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堂龍舟·漫畫薈|鬥朗景:龍舟製作名不虛傳,傳承革命烈士精神

2021-01-10 瀟湘晨報

在「東莞龍舟月」期間,「鬥朗」如同一顆閃耀的明星,這是有一年一度的傳統「鬥朗龍舟景」,有遠近馳名的龍舟製作工藝,還有繼承革命烈士霍錫熊精神的優良傳統,這裡是中堂鎮鬥朗社區,一個與龍舟元素息息相關的美麗鄉村。

近日,南方+通過手繪漫畫的形式,展示了「鬥朗景」的民俗文化,通過濃縮的漫畫鏡頭,感受不一樣的鬥朗。

鬥朗位於中堂鎮西北面,龍舟競渡歷史悠久,在清朝年間五月初五已有龍舟競渡,在民國初改為農曆五月初二,至今每年都會舉行龍舟景活動,氛圍濃厚,場景熱鬧。

2008年,中堂龍舟製作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名錄。鬥朗龍舟製作工藝在全鎮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鬥朗的龍舟製作有近200年歷史,所生產的龍舟大部分銷往珠三角各地,以「吃水淺、行進快、做工精、質量好」馳名,受到了熱捧。

眺望著東江支流,見證鄉村發展變遷,坐落在鬥朗渡頭的霍錫熊烈士墓靜靜地矗立。墓坐西向東,呈圓形體,墓碑高3.6米,頂有紅五角星,碑上豎寫紅色大字「革命烈士霍錫熊同志之墓」,碑底座刻有霍錫熊烈士的生平簡介。

霍錫熊,又名霍路洪,曾用名石熊,1915年出生於中堂鎮鬥朗村。1938年8月,霍錫熊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後參加廣東抗日民眾自衛團增城三區常備隊。1947年1月,霍錫熊在惠陽富美村召開秘密會議,由於被人告密,霍錫熊、黃衛民、劉友、郭貴四位同志在突圍中犧牲。為緬懷四位烈士,富美村群眾在村後背山修建了一座紀念碑。

1987年4月,中堂鎮人民政府為紀念霍錫熊烈士犧牲40周年,把烈士的骸骨從惠陽縣富美村(現惠州市惠城區蘆洲鎮富星村)移葬到他的家鄉鬥朗村渡頭。每年,中堂鎮在鬥朗村霍錫熊烈士墓開展「緬懷革命先烈,弘揚民族精神」烈士掃墓活動,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繼承先烈遺志和舍已為人精神。

【來源:南方plus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四月初八鑼鼓嚓,龍舟兜底挖」!中堂35年老龍舟被喚醒
    這裡將舉行「起龍舟」儀式——把埋在泗湧裡15年的龍舟挖出來。當天來到現場看「起龍舟」的,還有眾多的村民以及攝影愛好者。「四月初八鑼鼓嚓,龍舟兜底挖」。在東莞水鄉,各村都有「起龍舟」習俗,但隨著輕便的杉木龍舟取代沉重的松木龍舟,「起龍舟」儀式淡出民眾視線已經二三十年。
  • 龍舟製作:正在消逝的民間老手藝
    正在消逝的民間老手藝但依然有人堅守道滘民間有一些手藝人在默默堅守、傳承著龍舟文化。比如大魚沙龍舟製造廠創始人黃樹球退休後,到處學藝,成功製作龍舟,打破了東莞只有中堂有龍舟製造廠的局面。在綠樹成蔭的江水之畔,大魚沙村的龍舟製造廠內,該廠負責人黃志強和師傅們正在趕製一條30米長的龍舟。受疫情影響,今年的龍舟訂單量大大減少,但是,黃志強和師傅們仍堅守在工廠裡,在不斷雕琢和敲打聲中,傳承著傳統龍舟的手工製作技藝。黃志強的父親黃樹球是這家龍舟廠的創始人。
  • 景盛源綠雕丨綠雕廠家端午龍舟還能這樣玩?「綠雕龍舟」花樣龍舟
    端午龍舟還能這樣玩?「綠雕龍舟」和花式龍舟帶你過端午共駭群龍水上遊,不知原是木蘭舟。雲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要來了,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這一天,人們會賽龍舟、包粽,這是兩千年來的傳統和習俗,逐漸演變的只有粽子的餡料和龍舟的樣式。今天,就來為大家分享關於龍舟的故事。
  • 萬江龍舟受央視關注,將出鏡大型人文紀錄片《傳承》(第四季)
    10月17日,萬江街道組織民間龍舟愛好者參與傳統龍舟競技活動拍攝,兩條傳統龍舟在萬江河上精彩亮相,百餘名運動員劈波斬浪——原來,當天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華語環球節目中心拍攝團隊在河岸上取景,擬製作七集大型人文紀錄片《傳承》(第四季)。
  • 用水彩畫表現傳統習俗 龍舟文化APP注入時代元素
    今年的端午節有一大亮點,就是不少地方通過賽龍舟活動,宣傳龍舟文化,吸引不同年齡階層的青少年參與到龍舟文化中,並注重傳統文化和親子互動的融合,培養年輕人過傳統節日的習慣,傳承自強進取的龍舟精神。在推廣傳統龍舟文化的同時,也擦亮了美麗城市的名片。
  • 無龍舟仍端午 無競渡有故事
    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下屬廣州城市旅遊問詢救援服務中心與天河區車陂龍舟文化促進會、文仕文化博物檔案館等單位合作,以廣州新中軸線旅遊線路為坐標,有層次地在花城廣場、廣州塔廣州旅遊信息諮詢中心進行 「龍舟競渡」和「龍船探秘」為主題的串聯式端午龍舟文化宣傳,在端午節期間共同講述廣州龍舟故事
  • 競技龍舟迎來入水首秀 比亞迪用科技助力「龍舟入奧」
    伴隨著請「龍」入水、「畫龍點睛」等創意活動,競技龍舟首次亮相。隨即,孟關良、楊文軍和國家隊的運動員們一起進行了下水試劃,對龍舟的競技性能進行了全方位的展示。劉愛傑在活動現場表示,龍舟將成為東京奧運會的表演展示項目,中國皮划艇協會受國際皮划艇聯合會委託,設計和研發更適合入奧的10人全新競技龍舟,並聘請林存真教授執筆外觀設計。
  • 車陂龍舟文化展覽館又添新身份!天河區關工委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基地...
    展館內豐富多樣的展品涵蓋了車陂宗祠文化介紹、龍舟文化傳統習俗、龍船製作工藝流程、龍船組成部分介紹、車陂傳統民俗活動、車陂招景與龍船飯的現場重現等內容,展覽館中央長約15米的實體龍船模型更是吸人眼球。「我是第一次來這裡參觀,給我印象最深的當然是車陂著名的龍舟文化了!這裡的實物展品緊扣龍舟主題,非常全面細緻地展示了車陂的龍舟文化。」來自區教育局關工委的陳先生說道。
  • 無處安放的手藝:盼鼓樂激揚 龍舟飛馳
    錢晨菲 攝   中新網杭州6月25日電(記者 錢晨菲 實習生 徐翹楚)「受疫情影響,今年龍舟勝會不辦了。我只接了一艘龍舟的訂單,像這些備好的船槳也賣不出去,只能放到明年再用。」獨坐工作室門前,74歲的陳小狗熟練地為去年製作的龍頭修補顏色。與新漆的豔麗相比,陳小狗顯得有些落寞。陳小狗製作的龍頭。
  • 「中華苗族第一龍」龍舟順利入江
    對於傳承了五百年龍脈精神的施秉人來說,他們對巨龍的感情更為深厚。吳冬梅從小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從巨龍製造第一天開始,她就天天在家門口望。終於見證了巨龍開劃,吳冬梅激動不已:「一直是全程跟蹤的,非常震撼,特別是我們當地的一些老人,他們從來沒有經歷過這種心情,以前的船就幾十個人就抬著走了,這次1000多人,我想對我們民間民俗文化是一個推動。」
  • 霍家拳、木偶戲、醒獅…東莞非遺走進中堂槎滘小學
    11月19日上午,為了深入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實現非遺在青少年一代身上的繼承與發展,2020莞脈傳承之非物質文化遺產暨「龍的傳人」校園品牌項目籤約儀式走進中堂鎮槎滘小學。當天,東莞市非遺活動中心副主任黃鳳瓊、中堂鎮文化服務中心主任莫志榮、中堂鎮文化服務中心副主任蔡小豔、中堂鎮教育管理中心副主任莫峭文、龍舟製作技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馮沛朝、中堂集團槎滘小學校長魏均平出席了活動。
  • 2020長三角城市龍舟聯誼賽在東錢湖激情開賽
    尤其是龍舟在東錢湖有非常悠久的傳統,可以上溯到春秋。2019年,東錢湖承辦了國際劃聯首屆龍舟世界盃,使龍舟運動走向國際化。今年雖受疫情影響,但大家熱情不減、信心高漲,這是對龍舟精神的最佳詮釋,也是對傳統文化的最佳傳承。
  • 這些習俗不能少:划龍舟、鬥蛋、塗雄黃酒...
    那年隨母親在端午節時去姨媽家,姨媽家住在上高縣,那裡有一條贛江支流錦江,流經上高縣城,上千米水域寬闊平穩,年年端午在此都會組織龍舟競賽。一大早趕到錦江河邊,就有好些人早已找到最佳位置等候。錦江把縣城分開為河南河北,舉目望去,兩岸都擠滿了人,再往河裡望,已有龍舟在水面活動了。只見龍舟經過精心打扮,龍頭威風凜凜,龍尾翹起,威武精神。四五條龍舟在水面遊弋,整裝待發。
  • 第九屆北京端午文化節暨2017年全國龍舟邀請賽圓滿閉幕
    本次活動持續三天,期間舉辦端午節龍舟賽、包粽子比賽、優秀家風家訓暨道德模範人物事跡展示、非遺文化展示展演等主題活動,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進一步增強群眾對傳統節日的認同感,凝聚民族發展的向心力。本屆端午節共有五大亮點:   龍舟競技助力冬奧。作為端午節的重頭戲,賽龍舟一直備受關注。
  • 迎端午 競龍舟 雲觀賽 悅健康——2020金雞湖端午龍舟賽盛大開幕
    迎端午、競龍舟、雲觀賽、悅健康端午佳節,福伴安康,觀擂鼓開槳,看劈波斬浪。自古以來,龍舟競渡便是一項深受民眾喜愛的中華傳統民俗活動,彰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和民族集體主義精神。目前「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仍是當前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 除了龍舟,他們發現了更多「驚喜」……
    車陂龍舟是廣府龍舟文化中璀璨的代表,在網上看到龍舟比賽的視頻後,更加堅定我們把車陂龍舟作為選題的決心。小e:這次拍攝了哪些元素?CCTV節目組:我們拍攝了龍舟訓練、龍船飯、龍形拳,走訪了12個龍船會的祠堂、大廳,拜訪了每個龍船會的負責人。
  • 龍舟競飛渡 獵德嘉年華
    石牌青年隊、珠村南門社隊等18條「飛龍」以及來自廣州市各村的村民來到獵德村齊齊扒龍舟,以船會友。龍船招景日據介紹,獵德村扒龍舟的民俗活動由來已久。自1983年重裝第一艘龍船以來,獵德村現已有龍船13艘,分別有拜祭天后娘娘的「紅龍」、拜祭龍母娘娘的「紅底花龍」以及拜祭華光菩薩的紅頭綠尾「五色龍」。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扒龍舟的傳統逐漸發展為村際龍舟賽。
  • 42支龍舟在西樵聽音湖上角逐龍王寶座
    2020南海百舟競渡龍舟邀請賽精彩比拼瞬間。(攝影:甘小龍)  11月24日,「保利華南」佛山市南海區第十一屆運動會系列活動之2020南海百舟競渡龍舟邀請賽在南海區西樵鎮聽音湖激情開槳。今年賽事的競技項目為12人小龍舟男子400米直道競速賽,分為鎮街組和公開組共42支精英龍舟競技。
  • 激浪青春--用龍舟演繹青春
    小編在這個電影裡邂逅了許多似曾相識的龍舟場景,相信大家看後也會與我一樣有同樣的感觸。雖然小編沒有真正接觸過聊大的呂教練,但給我的感覺是,呂教練身上就帶有阮小月的影子,對龍舟工作的積極、堅定與負責,對隊員的嚴厲卻又不乏慈愛。或許正是這樣, 聊大龍舟隊男女隊都終於在今年的中華龍舟大賽年度總決賽上實現大滿貫,收穫了自己刻苦而來的喜悅。
  • 「巧手捏龍舟 傳承中華情"——惠州市富民小學舉行陶泥現場製作活動
    原來,學校在舉行「巧手捏龍舟  傳承中華情」陶泥現場製作活動。隨著廣東音樂《賽龍奪錦》的歡快節奏,同學們忙開了。在各班的工作檯上,代表本班參賽的八名同學利用在美術課上學到的知識,根據自己的想像,利用揉、搓、粘等技法及點、線、面的組合,分工合作,有條不紊、忙而不亂的進行製作:你負責捏船身,我負責捏人物;你負責捏龍頭,我負責捏龍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