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大謎團:第十四篇:江南七怪:結義、婚姻與棄徒

2021-02-06 憐幽居

  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大謎團:第十四篇:江南七怪:結義、婚姻與棄徒


  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中,有一群體角色,叫做江南七怪。江南七怪是這部小說故事情節中的重要引線,許多故事發展需要江南七怪或其中某一角色來延伸或轉換,而江南七怪本身並非是簡單的轉場人物,是有許多平常讀者理解不透的部分。所以,要了解這部小說,對於江南七怪的認識便要有更細緻的理解。至少要明確,有關於江南七怪的出場或故事發展,並非如表面那樣偶然,又非是表面那樣僅僅是江湖一般人物,他們的背景很複雜,他們的出場,又有其關鍵因素在影響。


  所謂江南七怪,其實是江南七俠,正是因為七個人每個人都有絕藝在身,在行事上又與別人不同,故此久而久之有所謂怪的稱號,但對其尊敬者,依然多稱江南七俠。他們七人即老大「飛天蝙蝠」柯鎮惡、老二「妙手書生」朱聰、老三「馬王神」韓寶駒、老四「南山樵子」南希仁、老五「笑彌陀」張阿生、老六「鬧市俠隱」全金髮、老七「越女劍」韓小瑩。這七個人是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中,不可缺的關鍵人物,他們不僅是郭靖的師傅,還承擔著一系列重大事件的發生發展作用,貫穿整部書,並關聯下部書《神鵰俠侶》中的很多細節。有關江南七怪的人物關係,自這部小說誕生以來有許多人在解讀,我覺得還有許多可以探討的地方。通過我的解讀,希望能從不同角度來看江南七怪,從而再次思考自《天龍八部》時代之後與《射鵰英雄傳》時代之間的江湖武林面貌。從江南七怪的自身問題,解讀有關他們身前身後的金庸小說大歷史關係。


  首先解決一個懸而未解的問題。江南七怪何時結義?其實並不是許多人所說的從小結義。


  連載版小說中敘述江南七怪出場,便須注意其中的細節。江南七怪中年紀最小的人是越女劍韓小瑩,出場的時候容貌特徵是少女。當江南七怪在蒙古草原教育郭靖並生活十年後,對於韓小瑩的年歲增長細節描述,是衡量江南七怪之間年齡差別顯著的標誌與準繩,「六怪在朔北一住十年,各人鬢絲都見灰白,韓小瑩雖然風致不減,但亦非當年少女的容華。」為什麼要以韓小瑩做比較?因為韓小瑩是江南七怪中年紀最輕的一位。


  小說中江南七怪出場的具體時間,根據小說敘述可以知道,故事開始的時間是南宋慶元五年,即一一九九年冬,第二年春,發生段天德帶兵圍剿牛家村,包惜弱被完顏洪烈哄騙北行。這一年是南宋慶元六年,即一二〇〇年。完顏洪烈帶包惜弱到嘉興醉仙樓,才會發生江南七怪出場。所以江南七怪出場之時,是南宋慶元六年,即一二〇〇年。當在嘉興醉仙樓七怪出場的時候,韓小瑩不過是一個漁女,也就是根據小說原文所述,確定韓小瑩出場的時候,其所謂「漁女」的身份實際應是少女。


  怎樣解釋少女?通常文學上所定義的少女,其年齡區間大致為十二到十六歲之間的女性。也就是說越女劍韓小瑩在出場的時候,年齡上限大致在十六歲左右,最多不會超過十八歲。江南七怪是以年齡長幼次序排定結義兄弟之稱,老大飛天蝙蝠柯鎮惡年齡最大,出場時候至少已經四十多歲,因為在後續小說《神鵰俠侶》之後記載,柯鎮惡已經九十歲左右,江南七怪中推算除韓小瑩與全金髮之外,其餘各人年齡都在三十多歲到二十多歲之間。


  因為越女劍韓小瑩年齡過小,所謂七人一同從小金蘭結義,在時間上不構成邏輯,因為他們七人首尾之間的年齡差極大。但可知柯鎮惡、朱聰等年紀較大者可能因出道較早而聞名嘉興地區江湖,這倒是頗有可能。根據小說原文所述,柯鎮惡來自嘉興本地的「柯家村」,想來全村人都姓柯,他的哥哥柯闢邪武功不低,後來參與過圍攻陳玄風與梅超風之事件,說明柯家村這個地方,或者是某一方江湖勢力的所在,柯家顯然又是嘉興本地的名門。


  南宋慶元六年,即一二〇〇年。丘處機與江南七怪相會於醉仙樓。法華寺住持焦木和尚把段天德與李萍藏於法華寺,丘處機搶了法華寺中大銅缸來到醉仙樓要求交出段天德,焦木和尚不信丘處機之言,便請來江南七怪幫助退敵,江南七怪曾受到焦木和尚的照顧,故此趕來助戰對付丘處機。而丘處機在焦木和尚介紹江南七怪的時候,也報以久仰之類的客套描述。那麼,這裡是不是說江南七怪在一起許久了?應該不是這樣。在後文介紹飛天神龍柯闢邪的死的時候,幾位兄弟並未表現出認識柯闢邪,那麼也就重新劃分了眾人的結義時間並未很久,此時柯闢邪的活動範圍應該在河北、山東一帶。按照早期小說版本所言,柯闢邪死亡時間極早,由此產生江南七怪結義時間的邏輯錯誤,新修版小說把柯闢邪死亡時間延後在收郭靖為徒的兩年前。但是,儘管如此,依然不能解決七人年紀差表現出來的結義時間的問題。


  也就是說江南七怪結義時間最晚算起,應該在醉仙樓大戰之前的三年到四年之間,這個時候飛天蝙蝠柯鎮惡大概三十五歲左右,韓小瑩應該在十二三歲左右。韓小瑩不可能在這個年紀便與六位大男人結義,江南七怪的名聲也不該是在三、四年前闖出來,多半是法華寺住持焦木與全真派長春子丘處機二人,均從江湖套話中禮貌性地誇大了江南七怪的聞名程度。從可信的邏輯敘述中理解,江南七怪最合理的正式結義時間當在與丘處機在醉仙樓大戰之前的一年或兩年之間,此時江南七怪中年紀最小的韓小瑩該在十五歲左右,古代女性十五歲已經算是成人,至少可以與男人結伴同行。


  另外一個關鍵,江南七怪七個人所學所用之武學並不相同。顯而易見,江南七怪每一人都擅長一門所學,故此七人所屬門派並不一樣,從小說細節敘述也可以知道,七個人也絕不是一師之徒。作為專業學習科目並不相同的江南七怪而言,他們卻突然一起結義,從而產生許多問題,比如他們如何分赴別處習武?七個人總不能共同習武學文吧?金庸在很多書中都有嚴格的敘述,江湖門派中傳承武學以及傳授弟子,在這過程中多半是由師傅單傳弟子來秘授,並不是廣泛性大眾化的普通教育法,不是一個門派的武學,也極少學習使用,故此出現學習別家武學的情況極為特殊少見。小說中之所以出現郭靖被江南七怪共同教育的情況,那也別有不同,在小說中江南七怪都是單獨傳授郭靖,當某一位在教郭靖獨家武學的時候,別人便要躲避並不窺探,這是江湖人傳授武學之時的規則,任誰也不能改變。


  那麼這樣一來就要充分去想,從江南七怪幾人習武的時間上考慮,至少都要五六年甚至七八年才學滿出師,各人年齡又不一樣,在這期間七人如果要結義為弟兄,從學藝時間與結義時間上考慮,都有較大的實際問題證明七人結義時間較晚。江南七怪皆為江南人,但不都是嘉興本地人,不是一處的七個人要想結義,必然要有時間形成交往機會,這又要形成一定時間上的統一性。所以,這又增加江南七怪不是自幼結義的可能性。


  而小說中實際考慮,六個大男人帶一個剛出閨門的小女孩到處走,也有悖禮法,所以,所謂自小結義,又是有違禮法,不合規矩,這是一件小說邏輯與現實邏輯都存在問題的關鍵。所以,要解決小說《射鵰英雄傳》之中關於七人結義時間的邏輯考慮,對於從小一起結義的思考便要推翻。如果研究過《說唐》等傳統小說可知道,許多好漢是先與朋友結拜,然後再與別的朋友結拜,結拜的次數很可能因為不同團體形成多次結拜,小說《水滸傳》也出現過多次結拜的故事情節。金庸對傳統小說的接受,影響到對小說中一些情節的設定問題。所以,從邏輯上考慮,江南七怪最先是柯鎮惡與嘉興的某一個兩個人先結拜,然後遇到其餘人再進行多次結拜,經歷多次結拜後。韓小瑩是最後一個入江南七怪這個團體,從不越禮的角度帶著韓小瑩結拜,故此韓小瑩是最後加入結義的,最後加入團體不等於韓小瑩從前未與其他幾位不相識,至少馬王神韓寶駒還是韓小瑩的堂兄,這一點需要注意。


  其次,江南七怪出師的時間與緣由。


  從連載版小說看江南七怪提到過他們授業老師的來歷少到幾乎沒有,只有朱聰與韓小瑩、韓寶駒在蒙古荒山迎戰陳玄風、梅超風之時,從回憶與武功描述中提到了他們師傅。朱聰敘述自己師傅已經死去,並且說他的師傅曾描述「黑風雙煞」在恆山大戰的情況。


  「韓小瑩道:『大伙兒怎麼不聯起手來幹他們呀?』朱聰道:『聽我先師說,大江南北的豪傑曾在恆山三次大會,連接三年圍拿這黑風雙煞,但他們滑溜得緊,一見人多,便躲了起來,等大家一散,他們又出來作惡。後來不知怎地,江湖上不見了他們的縱跡,過了幾年,十家都只道他們惡貫滿盈,已經死了,那知道卻是在這窮荒極北之地。』」


  朱聰的師傅在此說了大話或者是謊話,因為這段話與梅超風回憶一點不符,從梅超風說到做到言而有信的風格來看,他的師傅是對徒弟說了謊話。這樣的作用自然是有意來貶低「黑風雙煞」讓其臭名遠揚。但又依朱聰的個人性格特徵,好佔便宜又樂於捏造事實的實際情況看,這其中多半要摻雜朱聰自己說大話的成分,在小說中看朱聰這個人,實際並不是正人君子,也不是什麼真正的讀書人。說謊、偷竊,都不是讀書人能接受的行為,朱聰好說大話,好以謊話騙人,這是他最突出的表現特徵。


  對於韓小瑩師傅的描寫,連載版小說並不存在,只有修訂版與新修版小說有所體現,這兩版小說把「越女劍法」的改造發明最大者設定在韓小瑩的師祖,唐朝在嘉興附近的劍法名家,然後才傳到韓小瑩的師傅。


  「古時吳越成仇,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相圖吳國。可是吳王手下有個大將伍子胥,秉承孫武遺教,訓練的士卒精銳異常。勾踐眼見兵卒武藝不及敵國,悶悶不樂。有一日越國忽然來了個美貌少女,劍術精妙無比。勾踐大喜,請她教導越兵劍法,終於以此滅了吳國。嘉興是當年吳越交界之處,兩國用兵。


  向來以此為戰場,這套越女劍法就在此處流傳下來。只是越國處女當日教給兵卒的劍法旨在上陣決勝,是以斬將刺馬頗為有用,但以之與江湖上武術名家相鬥,就嫌不夠輕靈翔動。到得唐朝未葉,嘉興出了一位劍術名家,依據古劍法要旨而再加創新,於鋒銳之中另蘊複雜變化。韓小瑩從師父處學得了這路劍法,雖然造詣未精,但劍招卻已頗為不凡,她的外號『越女劍』便由劍法之名而得。」


  連載版小說對于越女劍法這部分變化,純是韓小瑩自己改造發明,修訂版與新修版小說敘事改變,竟把韓小瑩越女劍法改編以及重新創造權給剝奪了。


  江南七怪其他人均未描寫自己的師傅是什麼來歷,有過什麼作為。但重要的是,這些人所學的武功都不是一般武學,都有一定的來歷來源,對於這個問題,其他篇幅作詳細解讀。這裡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江南七怪」並未更多提起自己的師傅與來歷?在數十年後《神鵰俠侶》中有郭靖在教育楊過學武情節,也只說了郭靖的師傅是「江南七怪」,而江南七怪的師傅都是誰,郭靖並未聽江南七怪提起。這便是小說中的細節,並不是金庸不想寫江南七怪的師傅們是什麼人,從郭靖之口說明江南七怪並未想告訴郭靖,他們的師祖是什麼人。從其他小說細節可知,只要是收徒傳藝加入門派,師傅必然會把師門歷史傳承之序次詳細說給弟子知曉,《神鵰俠侶》中楊過加入古墓派,小龍女依然會詳細敘述古墓派師門歷史。《笑傲江湖》、《碧血劍》對於華山派傳承更是有一定解讀。那麼江南七怪隱藏自己師門身份,這應該是比較重大的細節,江南七怪應當故意隱瞞師門傳承。


  對於任何一個江湖門派,最重要的是傳承有序,誰是誰的師傅,誰是誰的師爺,還是要分清楚說明白,金庸小說中重要的門派皆有一定的正面與側面描寫追述來源,就連來自高麗國的小門派,小說中都還要提一提。那麼為什麼在小說中擁有重要地位的「江南七怪」卻並未提自己的師傅呢?傳承武學,發展門派,這至少是師傅傳給弟子之時也曾多加教導。如果不是為了傳承下去,則也就不一定要傳授弟子武藝。這其中有關江南七怪從不說師門來歷的細節,顯然有著深意,必須要重視。


  連載版小說敘述,關於恆山圍攻「黑風雙煞」距離遇到郭靖在蒙古大漠,不過是數年之間的事情。郭靖生於南宋慶元六年,即一二〇〇年,江南七怪來遇到郭靖時,郭靖六歲多,此時應該在南宋開禧三年,即一二〇七年。需要注意的是,歷史上這一年韓侂胄開禧北伐失敗,宋金開展和談,史彌遠令手下殺害韓侂胄。朱聰提過他的「先師」曾參與或聽說過「恆山圍攻」,那麼他的師傅最晚在他們找到郭靖之前,開禧三年,即一二〇七年之前還活著,恆山大戰發生時間就在這六年之中,確切應該最晚在前一年。朱聰的師傅怎麼死的,小說並未敘說,想來也不是「黑風雙煞」所殺,因為黑風雙煞自恆山大戰之後一直在北方活動。朱聰師傅的死亡時間與黑風雙煞活動地區不相符合,所以朱聰師傅的死不應是黑風雙煞在恆山所為,根據朱聰所述意義,又不是在恆山之後所為,故此朱聰師傅的死與黑風雙煞無關。朱聰師傅的死亡時間與江南七怪遇到郭靖的時間距離很近,朱聰沒有給師傅戴孝,又沒有每年祭奠,從這個事情看來,朱聰師傅的死還是存在一定的懸疑性。


  這段「恆山圍攻」本來自朱聰師傅的回憶,在修訂版小說中發生改變,變為由朱聰自己回憶。


  「朱聰道:『這兩人合稱黑風雙煞,當年在北方作惡。這兩人心狠手辣,武功高強,行事又十分機靈,當真是神出鬼沒。後來不知怎的,江湖上不見了他們的蹤跡,過了幾年,大家都只道他們惡貫滿盈,已經死了,哪知道卻是躲在這窮荒極北之地。』」


  從前後變化可知,朱聰回憶部分本是回憶師傅之轉述,提出朱聰師傅對黑風雙煞的看法,轉變為朱聰對黑風雙煞的評判,完全消除朱聰師傅存在的影響,這顯然是說兩個版本的朱聰在身後的背景是全然不同的。這段對於朱聰師傅的敘述,實際是在說朱聰的師傅的故去就在江南七怪尋找郭靖的這六年之間,朱聰的師傅的死亡有種可疑之處。朱聰可能隱瞞了他師傅死亡的原因,很可能朱聰的師傅的死與朱聰有關係。


  馬王神韓寶駒在跟郭靖提到汗血寶馬的時候,也回憶起了師傅。


  「郭靖聽說愛馬並非受傷,心花怒放,道:『三師父,怎麼馬兒的汗跟血一樣?』韓寶駒道:『我曾聽先師說道,西域大宛有一種天馬,肩上出汗時殷紅如血,脅如插翅,日行千裡。然而那只是傳說而已,誰都沒有見過,我也不大相信,不料竟會給你得到了。』」


  顯然,韓寶駒的師傅在此時也早已死去。通常說金庸書中武功修為達到一定境界的高手沒那麼容易死,如果他們的師傅至少有一定修為,那麼在他們死後至少會江湖留名,江南七怪傳武學給郭靖的時候也會描述出來,至少郭靖在最開始運用師門武藝的時候,都較為細緻地敘述七位師傅的武藝,那麼為什麼對於江南七怪上一輩的經歷就沒有提到呢?仿佛這「江南七怪」是憑空出來,但分明在《神鵰俠侶》中郭靖又提起他並未聽江南七怪提起他們的師傅。至少從小說細節可以看出,江南七怪的武學很有來歷,也不是江南七怪憑空自創而成。


  從《神鵰俠侶》中郭靖的敘述看,「江南七怪」對各自師傅的來歷確未對郭靖提過,甚至韓寶駒在與郭靖談論小紅馬傳說的時候,只提「先師」,自己師傅是誰叫什麼都不說,這樣的事十分罕見。在《射鵰英雄傳》中,歐陽鋒、洪七公等五絕的武學都是有來歷,作為這部書主要線索作用的「江南七怪」的師傅,卻沒有詳細提到,這必然要引起重視。


  第一個方面,「江南七怪」的師傅們有的死得蹊蹺,或暗示「江南七怪」有人是師門棄徒。


  從朱聰在連載版小說中存在的詭異的不符合道義的描述,可知他存在對師傅的污衊性,因為梅超風回憶中的描述與朱聰的敘述不一樣。另外從朱聰一貫的作風看,他也存在殺師的可能性,因為朱聰的師門武功並未學透,或並未學全。這種沒有學全武功的可能性,也存在著他中途被師傅逐出師門的可能性。至少在小說中存在別人逐出師門,在接下來的江湖生存中,不敢提師傅名字,這也是江湖上一種規矩。比如桃花島逐出陸乘風等人的時候,就提過不允許運用本門武功,甚至連提「黃藥師」都不允許,只能稱「黃島主」。那麼這樣對比下來,朱聰存在著殺師可能性與被逐出師門的可能性。


  柯鎮惡也存在被師傅逐出師門之可能,因為他的武學也沒有學全。他的哥哥與江湖人物混在一起,後來參與圍攻黑風雙煞,在他哥哥混江湖的時候,柯鎮惡的師傅便把柯鎮惡逐出師門,在被逐出師門之後遇到了朱聰,正巧朱聰剛把師傅殺掉,二人結成死黨,一起在嘉興附近混。柯鎮惡是嘉興本地有名的混混,自被師傅逐出師門之後,更肆無忌憚,喜好敲詐與賭博。糾集了殺豬的屠夫、賣馬的馬商,年少無知的馬商堂妹,後來又敲詐臨安有錢商人,又連蒙帶騙地脅迫打柴的樵夫,組成了在嘉興流竄的黑社會性質的團夥。小說中提及江南七怪所謂幫人談判,不過是幫人消災,事後要拿僱傭費用。這一點在枯木、焦木與江南七怪的客套話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他們的師傅至少不是那種喜歡到處張揚的人,不然他手中種種神奇的武功,早就被世人所知。《越女劍》阿青的神劍至少是傳了下來,能成為「越女劍」的門人,韓小瑩的師傅怕也或是當世聞名的劍術名家,韓小瑩年紀極小便混入哥哥韓寶駒所在的黑社會,韓寶駒加入他們的時候,朱聰年紀不老,容貌還過得去,韓小瑩的加入便引起張阿生的注意。朱聰存在喜歡韓小瑩的可能性,韓小瑩加入他們則可能因為喜歡某一個人,不然一個才十四五歲的女孩,混什麼大男人團體?如此不守女節,早該給江南士人罵死。


  第二個方面,江南七怪的師傅們是有原因撤退江南武林,因為在《射鵰英雄傳》之前,在明有虞允文抗金、辛棄疾抗金、王重陽抗金等的事情,在暗又有明教大魔頭方臘亂世之後的江湖鬥爭,或許在有些門派中,有著一定目的來培養下一代。「江南七怪」師傅們選擇柯鎮惡等人,也是看重了他們幾人有著一定的可造之處。但經過考驗之後,這些人暴露出的問題,越來越明顯,至於什麼問題,我想是因為他們的資質不佳,不能修煉更深一步的武學。從整部《射鵰英雄傳》小說看,江南七怪的武功始終屬於三流之下,若不是他們學的武功有一些高級武學威力特徵,江南七怪早應死在高手手中。金庸江湖是承認「高級武學」與「普通武學」的區別存在,又認同一個人資質高低,運用「普通武學」的強度特點,比如《天龍八部》中,蕭峰運通普通的太祖長拳,依然可以與高手對戰,虛竹用少林派入門拳法羅漢拳,依然可以與鳩摩智打成平手。但對於一般素質的江湖人,使用「高級武學」,表現出來威力的問題也存在。比如《飛狐外傳》的閻基和尚,使用胡家刀法殘頁,可以在江湖中創出名氣。


  天分資質的原因,致使最終武學修為有限。某幾位「江南七怪」,最終死於歐陽鋒、楊康之手,也是一種必然。江南七怪好事好名,又行事莽撞,他們的死是一開始便已經註定。他們的師傅有先見之明,與他們脫離關係顯然是不想因此受到連累。資質不佳,也無法把本門精粹傳承下去。江南七怪沒有學到師門武學的精髓,又因自己學習時候不夠認真,就連師傅教人的本事也未學到,實在是師傅的本事,他們學到一成也不足。


  在《神鵰俠侶》之中,全真派趙志敬怎麼教楊過的?就是背口訣,精要的地方就不教,這是故意為難楊過。江南七怪的老師越是覺得江南七怪不是可造之材,後來也不願意深入教育他們,或者多半是他們自己便已經放棄。《天龍八部》中蕭遠山的師傅就是看重了蕭遠山的天賦異稟,這種特質能直接傳給蕭峰,這是何等高明的眼光。可以看出《射鵰英雄傳》中,能在未盡全力之下教出江南七怪這些人,至少他們的這些師傅,應有與王重陽較量之能力,但他們不爭。江南七怪的師傅們能出世又入世,正是這江湖中非主流的那些隱士。


  然而,不論是隱士還是江湖名士,終究有來源有根本。江湖武學多有源頭可尋,一代一代傳承各有脈絡可知,發展雖然有高潮低谷,只要沒有滅絕,便還有成長的痕跡。所以,這些秘密將在以後一一指出。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