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聽的世界名曲(三)——貝多芬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

2020-12-28 潤寶古典音樂啟蒙早教

導讀

您是否曾經被古典音樂之美所震撼,卻不確定從哪裡開始?您是否想讓自己的寶寶接受古典音樂的薰陶,卻不知該怎樣介紹,在這個新系列中,我們將重點介紹心愛的作品中的單個元素,您可以將其用作為踏入古典音樂殿堂的入口。

不可不聽的世界名曲(三)——

貝多芬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月光奏鳴曲)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14

第十四號鋼琴奏鳴曲,升C小調(《月光》),OP.27.2,作於1801年。此曲呈獻給茱麗葉塔桂察瑞迪 (Giulietta Guicciardi,1784—1856)。桂察瑞迪當時是貝多芬的學生,貝多芬曾對她一見傾心。這首奏鳴曲是貝多芬沉浸在愛情之中的產物,有人認為,此曲是貝多芬對桂察瑞迪愛心的寫照。但是其實這首樂曲的創作背景有些戲劇化.

1800年,在布倫斯維克家,貝多芬認識了一位十五歲的少女茱麗葉塔(Giuliettaguicciardi),她起初是貝多芬的鋼琴學生,之後貝多芬完全被少女的氣質所吸引,當時已經三十歲的他甚至興起與茱麗葉塔結婚的念頭。但是,終究因兩人身份不同而沒有結果。這首知名的第十四號鋼琴奏鳴曲便是提獻給她的訴情之作!

感覺真的是非常浪漫的故事,可是,歷史的真相卻煞風景地戳破人們所「想像」的浪漫情節。雖然十四號鋼琴奏鳴曲的確是獻給茱麗葉塔,而她的特質也的確深深地吸引了貝多芬,兩人有段若有似無的戀情,但這之間依然有段「迫於現實」的小插曲。

原本,貝多芬寫了一首充滿愛意的曲子作品51-2的輪旋曲,準備送給心上人茱麗葉塔。但是,因在政治因素與現實的考量下,將這首輪旋曲轉送給了李希諾夫斯基(Lichnowsky)伯爵的女兒。事後才將第十四號鋼琴奏鳴曲送給了茱麗葉塔。

此曲於1801創作完成、1802年出版,當初只是一首在形式上略有突破的奏鳴曲,而且沒有「月光」的稱謂,因為作曲者並非對月亮心生所感而寫(小學教科書上有過盲女和貝多芬的描述呢)。但此曲卻因音樂極為動聽而大受歡迎,貝多芬還因此向弟子徹爾尼抱怨過無心插柳的無奈。《月光》這一名的由來眾說紛紜,但最多的是源於德國詩人路德維希·雷爾施塔布(1799-1860)形容這首樂曲的第一樂章為"如在瑞士琉森湖那月光閃耀的湖面上一隻搖蕩的小舟一樣"。從此,此曲的「月光」的別稱不脛而走,大家都認為此名極為貼切,更拉近了音樂與聽眾的距離。其實,這首作品音樂本身就已經具備超越局部揣測的特質,也就是說不需要穿鑿附會地說「月光」的故事,只要聽者用心欣賞就可以體會樂曲的獨特性與不凡。

樂章

樂曲共3個樂章:

1.持續的慢板,升C小調,三段體,由不斷流出的三連音符來表達無邊的幻想。

2.行板,降D大調,三段體,不屬小步舞曲也不是諧謔曲,按李斯特形容,是「兩個深淵之間的一朵花」,與第一樂章迥然不同的輕快表述和中段那種恍恍惚惚的情緒結合得極為和諧。

3.激動的急板,升C小調,奏鳴曲式。其第一主題有力而多少有些粗獷,這個主題的發展充分表達出一種激越、奔放的情感。

音樂從來都不是真正的抽象藝術形式,且不論這首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背後包含有多少貝多芬的故事,單是欣賞美妙的音樂也是無比幸福快樂的!

歡迎關注公眾號「潤寶早教」,在那裡可以對寶寶進行早期古典音樂啟蒙,可以根據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選擇更合適的古典音樂教育。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百度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百家號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聯繫我們:baijiahao@baidu.com

百家號獨家出品

相關焦點

  • 貝多芬《c小調第八號鋼琴奏鳴曲「悲愴」》賞析
    >
  • 貝多芬三十二部鋼琴奏鳴曲的故事
    我一直是貝多芬作品的詮釋者,在我的演奏生涯中,曾在世界各地演奏了60次貝多芬的全套三十二部鋼琴奏鳴曲。書中對貝多芬每部鋼琴奏鳴曲的描述並不是為了進行科學分析,而是從詮釋者的角度,把每部奏鳴曲看作貝多芬人生路上的節點,從而演繹這些偉大的作品。
  • 狂風暴雨的摧殘 貝多芬《d小調第十七鋼琴奏鳴曲》
    ▼  瑪利亞·胡奧·皮爾斯(Maria-Joao Pires 1944- )葡萄牙女鋼琴家。「聖人無常師」,貝多芬好學上進,通曉哲學、文學、法律等,就算德奧的城堡和教堂建築也是他重要的導師之一,這些都孕育了貝多芬的心胸與氣魄,正如孟子所強調的「我善養吾浩然之氣」。這首《d小調第十七鋼琴奏鳴曲》(OP.31之二)據說是跟莎士比亞晚期傳奇悲喜劇《暴風雨》聯繫起來的。
  • 薦書|貝多芬三十二部鋼琴奏鳴曲的故事
    我一直是貝多芬作品的詮釋者,在我的演奏生涯中,曾在世界各地演奏了60次貝多芬的全套三十二部鋼琴奏鳴曲。書中對貝多芬每部鋼琴奏鳴曲的描述並不是為了進行科學分析,而是從詮釋者的角度,把每部奏鳴曲看作貝多芬人生路上的節點,從而演繹這些偉大的作品。
  • 「悲愴」—貝多芬c小調鋼琴奏鳴曲
    在鋼琴藝術史上,貝多芬是繼約.塞.巴赫以後的又一位傲然屹立的巨人。他的音樂與巴赫音樂並稱為音樂史上的《舊約聖經》和《新約聖經》,堪稱內容與形式的高度統一和完美結合。貝多芬表現鋼琴音樂的手段,無論是從音響上,演奏技術上,曲式規模上還是從主題展開和和聲功能、織體上都超越了莫扎特、海頓等音樂家使用的傳統手法。
  • 巨匠名曲|貝多芬的《月光曲》
    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又叫「月光奏鳴曲」或「月光曲」 曲子分為三個樂章: 第一樂章,持續的慢板,升c小調,2/2拍子,三部曲式。其中的情感表現極其豐富,有柔情、悲傷,也有陰暗的預感。
  • 不可不學的5首貝多芬鋼琴奏鳴曲
    他的作品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因此被尊稱為「樂聖」和「交響樂之王」。貝多芬的鋼琴音樂作品以熱情豪放和對比強烈的交響性著稱。鋼琴奏鳴曲在他的作品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不但體現了他個人音樂創作風格的演變,而且預示了鋼琴音樂從古典主義進入浪漫主義的過程。
  • 5首最著名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
    這是達到了貝多芬早期鋼琴奏鳴曲之頂峰的傑作,也是因其戲劇性的優美旋律而為世人所熟悉的作品。隨後,進入第三段,第一主題平靜地再現,第二主題以升c小調的面目再現,然後以低音繼續奏出基礎動機的尾奏,慢慢地消失而結束。第二樂章比較短小,李斯特形容這個樂章為「兩個深淵中之間的一朵花」。它以迥然不同的輕快表情將第一樂章的沉思默想和第三樂章的緊張氣氛銜接地非常完美。第一段是連奏與斷奏相呼應的主題,然後再以變奏加以重複。中部也保持在降D大調。2段1分13秒再現第一段。
  • 貝多芬的32首鋼琴奏鳴曲
    許多著名的古典鋼琴大師們都善於使用這一體裁,並利用這一體裁創作了大量的經典作品,如海頓52首,莫扎持17首等。貝多芬32首奏鳴曲的創作幾乎貫穿了他的一生,具有一定的自傳性。深刻的思想內涵和激烈的矛盾衝突在貝多芬手裡發揮了奏鳴曲式的巨大威力。可以說,貝多芬的32首鋼琴奏鳴曲無論在廣度和深度上都超過了他的前人海頓和莫扎特,被歐洲音樂史譽為「新約全書」,與巴赫的《十二平均率》均被鋼琴界作為必彈曲目。
  • 貝多芬《月光奏鳴曲第一樂章》
    「月光奏鳴曲」又名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分為三個樂章。為德國作曲家路德維希·凡·貝多芬,作於1801年。
  • 貝多芬《悲愴鋼琴奏鳴曲》曲式作品分析
    《c小調第八鋼琴奏鳴曲》導讀:在貝多芬眾多作品中,鋼琴作品佔有重要地位,尤其是他的32首鋼琴奏鳴曲,被稱作鋼琴家的「新約全書」。其中第八首又名《悲愴》,是一首非常經典的作品,可以說是貝多芬早期創作的寫照,同時也是他創作生涯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曲子突出了貝多芬同命運鬥爭及其超凡脫俗的人物個性。作品共三個樂章,本文從創作背景、曲式結構方面入手,對此作品作初步的探究。一、創作背景 《c小調第八鋼琴奏鳴曲》――悲愴,創作於1798年,出版於1799年,是貝多芬早期作品中最傑出的一首。
  • 貝多芬第十一鋼琴奏鳴曲作品22​ 降B大調
    22 降B大調獻給馮·布朗伯爵作於1800年 貝多芬初期創作的鋼琴奏鳴曲到此為止,以後的創作顯示了他的自由作風,他的自我境界。貝多芬在努力探索新手法和新形式的同時,創作了幾首情緒十分明朗,形式樸素清新的這首第十一鋼琴奏鳴曲即屬此。貝多芬對這首奏鳴曲似乎非常滿意,認為這首奏鳴曲是非常傑出的奏鳴曲。伯爵是住在維也納的愛爾蘭裔貴族,是貝多芬音樂的熱情支持者。貝多芬在呈獻給他這首奏鳴曲之前,曾把作品9三首弦樂三重奏寫上「僅將最高之作獻給我的藝術最高的愛護者馮布朗伯爵」。此外,他還獻給該伯爵夫人作品10的三首鋼琴奏鳴曲。
  • 貝多芬《D小調第17號鋼琴奏鳴曲(暴風雨)》賞析
    貝多芬《d小調第十七鋼琴奏鳴曲「暴風雨」》Op.31-2,作於1801-1802年,也是題贈給她的一位女學生。
  • 「貝多芬馬拉松」導賞 | 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重點聽什麼?
    貝多芬的10首小提琴奏鳴曲最受歡迎、最具個人風格的,首推第五號《春天》和第九號《克魯採》這兩部最為著名。今年適逢德國偉大的作曲家、「樂聖」貝多芬誕辰250周年,2020年8月8日,中國著名小提琴家、2006年第51屆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賽金獎獲得者寧峰,將在長沙音樂廳現場演奏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全集,音樂會當天分三場(下午2場,晚上1場)進行,分別演奏完成貝多芬的10首小提琴奏鳴曲。
  • 50首必聽古典鋼琴曲丨《月光奏鳴曲》貝多芬第一樂章
    《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作品27/2,是·貝多芬於1802年創作的獨奏鋼琴作品,別稱「月光奏鳴曲」(德文:Mondscheinsonate
  • 貝多芬《悲愴鋼琴奏鳴曲》欣賞指南
    《悲愴》導讀:本文通過對貝多芬的生平簡介、個性特徵,鋼琴奏鳴曲的結構,作品創作背景及作品的三個樂章進行分析,闡述了鋼琴奏鳴曲《悲愴》的藝術特點、表現手法以及作者所要表達的內心情感和社會現實,使讀者更好地理解此作品。
  • 鋼琴家貝多芬5首最好聽的鋼琴曲分析
    一一德彪西貝多芬一共寫了32首鋼琴奏鳴曲,鋼琴這件樂器在貝多芬手上,施展出前所未有的威力,真正成為樂器之王。貝多芬的《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與巴赫的《十二平均律鋼琴曲集》相呼應,是鋼琴藝術中的經典樂章。
  • 長沙藝術講堂丨跟隨藝術名家暢遊貝多芬鋼琴奏鳴曲
    聽藝術名家邊彈邊談貝多芬本期講座為貝多芬奏鳴曲系列講座全集的倒數第三場,將從作品十第一、第二首,作品十四第一、第二首的四部作品中,體現雖同為一個作品號,但作品個性迥異並展現貝多芬極為旺盛的創造力與想像力。
  • 貝多芬降E大調第二十六鋼琴奏鳴曲《告別》
  • 音樂,讓我對你敞開丨安耶科維奇演奏格裡格《e小調鋼琴奏鳴曲》Op.7
    安耶科維奇演奏格裡格《e小調鋼琴奏鳴曲》Op.7讓我對你敞開 讓我對你敞開我的緊閉的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