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回來之後,馬上姐姐們的相關話題就佔了「半壁江山」。
除了「浪學」讓人上頭,就連前幾天發布的主題曲《無價之姐》都讓人聽一遍就能瞬間腦海裡不斷重複著搖咿搖咿搖……
這首由李宇春擔任創意總監及詞作者的歌曲,不僅整首歌有態度且魔性,曲風和MV的畫風都充滿了八十年代的復古感↓
除了《無價之姐》,張雨綺順拐唱跳的《粉紅色的回憶》,以及寧靜那一組的成團練習曲《蘭花草》,都在洗腦廣大吃瓜網友。
與此同時,費玉清的《一剪梅》又成功「文化輸出」,席捲了國外的社交媒體,甚至還一度爬上了眾多國外音樂榜單的頭部,在海外最大的流媒體平臺Spotify上,霸佔了紐西蘭、挪威兩國的第一名,芬蘭的第二名……
可以說,曾經風靡一時的八十年代金曲,又成功在今年夏天流行了起來。
01
《粉紅色的回憶》——
八十年代甜歌女王的「洗腦」金曲
1987年的內地音像市場,有句話叫「男看費翔,女看韓寶儀」。
那年的費翔在春晚的舞臺上唱火了《冬天裡的一把火》和《故鄉的雲》。同年,中國流行音樂市場迎來了第二件值得紀念的大事,中國廣州音像出版社首次引進了歌手韓寶儀的專輯《粉紅色的回憶》,銷量迅速突破了300萬。韓寶儀因此獲名「300萬人的偶像」。
這名頭誇張不誇張?這話可以問問陳思誠,他早就在《唐人街探案》系列裡表達過對韓寶儀的喜愛了。
《唐人街探案》前兩部,連用了韓寶儀的兩首經典老歌《往事只能回味》和《粉紅色的回憶》,讓韓寶儀成了《唐探》的固定「卡司」。
特別是在《唐探2》裡,美國壯漢戴著黑色墨鏡、嘴上叼著一支玫瑰花,將一臉懵逼的王寶強拉進自己懷裡與之浪漫共舞,而韓寶儀演唱的《粉紅色的回憶》在此時猝不及防地出現↓
這段跟之前劍拔弩張的情節形成了強烈反差,是一段挺驚喜的致敬設計,所以當這懷舊的曲子一響起,影院裡瞬間充滿了爆笑聲,《粉紅色的回憶》簡直成了全片的一個洗腦符號。
之所以能有這樣的效果,除了跟這個刻意設計的反差效果有關,另一個原因,則是《粉紅色的回憶》當年真的很紅,算是一代人心中的「洗腦神曲」。
火到什麼程度呢?當年街頭巷尾都是韓寶儀甜甜的嗓音,從早到晚響徹著:「夏天夏天悄悄過去,留下小秘密……」當年甚至有句話說,「有錄音機的地方就有韓寶儀的磁帶」,這話一點不誇張。
到了1997年,廣州音像出版社再版《粉紅色的回憶》時,官方統計了一個數據,說在1987年至1997年十年間,這張專輯累計銷量突破二千萬張。
所以當年賺得缽滿盆豐的廣州音像出版社社長及廣電局高層遠赴新加坡,為韓寶儀頒發了一張白金唱片,兩張金唱片。
為啥是新加坡呢?這就要說到韓寶儀本人了。
其實韓寶儀本名叫做江瓊娟,最開始出道的時候,改了個藝名叫「江嶽霖」,走的是校園民謠路線。
不過進入80年代之後,校園民歌這這種曲風在臺灣漸漸式微,很多民歌歌手都轉了曲風,因而,韓寶儀在臺灣發展的並不算好。
到了1986年,她轉籤新加坡風格唱片,並改名成了今天咱們大家都熟知的藝名「韓寶儀」。 改了藝名,歌路都變化很大,韓寶儀接連出了新專輯《舞女》、《舞女淚》,一下子就爆紅了。
而《粉紅色的回憶》原本不是為韓寶儀專門準備的。
這首歌的作曲張平福是新加坡著名的音樂泰鬥,他曾在採訪中表示,《粉紅色的回憶》是為正值情竇初開時的活潑小女生創作的。那時韓寶儀是唱著《舞女淚》的「煙花曲風」,因而這首歌最初是寫給韓寶儀同公司、走甜美小女生路線的施筱齡。
結果原唱的施筱齡沒把《粉紅色的回憶》唱紅,韓寶儀一出手,就讓這首歌一直火到了現在。
這首充滿魔力的歌曲,不止讓韓寶儀紅遍兩岸三地和新馬泰地區,流入內地之後,翻唱的歌手也一個個紅了起來。
比如楊鈺瑩,1990年她剛剛籤約了廣州新時代影音公司,那一年由於韓寶儀新專輯的內地批文一直拿不到,於是廣州音像出版社讓當時還叫楊崗麗的楊鈺瑩翻唱了這首歌,還出了張專輯叫《90韓寶儀·愛我多深》。
最好玩的是,這張打著韓寶儀名頭,由楊鈺瑩演唱的專輯封面用的卻是潘迎紫…..結果就是這麼一張特別奇葩的山寨專輯,在當年的全國冬季訂貨會居然賣出了20萬張,這還不包括之後的發行量。
可見當年韓寶儀在內地有多紅。
「甜歌皇后」李玲玉也翻唱過《粉紅色的回憶》,特別紅,以至於很多現在的小朋友以為李玲玉才是這首歌的原唱。
到了今年,張雨綺的「順拐」又讓這首「洗腦神曲」出圈了,特別是被問道為什麼選《粉紅色的回憶》當首演曲,綺綺子的原因很驚人:「因為在KTV唱的時候覺得MV太醜了,想換成我自己的。」哈哈哈。
土是真的土,但這歌也真的是一代人的回憶。
回顧這段歷史,從《粉紅色的回憶》引進到走紅,對於那個剛開始接觸流行歌曲的時代來說,是極具影響力和衝擊力的。
它是那個年代的人集體記憶裡最甜美的情歌,是在知乎上被說是最能代表夏天的一首華語歌曲,更是推動過中國大陸流行音樂發展的重要一步。
而韓寶儀本人在事業正處巔峰時,因為身體出現了狀況,休息數年。之後在歌友會上認識了男友,於1993年結婚,定居在了新加坡,之後就慢慢淡出了大眾的視野,成了一代人的回憶。
很多年輕人現在再談起《粉紅色的回憶》,可能會想起張雨綺好笑的「順拐」和那個奇怪的MV,但對於生於80年代或者長於80年代的人來說,聽到《粉紅色的回憶》還有韓寶儀甜美的嗓音,仍舊會心裡一顫。
02
《蘭花草》——
伊能靜居然沒唱她「恩師」的歌
新一期的《姐姐》被廣大吃瓜網友譽為「浪學」必學的一集,但其實所有的矛盾點,在第一期的尾聲,朱婧汐給張雨綺和王麗坤讓座的時候就埋下了伏筆。
被網友們調侃是來「渡劫」的丁當在選歌階段,多次表達想唱《蘭花草》。
想一想,如果她當時真的有機會選了《蘭花草》,估計「浪學」第一課也不會那麼精彩。
而後來在《蘭花草》這個三人團中,寧靜也不一定就能成為「團寵」,這組測試中出現失誤,但勝在氣場和諧,嫵媚魅惑,把一首民謠唱出了完全不同的感覺↓
只能說,一切的「錯過」都造就了這檔節目獨特的綜藝感。
選歌階段除了大家關注的「換位風波」外,還有一個細節,丁當特別想唱的《蘭花草》,張雨綺卻表示「這是個什麼歌」↓
當時的伊能靜接了句「我來錯了地方,不是一個年代」↓
小姐姐後知後覺在才回過神來發現,伊能靜這句話感慨的不僅僅是年齡上的代溝,更是流行音樂的年代代溝。
這首《蘭花草》正是帶領伊能靜出道的「恩師」劉文正的經典曲目。
說到劉文正,可能現在的後浪一臉蒙,少數幾個人或許聽說過他的名字。
他當年有多紅呢?
作為當年和鄧麗君並駕齊驅的男歌手,劉文正是華語流行音樂史上避不開的一位重要人物,完全就是「頂流」中的「頂流」。
如果說當年的女歌手們都爭相模仿鄧麗君,那麼劉文正就是太多男歌手私底下羨慕的對象。高凌風曾經講過,那個年代,男歌手都希望學劉文正,因為他的存在,有兩個「王子」的稱號:「學生王子」和「白馬王子」都歸諸於他,而高凌風就只能撈個「青蛙王子」噹噹。
他的白圍巾、喇叭褲、大背頭,是那個年代年輕人眼裡最嚮往的時髦妝扮↓
他在圈內活躍不到十年,卻留下了《蘭花草》、《三月的小雨》、《鄉間的小路》等作品傳世,在當時,用「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劉文正的歌聲」來形容他的影響力,一點兒都不為過。
但在上世紀90年代,他遠走美國,徹底「消失」之後,就再未在媒體上露面,為的是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示人。
雖然屢被傳死訊,還有一度傳出和費翔的「同居」傳聞,均被他身邊的人否認,劉文正本人從未發聲。
外界傳他在美國、東南亞擁有上百間房產,還有媒體報導,曾有演出商開出「百場26億」臺幣的價格,請他復出演唱,這些傳言都沒有影響到劉文正,他徹底神隱,變成了華語樂壇「永遠的傳奇」。
劉文正的作品裡,有兩首歌對華語樂壇來說特別重要。
一首是《閃亮的日子》。
出這首歌之前,劉文正已經是「多棲」藝人了,除了唱歌,他還演戲,與張艾嘉搭檔出演電影《閃亮的日子》,羅大佑經樂隊鼓手推薦,為這部電影創作了《閃亮的日子》,這也是羅大佑在華語樂壇第一首賣出的作品。
與此同時,劉文正以《閃亮的日子》之名,推出音樂專輯,其中收錄了羅大佑創作的4首作品。
這張專輯在當時的臺灣樂壇引起很大震動,劉文正的唱法也是在這個時候形成的,為他日後與鄧麗君並駕齊驅,成為華語樂壇的傳奇打下了基礎。
1978年,劉文正把唱片約籤給了新加坡東尼機構,歌曲風格也多元了起來,也是在這個階段,他唱了《鄉間小路》、《阿美阿美》、《外婆的澎湖灣》等等金曲,成長為華語流行樂壇的偶像巨星。
雖然《外婆的澎湖灣》被稱為打破兩岸「政治藩籬」的經典之作,但論傳唱度,還是《蘭花草》更厲害一些。
這首歌其實化自胡適先生寫的一首小詩《希望》,首唱也不是劉文正,而是玉女歌星銀霞。
銀霞的原名叫章家興,她有個姐姐叫章家珍,就是在林青霞出現之前最紅的瓊瑤女郎甄珍。
林青霞曾經說過一個故事,說有個攝影師給她拍片,怎麼都找不好角度,這個攝影師就感嘆,女明星裡只有一個人是從什麼角度拍都好看的,那就是甄珍。
而甄珍的第二任丈夫劉家昌,恰恰就是劉文正剛剛出道時候唱的第一首歌《諾言》的創作者,正是因為劉家昌為劉文正寫了《諾言》,劉文正才得以一炮而紅,成為了當年的「頂流」。
緣分,真的是妙不可言。
《蘭花草》沒有被銀霞唱紅,卻在1979年劉文正翻唱之後爆紅。
這首歌甚至一度力壓同期發片的鄧麗君、歐陽菲菲、陳百強,成了香港電臺中文歌曲龍虎榜的第一名,這在原本是粵語歌橫掃天下的香港樂壇是非常不易的。
由此,劉文正迅速打開了香港市場,真正成為了紅遍兩岸三地的巨星。
1984年劉文正宣布徹底告別唱片歌手的身份,原因是當時的唱片市場混亂,演藝環境惡劣。他當年就去了美國,兩年後,他再度返臺,組建了自己的飛鷹唱片公司。
這期間,他籤了巫啟賢、霍正奇、李儀文三個男生。
又組了個華語樂壇的古早女團「飛鷹三姝」——裘海正、伊能靜、方文琳。
伊能靜在《姐姐》第二期裡有段話說,她受過很多很好的製作人訓練,其中就提到了童安格。
當年劉文正真是為她們操碎了心,把《閃亮的日子》拿出來給裘海正重唱,聘請童安格擔任飛鷹的製作總監,還把自己的經紀人夏玉順安排去照顧伊能靜,給她找準少女偶像的定位。
所以秦昊說伊能靜是他童年的偶像,應該不是開玩笑,當年伊能靜確實很火。
小姐姐不知道伊能靜現在再聽其他姐姐們唱《蘭花草》是什麼感覺,這些年來,她曾經的「恩師」成了一段傳奇,而她自己好像又回到了14歲遇到劉文正的那年,為一個女團名額而努力。
這麼多年來,很多人都在苦苦追尋劉文正的消息,這也包括樂壇教父羅大佑,他曾公開表示想念劉文正。但真正知道劉文正行蹤的,只有原經紀人夏玉順以及號稱「紐約華人藝術教父」的周龍章。
傳奇依舊神隱,他已被寫入了歷史。
03
《一剪梅》——
爆紅三次,堪稱金曲中的金曲
註定被寫入華語樂壇歷史的還有「小哥」費玉清。
誰能想到,小哥去年退出歌壇之後,今夏就這麼突然在歐美火了…..不僅《一剪梅》衝出國門,成為了文化輸出的一部分,小哥本人又再次成了「頂流」。
先是快手上一位@蛋哥 的視頻,被油管博主以《Chinese man in da snow》之名搬運到了YouTube。
這個視頻裡蛋哥在雪景之中,手持著鏡頭不斷旋轉,他一邊轉,嘴裡一邊唱著《一剪梅》的經典歌詞「雪花飄飄北風蕭蕭,天地一片蒼茫」。
在老外們還不明白他到底唱的什麼的時候,有個熱心網友翻譯了出來,「The snow falls and the wind blows」,描繪出了一幅悽悽慘慘戚戚之感。
於是「XUE HUA PIAO PIAO BEI FENG XIAO XIAO」瞬間變成了網絡熱詞,用來傳達喪氣之意,各種表情包就這麼產出了…..
甚至海外版的抖音「TikTok」還有了個「Things Chinese Parents Say」的挑戰——先讓爸媽讀幾句英語,接著放到《一剪梅》的「「XUE HUA PIAO PIAO BEI FENG XIAO XIAO」」時,所有的華人父母,他們都能自然而然地把這句歌詞唱出來。
這充分說明了這首歌在前浪的腦海裡根植有多深。
《一剪梅》是臺灣著名音樂人陳彼得在1983年創作的歌曲,由費玉清首唱。
創作人自己沒有怎麼在公開場合唱過,去年他比較罕見地在央視的中秋晚會上唱了這首歌,但陳彼得說過,這首歌最適合費玉清來唱。
這首歌最早收錄在費玉清1983年的專輯《長江水·此情永不流》之中。
在此之前,小哥的嗓音其實倍受打擊。
他早年是被姐姐費貞綾(嗯,大師好)帶進娛樂圈的,先是在秀場練膽,之後費貞綾把他帶到了劉家昌面前,送進了當時最厲害的海山唱片。
劉家昌一直對費玉清抱有極大期望,所以特別的嚴格,那時候劉文正的唱腔正當紅,劉家昌一直覺得小哥的聲音太過於綿柔,沒少為小哥「轉型」煞費苦心過,甚至自己還在採訪中說過,費玉清被他罵哭過。
後來小哥跟海山合約到期後,便跟隨劉文正、鳳飛飛等人轉入東尼。《一剪梅》《夢駝鈴》等經典作品就是在這個時期出來的。這兩首歌也讓小哥收穫了1984年金鐘獎的男歌手演員獎,被稱為「金鐘歌王」。
小哥的經典作品很多,但唯一爆紅三次的,只有《一剪梅》。
第一次是在1984年,作為第一部引進大陸的臺灣電視劇《一剪梅》的主題曲,因為電視劇的熱播,一下子在全國各地走紅。
當時還有個「傳播助力」就是張明敏,他在當年內地的各種演出中,經常唱這首歌,以至於現在去搜《一剪梅》,出來的版本裡,張明敏版的擁躉也不少。而且張明敏說了,自己最喜歡的歌手就是費玉清。
第二次是在2015年,開心麻花的《夏洛特煩惱》是那年的黑馬電影。
電影中,尹正一出場就自帶《一剪梅》的BGM,甚至這都成了一個網絡熱梗,在年輕人中傳播,一下子,小哥的《一剪梅》成為了那一年的神級BGM。
而第三次,便是今年這一場突如其來「人在家中坐」卻火出海外的事件了。
想想國內多少所謂的「頂流歌手」讓粉絲在國外打榜,想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卻不得,小哥卻輕而易舉得到了。
這除了他的老歌跨越國界讓人感到共鳴外,反覆走紅的緣由是小哥始終在接受新鮮事物,接地氣又不老氣,經典例子包括他和周杰倫合作的《千裡之外》。
而在八十年代通過聽《一剪梅》了解費玉清的我們父母那代人看來,小哥最是深情;現在通過網絡了解到費玉清曾經的各種汙段子的我們這代人看來,又覺得小哥又萌又騷。
這麼多年來,費玉清在他的演唱會上,都是一套西裝,一支麥克風,沒有誇張的舞美,真誠地唱,還每次都跟歌迷朋友鞠躬道謝「不好意思又讓您破費了」,永遠那麼謙和周到。
這種老派藝人的做派,在劉文正和韓寶儀身上也能看到。
鎂光燈聚焦下的他們曾經閃耀過,到了時間,毫不猶豫的急流勇退,愛惜羽毛。
只留下金曲,能一代代地傳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