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迎接「新四化」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如何在中國等汽車戰略前沿市場創造更多樣化的合作形態;如何將戴姆勒內部體系調整的更符合市場需求;如何為消費者提供更具品質的汽車,這些都是2019年戴姆勒與奔馳在思考的問題。過去的2019年裡,每一場發布會,每一項決議,汽車預言家都在見證奔馳過去一年發展……
作者 | 張坤 編輯 |王鑫
● ● ●
2019年,似乎是戴姆勒與奔馳變化最大的一年: 迎來最年輕的全球CEO; 迎來最懂客戶的奔馳中國CEO; 也迎來了第一款純電動汽車……。 2019年,似乎戴姆勒與奔馳一切也都沒有變: 一如既往的走在全球豪華汽車最前方; 一如既往的推出一款款極具競爭力的產品; 一如既往的圍繞客戶與市場開展著一項項工作。
如果單從銷量來看,這家全球領軍的豪華汽車集團在過去2019年的表現十分亮眼,僅在中國市場2019年奔馳就將超過70萬輛(合理估算),創造入華以來歷史最好銷售成績,市佔率進一步提升。
但這一切對於戴姆勒和奔馳來說只是開始,如何迎接「新四化」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如何在中國等汽車戰略前沿市場創造更多樣化的合作形態; 如何將戴姆勒內部體系調整的更符合市場需求; 如何為消費者提供更具品質的汽車,這些都是2019年戴姆勒與奔馳在思考的問題。
過去的2019年裡,每一場發布會,每一項決議,汽車預言家都在見證奔馳過去一年發展,也希望用更平和的語言評定這家汽車皇冠上的明珠。 今天,汽車預言家嘗試用十個故事刻畫奔馳的2019年,或許並不全面,但這些故事的背後,展現的是一個真實的奔馳。
1
一個月在中國工作15天的戴姆勒全球CEO
或許,康林松正在為全球汽車集團CEO設立重視中國市場的新標準。2019年,這位剛剛上任戴姆勒集團全球CEO的汽車新星先後3次公開到訪中國,其中最長的一次他在中國待了15天,創造了已知全球汽車企業集團CEO在區域市場辦公一個紀錄。在中國的15天,康林松參加中國企業高峰論壇,與國務院以及地方政府領導會晤,在杭州與吉利籤署smart全球合資公司協議。
戴姆勒集團執行長 康林松
如果單憑第一印象,康林松給人的感覺是幹練、溫文爾雅,但了解他的人形容,這是一位善於獨立思考、心思縝密的汽車人。他有著年輕一代汽車高管的隨和,願意接觸一切新的事物。
他不僅關心戴姆勒和奔馳在中國當下的生意,也在不斷了解中國汽車。
2019年,中國正在成為戴姆勒與奔馳越來越重要的市場。截至2019年中旬,奔馳四分之一全球銷量來自於中國;中國市場貢獻了超過60%的邁巴赫銷量;更重要的是,無論經銷商庫存、盈利能力還是和中國企業的戰略合作關係,中國都是奔馳全球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康林松帶領的戴姆勒團隊十分清楚這一點,不管是否身在中國,他都會圍繞中國開展一系列的工作,即使在德國,他也會到訪中國大使館進行交流。在戴姆勒內部,人們清楚,中國不僅是最重要的市場,也極有可能成為汽車戰略前沿變革的陣地。
2
奔馳在華進入70萬輛時代
不出意外的話,2019全年,奔馳在華銷量將突破70萬輛,創造入華以來歷史最好銷量成績,中國市場銷量繼續保持奔馳全球單一市場第一,高於全球市場增長速度。
從入華初期進口的幾百輛,到現在年銷70萬輛,奔馳在中國不僅完成了規模的質變,也逐漸形成了獨有的市場格局。
通過北汽、吉利、比亞迪三家合資公司,戴姆勒以極富遠見的布局與合作,在華已搭好了一個更廣闊的舞臺。不僅著力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布局和挖掘潛力,更從出行服務層面推進在華本土化戰略,使不同領域、不同合作方的合作形成了雄厚合力,在新一輪競爭中佔據了戰略制高點。
3
奔馳中國來了一位喜歡「指南針」的CEO
2019年9月1日,楊銘接替倪愷正式擔任北京梅賽德斯-奔馳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總裁兼執行長。汽車預言家曾經以《》(點擊藍色標題文字查看)一文,首度以中國媒體視角刻畫了這位從莫斯科克河岸邊來到長城腳下的奔馳中國CEO。
北京梅賽德斯-奔馳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總裁兼執行長 楊銘
成都車展是楊銘擔任奔馳中國CEO的首秀。短短兩天時間裡,火鍋、寬窄巷子、武侯祠……楊銘把成都行程安排的很滿,他迫切的希望了解中國,而且這種了解不只是浮於表面,而是要真正去理解中國不同市場下消費者形態各異的生活習慣。
財務出身的楊銘對數字有著特殊的敏感,對於中國,他印象最深的是古代四大發明,其中他特別喜歡中國的指南針。在他眼裡,指南針給人類指明了方向,也讓他從中領悟,一家企業的發展也不能偏離正確的發展軌跡。
楊銘到任中國5個月時間裡,他將奔馳中國的指南針指向「客戶」,楊銘認為,指南針為人類準確尋找方向與目標,讓大航海時代更快來臨,加速航運發展,使得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與往來貿易變得更加頻繁。奔馳也將「以矢志不渝追求『最好』的精神去滿足客戶對我們的期待」。
4
第一家宣布不捆綁銷售的豪華車企
5月23日,奔馳聯合經銷商夥伴發布了《服務公約》,對多項服務內容提出了嚴格明確的規範。其中,公約明確指出了「絕不捆綁銷售」 等明令禁止的行為,力求充分尊重客戶在購車過程中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同時奔馳還明確要求經銷商不得以奔馳金融公司的名義、或以為客戶提供奔馳金融公司服務為由收取費用。
北京梅賽德斯-奔馳銷售服務有限公司銷售與市場營銷營運長 段建軍
奔馳《服務公約》的推出,從整個銷售體系極大的推動了奔馳經銷商服務收費透明化。奔馳也成為率先明文規定不許捆綁銷售的豪華車企。
從幾百輛到現在70萬輛的銷售規模,奔馳正在中國打造全新的銷售服務標準,讓中國汽車消費者不僅享受品質產品,也能享受到更人性、更透明、更優質的品質服務。
5
新生代車型讓奔馳在中國更年輕
北京梅賽德斯-奔馳銷售服務有限公司銷售與市場營銷營運長段建軍此前接受汽車預言家表示,「奔馳中國用戶的平均年齡不到36歲,這個數據在德國是58歲。」年輕,已經成為奔馳在中國一個新的標籤。
作為梅賽德斯-奔馳新生代家族的國產最新成員,GLB SUV進入市場後,梅賽德斯-奔馳新生代車型已經擴充至6款,覆蓋三廂轎車、兩廂掀背車、運動旅行車、運動轎車和SUV等車系。在6款新生代車型中,GLA SUV、長軸距A級轎車、全新AMG A 35 L以及全新GLB SUV已經在北京奔馳工廠實現國產。
資料顯示,新生代車型家族進入中國的十年時間裡,幫助奔馳年銷量從2009年的6.85萬輛一舉躍升到2018年的65萬輛。其中,新生代車型2014-2018年間在中國銷量增長了4倍,為奔馳在中國市場的整體銷量貢獻了近20%的份額,從市場接受度來看,奔馳新生代車型受到了越來越多中國用戶的青睞。
為了滿足新生代車型更加細化滿足市場需求,奔馳早在2015年就成立了「中國市場洞察與產品概念」部門。在傳統的市場調研基礎上採用貼近市場的調查方法,對消費市場開展全面深入的研究,洞察中國消費者細小的消費變化。
用奔馳的廣告語形容:「這才是奔馳新生代車型該有的樣子。」
6
從此,電動汽車有了「奔馳」
11月8日,奔馳首款純電動汽車EQC選擇在鳳凰傳媒中心上市。儘管沒有說明選擇在這座靈感來源於「莫比烏斯帶」建築上市的目的,但喜歡數學的人都知道,「莫比烏斯帶」常被認為是無窮大符號「∞」的創意來源。因為如果某個人站在一個巨大「莫比烏斯帶」的表面上沿著能看到的「路」一直走下去,他就永遠不會停下來。奔馳用一座建築展現著它對新能源、新技術的創新理解。
北京梅賽德斯-奔馳銷售服務有限公司銷售與市場營銷營運長段建軍用一段極具說服力的描述詮釋了EQC。首先,EQC是一輛具有奔馳豪華感的電動汽車;其次EQC很安全;第三,奔馳解決了傳統電動汽車駕乘的不舒適;第四,他詳細介紹了奔馳智能充電網絡,一句「有經銷商合作夥伴的感覺真好」,段建軍用奔馳的體系、渠道、品牌、技術似乎牢牢地攥住了新能源汽車用戶的心。
作為奔馳在中國推出的首款純電動車型,奔馳強調,EQC首先是一款奔馳汽車,其次是一款安全的汽車,然後是一輛具有豪華品牌的純電動汽車。
7
北京奔馳跨入50萬輛生產製造時代
2019年,奔馳在華國產車型生產製造突破50萬輛。這一目標的達成不僅創造了北京奔馳年產量的歷史新高,更刷新了梅賽德斯-奔馳全球工廠的生產記錄,成為奔馳全球唯一突破50萬輛的生產基地。
與此同時,北京奔馳成為戴姆勒全球同時擁有前驅車、後驅車、電動車三大車型平臺,以及發動機與動力電池工廠的合資企業。僅在2019年,北京奔馳便打造了4款新車型、3座新工廠、2款新動力和1座新地標。
此外,2019年全年,北京奔馳大幅提升生產製造實力的同時,還基於德國EHO(Engineering Hub Operations)現代辦公空間概念打造了全新地標——星輝大廈,並由此掀開了全新辦公理念「SHINE」在企業內部的深化落地。
8
將靈動精靈smart融入中國元素
2019年4月,成為戴姆勒最大股東一年後,戴姆勒與吉利宣布共同成立smart全球合資公司。
根據現有規劃作為精品化的小車,未來smart的未來在中國。現有smart工廠就地轉場,生產奔馳品牌電動車。今年年底停產傳統燃油版smart,待中國新工廠投產後,海外smart工廠將停產電動版smart,雙方將實現生產無縫對接。預計2022年投放全球市場。
康林松曾向汽車預言家表示,smart有很好的粉絲效應,為了找到這一品牌新的發展機遇,戴姆勒將目光放在了歐洲和中國兩大具有競爭力的市場,經過衡量戴姆勒最終選擇與吉利一同開啟smart的新篇章。未來全新smart將布局全球,圍繞中國和歐洲兩大重點市場快速推進這一合作方案。
smart合資公司董事會成員
在雙方選擇合作夥伴的問題上,康林松首先表示,目前戴姆勒在中國和北汽集團的合作已經超過100億歐元,未來的合作是堅定和持久的。 關於smart的合作,戴姆勒的思路是面向全球化發展,因此選擇吉利這樣的在全球視野、財務狀況等各方面優質的企業。 安聰慧認為,smart的全球發展有很好的品牌基礎,圍繞戴姆勒與吉利對未來趨勢判斷雙方都有一致的認可,雙方的價值觀非常一致,這是雙方強強聯合的一種體現,雙方的合作體現了未來汽車工業發展的一種變化。
負責大中華區業務的戴姆勒董事會成員唐仕凱談到戴姆勒未來在中國的發展時表示,過去幾年戴姆勒在中國的發展與合作夥伴都形成了良好發展,在smart的發展上他認為在中國城市化進程中是有發展前景的,中國是戴姆勒最重要的市場,因此戴姆勒做出了這一重大決定。未來,作為戴姆勒在華各個合作企業董事會成員,他將協調更多資源支持不同企業的發展,同時也會支持smart全新體系的發展。
9
超2億元人民幣的公益投入
一家優秀的企業不僅要自己發展,也要帶動整個社會的進步,在自然、社會、經濟之間尋找一種平衡,這是奔馳在中國發展的宗旨。
北京梅賽德斯-奔馳銷售服務有限公司高級執行副總裁 張焱
截至2019年底,成立於2017年的奔馳星願基金世界遺產地可持 續生計項目已經有累積逾20000居民從中受益。 其中「赤水竹編」與「松桃苗繡」項目被納入文旅部「非遺+扶貧」重點支持名單; 奔馳職教助學計劃資助範圍已經擴大至全國18所職業院校,累計為300名學生和50位老師發放了獎助學金、獎教金。
2018年,在國務院扶貧辦立項委託、中國社科院執行完成的《中國企業精準扶貧50佳案例》,梅賽德斯-奔馳成為唯一一家入選的外資汽車品牌,成為中國扶貧公益事業唯一的外資品牌。
截至2019年底,梅賽德斯-奔馳星願基金累計投入公益超2億元,並持續在環境保護、駕駛文化、教育支持、藝術體育以及社會關愛五大領域科學、系統、高效地開展的幫扶工作。
作為聯合國全球契約領軍企業會員中僅有兩家汽車企業之一,戴姆勒不斷圍繞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在公益領域履行奔馳的社會責任。
10
2039年的碳中和願景
2019年,梅賽德斯-奔馳在全球發布了「使命2039」(Ambition 2039)戰略,計劃20年內實現碳中和,包括到2030年環保車型佔其總銷量的50%,以及生產等流程的碳中和。
「使命2039」戰略僅僅圍繞一個的目標:即在20年內建立一支碳中和的新乘用車陣容。這是一個廣義的範疇,不僅包括車輛實現零排放,還包括工廠在內的整個運轉流程都實現環保碳中和。
但奔馳想要解決的不僅僅是汽車排放問題,還有生產環節排放的問題。2019年奔馳在德國辛德芬根建設了56號工廠,這一環保節能工廠是奔馳綠色未來的藍圖。
到2022年,奔馳所有歐洲工廠都將效仿。奔馳還指出,除了使用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工廠外,其汽車的「潛在回收率為85%」,這將有助於減少總體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