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婷半清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但在社會上生存,又不可能單獨存在,或多或少地都要與人接觸,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會有紛爭,有紛爭的地方就會有煩惱。人際關係的好壞其實非常重要,不管是對個人的職場發展,還是對個人的生活趣味都息息相關,甚至和自己的親人相處時,都需要一定的相處學問。
在日本,有這樣的一位老奶奶中村恆子,她已經90歲,依然從事著自己最愛的心理諮詢工作,她一生接待過無數的心理諮詢者,聽過無數種關於人與人之間的煩惱和困惑,而她本人呢,在這種日復一日的傾聽和溝通中,總結了人際交往的一些哲學,並結合她自己的經歷,整理成書,名字叫《人間值得》。
1. 人際關係的秘訣在於「距離感」。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
你結交了一位新朋友,你覺得你們實在是太合拍了,喜歡風格一樣的衣服,喜歡同種類型的電影,同樣喜歡某一個明星,甚至連口紅色號都喜歡一樣的,你們彼此都覺得對方是自己失散多年的親姐妹,要不然怎麼可能如此合得來呢?
於是,你們迅速成了最親的朋友,恨不得每天都要在一起小聚,一塊吃一塊玩一塊逛街,誰都離不開誰了。
可是,日子一久,問題就會出現,你會發現對方沒有那麼可愛了,她的某些小細節讓你不舒服了,她的某些舉動讓你心寒了等等,這時候你會感嘆,哎,原來友誼也不能長久啊。
其實並不是,她還是那個她,還是和你志趣相投,只是你們走得太近了,近到沒有界限感了。
人際關係若過於接近,就不可避免地接觸到對方的缺點和不足,就會滋生出很多矛盾,而且人一旦走得太近,就會對對方開始索取,很多事情就會覺得理所應當,一旦有所期望,必然有所失望,當有了失望和怨氣,關係也就變得緊張了。
別人有別人的生活,自己有自己的軌跡。
人際關係是無法預測的,人與人之間可能因為一些小事而結緣,也會因一些小事而分離,人會快速地向著有利於自己的方向前行,由於時間或者距離的問題,緣分也會漸漸變淺,這就是人際關係。
一定的距離感,能讓感情都變得更長久。
2. 改變自己,而不是強迫他人。
中村恆子的婚姻可以說並不一帆風順的,他的丈夫同樣的醫生,人也不錯,但就是愛喝酒,一有空閒就會和三五好友一起喝到大醉,因此家裡的錢被喝酒佔去很大部分,中村恆子對此很煩悶,為了改變他,自己曾提出好幾次的離婚申請,但丈夫每次都是改善一些時日後,就會重蹈覆轍。
終日被這一件事煩惱,中村恆子也疲憊不堪,她也想過真的去離婚,但兩個孩子年幼無知,她也不捨得,關鍵丈夫除了喝酒這個毛病外,簡直是完美的。
最後,她放下了這件事,她不再奢望能改變丈夫,只是換個角度認為他白天工作壓力太大,晚上喝酒放鬆也不是不能接受,那就接受吧。
神奇的事情就是自然發生的,當中村恆子不再執著改變丈夫時,丈夫自己反而改變了,曾經鬧得要離婚的一對夫妻反而白頭偕老了。
改變他人是很難的一件事,因為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不要試圖通過改變他人而獲得快樂,而是想自己要如何更快樂和怎麼努力讓自己變得快樂,對別人的期待少一些,快樂才會多一些。
3. 不要阻礙別人成長,全面掌控,成長就會停止。
對我們而言,最重要的人際關係就是和家人的關係,這有關血緣和愛,也是我們一輩子最長的關係。但父母和孩子之間雖然擁有血緣,但還是會存在一定的矛盾和隔閡,其實都和不放手有關係。
一個人終會長大獨立,對孩子才說,和父母本來就是一個漸漸走遠的過程。可是問題是,很多父母對孩子總是不放心,方方面面都要掌控,有的父母總是試圖讓孩子對自己言聽計從,甚至有些父母在孩子結婚後還要指手畫腳,插手孩子的生活。
這種依存式、支配式的父母,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了孩子的自立,也就是為什麼「巨嬰」會越來越多。
在孩子的幼時,對他們細心呵護是應該的;在孩子的青春期,父母就要逐漸從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中漸漸分離出來;當孩子成人後,父母和孩子的人生就要完全分離。父母如果有這樣的意識,就能順利地處理與孩子的分離,也能讓他步入獨立。
中村恆子已經90歲,老伴已經去世,她獨自生活,她的兒子和她住在同一個小區不同的單元,可即便如此近,除了周末的聚會,他們一般不會有往來。
她始終認為,孩子既然開啟了自己的人生,父母就不要再貿然闖入。過多的指手畫腳只能阻礙孩子的成長,也會給他的小家庭帶去煩惱和矛盾。只要清楚地認定這一點,親子關係基本不會出現什麼煩惱。
這大概也是我們國家這麼多婆媳矛盾的根源吧。父母始終不懂得如何退出孩子的成長,哪怕孩子已經成立自己的小家庭,父母依然還是以不放心為由,任意地摻和到孩子的生活中。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意識、習慣和想法,哪怕是一個只有3歲的孩子。不管是父母還是兄弟姐妹之間,都要保持一定的間距,即便你十分寵愛自己的孩子,他長大以後也會開啟自己的人生,這是父母的使命,也是孩子的使命,這便是真實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