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盛源綠雕丨綠雕廠家端午龍舟還能這樣玩?「綠雕龍舟」花樣龍舟

2020-12-22 景盛源農業科技

端午龍舟還能這樣玩?「綠雕龍舟」和花式龍舟帶你過端午

共駭群龍水上遊,不知原是木蘭舟。雲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要來了,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這一天,人們會賽龍舟、包粽,這是兩千年來的傳統和習俗,逐漸演變的只有粽子的餡料和龍舟的樣式。今天,就來為大家分享關於龍舟的故事。

傳統龍舟

一說到龍舟,人們立刻能夠想到賽龍舟的歡愉場景,以及木質的大大的龍舟在水中飛速穿梭的場景,一艘比賽用的「中龍」最多可容納42人,長度23-25米,製作材料多為坤甸。對於很多水鄉而言,龍舟神聖之物,一隻龍舟,裝載的是幾千年的歷史文化以及永不服輸的龍舟精神,它鼓勵著人們勇往直前,奔向勝利。

觀賞類龍舟

1、旱龍舟——在街上行走的龍舟

用竹子、紙等紮成龍舟,在端午時節人們扶著這樣的船遊街,邊走邊喊號子,這就是後來的劃旱龍船,雖然沒有真的划龍舟的揮汗如雨,但也是極具地方文化特色的產物。

2、龍舟彩燈——燈光照耀下的龍舟

龍舟彩燈也算是大型彩燈之一,其製作不受時間限制,一般會出現在大型燈會現場,供人們觀賞。

3、龍舟綠雕——讓「龍舟」成為別致「景觀」

藝術的創作都是來自生活,文化的多樣性也為藝術的創新提供新的思路,人們將將藝術創作中的形象進行濃縮、升華,以達到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統一。優秀的綠雕作品反映人們生活中的喜、怒、哀、樂、真、善、美等,就像這龍舟綠雕,通過立體的形象來表現藝術主題,它包含的的創作元素離不開對生活汲取和超越,將豐富的生活體驗轉化為藝術的構思,這樣設計出來的龍舟綠雕,更加接地氣,更加的樸實,非常具有生活的質感。

龍舟與其說是文化的傳承,不如說是一種中華民族精神的表達。龍自古便是神聖的存在,以龍為舟首,是對美好生活的祝願,是拼搏奮進的力量。綠雕龍舟的設計也十分巧妙,綠色本身便是生命力的象徵,代表著生機勃勃,雖然「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焉」,但是只是遠遠的觀望,便也覺得充滿活力。

相關焦點

  • 富裕新春綠雕哪裡人做的
    富裕新春綠雕哪裡人做的機場高速口布置長6米、高6米、寬6米的「祝福祖國」綠雕;體育公園布置長12米、高3米、寬2米的「更快更高更強」綠雕;學苑北路沿線布置4組大型主題綠雕,主題分別為「祝你平安」「走進建設大運城」「走向輝煌」「綠色生活美麗家園」。
  • 景觀綠雕廠家設計打造為城市景觀注入生命力與自然美
    「到處皆詩境,隨時有物華」,生活中的很多「詩境」與「物華」需要依靠後天的打造,就像在很多地方都可見到的綠雕,它可以成為一座城市的景觀代表,也可以為一座城市塑造文明城市與園林城市的形象貢獻力量,當綠雕與景觀相連,再融合大自然的精華,將簡單的花草葉莖組合搭配,便可賦予景觀新的內涵與意義,打造回歸大自然的理念。
  • 帶您暢遊景觀綠雕花園
    自2014年起布局立體綠化業務發展;在立體植物牆、花牆、植物綠雕和仿真植物牆、仿真植物綠雕的產品設計製作方面己具有較高的工藝水平。近幾年已在國內多個省市打造出多個精品項目;如恩施市女兒村花卉主題公園、河源市客天下醉蝶谷綠色莊園等生態旅遊項目,2017年廈門金磚會晤期間,組織施工的綠雕、花球花柱、綠植毯項目滿意度極高;被廈門市市政園林局授予廈門會晤籌備和服務保障工作的「先進單位」稱號。
  • 民和2021元旦綠雕【口碑好淨瀾天景觀】
    群管成網」的安全管理網絡保證體系。 宿遷淨瀾天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植物牆、屋頂綠化、綠雕、仿真樹、玻璃鋼等立體綠化全品類產品設計、生產、施工於一體的高科技企業,企業位於美麗的濱海城市泉州,清濛開發區智能產業園區,公司擁有廠房2000平米,資深的設計團隊
  • 仿真綠雕和立體花壇植物景觀介紹
    現在在很多城市中,都會在大的十字路口和很多建築物門前會看見植物製成的各種造型,這些造型就是仿真綠雕。仿真綠雕的造型可以說是形色各異的,當前仿真綠雕出現在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的造型。仿真綠雕的位置一般是開闊的重要交通節點、廣場、遊園、道路環島、景區、大型接待場所、草坪綠化帶等。
  • 迎端午 競龍舟 雲觀賽 悅健康——2020金雞湖端午龍舟賽盛大開幕
    龍躍金雞,舟競端午;鼓聲陣陣,水花飛濺。6月25日上午,2020「同樂江蘇」中國電信「hello 5G」杯金雞湖端午龍舟賽在月光碼頭擂鼓開賽,揮槳競渡。迎端午、競龍舟、雲觀賽、悅健康端午佳節,福伴安康,觀擂鼓開槳,看劈波斬浪。自古以來,龍舟競渡便是一項深受民眾喜愛的中華傳統民俗活動,彰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和民族集體主義精神。目前「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仍是當前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 無龍舟仍端午 無競渡有故事
    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下屬廣州城市旅遊問詢救援服務中心與天河區車陂龍舟文化促進會、文仕文化博物檔案館等單位合作,以廣州新中軸線旅遊線路為坐標,有層次地在花城廣場、廣州塔廣州旅遊信息諮詢中心進行 「龍舟競渡」和「龍船探秘」為主題的串聯式端午龍舟文化宣傳,在端午節期間共同講述廣州龍舟故事
  • 龍舟競飛渡 獵德嘉年華
    石牌青年隊、珠村南門社隊等18條「飛龍」以及來自廣州市各村的村民來到獵德村齊齊扒龍舟,以船會友。龍船招景日據介紹,獵德村扒龍舟的民俗活動由來已久。自1983年重裝第一艘龍船以來,獵德村現已有龍船13艘,分別有拜祭天后娘娘的「紅龍」、拜祭龍母娘娘的「紅底花龍」以及拜祭華光菩薩的紅頭綠尾「五色龍」。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扒龍舟的傳統逐漸發展為村際龍舟賽。
  • 綠雕更新,光影動人,虹橋商務區提升城市景觀喜迎進博八方客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新民晚報訊(記者 張鈺芸)道路寬敞整潔,河道清澈見底,綠雕美觀大方,花卉繽紛多彩,夜景燈光美輪美奐……憨態可掬的 「進寶」在花海中迎接八方來客。再過10天,全球客商將匯聚在虹橋商務區內的國家會展中心,共享中國機遇。
  • 「四月初八鑼鼓嚓,龍舟兜底挖」!中堂35年老龍舟被喚醒
    這裡將舉行「起龍舟」儀式——把埋在泗湧裡15年的龍舟挖出來。當天來到現場看「起龍舟」的,還有眾多的村民以及攝影愛好者。「四月初八鑼鼓嚓,龍舟兜底挖」。在東莞水鄉,各村都有「起龍舟」習俗,但隨著輕便的杉木龍舟取代沉重的松木龍舟,「起龍舟」儀式淡出民眾視線已經二三十年。
  • 扒龍舟、舞醒獅……在大瀝,傳統文化也能「玩」出新花樣!
    扒龍舟、舞醒獅……在大瀝,傳統文化也能「玩」出新花樣!《中國文化報》報導READING以下是報導全文: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是「廣東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傳統龍舟之鄉)」,現存有全國最老的龍舟鹽步老龍
  • 廣州這座千年古村落:端午節千人扒龍舟,萬人共享龍舟飯
    小洲村是廣州難得一見的保存較為完整的古村,生態環境優美,不過現在被經濟浪潮席捲,很多房子租給人後被拆掉重建,寧靜不再,但小洲村仍保留著端午爬龍舟的習俗,從初一到端午,本村和外村的青壯年們劃著各式龍舟,敲鑼打鼓,沿著水道互相拜訪,每經過一個村就停下喝口龍船茶吃塊龍舟餅,晚上的話還可以吃到盛大的龍舟飯。
  • 銅官窯「首屆國潮龍舟電音節」來了,七大活動嗨玩端午
    為豐富遊客和群眾的端午小長假,感受千年古鎮銅官窯的美麗與激情,銅官窯古鎮特在端午期間舉辦"首屆國潮龍舟電音節"。據悉,本次"電音節"包含七大主體活動:國潮電音趴、瘋狂貨櫃、瘋狂泡泡派對、龍舟競渡、水槍大戰、雷射焰火水舞秀。除此以外,常規的"銅官市井""黑石號特技秀""飛行影院""打鐵花"等演藝活動也將照常進行。
  • 無處安放的手藝:盼鼓樂激揚 龍舟飛馳
    錢晨菲 攝  陳小狗是杭州蔣村能獨立製作整艘龍舟的最後一人,已與龍舟打了近60年的交道。往年,端午前後是他最忙的時候。  在蔣村,有著「端午大如年」的說法。陳小狗製作的船槳。 錢晨菲 攝  蔣村位於杭州西溪溼地腹地,當地人依水而居,船是主要交通工具。為祈求龍王保佑,風調雨順,蔣村龍舟應運而生。
  • 六大看龍舟目的地推薦,水上的「速度與激情」,挑一個端午走起!
    轉眼,再過半月時間,又到一年端午時。「端午」一詞最早出現於西晉的《風土記》:「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與夏至同。」對於端午由來,眾說紛紜。貴州·銅仁有「中國傳統龍舟之鄉」之稱的銅仁碧江,每到端午時節,賽龍舟競技活動必不可少,四裡八鄉齊聚在錦江河上一比高低。
  • 香港端午節裡看民俗:「放紙龍」、龍舟競渡、遊龍舟水
    在香港這座中西交融的城市,依然保留著不少端午節的傳統民俗,如舉行龍舟競渡、「放紙龍」儀式、用龍舟進行祭祀、遊龍舟水及吃粽子等。  30日,香港仔、赤柱、大埔、沙田、西貢、屯門、長洲和大澳等多區舉行龍舟競渡,同時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其中,塔門龍舟競渡特設「慶回歸杯」賽事,西貢龍舟盛會除了傳統龍舟競賽外,還舉辦嘉年華,與市民及遊客歡度端陽。
  • 龍舟競渡共揚波 《神都夜行錄》端午活動精彩攻略
    斬妖除魔,護佑四方安康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正陽節、龍舟節,是四大傳統節日之一,除了深厚的文化底蘊,令人垂涎的美食和精彩激勵的龍舟競技外,它還與祛病防疫的民俗息息相關,人們掛艾草、沐蘭湯、插菖蒲、栓五色線,祈願消除五毒,四季平安。  而在《神都夜行錄》「蘭舟攜芳逢端陽」中,降妖師們也將在活動日常本中斬妖除魔,為神都民眾驅邪避穢。
  • 元代第一「攝影師」的「端午龍舟、萬民同樂」作品
    其中王振鵬被譽為「元代界畫第一人」,他的端午龍舟題材作品將元代界畫的特點展示得淋漓盡致。畫中錦旗插曳,金鼓喧天,樓閣一字排開,角連拱接,乘除相宜,毫釐之間清晰可辨。現傳世所畫此題材的畫卷共有四本:《龍池競渡圖卷》、《龍舟圖卷》、《寶津競渡圖卷》、《金明池龍舟圖》,分別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和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 中堂龍舟·漫畫薈|鬥朗景:龍舟製作名不虛傳,傳承革命烈士精神
    在「東莞龍舟月」期間,「鬥朗」如同一顆閃耀的明星,這是有一年一度的傳統「鬥朗龍舟景」,有遠近馳名的龍舟製作工藝,還有繼承革命烈士霍錫熊精神的優良傳統,這裡是中堂鎮鬥朗社區,一個與龍舟元素息息相關的美麗鄉村。
  • 萬江龍舟受央視關注,將出鏡大型人文紀錄片《傳承》(第四季)
    10月17日,萬江街道組織民間龍舟愛好者參與傳統龍舟競技活動拍攝,兩條傳統龍舟在萬江河上精彩亮相,百餘名運動員劈波斬浪——原來,當天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華語環球節目中心拍攝團隊在河岸上取景,擬製作七集大型人文紀錄片《傳承》(第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