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為家》是部好電影,小男孩演的很好,分數都是給他的,但劇情來說,現實不就是如此,這只是地球上很多發生的事情的一個個例,就像我此刻聽著音樂在打字,還有多少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戰亂國家,貧困國家,數不勝舉,挺悲哀的,沒有生在一個和平安定的國家,不敢想有多少像這個主人公一樣甚至更悲慘的人生呢,慶幸自己生在好國家好家庭吧,感恩所有,願每個人都能善良,善待他人。
一部讓我117分鐘心頭都承受著壓力的電影,影片開始15分鐘讓人喘不過氣的家庭壓力,貧困的家庭讓12歲的贊恩每天在小賣部打雜搬東西送東西,11歲的薩哈被父母嫁給贊恩的小賣部老闆。第二個故事,贊恩與黑人小孩的故事,當黑人小孩母親被抓走,贊恩也沒放棄照顧黑人小孩,可是贊恩只是一個12歲的小孩,最後他為了妹妹捅了小賣部老闆一刀被抓。贊恩,並沒有像監獄裡其他人一樣安於被抓的現實,他用監獄電話打給直播記者,說出了自己一直以來想說的話。
對啊,既然養不孩子,為什麼要生他們,讓他們出生背負著生活的壓力。此片採取類似紀實的形式,讓人看完真切與主人公同命運共承受,出影院後心裡不免帶有一絲沉重,它是另外一種螻蟻般人生的折射,此片讓人感受頗深的地方是不管劇透多少,當你親身去觀看的時候,仍舊會被地獄氣息鎖喉的窒息感瀰漫。
末尾定格男孩拍照瞬間,那是他許久甚至已快喪失的微笑,是整個片子他唯一露出的微笑。我們感覺自己已筋疲力盡的時候,不妨看看世間還有人比你想像的更艱難也更堅韌。片尾加入了現實生活中的主人公男孩搬至挪威開啟他新的人生片段鏡頭。無疑相比較之前他的個人經歷,他算是不幸的,又是幸運的,但是如他般原生家庭的孩子又有多少個能如他一樣被拯救呢,這實在是一句無力蒼白的話語。
此片帶啟示錄類型敲醒著人們的心門,呼喚對灰色地帶的兒童更多法律制度保護,畢竟他們不應該是生來就當作地毯似的被踩踏,更不應該是生來就等著死去的。起碼我們要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生活,即便人生路上鋪滿荊棘。引用最後一句話作為心裡的一份祈禱:願每一個勇敢的孩子,都能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
如果沒有結局的爛尾,肯定是要給10分了,小演員本色出演,所以非常流暢,情感表達很到位,但那個嬰兒的表現,可以給滿分。影片找到一個特別好的切入點-法庭。將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無法說明對錯的問題,拋給法庭。通過法官的提問,來叩問每一個觀眾,這樣的結果到底該有誰來承擔責任,結局的聖母表達,看似解決了贊恩的問題,實際上還有無數個贊恩等著被解救。誰是罪魁禍首,作品不敢觸及,這是最大的遺憾。
一部充滿了強悍的情感煽動力的電影,那個小男孩與黑人嬰兒的互動戲,有著一種溫馨與絕望交織的魅力,問題也在這裡,影片太為這個孩子說話了,當他指責他的父母放棄孩子的時候,其實他對他自己放棄那個黑人嬰兒,也難以自圓其說,但影片過於想控訴這個社會,於是把這點輕輕地放過了。願每一個發出的不平等聲音都可以被世界聽到,願每一個社會人都可以奉獻一點自己弱點力量。
本文為芳姐談談談與百家號首發,如需轉載請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