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會
生活中的人與人,並非每一回交往都有默契,
每次對話都會合拍,
如同世界有雲有霧一樣,人間也有形形色色的誤會。
誤會,有時比錯誤帶給人的煩惱、傷害還要多。
錯誤可以避免、防止,
而袒示善良卻被解讀成惡意的悲哀,
總是重複不斷地折磨著人們。
誤會,生活交響樂章中不和諧的音符,
要消除它就需要不斷地溝通、交流,
加深對人對生活的反覆理解,尋找寶貴的共識。
時時事事以我為中心,自視甚高,
自以為是,自作多情,
常常是誤會產生的根源。
世人各有所思,各有所好,
言者無心,聞者有意。
為減少誤會,應經常進行換位思考,
在別人的角度立場上把握感覺,
人就會變得寬宏大量,
排除懷疑、猜忌,誤會自然會消失殆盡,
人生也必然會更加和諧美好。
不要因為出現誤會而憂心忡忡,
要切記:「世界上完全不被別人誤會的人是沒有的,
而誤會遲早都是可以弄清楚的。
我們應當經得起誤會,在任何時候都不牽人無原則的鬥爭。」(劉少奇)
逢迎
逢迎,就是人對人的奉承、迎合、阿諛、諂媚,
說到底是種混雜奴性的無恥,是種別有用心的麻醉。
逢迎是流行病,
它在每個時代、每個社會肆虐。
拉羅什、費克一針見血地指出它泛濫不止的原因:「奉承是一枚依靠我
們的虛榮才得以流通的偽幣。「
愛虛榮的人,明知逢迎的話不實、不對,
但是偏偏喜歡聽,願意信。
正因為如此,
常常是「假意奉承的人比真正讚美的人表現得更加激動....」(賀拉斯)
世上有嗜好逢迎的傻瓜,才有熱衷拍馬屁的諂客。
而拍馬屁的目的是為了騎馬。
因而逢迎是危險的殺人之劍,
它甚至比仇恨更危險;對仇恨會有所戒備,對逢迎常失去防範。
因此莎士比亞認為「諂媚是簸揚罪惡的風箱」,
它催發、膨脹的是虛假與卑鄙,抽乾、埋葬的是真實與正義。
聰明的人把奉承阿諛當成半個辱罵,
在心底築起牴觸之牆。
古人說得好「好面譽人者,亦好背而毀之」。(《莊子》)如
果誰身邊包圍著溢美與逢迎的汙濁空氣,
那麼請自我反思:是不是丟失了正直人性的某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