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影視作品中,我們常常能看到周恩來總理的身影,那貼合周總理的形象讓人感覺就是總理本人那樣,但其實這些「周恩來」都是由幾位飾演周總理的專業戶演繹的。他們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當屬王鐵成了。
周恩來總理是我們如今和平幸福生活的奠基人,他的一生有著崇高的品德,即便到了晚年依然嚴於律己,辛勤工作,關心人民群眾。因此,如果要將周總理的品德形象演繹出來,是有一定難度的。
但是王鐵成就很好地完成了這個任務,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個生動形象的周總理,看到了在重大歷史事件時期的周總理。王鐵成能夠演繹得如此美妙,其實不僅僅是他的外在形象,更在於他的為人品格,以及演員職業素養。
王鐵成出生於1936年,在1965年來到了中央兒童藝術劇院擔任演員。而後在1977年首次以主演周恩來總理的身份表演話劇《轉折》,這是王鐵成首次在大舞臺上演繹周總理,同時也開始了他演繹周恩來總理的幾十年時光。
王鐵成對於這來之不易的演出十分上心,為演好周總理付出了許多努力。他在演出前的那些天,常常出新聞製片廠了解總理的相關影視素材,學習周總理的品格形象,熟悉總理的說話方式和面部表情。
然後每天都在鏡子前,反反覆覆練習總理走路的樣子,每天光是練習走路都能有走出四十多裡的距離。
也許正是王鐵成兢兢業業的表演態度,話劇《轉折》演出的那一天,觀眾們深深被這位「周總理」感動了,只有14分鐘的表演,王鐵成說收穫了17次掌聲。
也許是此次演出的成功,王鐵成飾演周總理的形象便被人們記住了,往後許多年,每每有周總理的戲都來找王鐵成,比如話劇《喜哥》和《報童》,歌舞表演《中國革命之歌》等等。
後來,王鐵成開始登上影視大螢屏,比如電影《大河奔流》和《李四光》,並因為在《李四光》對周總理的精彩演繹,獲得了文化部的青年優秀創作獎。
在這個時候,王鐵成在飾演周總理上,無疑獲得了巨大成功,但是他並沒有驕傲自滿,反而感覺自己的責任更大了,所以他沒有停下繼續向前的腳步,繼續揣摩周總理的高尚品德,想方設法將總理的形象演繹好。
對此,王鐵成曾經說:「要實現心靈刻畫,只有進入周總理的靈魂,理解他的內心世界。」王鐵成也始終言行一致,他找到許多總理的照片與故事,不斷琢磨總理走路的樣子,感受總理的心情變化,也瀏覽了諸多總理的著作,此外還像總理一樣練了一手好字。
「要實現心靈的刻畫,唯有進入總理的靈魂,理解他的內心世界。」王鐵成為了能將總理演繹的更加傳神,他讀遍總理的著作,搜集總理所有的故事和照片,揣摩總理的步伐,感受總理的偉大人格,甚至練得一手總理的字跡。
1992年,一部經典電影《周恩來》橫空出世,扮演周總理的演員正是王鐵成,王鐵成也再次將周總理的崇高品德詮釋得淋漓盡致,同時讓他獲得了1992年的百花獎與金雞獎的雙料最佳男演員獎,可謂是實至名歸了。
所以這部帶我們走進周恩來總理世界的電影,成為了王鐵成扮演周總理的最經典之作。
對於自己扮演周總理的成功,王鐵成依然沒有驕傲忘形,因為他在飾演周總理的同時,也在學習周總理的優秀品德。所以當人們止不住對他的表揚時,王鐵成謙遜地說:
「不是我有多大的能耐,而是命運給了我一個機會,是把畢生所學的都用在這個角色身上。」
「我的成功不是因為我演得神乎其神,而是這個人物本身的魅力感染了大眾。」
所以,當王鐵成呈現一個形象生動的周總理時,他沒有將全部的功勞歸結於自己,而是歸結於周總理本來就有的魅力。這樣謙虛的王鐵成其實也值得我們去讚揚!
如周總理的高尚品格一般,王鐵成也始終有著很高的修養,他面對生活中的事情,從來都有著積極樂觀的心態,凡事不會抱怨,而是選擇接受,並用心去解決。
比如王鐵成兒子從小就患有先天性痴呆症,但他始終沒有對此避而不談,沒有拋棄兒子,而是選擇好好地將他養大成人,並教他識字練字,教他學習鋼琴。
甚至,王鐵成還熱心於慈善事業,他資助籌建了一些希望小學、資助殘疾人等弱勢群體、資助貧困大學等等。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王鐵成身上的那些影子,仿佛就是周恩來總理的崇高品德一樣。
總結王鐵成的演藝生涯,他能夠將周總理的形象演繹得生動傳神,不僅僅在於貼合周總理的外在形象,更在於他的為人品格,也在於他兢兢業業的職業素養。
不為眼前的成功得意忘形,始終保持謙遜的學習態度,永遠在深究周總理的人格魅力,如此這般的演員職業素養,其實正是王鐵成扮演周總理的成功之處。這樣的演員才真正稱得上是藝術家,衷心祝願這位德藝雙馨的老戲骨幸福安康、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