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29日電 (魏薇)在上會前一天,廣州農商行撤回了A股IPO申請。29日,證監會公告,鑑於廣州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廣州農商行)已向我會申請撤回申報材料,決定取消第十八屆發審委2020年第183次發審委會議對該公司發行申報文件的審核。
消息公布後,廣州農商行港股出現下跌,截至收盤報3.5港元/股,跌7.16%。
廣州農商行撤回申請 來源:證監會官網
因戰略規劃調整撤回申請
29日收盤後,廣州農商行發布公告稱,鑑於戰略規劃調整,該行經審慎考慮,並經與該行A股發行申請相關中介機構的審慎研究,該行決定撤回A股發行申請。
公告稱,撤回A股發行申請不會對該行造成重大不利影響,該行將根據實際情況擇機重啟A股發行申請。
公開資料顯示,廣州農商行的前身是在廣州農信聯社。2017年6月20日,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正式掛牌上市,成為廣州第一家上市的銀行機構,也是廣東第一家上市的地方性銀行機構。
2019年3月,該行A股上市計劃被證監會受理。招股說明書顯示,廣州農商行擬發行不超過15.97億股,發行比例不超過發行後總股本的14%。該行表示,此次發行所募集的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補充該行核心一級資本。
今年4月,證監會網站對外公布了《關於對廣州農商行採取出具警示函監管措施的決定》稱,廣州農商行在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過程中,存在部分金融資產減值準備計提不充分、個別違約債券會計核算前後不一致等問題。
去年以來,廣州農商行多位高管相繼「落馬」,包括原黨委書記、董事長王繼康,原黨委委員、副行長、首席風險官彭志軍,原黨委委員、行長助理吳海峰,業務總監陳千紅等人。
撤回IPO原因多樣
事實上,此前也有銀行撤回A股上市申請的先例,梳理不難發現,有的銀行為「港漂」回A,有的則撤回申請轉向港股。
2017年3月,盛京銀行發布公告,鑑於該行A股上市申請在審期間,該行董事會核心成員及股權結構出現變動,根據近期與中國證監會的溝通及與該行A股上市申請相關中介機構的審慎研究及協商,該行決定撤回A股上市申請。
2018年3月,哈爾濱銀行發布的公告顯示,鑑於哈爾濱銀行內資股股權結構可能發生變動,經與保薦人審慎研究,並經該行董事會審議批淮,決定撤回A股上市申請,待該行內資股股權結構變動完成後再重啟A股上市申請。
在撤回申請的銀行中,徽商銀行還曾兩度撤回。2017年2月,徽商銀行發布公告稱,鑑於公司仍需就相關法律法規及證監會要求所涉及的部分事項與個別董事和股東進一步協商,並經董事會審議通過,決定撤回A股發行申請。2017年底,徽商銀行向證監會申請A股上市恢復審查獲批。然而2018年2月,該行再次決定撤回A股上市申請。2018年12月,徽商銀行再次發布了A股上市計劃,2020年4月29日,該行擬將A股發行方案的有效期延長至2021年6月29日止。
此外,2018年8月,在申請A股上市排隊2年的威海銀行決定撤回A股上市申請,並於2018年8月被中國證監會批准。威海銀行表示:「鑑於當時A股整體審批過程令上市時間表不確定,為了通過其他籌資方式補充資金,我們決定撤回A股申請。」今年,威海銀行在港股市場成功上市。
巨豐投顧投顧總監郭一鳴對中新經緯客戶端表示,銀行撤回上市申請大多是內部問題或者不符合監管要求。
「不過,主動撤回材料後再次申報IPO的企業也有先例。」郭一鳴強調,後續能否再次上市還要看問題的嚴重性、解決的程度和處理問題的時間周期。
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壓力大
中新經緯客戶端統計發現,除了廣州農商行之外,還有8家農商行和8家城商行,共16家銀行在A股排隊上市。其中,上海農商銀行、齊魯銀行已分別於11月26日、12月10日過會;重慶銀行於12月18日取得A股IPO發行核准批文。
業內人士認為,中小銀行對補充資本的需求強烈,而上市是補充資本金的重要渠道之一。與2019年6家銀行成功上市相比,2020年僅廈門銀行一家成功在A股登陸。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對中新經緯客戶端表示,包商銀行二級資本債全額減記,對中小銀行資本補充帶來一定衝擊。
他認為,金融管理部門要加強協調,統籌配合,繼續加強對銀行補充資本的支持力度。要採取切實措施,推動中小銀行發行永續債、優先股來補充資本;探索轉股型二級資本債券、含定期轉股條款資本債券和總損失吸收能力債務工具等,進一步增強資本補充工具的靈活性和多樣性。此外,金融管理部門還應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提高資本補充工具發行效率,並賦予商業銀行一定的發行自主性。
近日,央行和銀保監會先後召開了黨委擴大會議,對2021年工作做出安排部署。央行提出,支持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金,穩步推進農信社改革。銀保監會也指出,多渠道補充銀行資本金。壓實各方責任,推動中小銀行深化改革、化解風險。(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