到手,自己開家飯店,說不定現在也成了百萬富翁了。」蔣大嬸笑道:「其實,當時我手藝已全部傳給你了,只不過你心思不在當廚師上面。各人有各人的志向,你現在幹得也不錯。」她也道出了原委,當時見我忠厚老實,就決定將製做綠豆圓的手藝傳授給我,讓我有一門養家餬口的本領。那是源自於人心向善的關愛之情,真摯而無私。

  圓圓的綠豆圓,可炒食、可燴煮。燴燒為飯食,煎炒成菜餚。我伸筷夾起一個綠豆圓入口,滿嘴松香,素味呈葷,葷而不膩,還是當年的那個美味,絕對是蔣大嬸的真傳。那一刻,我為自己至今還生活得清貧寡淡,沒有成為大老闆而有了一點點的後悔之意。

  好在我是一個容易滿足於現狀的人,心中的一絲鬱結很快便消失了。

相關焦點

  • 蔣壩綠豆圓丨每個人記憶裡都有一種味道,那是一種在他鄉無法複製的味道!
    家鄉的綠豆圓,圓圓地像球,碧澄碧澄的綠,舀在湯勺裡,猶如一件藝術品般精緻可愛,常常令食客不忍咬之。  中學畢業後,我曾短暫地拜師學過廚師,而學做的第一道菜就是做綠豆圓。記得做綠豆圓的大嬸姓蔣,是洪澤湖畔蔣壩鎮上的人,世代祖傳的製作綠豆圓手藝,使她成為多家飯店爭聘的對象。蔣大嬸為人忠厚老實,自己也開過飯店當過老闆,許多熟人吃飯賒帳,她也不好意思拒絕。
  • 【時訊】洪澤政務快訊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水產批發市場內,大部分商鋪前隨意堆放著白色泡沫箱,商戶違規搭建鐵皮棚進行店外營業,車輛無序停放較為突出;東湖印象內私自亂搭、亂掛「飛線」現象依然存在,安全隱患較大;麗景鉑郡內建築垃圾隨意堆放,佔用公共用地;車輛檢測站北側空地上雜草叢生,綠化較少;仁通國際四周的圍牆倒塌破損比較嚴重。
  • 滋味淮陰 | 親愛的綠豆圓子
    央視《舌尖上的中國》這部記錄片中,說到我們淮陰就說到了一個蒲菜餃子,也太吝嗇了,也太小看我們淮陰了吧!我在我味覺的記憶裡搜索了一下,不搜不知道,一搜不得了,淮陰的好吃的東西太多了!第一個讓我想起的就是我們淮陰的綠豆圓子。這是在我的記憶中排名最前的,認識最早的,印象最深的,也是離我家最近的一道美食。
  • 百思源綠豆老冰棒 小時候的味道
    作者:來源網絡 時間:2020-06-05 13:24:56 瀏覽:1次 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五花八門的雪糕、冰淇淋在各大超市出落得琳琅滿目,但是在我們心中時至今日仍然沒有任何一款雪糕能夠代替小時候的味道
  • 舌尖上的記憶--遂溪建新紅香米、奄仔蟹
    舌尖上的記憶——遂溪建新紅香米、奄仔蟹記得剛剛到建新上班的時候,下班後三五成群到同事家吃飯,當一陣淡淡的清香撲鼻而來,我著實醉了。無論到了哪兒,我都愛找紅香米吃。然而走了那麼多地方,吃過那麼多水土養的紅香米,依舊忘不了建新的紅香米,那是一種獨特的味道——清甜滑口又帶有香芋味。建新紅香米生長在卜巢轄區內,那是一片由玄武巖發育而成的赤土,在河的出海口處,淤泥深厚,有機腐質多,鹹淡水交融,又靠近建新水庫、後灘水庫、石欄柱水庫等,水源充足,生產出的紅香米香味濃鬱,松滑可口,成為當地送禮佳品。
  • 吃蟹趣事:「蟹蟹」你的愛,舌尖上的享受,人生中的溫暖回憶
    秋風乍起,桂花飄香,正是吃蟹的好時節。收到一位好友從江蘇寄來的陽澄湖大閘蟹,非常的感動。因為這位好友,是老公曾經的一位同事,後來回江蘇去了。不知道是不是閒聊時說過一句,要寄家鄉的螃蟹給我們嘗嘗,於是,他回去後的第一年,就真的給寄了一箱過來。我們有點吃驚,這年頭,這麼實在的朋友不多啊!好些人都是嘴上說得好聽,別轉頭早兩兩相忘了。
  • 【舌尖上的甄嬛】
    【甄嬛傳美食分享】許許多多的宮廷劇中都有著各種各樣美食,追劇的你嘴饞了嘛~今天我們就來分享經典古裝劇《甄嬛傳》中的美食,有些自己就可以做喔~接著往下看吧
  • 「兩大三小」農產品「搖旗吶喊」 洪澤電商發展迎來「高光時刻」
    日前,荔優品「店小二」劉瑞對記者說,「洪澤的農產品賣得都很好!」 近年來,洪澤湖大閘蟹、洪澤大米、小龍蝦、小螺螄、小魚鍋貼「兩大三小」農產品在「觸網」銷售中不斷得到市場和消費者的認知認可,特別是洪澤湖大閘蟹,品牌價值已達150.16億元。越來越多的農產品品牌,成為洪澤的亮麗名片。
  • 測評 舌尖上的蟹意,與你一起蟹逅株洲秋天的美味(粉絲推薦篇)
    當蝦不在是舌尖上那一抹美味時,就是蟹登臺的時際了。在這個唯美食與假期不可辜負的季節,你還在找那一場「蟹」逅嗎?來看館館為你提前測蟹吧! 館館以為,大閘蟹一定要新鮮才能做出好吃的味道。在老地方·尋味,大閘蟹就在大廳裡擺出,可見是一點也不擔心自家蟹的鮮活度呢。
  • 結草成形,賦葉以神——洪澤「棕編」非遺傳承人王春
    王春的書架上有一座小小的動物園——飛禽走獸、魚蝦龜蟹,每隻都栩栩如生,若不是湊近能聞出草木的清香,我完全想不到它們全是「棕編」工藝品。隨著生活圈子的拓寬、與其他手工藝者們的接觸,王春的眼界和胸懷變得開闊了,棕編的工藝也更加成熟,後來更是被評為了洪澤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洪澤多次參加省、市文化展覽。棕編是個細活兒,每次編織都需要幾個小時甚至幾天,纏繞在指間的棕櫚葉柔韌如絲、而王春的性子也在潛移默化間變得溫和堅強了。
  • 漂洋過海來的傳奇蟹府,南洋蟹宴徵服舌尖!
    與此同時,我們還發現了不少有趣的小細節,注意看門口包房的命名,陸順、雙喜……每間包房名字都有著吉祥寓意,很有香港老牌酒樓的味道。作為滬上有名的蟹料理專門店,海鮮池自然必不可少,各式生猛鮮活的海貨匯聚,客人可以自己挑選現點現殺。海鮮池隱藏在一眾包房之間,具體位置我們就不再「劇透」,可以在店裡找找看哦~
  • 王菲最愛的橋底辣蟹這也有!紐約這家粵菜館,老廣都點讚!
    相信大家在醬醬的推薦下吃到了不少曼哈頓的好吃的啦,但是吃遍各地的山珍海味之後,可能大家最想念的還是家鄉的味道吧。其實醬醬也是一樣,一直在努力尋找曼哈頓最正宗的粵菜。這次要給大家介紹的是醬醬發掘的一家Chinatown老字號粵菜館,不論是菜品服務還是環境,都太有老廣味道啦。
  • 【佳佳的美食日誌】舌尖上的0355——吃吧麵坊二部
    佳佳不僅是我們舌尖部落的主力吃貨,也是我們舌尖部落的美食分享員,佳佳的文字很親切,分享很棒,希望大家喜歡。
  • 舌尖上的長沙味道——一盞燈
    文/廖美麗 視頻/晚晚 90後獨立導演 新浪微博:@我是晚晚 微信公眾號:我是晚晚攝製時間表:2016年11月24日完成拍攝 2016年11月25日完成後期剪輯
  • 舌尖上的同濟 櫻花的味道
    (我已經沒有吃相……)挑三揀四手又慢的李女士認為:魚肉鮮嫩,不愛吃菠蘿的我竟只挑蘸醬的菠蘿吃自帶舌尖上的中國BGM的李先生曰:菠蘿在16世紀被引入中國,可是直到19世紀才被擺上餐桌。自帶舌尖上的中國BGM的李先生曰:未食之。言簡意賅的網紅羅小姐總結:就是萵筍。
  • 舌尖上的珠海:這就來品味珠海的特色美食,每一個都很好吃
    在《舌尖2》中,珠海的美食初露頭角,讓大家記住了這座浪漫溫婉的「百島之市」。江河交匯、靠山而居、毗鄰港澳的地理位置,成就了珠海獨具特色的嶺南飲食文化。重殼蟹、橫琴蠔、白蕉海鱸……眾多的珠海美食,一定會讓你大快朵頤。因此,今天就來說說舌尖上的珠海:這就來品味珠海的特色美食,每一個都很好吃!
  • 舌尖上的清明之旅
    所謂「民以食為天」,清明在全國各地一代代地演化成一場舌尖上的清明之旅  【江南】青糰子  吃青團主要是流行於江南一帶的清明節,這種風俗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周朝,據《周禮》記載,當時有「仲春以木鐸循火禁於國中」的法規,於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
  • 【圖說】洪澤湖畔「冬日黃」
    【圖說】洪澤湖畔「冬日黃」 2020-12-22 20: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沒有肉的肉圓 咬一口滿是「傳承」味道
    建德是什麼「味道」?初夏裡,浙報集團縣級融媒體中心共享聯盟建德工作站的記者,走進這座極富煙火氣的城市,從舌尖到心間,讀懂藏在最深處的城市密碼。肉圓,是建德人餐桌上最平常的一道菜。沿街的小吃店裡有,大酒店裡上檔次的宴席上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