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假如拜登當選,美國外交政策或會回到「世界警察」的老路子

2021-01-10 騰訊網

美國《紐約時報》在8月25日發布專欄文章,指出拜登如當選,他可能會讓美國回歸以前「正常」的外交政策,而這就是問題所在,因為美國不能再回到無處不在、解決所有問題的狀態。以下是原文。

當拜登上周被提名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時,他承諾不僅要重建美國,而且要「把美國建設得更好」。他的競選活動賣的是一個承諾:很快川普總統就會離開,美國可以恢復到川普之前的「正常生活」,略有改善。外交政策如此,其他任何事情也是如此。

對任何經歷過過去四年混亂的人來說,恢復到原狀是很誘人的。誰不想回到外交政策不是由推特制定的時代?而拜登的總統任期無疑會比川普看起來和聽起來都要好。拜登會發表關於美國領導力的演講,重申美國對盟友的支持,並批評海外的人權侵犯行為。

但我們應該警惕。拜登似乎不太可能改善美國的外交政策,我們更有可能回到一個狹隘的華盛頓共識,這個共識已經讓美國和世界失望。

公平地說,競選中關於外交政策的言論是模糊的。它充滿了對美國領導力和全球挑戰的引用,可能是你期望的模板。但它承諾了一套極其廣泛的外交政策目標,從推進人權、對抗專制者和民粹主義,到確保美國軍隊保持「世界最強」。

這些不僅僅是陳詞濫調。它們標誌著對冷戰後觀點的回歸,即美國可以,而且應該無所不在,解決所有問題。這種做法可能會使美國陷入更多年的高額軍費開支、目前在十多個國家進行的更長時間的「全球反恐戰爭」、變成泥潭的進一步人道主義幹預,以及對俄羅斯等國採取更加對抗的做法。

簡而言之,拜登的願景看起來不像是一個更好的外交政策方針,而更像是一場重演。正如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的政治學家保羅-穆斯格雷夫所說,「他的立場聽上去是如此熟悉,以至於看起來更像是傳統智慧的重述, 而不是新的外交政策的綱領。」

但這種「熟悉」的做法近年來卻一次次導致失敗。無論是在伊拉克、利比亞、烏克蘭還是其他地方,美國都遇到了問題,而這些問題是無法用更「強勢的做法」,或更具有「美國領導力」(用外交政策機構最喜歡的兩個陳詞濫調來形容)來解決的。拜登忽視了川普擔任總統期間的一個積極方面:它促使美國人質疑,美國傳統的外交政策方法是否真的讓美國更安全。

當然,拜登政府不一定會複製過去的失敗。競選文件和立場演講並不總是一個總統如何行事的好指南。而拜登的記錄顯然是好壞參半。他有實質性的判斷失誤,比如他在2003年支持入侵伊拉克,也有令人驚訝的克制聲音,比如他在2011年反對推翻利比亞的穆阿邁爾-卡扎菲。

目前,了解拜登今天立場的最好方法是看看他身邊的人。

傑克-沙利文,這位副總統的前國家安全顧問,現在是他競選的高級顧問。沙利文先生本月在《大西洋》雜誌上撰文稱,美國必須重新擁抱美國的「特殊主義」,回歸全球領導力的外交政策,「重新相信美國價值觀在世界上的力量」。

拜登的許多其他顧問似乎也想讓美國回到川普之前的幹預主義共識。尼古拉斯-伯恩斯,一位正式的競選顧問,是2003年伊拉克戰爭的堅定支持者。而安東尼-J-布林肯在沙利文先生之前擔任副總統拜登的國家安全顧問,現在是競選活動中的高級外交政策助手,他在2019年與新保守主義者羅伯特-卡根共同撰寫了一篇文章,譴責川普願意考慮從阿富汗撤軍,並批評歐巴馬不幹預敘利亞的決定。布林肯先生此前也是《泰晤士報》的特約評論員。

歐巴馬的其他前助手也參與了更多非正式的競選角色。薩曼莎-鮑爾因主張幹預利比亞、敘利亞和其他地區而聞名。而被廣泛吹捧為可能的國防部長人選米歇爾-弗盧諾伊,幾周前就認為,美國必須用軍費開支進行「大賭」,以維持美國的軍事能力。

進步的聲音,包括來自歐巴馬政府的聲音,似乎被排除在競選活動之外。這是一個遺憾,尤其是因為今年的民主黨初選以其關於外交政策的辯論而引人注目。參議員伯尼-桑德斯和伊莉莎白-沃倫幫助推動了關於軍費開支和使用武力等關鍵問題的重要對話,反映了民主黨對新事物的渴望(而且不僅僅是在民主黨的基地,川普在2016年的反戰言論也受到共和黨選民的歡迎)。

為了尋求恢復美國的領導地位,拜登還可能會錯過建立一個更具建設性、較少軍事化的外交政策的機會,這種政策將盟友視為真正的合作夥伴,而不僅僅是追隨者。這種方法將推動增加軍費分擔,這是川普所倡導的,雖然他做得不太「優雅」。它將儘可能注重多邊外交,而不是簡單地推動美國的要求。而且它將尋求緩和與一些國家的緊張關係,而不是通過增加軍事存在或制裁來加劇緊張關係。

最後,毫無疑問,拜登的外交政策會比川普更好。從他在中東地區無法無天的暗殺和對外交的蔑視,到他不斷試圖鼓動與一些國家的對抗,川普一直是世界上的不穩定力量。

但他不尋常的總統任期確實為美國人創造了一個機會。它使他們能夠質疑關於美國對世界態度的陳舊和缺陷。就在剛過去的5月,川普在西點軍校發表講話,稱「我們不是世界警察」,美國軍隊的職責不是「重建」海外國家,而是保衛美國的國家安全。近期,他也宣布了從德國撤軍的決定,作為2020的競選綱領之一,他將要求盟國「公平」分攤軍費。

拜登正在做相反的事情,將美國帶回外交政策的過去。他可能認為,他是在讓美國回歸「正常狀態」。相反,他正在浪費把美國的外交政策恢復到更好狀態的機會。

#美國大選#,#美國外交政策#,#川普#,#拜登#

譯者:帆子

責編:帆子

相關焦點

  • 美媒預測拜登當選,美、歐車市喜憂參半
    美媒預測拜登當選。如若順利就任,他的任期會給全球主要汽車市場帶來何種影響?  奇蹟並未發生。  在美國汽車工業核心底特律所在的密西根州,拜登以279.6萬票對264.8萬票的優勢拿下了16張關鍵的選舉人票,避免了重蹈民主黨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的覆轍。
  • 美國政府換屆,外交政策:變與不變引爭議
    針對艾利森拜登「核心幕僚」的上述表態,有分析並說明美國長期以來的立場:這位艾利森是教科書等級的人物,可以說他是「重要」外交政策顧問,不過,要說他是「核心幕僚」恐怕是言過其實了;智庫和政策圈當中,本來就會有熊貓派、也會有強硬派的存在,很難用單一人物去推斷一個政府的整體外交政策走向。
  • 剛剛,拜登以「當選總統」身份發表全國講話!他會把美國帶向何方?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哈裡斯以當選副總統身份首先發表勝選演說,隨後拜登以當選總統身份登場發表講話。拜登說,「(人民)給了我們一個徹底的勝利,一個令人信服的勝利。」「我保證會成為一個不是尋求分裂,而是尋求統一的總統。」
  • 【iGCU報告】孫冰巖:拜登的外交政策團隊與對華政策認知
    隨著美國大選結束和拜登勝出成為當選總統(president-elect),下任美國總統拜登的外交政策團隊已經顯露出雛形。拜登可以說是美國歷史上少有的既對外交政策感興趣又熟知外交知識的總統。、沒有外交知識但會對拜登影響巨大的核心政治顧問。
  • 美國大選重磅!剛剛多家美媒宣布:拜登贏了!多國政要第一時間祝賀...
    美媒宣布拜登勝選後,川普還在發推:我贏得了這場選舉,獲得了7100萬張合法選票就在多家美國主流媒體宣布拜登當選美國新任總統,甚至一些國家領導人已經開始向拜登表示祝賀之際,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剛剛在推特上發文,還在堅持自己「
  • 美國大選重磅!剛剛,多家美媒宣布:拜登贏了!多國政要第一時間祝賀...
    美媒宣布拜登勝選後,川普還在發推:我贏得了這場選舉,獲得了7100萬張合法選票就在多家美國主流媒體宣布拜登當選美國新任總統,甚至一些國家領導人已經開始向拜登表示祝賀之際,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剛剛在推特上發文,還在堅持自己「贏得了這場選舉
  • 拜登當選對美國、中國及世界的影響
    >文: 任澤平 華炎雪 範城愷 梁穎 李曉桐美國大選,拜登已鎖定勝局。拜登的當選,對美國、中國乃至世界均有重大影響。拜登當選後的美國經濟有望加快恢復,但深層次社會問題難以解決。短期看,拜登上任後會加大防疫政策力度和支持大規模財政刺激計劃,美國經濟有望恢復。但美國政府體系的系統性缺陷、聯邦政府與各州工作脫節、過度追求「民主自由」的價值觀等,均使政府防疫工作效果打折。行業方面,拜登當選或意味著基建、科技、新能源等領域將更好發展。
  • 外媒:拜登選擇「外交政策專家」蘇珊·賴斯負責國內...
    【環球網報導 見習記者 侯雅齡】據路透社消息,當地時間10日,美國當選總統拜登選擇具有豐富外交政策經驗的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蘇珊·賴斯負責國內政策相關工作。報導稱,任命一位外交政策專家負責國內事務的決定「令人驚訝」,不過據知情人士透露,拜登有他的理由。
  • 外交事務雜誌:拜登想讓美國重新領導世界,難在哪裡?
    拜登在《外交事務》雜誌上聲稱:「我若當選總統,將讓美國重新領導世界。」所以人們很自然地會認為,美國人民把特把國際主義者拜登選上來,美國就會像拜登在《外交事務》雜誌上聲稱的那樣重回「首席」(the head of the table)。但是,全球領導權並不是美國的特權。
  • 拜登政府如何調整對華政策 會調整到哪一步?
    筆者認為,拜登政府上臺後首要應對的還是美國國內問題,這就是大規模動員應對新冠疫情以及與國會配合推出第二輪財政救助措施,稅收和醫保政策也會在川普政策基礎上做出顛覆式調整,由此需要耗費拜登政府巨大的精力。所以外交和對華政策的調整是第二位的事情,預計拜登政府要到明年秋天甚至更長時間之後才會逐步明朗,這也正是筆者認為的窗口期機會,需要我們在窗口期主動有所作為。拜登會如何調整對華政策呢?
  • 普京祝賀拜登當選美國總統
    【環球網報導 記者 朱夢穎】俄羅斯衛星網剛剛消息稱,克宮表示,俄總統普京祝賀拜登當選美國總統。克裡姆林宮在一份聲明中說,普京祝賀了拜登在美國大選中獲勝。報導稱,普京還表示,兩國之間「基於相互尊重的合作」不僅符合美國和俄羅斯的利益,也符合整個世界的利益。
  • 美媒「官宣」拜登當選,媒體「錯判」了咋辦?
    當地時間11月7日,美聯社、福克斯新聞、《紐約時報》、CNN、NBC等多家美媒宣布,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已獲得超過270張選舉人票,贏得了2020年總統選舉。之後,媒體都稱呼拜登為「當選總統」(President-elect),拜登也將自己的推特認證改為「當選總統」。此外,全球多國領導人發布聲明,祝賀拜登和他的副總統搭檔哈裡斯贏得大選。
  • 媒體預測拜登當選 美歐車市喜憂參半
    更為關鍵的因素則是拜登得到了美國最大工會之一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UAW的官方支持。UAW在競選期間的密爾沃基集會上就公開對十年前金融危機時,拜登作為副總統拯救美國汽車產業而表達感激,並相信拜登如果成功當選,在未來四年內作為總統能夠再度力挽狂瀾。
  • 拜登新政府漸成型 有哪些老面孔?
    站在六位內閣及白宮關鍵職位候選人和「當選副總統」哈裡斯前面的舞臺中央,拜登擲地有聲地表示,「美國回來了」,「美國已做好準備引領世界」。目前,拜登「新政府」的副總統人選已然確定為卡瑪拉·哈裡斯,此外還有7個職位已有確定人選,2個職位美媒認為基本確定。「當選總統」拜登選擇的內閣人選
  • 拜登對蔡英文「已讀不回」是其對華政策的縮影
    此後,他兩度出任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其悠長的政治生涯親歷了中美關係的發展變化,也接觸到美國社會更多元化的對華政策訴求。在任職副總統期間,拜登曾於2011年和2013年兩度訪華,期間曾表示「一個崛起的中國對美國和整個世界都具有積極意義」、「美中關係將影響21世紀的進程」。但在選戰中,拜登也不止一次「放狠話」。
  • 美媒:拜登提名原住民女性哈蘭德擔任內政部長
    海外網12月18日消息,美媒消息稱,當地時間周四(17日),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已提名新墨西哥州民主黨眾議員德布·哈蘭德(Deb Haaland)擔任內政部長。如提名獲參議院確認,哈蘭德將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原住民內閣成員。
  • 拜登當選刷屏,全球掀起久違暴漲潮,後續市場影響幾何?
    1972年,拜登在德拉瓦州當選了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聯邦參議員。並在1978年、1984年、1990年、1996年和2002年的競選期間均取得連任且高於60%的支持率,成為在任時間最長的美國參議員。拜登在參議院任職期間,曾擔任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多年,期間出臺了多項外交政策,比如主張與蘇聯限制戰略武器、促進巴爾幹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將北約擴大到包括前蘇維埃國家以及反對第一次海灣戰爭。從這裡可以看出,跟川普的民粹主義、保護主義以及孤立主義不同,拜登是比較主張共同穩定發展的。
  • 「拜登當選,對臺灣而言是個災難」
    不僅蔡英文,當天綠營集體跟拜登「套近乎」。臺「外交部」也發推文恭賀拜登,聲稱期待「在自由、民主與人權等共享價值上,與美國深化雙邊友好關係」。「立法院長」遊錫堃出面稱,「不管誰當選,臺灣都會與美國維持友好關係」。臺灣「中央社」報導稱,蔡英文一早邀集「行政院長」蘇貞昌及「國安」「外交」相關部門首長召開會議,並與駐美代表蕭美琴聯繫,就目前臺美情勢進行充分討論。
  • 曾直言中國是美"最大對手"的拜登到底什麼路數?
    據美國媒體7日測算,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前副總統拜登已在總統選舉中獲得超過當選總統所需的270張選舉人票,並於當晚發表勝選講話。拜登政府的對外政策,尤其是對華政策的變化備受關注。
  • 拜登當選,美國移民「凜冬」已過!
    1 美國即將迎來拜登時代 北京時間11月8日凌晨,美聯社、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等多家媒體先後宣布美國大選結果,民主黨候選人喬·拜登(Joe Biden)率先獲得290張選舉人票,將當選美國的第46任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