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講的是中村恆子90年來的思想感悟。中村恆子是日本有史以來最年長的心理醫生,到今年91歲,工作了71年。
>> 不喜歡工作的大多數是人際關係出了問題。對有些人而言,不管他們做什麼工作,他們都討厭工作,這也許是與人交往上出現了問題。
>> 不要試圖通過改變他人來獲得快樂,而是想「自己如何做才會快樂」或「怎麼努力讓自己在這裡心情愉快地度過」。
>> 如果別人關注並在意自己,那麼請你真誠地說句「謝謝」,然後記住對方的愛戀帶給你的喜悅。相反,當別人離開自己的時候,就坦然地接受。「來則歡喜,去則放手」,這對彼此來說是最輕鬆的。
>> 從出生到死亡,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軌跡。如果意識到自己始終是一個人,就不會對別人心存太多的期待。
>> 不要認為別人的給予理所當然,感謝你所得到的,並且不再奢求更多。
>> 無論在職場還是家庭,「只要是別人給予的東西,自己就應該感謝對方」。如果以這樣的心態和別人相處,人際關係就不可能出現大的問題。
>> 醫生常常會要求護士、社會工作者或辦公室人員幫忙做事情,因此拜託別人是不可避免的。這時候,我通常會這樣說:「很抱歉在你忙碌的時候打擾你,不知你現在是否方便?」也就是說,你首先要有禮貌地詢問對方。
>> 當轉機來臨的時候,與其計算無謂的得失,還不如認認真真地把握住。總想著得失,那麼就會覺得勉強自己,甚至產生心結。與其如此,還不如率性而為,跟隨心的決定。
是不是覺得有點心潮澎湃?
是不是不只是有打算,還想試著做做看?
當你這樣問自己並得到肯定回答後,那麼就去抓住機會。把握好這次轉機,下次新的機會還會等著你。無論多大年紀,我都覺得這是不變的道理。
>> 人和人之間就是互相幫助的關係。如果你是一個容易接受拜託的人,那你在人際關係中的摩擦就會很少。
>> 爭執之後先道歉才是勝者,如果一遇事就發飆,你將無法立足。
>> 我遇到的很多善良、快樂的人匯聚在我的生命中。對我而言,能夠與這些人相處,是我人生無盡的寶藏。
>> 和那個人該交往還是遠離,不要急於尋找答案,調整心理的距離感就夠了。
>> 如果被人說了不好的話,就不妨想想「那傢伙在家裡有什麼惹他煩心的事嗎?」,也許心情就會好轉。
>> 拉開心理距離,具體做法就是「不要過多投入」。
>> 不可能存在100分的人際關係,只要能對自己信任的人說說真心話,傾訴心事就好了。
>> 當你努力做好當下的事,你會驚喜地發現你的擔心已經煙消雲散。
雖然這樣說不好,但我覺得人一旦閒下來就容易想很多負面的事情。
如果你常常思慮過多,不如回到當下,做你最應該做的事情。
>> 痛苦會成為今後重要的經驗,所以一次也不要浪費。
>> 有些無論如何都解決不了的問題,令你煩惱不已,甚至把你逼入絕境。但是不管怎樣,回到家後立即切換大腦和思維,讓自己安心休息。
在非工作時間,儘量不要考慮工作上的事。
>> 有多種選擇的時候我們往往左右瞻顧,當「只有一個選擇」的時候,反而會意外地突破現狀。
>> 生活如果沒有目標,就會變得懶散。一旦決定「今天這樣做」,生活一下子就會張弛有度。
>> 人從出生的時候就是一個人,死亡的時候也是一個人。死亡即生命的終結,至於死後的評價、虛榮以及其他情況,大可不必在意。
死亡後,無論你是被稱讚,還是被評論,都與死人無關,因為聽不見他們在說什麼。
在健康的時候,擔心孤獨地離開人世實在是白白浪費精力。
>> 人的一生基本上是一個人在生活」。
>> 人總是想找到能分擔其痛苦和悲傷的人」。
從根本上講,人的一生其實是一個人獨自生活。
沒有人100%為你提供幫助,也不會有人整天都關注你。
>> 與人交往並不容易,沒有人能做到絕對公允、完美。我有一句座右銘:「能照亮某個角落就足夠了。」
也就是說,無須功成名就,只要在自己所在的環境中釋放自己的力量就可以了。
無論在職場還是家庭,能為周圍的人提供溫暖的光亮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