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鋼琴師》——漂浮在大海上的音樂烏託邦

2020-12-23 叔本華追隨者

第一次看這個片子是初二的一個寒假,在舅舅家用MP4看的,說實話,那個寒假我看了人生中目前覺得最好的兩部電影,一部是《肖申克的救贖》,另一部就是《海上鋼琴師》。

這是一部義大利的電影,講的是一個出生在輪船上一輩子沒下過船的人,碰巧他還是個鋼琴大師,雖說故事夠離奇,但足足三個小時的片長,導演所要表達的遠不止彈鋼琴這麼簡單,以至於初二那年我並沒有怎麼看懂,思緒還停留在1900鬥琴後用琴弦點燃香菸的經典場景。

今年寒假,我懷著一種特別的心態,第四次看了這部電影,不得不說,電影,文學和音樂雖然是不同的藝術表現手法,但它們之間有太多的相似性,比如這些作品相對于欣賞者並不是固定的,隨著讀者閱歷的增加,人格的豐富,對作品的認識程度也會隨之加深。

1900是一個孤兒,被鍋爐房的黑人老爸帶大後,老爸不幸去世,電影在這裡並沒有用過多的手法來表現出悲傷,而是用1900的純真去反襯這種「不公」。

一艘船的上面是上流社會,每天有樂隊演出助興,正如臺詞所說:路途漫長,音樂可以讓這些富貴們陷入紙醉金迷,忘記時間如斯般逝去。底層的鍋爐工只有拼命的幹活,維持燃料的供應,保證輪船的前進。

本片的基調建立在一種浪漫情懷之上,它很美,無論是max和1900於風暴之中彈奏著浪漫的華爾茲,旋轉於大廳之中……

還是第一次錄製唱片時看到舷窗外的女孩,那種美,你無法用言語表達。

輪船上的人帶著極大的希望登上維吉尼亞號,紐約是他們的夢,是天堂,而對於1900來說,那是一座太大的城市,成千上萬條街道永遠也望不到盡頭,是一臺擁有無數鍵盤的鋼琴,這臺鋼琴,1900無法演奏。

至於豆瓣裡很多人說這是1900的懦弱,我覺得可笑,這不是懦弱,這只是他自己的選擇罷了,這是他的宿命,下船了未必會獲得更好的結局,因為他根本就不是一個俗世意義上的人。

榮華富貴對他來說沒有太多意義,打敗了jazz發明者又如何,還不是一句 fxxk the jazz!

對他來說,音樂即是他的一切,在三等艙才會演奏自己音樂的1900。

那個能夠即興彈奏任何類型曲子的1900。與生俱來的觀察能力在分析人物那節實在過於精彩。不得不佩服導演的想像力與音樂認知水平。

如果說唯一的遺憾,我倒不覺得是最後輪船的沉沒,而是在洶湧人群中,1900沒能把那張唱片送給女孩

1900唯一的一次愛情,就這麼錯過了。

他孤獨,畢生的真正朋友只有max一人,max和他不一樣,但他知道如何去理解這位特殊的朋友,

最後的訣別,擁抱,再一次讓我感到淚水在眼眶裡是什麼感覺。

獨自去電臺打電話,

想要藉此了解大海以外的世界,卻被當成瘋子,其實,他已經無法下船了,他已經不適應那種追名逐利的社會,在這種社會,他無法生存。

他孤獨,孤獨到彈著鋼琴,思緒也能飛躍海峽,到達大洋彼岸。

max的尊重,成就了1900的獨立。更有甚者說max最後為什麼不把1900敲昏,強行帶下船,我只能說,這樣的人,根本不可能成為1900的朋友。

這是一部可以聽的電影,聽得到美妙的琴聲,也聽得到內心深處的孤獨。

再一次,致敬偉大的電影。

相關焦點

  • 《海上鋼琴師》:流傳於世的人間烏託邦,堅持即是救贖
    天才鋼琴師!1900的名聲一夜間在這條常年往返歐洲和美國的大油輪上傳開了,陸地上的許多達官貴人、名流貴婦紛紛慕名前來。 一天,新來的小號手麥克斯因為暈船,東倒西歪地跑出來嘔吐。1900看著狼狽的麥克斯,便邀請他一起在搖擺不停的演奏廳裡彈鋼琴。他讓麥克斯坐在鋼琴凳子上,一邊滑行一邊彈奏,麥克斯被1900的才華傾倒,更為眼前這浪漫而虛幻的一幕傾心,全然忘了暈船的痛苦。
  • 《海上鋼琴師》
    --至死方休---海上鋼琴師影評)我們無處安放的孤獨《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一半是在初中音樂課上看的一半是回了家看的,音樂老師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感受1900在那個鬥琴的經典片段的完美演奏,而我卻被這部電影還有1900吸引了。從小我們接受的教育都是,如果我們不能改變環境那就去適應環境。
  • 漂浮的城市,與夢一同安眠——說說1900的一生《海上鋼琴師》
    ——《海上鋼琴師》 這是一部可以讓我大哭的電影,年輕的時候看,總是犯困,現在卻是不敢輕易再刷。可能很多人和我一樣,初見懵懵懂懂,眾人說好就覺得好,卻也說不出個所以然,非是要多年後方解其中味。這間偏僻街區冷清支應著的小小樂器行裡,唱機播放著一段深情的鋼琴曲,那如泣如訴的旋律,勾起麥克斯一段塵封的回憶——那是一個在這世界上從未存在過的鋼琴師的傳奇故事。
  • 電影《海上鋼琴師》,爆炸聲將他和他的音樂烏託邦,無聲的蓋住了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電影《海上鋼琴師》,在我看來,1990的精神世界,他在船上彈著對世界對他人的理解,可誰又來明白他呢,一顆對外界無盡感到害怕膽怯的心。忘記不了後半段,他在商業錄音時候,在輪船的圓形窗戶,看到甲板上的她,他心動了,由心而動的彈奏,被刻進了盤,當他聽到機器播放他自己的時候,他感到不可控。
  • 《海上鋼琴師》:一個天才鋼琴師的傳奇一生
    我們今天閱讀的書是《海上鋼琴師》,作者是義大利作家亞歷山德羅·巴裡科。我分成六個小部分,來講一個天才鋼琴師的傳奇一生。1、鋼琴上的棄嬰1900年。3、風暴中的狂舞一場海上大風暴正肆虐。「維吉尼亞人號」像漂浮在大海上的巨大搖籃,劇烈搖晃,什麼東西都在轉動。新來的小號手馬克斯在風雨中慌不擇路。
  • 看懂了《海上鋼琴師》,也就看懂了音樂電影
    11月25日,銀幕音樂巨作《海上鋼琴師》首映21年後在中國大陸重映,這部經典中的經典為無數人所喜愛和敬仰,在豆瓣電影Top250中排名13,本次重映對音樂電影愛好者來說不容錯過。海上鋼琴師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以至於能在電影史上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
  • 《海上鋼琴師》一部給尼採的獻禮
    僅僅是因為大概半月前在中央六套看完《海上鋼琴師》之後乍現了靈光,然後才開始動「筆」的,如此說來,也是夠拖拉了。那麼進入正題為什麼說《海上鋼琴師》是一部對尼採致敬、給尼採獻禮的電影呢?筆者無法去考據朱塞佩·託那多雷導演的個人成長經歷及讀書目錄,但是在《海上鋼琴師》這個電影本身世界中所講述的、所表達展現的內容中,卻處處有著尼採的身影。
  • 豆瓣9.3《海上鋼琴師》:隨海浪漂泊的靈魂,終將歸於大海!
    ——徐志摩《海上鋼琴師》中男主角1900的命運,似乎就好像是徐志摩先生的這句詩。他悄然無聲的來到這個世界上,悄然無聲的被遺棄了在一艘客船上,沒人知道他姓甚名誰,沒人知道他的父母是誰。他悄然無聲的在這艘客船上成長,而最終,他也選擇了悄然無聲的隨客船一起離開。
  • 經典電影之海上鋼琴師,一個浪漫的烏託邦
    海上鋼琴師就是一部很理想化很浪漫的一部傑作,它甚至沒有一個嚴格意義上的女主角卻被人們稱為浪漫的電影。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來分析一下這部傑作。1900年,Virginian號豪華郵輪上,一個孤兒被遺棄在頭等艙,由船上的水手撫養長大,取名1900。
  • The Legend of 1900 ——【海上鋼琴師】
    The Legend of 1900 ——【海上鋼琴師】| 孤獨天才的故鄉留戀 |這是一部令人憧怔不寐的電影,也是一部治癒心靈的電影,讓這部電影能夠呈現出二元性質的原因只因為有了導演男主人公1900是一位象徵意味十分濃烈的人物,對於鋼琴,他從未學習過,只是在聽的基礎上,他的演奏技巧已經有著相當的功底,而隨著歲月的流淌,他對音樂和鋼琴的領悟已經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我們通過在1900與黑人爵士樂手的對決中就可以知曉。精彩的鋼琴曲演奏,飛快地的敲擊著琴鍵,每個音符所代表的都是1900天生而不加雕飾的才華。
  • 1900,海上鋼琴師
    整部電影低調的空間展現,精緻而唯美的畫面,與柔美的古典音樂完美結合,靜靜地貌似不起一絲波瀾,卻猶如一席流動的盛宴,帶來一場感官上的絕佳視聽享受。有的時候,完全不用考證他是否真的存在,只需要去接受這個傳奇,去聆聽一個故事,這就足夠了。三十餘年的海上漂泊,一艘巨大的輪船上伴著美妙的鋼琴聲,便是1900的全部人生。
  • 《海上鋼琴師》經典名句+影評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及影評【2】  可是1900真的孤獨嗎?後來的很多時候,我都覺得他不孤獨,他有滿滿的用之不盡的音樂的靈感,有無數的才華和無數的流動的音符。他其實不孤獨,他讓我們孤獨,沒有天才的華麗沒有天生的不俗沒有特立獨行的資本,沒有充盈的內在沒有在這個世界得到認可和滿足,所以我們孤獨;我們從1900身上看到了自我的卑微自我的缺乏自我的飄忽,所以我們孤獨。
  • 經典電影《海上鋼琴師》
    在生活中,一定會有那麼幾部電影,讓你欲言又止,不知道該如何下筆,《海上鋼琴師》就是其中一部。這一部義大利電影《海上鋼琴師》,毫無疑問,她是一部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經典。影片《海上鋼琴師》講述了鋼琴師1900的傳奇一生,他生來就是屬於大海, 鋼琴是1900唯一的寄託。
  • 漂流在大海上的音樂浮城——《海上鋼琴師》
    我還記得那天晚上,躺在咖啡桌上,把1900年留給朋友的遺言重溫一遍,然後用黑筆在白紙上提取出來。許多年後,路邊攤位上的圓盤在移動過程中丟失了。我還背著一個大背包離家出走。生活的音樂突然停止了。然而,不可能是1900年,因為我們的人生道路註定與出生的那一刻不同。他在海上出生,被水手收養。他只有水手的名字,一年,1900年。面對鋼琴,他是一個真正的天才,沒有老師。他受到了無數人的讚揚和鼓掌。他也開始愛,愛一個女孩,沉默而深情,人們一直在想,他是否會下船為她面對新的世界。
  • 《海上鋼琴師》天才鋼琴師的傳奇一生
    生於大海終歸浩渺《海上鋼琴師》講述了在海上出生的一名棄嬰T·D·lemon被一位水手撫養長大,一生與大海相伴,在維吉尼亞號上無師自通演奏鋼琴最終魂歸大海的故事。影片以馬克斯·康恩賣掉小號,吹奏最後一次告別音樂來展開劇情,現實與回憶交錯進行,回憶了海上鋼琴師1900的傳奇一生。
  • 《海上鋼琴師》為何經典?
    沒錯,《海上鋼琴師》。我第一次看《海上鋼琴師》是十年以前,在我初中的音樂課上。那時我的音樂老師先放出了整部電影最抓人的部分,也就是鬥琴之後,我第一次有幸看到了《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可那時的我還年輕,還看不懂。那時的我不知江湖深淺,不知人心險惡,滿腦子都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 影片《海上鋼琴師》
    影片《海上鋼琴師》段落視聽語言分析       電影《海上鋼琴師》整部影片採用回憶的方式講述了一個名為
  • 海上鋼琴師|用上帝的鍵盤譜自己的樂曲
    作者:安守 eacho音樂是直擊靈魂的語言,往往能夠揭露人心最深層的情感。而《海上鋼琴師》正是攜裹著音樂,直擊觀眾心靈的一部電影。我們都在俗世沉浮,被人際關係與工作壓迫著,滿心焦慮。越是年歲增長,越是能感受到那種力不從心的無奈。
  • 《海上鋼琴師》:一段詩意浪漫的人生傳奇
    莫裡康內曾為義大利著名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執導的《天堂電影院》《海上鋼琴師》《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三部經典作品配樂,是電影配樂史上的經典。本周推介的佳片就是二人合作的《海上鋼琴師》,一起去回顧那些念念不忘的音樂迴響。大海、遊輪、鋼琴,如果這三樣存在就構築起一個人的一生,那將是怎樣的世界?電影《海上鋼琴師》講述了這樣一段充滿詩意浪漫的人生傳奇。
  • 由《海上鋼琴師》進入音樂電影的世界
    這部 1998 年首映的經典音樂電影,獲得了各種重磅獎項的提名,其電影原聲帶更是贏得了數項大獎。作為義大利寫實電影流派的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的作品充滿了濃鬱的浪漫主義風格。這部《海上鋼琴師》與《天堂電影院》、《西西里島的美麗傳說》合稱為朱塞佩·託納多雷的「時空三部曲」。《海上鋼琴師》改編自亞歷山大·巴利科1994 年的劇本《1900: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