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之絢爛,盛開在無聲的絕望裡——《花火》花面獸形的大師北野武

2020-09-23 莫莫影劇社

我是個絕望的人,是沒有回聲的話語。

喪失一切,又擁有一切。

最後的纜繩,我最後的祈望為你咿呀而歌。

在我這貧瘠的土地上,你是最後的玫瑰。


—巴勃羅 · 聶魯達

每一個電影大師可能都是表達的天才,他們和畫家詩人一樣,是在鏡頭後面的造夢者。說故事的方式,有的是用情節,有的是用畫面構圖,有的是用色彩,有的用剪輯,還有一種導演,你能看到他全部的主觀感受。帶有濃重個人主觀感受的電影,怎麼樣才算極致。黑澤明傳說中的接班人,日本暴力美學的大師北野武告訴你,他直接的表達,可能不甘於躲在攝影機後,用上帝視角來講故事,而是在鏡頭前展示不同的人生。


北野武

相聲演員出身的北野武,演過漫才,製作過節目,當過演員,樣貌看起來有點粗魯,並不起眼。1994年開重型機車遭遇車禍,以至於他半邊臉面癱,卻在車禍後7個月戴著面罩重回工作崗位。

而天才和凡人的區別,就是他靠著一張半面癱的臉,依然完成了《花火》,《菊次郎的夏天》,《壞孩子的天空》這些封神之作,面癱非但沒有影響他的表演和導演工作,反而成為他和角色鮮明的特色。


北野武

《花火》這部電影有人認為是絢爛的焰火,也有人將其解讀為花與火。不論是怎樣的解讀,都是對於滾燙生命的嚮往。是的,北野武的作品披著喪的外衣,你觸碰到的卻是最滾燙的生命,是炙熱,是燃燒,是不肯屈服,不能和解,無法馴良。


電影《花火》海報

一對剛失去孩子的夫婦,妻子被查出了絕症。

當人生已經被宣布了終點,當傷心,悲慟,留戀,都沒了意義,餘下的人生該如何度過?

可能從未曾想過如此絕望的人生,還是思考的過程已經開始令人抓狂。


北野武在影片中運用大量沉默,安靜的畫面,絢爛的畫作,遙遠的風景,像是清風吹過無人的山谷,洗去浮躁,給觀者留白來理解生和死的意義。


是醫生宣告你死亡?不,是周圍人無法掩飾的可憐的目光。

山田就是活在這樣目光裡的男人,他是一名刑警。出任務時警隊的搭檔熱情的說著寬慰他的話,同事們為了給他爭取時間去醫院陪白血病的妻子,還特意調換了崗位,只留搭檔何度蹲守窮兇極惡的歹徒。



同事們爭取來的時間,山田和妻子在病房裡相對無言。喪女的痛苦像化不開的厚厚的雲層,一點陽光都無法照進來。

電影運用了大段的沉默來表達生命最原始的寂靜和孤獨,一切的美好都在沉默中消亡,就如同一步一步走近幽藍的大海,連一聲呼救都無法發出,就溺死其中。


就是這次脫崗,搭檔何度遇到了歹徒,中槍送醫。田中一路跟隨,發現了歹徒出沒的地方。在醫院的山田也聞訊趕來,幾個人圍捕犯人的時候,用身體撲倒罪犯的田中腹部中槍,當場斃命,面無表情的山田近距離的射殺了這名罪犯,並在其中槍後向他的頭部射出了全部子彈,讓自己丟掉了飯碗。


北野武的作品裡總是充斥著最原始的血腥暴力。他的暴力是簡單直白的,短暫的瞬間集結了全部的衝擊力,是一種一拳到肉的方式在擊打觀眾的神經。那是一種讓人腎上腺素飆升的美,是一種粗獷且不加修飾的美。


無論是對於惡的處決,還是後期山田與高利貸集團的幾次交鋒,都是在沉默中突然的爆發。這樣的暴力也是在表達一種絕望之美,是被逼入絕境的困獸作出的搏命一擊,是對於自己忽然陷入的荒誕境遇的無情嘲諷。


曾經滿腹幸福牢騷的何度下半身癱瘓,妻女棄她而去。一夜之間變成孤家寡人的何度,說著自暴自棄的話,卻沒有勇氣真的選擇死亡。山田陪他到海邊看海,海水像琥珀一般純淨。靜謐的大海在何度的片段裡反覆出現,實際上是導演內心認定的魂歸之處。


只有從此岸消逝,才可終將到達彼岸。這也就是山田夫婦最後選擇海邊「自決」的原因。


何度似乎嚮往著死亡,他的畫作裡卻是活著生機,花面獸形,生而為人的痛苦他不願去面對,於是給痛苦的人生畫了盛開花朵的樣子。他用天真的筆觸和純淨的配色抒發對妻女的思念。田中殉職,留下年輕的妻子和無辜稚子。


山田覺得是自己連累了兩個無辜的同僚,他私改警車搶劫銀行,給何度和田中的妻子寄去撫恤。他拿著剩下的錢還清了高利貸的欠款,一路躲避追捕,帶著妻子開始了他們人生最後的旅行。


他們在寺廟聽鐘聲,在夜裡放焰火,用傻瓜相機拍照,在雪裡奔跑,片中的他在沉默的給予中獲得原諒和救贖。


「《花火》是我的救贖。直到這一刻之前,我都在對抗著我所做的事。我很清楚在我心底,有什麼東西破碎了,而我一直抗拒去弄清楚這一點,直到意外發生。」

影片的尾聲,山田的夫人讓酒店的老嫗為自己拍了一張照片,背景是絢爛的櫻花。這張照片她將一路照顧自己的丈夫趕到了一邊,她已經決定獨自面對死亡,在生之最耀眼之時離開。


海邊的兩人有說有笑,一切仿佛又回到生活最初的模樣,久石讓的明快的音樂響起,伴隨著音樂兩聲槍響。夫人在櫻花樹下露出微笑,而山田看著夫人,那就是他人生中的櫻花。


有人說北野武的電影充斥了死亡,他在 《北野武的深夜物語》曾經提到:「要先理解死亡才知道生命的可貴,但現代人沒有受到死亡的威脅,當然也就搞不懂活著的意義。」如果不是對於生有著近乎狂熱的熱愛,可能也無法對死亡的無理作出那麼細膩的詮釋。


當年的車禍,對於北野武的創傷遠遠不是一個面部神經癱瘓可以概括的,曾經死裡逃生的他,開始重新審視生死,愛情,義氣。在經歷了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臨之後,燃盡生命的綻放,那一瞬間的耀眼,恐怕就是他苦苦追尋生命的意義。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雖然辛苦,可我要過滾燙的人生。」


——北野武


方寸間感悟生命,痴嗔裡皆是美好

更多精彩影評,請關注

原創文章,侵權抄襲必究

相關焦點

  • 最絢爛的《花火》,最痛楚的北野武
    一個現在比較通行的說法是:北野武被看做是黑澤明的接班人,被譽為日本電影復興的旗手,據說黑澤明也曾在臨終前叮囑前者「繼續發揚日本電影的傳統」。不過,有些影評家卻認為,北野武事實上無法承擔起前輩的重託,他的電影並不像黑澤明那樣具備某種浩然之氣與崇高的人道主義精神。我想,這更多的是兩個不同時代的產物。
  • 《花火》:人生除了生活的暴擊,還有夏花的絢爛和秋葉的靜美
    這一切都是電影《花火》帶來的,這部電影可能是北野武最詩意的作品,參加眾多國際電影節,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北野武曾說:在《花火》中,我試著去接受死亡這個宿命。在那場車禍之前,我是一個陷入困境的人,困在我的私人生活裡,也困在我的工作裡。《花火》讓我得以面對我的焦慮,並且找到方法適應它。
  • 花火——最絕望的浪漫
    《花火》,北野武自編自導自演,1997年威尼斯電影節上映,榮獲第54屆威尼斯金獅獎,據說公映式上觀眾們的掌聲長達十分鐘之久。而我,在23年之後的2020年,才開始看了這部全影片只有二十幾句臺詞的電影,也決定寫下點自己的一點小感悟。
  • 北野武的電影美學巔峰《花火》
    北野武的電影和久石讓的音樂相輔相成,在國內他最廣為人知的電影是《菊次郎的夏天》,國際上獲得更高成就的是這部《花火》,這是日本第三部獲得威尼斯電影節最高獎項金獅獎的電影。電影通過對人與人的關係,人與社會關係,探討了生死這個哲學命題。
  • 北野武:《花火》
    北野武有一本自傳叫《無聊的人生,我死也不要》。《花火》這部電影,基本上很好的詮釋了這個主題。
  •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像是花一樣絢爛,火一樣滾燙」—《花火》
    花火其實就是煙花,煙花在綻放的那一刻絢爛奪目,讓我們覺得美不勝收;可是煙花在絢爛過後,一無所有,連剩下來的空殼都顯得那麼寒酸;但是導演北野武還是很推崇這種短暫的絢爛。 比如北野武在影片之中飾演的警察西佳敬,雖然生命短暫,西佳敬追求片刻的幸福。西佳敬最後去搶了銀行,有了錢之後帶著自己的妻子外出旅行。 「花火」,花指的是鮮花,溫暖絢爛,如愛。
  • 日本經典溫情電影《花火》,北野武眼中的愛與死亡
    日本經典溫情電影《花火》,北野武眼中的愛與死亡歡迎來到百家號(影視解說達人)「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這個一直以來困擾人類的終極之問,很多人都嘗試給出過自己的答案。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日本老電影,北野武的《花火》,作為日本電影史上的代表性人物,這位電影大師對於「生與死」這個古老沉重的話題都嘗試作出自己的演繹和解答。《花火》《花火》作為北野武導演溫情片的代表作,講述了一個關於愛與死亡的故事。北野武飾演的西佳敬是一個不苟言笑的警察,在經受女兒去世打擊後,妻子又患上了不治的白血病。
  • 《花火》主角20句臺詞不到,這種不說話只打人的風格,很北野武
    《花火》是北野武代表作,是他自導自演的一部作品,影片名讀《HANA-BI》。在日語中HANA是花,BI是火。所以這部影片用美麗的鮮花和燃燒的烈火來象徵愛與暴力,體現生與死的主題。「花」象徵著生, 「火」則象徵著死在影片中北野武分別用了西佳敬和堀部兩個人物來代表生死。「生存還是毀滅?」還有一層意思也許是「等死還是找死?」
  • 《花火》主角20句臺詞不到,這種不說話只打人的風格,很北野武
    在日語中HANA是花,BI是火。所以這部影片用美麗的鮮花和燃燒的烈火來象徵愛與暴力,體現生與死的主題。當然,也有人理解為:Hana-bi——歉意電影按照北野武自己的話說:「基本上按照正統敘事手法拍攝的。」
  • 北野武的暴力、溫情、與自戀——《花火》影評
    但如果僅有暴力又看低了北野武,那些影片中的溫情、生與死的思考、日本人特有的物哀、甚至還有些文藝,都不是一句暴力美學就可以概括。《花火》個人認為是最能體現北野武特點的一部電影。花火,日語讀作hanabi,就是煙火的意思。片如其名,暗示了人生的頃刻絢爛。
  • 看了這部電影,我才真正了解了北野武丨1.18《花火》
    要說用一部電影了解北野武,幾乎毫無疑問是《花火》,這是最能代表北野武個人風格的影片,也是他電影美學的極致。車禍也給了他靈感,1997年,他自編自導自演的《花火》上映。通過《花火》,北野武對自我進行了一次徹底的剖析與反省,並完美地展現了日本文化中向死而生的人生哲學。也是對嘲笑他的人一次反擊。
  • 北野武的灑脫與暗黑——《花火》影評
    很早就聽說過北野武的大名,很多次在很多場合聽到他的名字,大佬一般的存在,剛開始還以為他是某個堅如磐石的日本企業家,後來才知道他是個導演,拍了多部蜚聲國際的電影,不僅具有日本電影固有的特色,還有著強烈的個性化符號烙印,這部《花火》就是為他帶來國際聲譽的代表作,該片以其獨有的特點一舉斬獲第54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北野武的從此聲名日顯。
  • 花火:北野武的暴力美學
    當然,這也是受到了一位朋友的影響,他幾乎看過所有北野武的作品,並會長久的佔據電腦硬碟,比如這部《花火》,我問他有沒有,然後直接拿來分享。但也因為掛礙於他對北野武的欣賞和崇拜,不知如何落筆寫這篇觀後感,索性引用豆瓣的一篇五星影評:一、《花火》是一部危險的作品。
  • 《花火》:從北野武的暴力與溫情的矛盾中,看懂生命的意義
    《花火》是1998年上映的一部北野武自編自導自演的作品。這部電影是北野武在經歷了自己的車禍的生死創傷,對生命產生了新的認識與感悟之後拍出的作品。整部影片有濃厚的北野武的風格,幾乎包含所有的北野武元素。這部經歷生死的深思之後醞釀出的作品斬獲了第54屆威尼斯電影節的金獅獎,對當時整個東方影壇都是一個巨大的鼓舞。《花火》是一部很有爭議的作品。
  • HANA-BI(花火)北野武 ——北野武:雖然辛苦,我還是會選擇那種滾燙的人生
    這次,我就來「強推」北野武的HANA-BI(花火),也是推電影,也是推導演,或者推導演選擇的人生吧。HANA,讀起來像不像花那樣美好絢爛呢?BI(火),HANA-BI美好而急促,是為花火,是為火花一般的滾燙人生。
  • 花火 北野武遇到久石讓
    影片中總可見到隨意的不仁:粗暴的打罵,戲弄請求撿球的路人,在我們看來山田似乎就不再像一個傳統的正面角色那樣討人喜歡了,他身上有各種不好的地方,而且面無表情一言不發,這樣的傢伙成為主角會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 講座視頻:北野武的暴力美學與身心救贖
    1994年8月北野武深夜騎重型摩託滑倒受重傷,右頰等多處骨折,導致面癱,修養了七個月沒出鏡。這時突然興起拿畫筆,將人物腦袋都畫成花的形狀,胡搞一番後自鳴得意稱之為「超現實主義繪畫」,此舉遭到評論家們嘲諷,而他將其用在電影《花火》中,透過因出警癱瘓的堀部(大杉漣)來展現自己苦鬱的心境。1997年,在遭遇車禍慘劇後的第三年,北野武自導自演的《花火》問世。
  • 從鏡頭語言,象徵意義和片名內涵解讀《花火》的藝術魅力
    2.酒館裡的神像畫,象徵山田掙扎的內心 山田因為搭檔的殘疾和死亡,心生內疚,為了接濟幫助他們,選擇借高利貸而被人追債。 影片裡山田在酒館裡坐著,背後有一幅畫,兩個神靈其形怪異,一個身後還背著一大桶水,手裡拿著盛滿水的勺子,另一個神靈的手裡拿著火棍,全身冒著青煙。
  • 火的暴力,花般柔情 |《花火》北野武式的中年觀
    電影《花火》講述的是日本那個特殊年代裡壓抑著的中年男人山田,在一次次歷經絕望後,帶著罹患絕症的妻子旅行,並最終自殺的故事。表達情緒和態度的時間和情節遠遠大於陳述事件本身,但觀眾仍然可以通過零散片段之間的聯繫,進行一定程度的主觀推理,將之概括出來。
  • 在電影院看膠片北野武,在電影院聽久石讓-2019歲末北京花火之旅
    但最喜歡的還是《花火》和《那年夏天寧靜的海》,這兩部被我認為是最北野武的電影,是其代表作中的代表作。吳宇森可以說是既偷師黑色大師讓-皮埃爾·梅爾維爾,又效仿佩金帕,但卻沒能做到晚節不保。錄像帶出租店夥計出身的昆汀則以昆式話癆+昆式血漿自成一派!刁亦男式的暴力美剛說過了不再贅述。北野武的則是突然爆發的、那種猶如焰火爆開瞬間的那種純美,就像《花火》中的禮花,也像片中北野武操刀的焰火插畫,前一幀還平靜如水,後一幀就是猛然迸發的槍火和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