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網】第15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上海論壇在華東理工...

2020-12-28 華東理工大學

第15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上海論壇會議現場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上海訊(記者 查建國 夏立 陳鍊)9月20日,上海高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指委、華東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華東理工大學哲學研究所共同主辦的第15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上海論壇在華東理工大學召開。

華東理工大學黨委常委、宣傳部長夏江雯致辭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教育部原理教指委委員、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王巖致辭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華東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杜仕菊教授主持開幕式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上海大學邱仁富副教授作會議總結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上海大學王天恩教授主持閉幕式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華東理工大學黨委常委、宣傳部長夏江雯,教育部原理教指委委員、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王巖分别致辭。華東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杜仕菊教授主持開幕式。上海大學邱仁富副教授作會議總結,上海大學王天恩教授主持閉幕式。

推動「四史」學習教育走向深入

夏江雯表示,在中國共產黨即將迎來建黨百年之際,在全黨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學習教育具有特別重要的現實意義。研討會的召開正是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推動「四史」學習教育的有力舉措,也是學校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和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的重要內容。我們將共同探討如何將「四史」有機融入思政課,讓學生在「四史」學習教育中汲取前進力量,進一步推動「四史」學習教育走向深入,從而促進華東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等各方面的工作。

王巖提出,我們要切實發揮好思政課教學在思政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提升課堂時效和育人實效,開闊視野,創新教學方法,真正意義上把道理講清楚,把理論講明白。應做到講事實,談史實,敘情感,崇理性,重邏輯,付行動,從而達到思政育人的目的。為此,教學工作的開展,一是要講事實,以事實的邏輯陳述好紅色故事;二是要講情結,以情感的邏輯演繹好紅色故事;三是要講宏觀與大勢。既要微觀講點,也要宏觀講面,以辯證的邏輯展現好紅色故事;四是要講道理與規律,以理論的邏輯升華好紅色故事;五是講理想、信念與奉獻,以教育的邏輯凸顯好紅色故事的育人功能。

邱仁富認為,只有對昨天的歷史有深刻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做好今天的現實工作,才能承擔起明天的使命。在學習「四史」的同時學習歷史十分重要,通過學習「四史」來深化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認識,更好的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走好新時代的長徵路,擦亮馬克思主義的底色,增強我們的理論自信。

將「四史」教育融入原理課教學

上海財經大學魯品越教授作主旨報告。上海財經大學張桂芳教授、華東理工大學秦美珠教授、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李國娟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高福進教授、上海政法學院徐世甫教授分別作交流發言,上海師範大學張允熠教授作發言點評。上海師範大學黃福壽教授主持第一階段發言。

魯品越表示,離開歷史的原理是枯萎的,只有紮根於活生生的歷史,原理的生命之樹才會常青。我們應做到史論結合,將原理建立在歷史事實的基礎之上,從而使理論更為豐滿。另外,做好歷史和原理的結合,有利於我們理解中國所走的道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不僅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奮鬥目標,也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旋律。

相關焦點

  • 第15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上海論壇在華東理工大學召開
    第15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上海論壇會議現場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上海訊(記者 查建國 夏立 陳鍊)9月20日,上海高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指委、華東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華東理工大學哲學研究所共同主辦的第15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上海論壇在華東理工大學召開。
  • 第十四屆全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發展與創新論壇在遼寧大學召開
    2020年12月12日-13日,由經濟研究雜誌社與遼寧大學共同主辦的「第十四屆全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發展與創新論壇」在瀋陽召開,本次論壇的主題是堅持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 第二十屆「馬克思哲學論壇」在濟南召開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本網記者 王志強)馬克思哲學在對德國哲學的繼承與批判中誕生,後來德國哲學的發展也始終無法離開與馬克思哲學的對話。進一步深化和拓展馬克思與德國哲學傳統的研究,無論是對馬克思哲學還是對德國古典哲學研究的推進,都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實踐」理論研討會在上海召開
    >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查建國 夏立 陳鍊 通訊員 宋斌 葉柏榮)9月29日,由上海市委黨校、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和上海科學社會主義學會聯合主辦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實踐」理論研討會在上海市委黨校召開。
  • "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學術論壇在中國社科院哲學所...
    年12月16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室主辦的學術論壇在哲學所930會議室舉行,本次論壇邀請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國蘇俄哲學研究會副會長安啟念教授作了題為《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報告。
  •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第七屆「政治傳播與社會發展」論壇在京舉行
    10月31日,第七屆政治傳播與社會發展論壇和第四屆「政治與傳播」研究生論壇在線上正式召開。本屆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主辦,主題為「計算科學、政治傳播與國家治理」,系統探討在大數據條件下把握公眾心理、實施有效政治溝通、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進路和方法。
  • 「心有所信 方能行遠—全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論壇」在復旦大學召開
    「心有所信 方能行遠—全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論壇」會議現場之一  本網記者 陳鍊/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上海訊(此次論壇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學與研究基地、「復旦—清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學研究基地、紅色文化傳承與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聯盟共同承辦。論壇上發布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年度報告(2020)》,並評選出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年度優秀論文。
  • 1898年,馬克思主義傳入上海
    1908年1月,《天義報》最早刊發了上海譯者民鳴根據日文版《共產黨宣言》翻譯的《共產黨宣言》第一章中文譯本。在此前後,中國一批先進的知識分子先後在《民報》《譯書彙編》《近世社會主義》《德意志革命家小傳》《新世界》等書報刊物上介紹了《共產黨宣言》及其主要理論觀點。由此,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開始逐步接受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
  • ...在中國傳播四十年的影響:第一屆中外馬克思主義比較研究論壇...
    王雨辰圍繞西方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解釋史與接受史談到,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新性發展離不開對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深入研究,要在正確的哲學範式和哲學立場上理解國外馬克思主義。仰海峰以第二國際時代的正統馬克思主義為理論切入點,指出應該在開放的視野中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這是今天面對國外馬克思主義、反思當代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思潮的基本前提。
  • 「第五屆中國、俄羅斯、中東歐國家發展戰略論壇」在捷克布拉格舉行
    2018年5月22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與捷克布拉格生命科學大學聯合主辦的「第五屆中國、俄羅斯、中東歐國家發展戰略論壇」開幕式暨「
  • 【中國社會科學網】華東理工大學發布中國城市社會發展百強榜(2020)
    11月16日,上海高校智庫「華東理工大學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研究院」教授何雪松和副教授吳開澤領銜的智庫重點研究項目「中國城市社會發展指數研究」課題組在華東理工大學發布「新時代中國城市社會發展指數暨百強榜(2020)」,這是華東理工大學第三次公開發布中國城市社會發展百強榜。課題組後續還將推出中國城市社會發展專題報告等系列報告。
  • 全國2011年4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真題
    全國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試題  課程代碼:03709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 2018年10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03709真題答案詳解
    2018年10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03709真題答案詳解一、 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 2分,共 50分)2. 斯密和李嘉圖是()A.德國古典哲學的代表人物B .關於馬克思主義的產生,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馬克思主義是歷史時代的產物B.馬克思主義是實踐經驗的總結C.馬克思主義是科學成果的升華D.馬克思主義是先天智慧的結晶3. 哲學基本問題第二方面內容主要回答的是()A. 世界的本質是什麼的問題B. 世界可否被認識的問題C.
  • 華南理工11項成果獲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
    12月10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了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獲獎名單。華南理工大學獲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一覽表本屆獲獎成果大多具有重要的學術影響和廣泛的社會影響,是學校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代表性成果
  • 瞭望|從《基本問題》深學細悟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
    該書第一章就從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當今中國正處在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關鍵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新時代面臨新的「趕考」等方面,揭示了世情國情黨情發生的複雜深刻變化,專題論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基本依據、科學內涵和重大意義,為全書的立論提供了宏闊的時代背景。
  • 【議程】第六屆中國電視研究年會:華東師範大學
    電視研究:電視劇、受眾與文化記憶B2電視研究論壇2網絡綜藝的社會功能與文化意義15:30—7.鄧維佳,上海外國語大學卓越學院副院長、教授國內第一本美劇字幕組專著的學者 【學界視角】8.李明潔,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教授9.王洪喆,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助理教授 【業界視角】10.陳曦,阿里文娛,用戶研究員11.季犖怡,Bilibili網站影業工作室
  • 第十六屆「青教賽」 | 我與北林有個約會,「青椒」風採先睹為快
    當北林的銀杏大道迎來一年中最絢麗的色彩伴隨著這樣美好的收穫季北京林業大學第十六屆「青教賽」如約而至10月起,北京林業大學第十六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青教賽)拉開帷幕。全校17個教學院(部)積極準備比賽。
  •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第22屆青年學術論壇在杭州舉辦
    會議合影      2020年11月28-29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與杭州師範大學浙江省民國史研究中心合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第22屆青年學術論壇在杭州師範大學隆重舉辦並圓滿閉幕。資料紮實,涵蓋清中期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中國在政治軍事、經濟社會、邊疆民族、中外關係、思想文化諸領域的豐富面相和深刻變遷。
  •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的思想取向和鏡像表達
    恩格斯的《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從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出發,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矛盾,從而說明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科學性之所在,這是全書的精髓部分,但《理想社會主義與實行社會主義》卻沒有把握住這一精髓。
  • 孫正聿:科學認識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
    ■ 正是從人類解放和人的全面發展的旨趣、道路和尺度出發,馬克思深刻地揭示和論證了人類歷史的三種基本形態:從「人的依賴關係」到「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再到「建立在個人全面發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的生產能力成為從屬於他們的社會財富這一基礎上的自由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