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面「田氏家族網」關注
這是雍正皇帝的硃批原文是:「朕就是這樣漢子,就是這樣秉性,就是這樣皇帝,爾等大臣若不負朕……」。
而這段硃批的對象就是今天我們探討的主角,他憑藉師爺的神機妙算而老年得志平步青雲,他為官刻薄受同僚彈劾卻得到了皇帝的保護,皇帝為他竟設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官職,他被先帝稱為模範卻在後繼之君時墳墓被夷平,他能力傑出卻好大喜功,他為得恩寵竟匿災不報,他就是雍正皇帝欽點的三大模範總督之田文鏡。
田文鏡
田文鏡,字抑光,監生出身。在康熙二十二年就出任縣丞,但是到了康熙五十六年,他才做到了一個不到四品的侍讀學士(侍讀學士在雍正時才升為從四品)。直到雍正皇帝即位後,田文鏡才開始了他平步青雲的宦海生涯。對於胤禛和田文鏡究竟緣從何起已不可考,在《雍正王朝》這部劇中,田文鏡是胤禛到江南籌銀賑災時發現,從而將其收到門下,其才得以在雍正王朝中平步青雲。
在雍劇中,胤禛即位之初便大力推行追比欠款政策,山西巡撫諾敏聲稱自己在半年內便完成了所有欠款的追繳工作,雍正皇帝大喜過望,封諾敏為「天下第一巡撫」。田文鏡過境山西時卻發現了其中的貓膩並在鄔先生的幫助下查清了此事。
這一段實際上確實改編自田文鏡的真實故事,山西發生了災害但山西巡撫卻向雍正謊稱山西沒有災害。在田文鏡見到雍正後,便毫無保留的將山西的情況告訴了雍正,皇帝將他升任從二品的山西布政使,讓他去賑災。又田確實有過人之才,山西的吏治為之刷新,從此田文鏡開始受到雍正皇帝的重用。
雍正皇帝
雍正二年,田文鏡調任河南巡撫,在河南任上,他聘請了著名的鄔先生作為師爺,為其出謀劃策。在扳倒隆科多的過程中鄔先生摩透了雍正的心理,讓田文鏡率先彈劾隆科多,從此雍正對田文鏡寵遇日隆,不久就讓其總督魯豫,並且在聖旨上就說明了此官職是專門為田文鏡所設,不為定例。能讓皇帝為一個人而專門設置一個封疆大吏的官職,可見當時雍正皇帝對田文鏡的倚重和恩寵。
田文鏡並不是沒有缺點,這個人為政過於嚴苛,比如推行墾荒、攤丁入畝、追討積欠,為完成任務一味迎合上意,對下屬和百姓殘酷刻薄。他善於迎合雍正,比如雍正喜聞祥瑞,田文鏡也總是極為迎合。《永憲錄》稱:「河南總督田文鏡進瑞谷一莖十五穗」;「文鏡每年必以休嘉入告。是年又奏路不拾遺。」雍正五年,田文鏡奏報黃河水清,同樣獲得雍正皇帝的讚賞。
他雷厲風行的推行皇帝的「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等政策,得罪了讀書人,受到了直隸總督李紱和御史謝濟世等人的彈劾,但雍正皇帝並未責罰田文鏡,而是懲處了彈劾他的官吏,這一段基本上和雍劇中表現的相似。田文鏡受到彈劾後,雍正帝居然對田文鏡說:「此一事,朕甚慶幸,好機會,亦難得。參你這樣巡撫,所以理直氣壯,有何可講?」當田文鏡回復自己覺得有些委曲後,雍正帝又勸諭他:「此事朕已洞悉原委,你一些不必繫念。只要自己信得,乃可對天地神明,小人之流言何妨也?不必氣量窄小了。」
在雍正皇帝這樣的信任下,田文鏡開始變得驕縱,不僅欺騙雍正皇帝而且還與智囊鄔先生分道揚鑣。在一次災害後,田文鏡隱匿不報,雍正皇帝在上諭中批道:「田文鏡近來年老多病,精神不及,為屬員欺誑……」已經初顯出不滿。一年之後,雍正皇帝又說:「近聞豫東兩省,吏治甚有不協……更宜懲貪獎善,糾謬繩愆……否則不亦有忝厥職,大負朕恩耶?田文鏡只能選擇退休,不久便去世了。
乾隆即位後,曾專門下旨談及田文鏡:「自田文鏡為巡撫總督以來,苛刻搜求,以嚴厲相尚;而屬員又復承其意旨,剝削成風,豫民重受其困。即如前年匿災不報,至於流離,蒙皇考嚴飭,遣官賑恤,始得安全,此中外所共知者。」甚至他的墓在乾隆後期被當地守陵大臣夷平。對待雍正皇帝的三個心腹,乾隆也曾有過評價,他說:「鄂爾泰、田文鏡、李衛皆皇考所最稱許者,其實田文鏡不及李衛,李衛不及鄂爾泰,而彼時三人素不相合,亦眾所共知也。」
田文鏡之所以能在雍正初年平步青雲,實在是因為田文鏡完全符合雍正的用人標準:盡心竭力、勇於任事、不避嫌怨、厲行新政、清廉節儉。雍劇中的田文鏡曾經說過:「我心中只有兩頭,一頭是皇上,一頭是百姓」。但縱觀田文鏡一生,他雖有才華,卻待百姓過於苛刻;他雖然忠誠,卻只是為了自己的祿位。所以更加確切的說,他只不過是一個能吏罷了。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大家關注本族條號,也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田氏家族」,獲取最新資訊
目前10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