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的好,「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這句諺語在我國民間可謂是廣為流傳,不過也確實是蘿蔔和菠菜不僅價格便宜,口感和味道也豐富,下過霜的蘿蔔更為鮮甜。所以大家就自然認為冬天是吃蘿蔔的好季節。其實在冬天裡,冬季食材可不止於菠菜、白菜、蘿蔔,大家可能都忘了還有一種蔬菜,我們一般不吃它的葉子只吃它的莖,其實葉子的營養成分也很高,富含大量的維生素。它就是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萵筍。
萵筍可不是我國本土的植物,它的原產地在地中海沿岸和西亞一帶。是在隋朝傳入的我們中國。之前對土壤的酸鹼度要求高,只在華中和華北種植,現如今農業技術發達,萵筍早已是我們餐桌上很常見的美味之一。萵筍的品種不太多,大概分為尖葉萵筍和圓葉萵筍。越冬萵筍一般在每年的7-9月播種,10-11月露地育苗,開花後的25天左右就能與我們在市場上見面了,新鮮採收的萵苣鮮嫩,枝葉茂盛,相比一些反季節的蔬菜,不僅味道上要甜美而且價格也會相對便宜很多。
說道萵筍的營養,小仙女們都知道,它不含有脂肪,而且營養豐富,富含纖維素。這纖維素可以刮去腸道裡多餘的油脂,使人們潤腸通便也就是咱們家常所說的「刮油」。被咱丟棄的萵筍葉可也是寶貝,兒童多吃萵筍對生長發育很有益處,每天吃200克的萵筍葉,即可滿足胡蘿蔔素的需要,吃500克的萵筍葉,即可滿足維生素C的需要。此外還含豐富的磷與鈣,對促進骨骼和牙齒的正常發育都是很有好處的。
當然大家對萵筍並不陌生,但是要把它做成美味,就需要一定的烹飪技巧了,接下來就分享給大家一道萵筍炒肉,詳細說明一下操作,才能讓萵筍吃起來清甜美味!
萵筍炒肉
【所有食材】萵筍2根、肉500克、紅椒1個、生抽2小勺、老抽1小勺、鹽、雞精適量。
【製作方法】1.把萵筍的莖洗淨,去皮然後切片。肉切成片,隨後碗中加入玉米澱粉,給肉上漿。
2.起鍋燒油,油熱後下入肉片先進行中小火翻炒,直至肉看不見血色為止,然後盛出備用。
3.鍋中留底油,將萵筍倒入鍋中,隨後開大火翻炒,炒至萵筍片變軟。
4.隨後再次把肉片下入鍋中,加入老抽和生抽醬油,倒入1/4碗水,加鹽進行調味。蓋上鍋蓋燜煮2分鐘撒上雞精即可出鍋。
這樣一盤美味的萵筍炒肉就製作完成了。萵筍的清甜隨著空氣流動至你的鼻腔,傳遞給大腦的第一信息就是肯定好吃,夾起一塊萵筍,看似微微的彎曲實則口感依舊很清脆,醬油的顏色並沒有影響萵筍的翠綠。輕輕的放入口中,味蕾與之觸碰,第一感覺到的就是醬油的鮮味和萵筍的清香。
【隆隆小貼士】
1.萵筍如果想吃的軟綿一些可以稍微加多點水,然後燜煮的時間也加長一些。這樣萵筍的口感是軟爛的,用舌頭一壓也能壓碎。
2.肉片裡面放入澱粉是為了讓肉吃起來更為鮮嫩,澱粉可以包裹住肉裡的水分,不讓其流失。
強烈建議不要去掉萵筍葉,萵筍葉營養非常的豐富,當然葉子爛了或者不新鮮的咱們肯定就不要了。
此圖文原創作者:隆隆愛美食
請記住我,我是隆隆愛美食!一個立志於吃遍全世界美食的90後小吃貨一枚!熱愛生活,熱愛美食,熱愛旅遊,喜歡做菜,更喜歡分享生活。以上就是今日分享,感謝閱讀,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讚、轉發、分享,想了解更多接地氣的家常美食,快來關注我吧!再次感謝您的支持,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