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鋼琴師》:流傳於世的人間烏託邦,堅持即是救贖

2020-09-05 德之嬡

《海上鋼琴師》是21年前的義大利電影,歷經種種,終於在2019年11月15日於我國正式上映。儘管線下早已被刷了無數次,上映第二天,還是穩居同期電影的票房冠軍。

觀眾曾一度將它和鐵達尼號比作19世紀最偉大的「兩艘船」,唯一不同的是,一艘剛問世就轟動世界,久負盛名,而另一艘默默無名多年,此後經年卻成為永恆。

有人認為,它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有很強的藝術鑑賞性;也有人評論說這部電影是從一個人物故事揭露時代背景,抨擊人心的是歷史的厚重。

而我覺得,它更像是一部流傳於世的人間烏託邦,在苦難中演繹溫情和希望,在亂世中孑然,在世俗中超脫,是人人嚮往卻又沒有勇氣追求的精神世界。

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的格局不僅僅只立於表面的熱鬧和虛幻,在每一個看似不經意的細節裡隱藏著一個又一個直抵人心的犀利視角。

《海上鋼琴師》劇照

01、平淡而又溫情的故事

1900年,第一次大戰過後,新世紀開始的第一年,在一艘名為「維吉尼亞」號的大油輪上。這一天,船上的燒爐工丹尼,在頭等艙發現了被遺棄在鋼琴架上的嬰兒。

沒有文化的燒爐工們為了給孩子取一個「高級」的名字,絞盡腦汁半天。老丹妮認為,名字中帶字母,很「高級」,想到了裝孩子的芒果箱子上那兩個字母「T.D」,便把它們放在孩子的名字裡:「 丹尼·布德曼·T·D·1900」。這個拗口又長的名字,著實讓大夥興奮了很長時間。

《海上鋼琴師》劇照

誰都沒想到,這個連名字都是東拼西湊出來的孩子,日後將成為轟動世界的著名鋼琴家。即便身處貧窮和無知的底層,老丹尼還活著時,1900從未感受過不幸。可是,老丹尼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去世了,葬禮的當天,1900第一次聽到鋼琴的演奏聲,悲痛的他似乎一下抓到了根「救命稻草」。

無師自通的1900,於某個深夜用琴聲將頭等舵的客人和船長都吸引出來。天才鋼琴師!1900的名聲一夜間在這條常年往返歐洲和美國的大油輪上傳開了,陸地上的許多達官貴人、名流貴婦紛紛慕名前來。

一天,新來的小號手麥克斯因為暈船,東倒西歪地跑出來嘔吐。1900看著狼狽的麥克斯,便邀請他一起在搖擺不停的演奏廳裡彈鋼琴。他讓麥克斯坐在鋼琴凳子上,一邊滑行一邊彈奏,麥克斯被1900的才華傾倒,更為眼前這浪漫而虛幻的一幕傾心,全然忘了暈船的痛苦。

1900一生中最好的,也是唯一的朋友麥克斯就這樣走進了故事裡,成了1900傳奇一生的見證者。

自稱是爵士音樂創造鼻祖的傑瑞,揚言要上船打敗1900。吸引了各界媒體前來觀戰,船上的人都紛紛在這兩人身上押了注。好朋友麥克斯和其他樂隊的兄弟把全部身家押在1900身上。

剛開場沒多久,1900卻全身投入到了傑瑞的音樂中,感動得淚流滿臉。麥克斯也淚流滿臉,他已經看到1900的慘敗結局,而他後半生起碼要挖80年的煤才能還清賭債。

結果卻是,1900以一首至少要兩個人才能完成的曲子完勝傑瑞,讓他灰溜溜地帶著一幹原本想來看笑話的記者和親信下了船。

1900的名聲更大了,在麥克斯的安排下,一個唱片公司跑上了船幫他刻錄音樂盤,本想拿去大賺一筆。1900卻要把這個光碟送給見過一面的女孩,只在船舺上見過一面,他便認定這就是他想要的女孩。

但終就還是沒能鼓起勇氣送出去,女孩在臨下船的那一刻親吻了他。他徹底淪陷了,女孩留下的地址成為催促他下船的一股動力。一個清晨,他擁別了麥克斯、船長和那些看著他和長大的雜工們,一步步走下船梯。在所有人都以為他會一鼓作氣走完最後幾個階梯時,他突然折身回到了船上。

直到很多年後,這艘曾經風光一時的油輪已到了風燭殘年之際,政府決定用6.5噸的炸藥將它炸毀。此時,早已離開油輪的麥克斯聽說船要被炸毀的事,他確信1900一定還藏在船的某個角落,他想方設法拖延炸船的日期,在廢船的每一個角落尋找1900。

在麥克斯絕望地正想離開時,1900出現了,但是,他無論如何也不願跟麥克斯一起下船。故事的最後,天才鋼琴師1900在悠揚而感傷的鋼琴聲中,和那艘承載著他生命的油輪一起炸得粉碎。

《海上鋼琴師》劇照

02、剖析劇情下的三大隱喻

首先來談一談看完影片後的感受,很多人都覺得這是個虛假的故事,存在著不可推測的情節,有些地方甚至是匪夷所思。比如:

  • 丹尼死後,1900是靠什麼存活的,影片中沒有任何交代,但在一些細節裡,可窺見一二;
  • 面對傑瑞的挑釁,1900竟然還能沉浸在他的音樂裡,淚流滿臉。他是傻還是太單純?事實證明他並不是懦弱,而是另一種大格局的體現;
  • 將近30年,從未離開船上,唾手可得的名利,只幾步就能追求到的心愛女孩,這一切難道對他真的沒有一點吸引力嗎?他是自私還是傻,又或者頑固不化?


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並沒有在劇情上給觀眾留下可討論和驗證的空間,而是讓更多的細緻情節,個人情感和觀點隨著劇情一點點鋪陳開來。猶如一首流暢、扣人心弦的典子不經意從人們的心上流淌,不顯山不露聲,卻盪氣迴腸,終生難忘。

《海上鋼琴師》劇照

(1)感知人間溫情的瞬間

情景一:老丹尼身材粗壯,大半生就耗在油輪的火爐旁,每當船靠岸,就像老鼠一樣爬進頭等舵的舞廳裡想拾得一些有錢人遺留下來的「牙惠」。當他在鋼琴上發現棄嬰1900時,如獲至寶,馬上決定要當他的「媽媽」。

無論你身處何地,面臨著什麼困境,在這個世界的某個角落裡總有人會深深地愛著你。決定人生幸福與否,是愛與被愛的能力。因為1900的出現,老丹尼的後半生變得「富有」,而他又是1900生命主載體,賦予了他愛的力量和生存的勇氣。

1900趴在桌子上把學會的單詞一個個念給丹尼聽,每說一個都能引來他歡快而自豪的大笑。孩子問他:「什麼是媽媽?」他想了一下說:

媽媽是一種馬,是任何時候都不會讓你失望的馬,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馬,要是買它就一定不會輸。

聽來讓人忍俊不禁,與此同時,又有一種別樣的溫情從心間撫過,那是對愛的嚮往,對溫情的解讀。老丹尼在短暫的陪伴歲月裡,給1900留下的都是美好和樂觀的人生觀。以至於他從來不懂人間險惡,不因被拋棄的人生而怨恨、自卑。正是如此,他的音樂才能如此令人神往,至善至美至純,不沾一絲一毫人間煙火。

《海上鋼琴師》劇照

情景二:1900唯一心動的女孩,只此一眼,便確定一生摯愛。他小心翼翼地把期望寄托在他第一張也是唯一的唱片。他在女孩的身後躊躇徘徊 ,卻始終不敢靠近她表白。入夜,他偷偷跑到三等艙裡看女孩,熟睡中的她甜美而嫻靜,1900忍不住俯身想要親吻一下她的紅唇。女孩動了一下身子,他嚇得趕緊跑開躲起來。

這個影片中最浪漫的一幕,讓人們看到了愛情最初的模樣,含蓄而隱忍,痴迷、嚮往卻又不敢靠近,心潮暗湧,表面卻風平浪靜。

《海上鋼琴師》劇照

情景三:馬克斯冒著被樂器店大叔一槍打爆頭的危險,帶來那張曾被1900掰碎的唱片,來到即將要被炸毀的油輪上。在船上每一個角落裡一遍遍地播放,每放一次,他就焦急得淚流滿臉。他不敢想像,那個昔日的紳士、天才鋼琴家,最好的朋友和船一起炸碎的樣子。

他絕望地一步步走向船舺,突然,猛地一回頭,發現1900正坐在破爛的角落裡,突然喜極而泣,雙肩不停地顫抖著。

螢屏前的觀眾,哪怕是平時最剛強的大男人也被感動得熱淚盈眶。馬克斯和1900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一個追求世俗的繁華,一個脫俗寡歡,但他們卻是彼此最貼心的知己。沒有任何語言和行動的渲染,只在每一個追隨和無條件支持、保護的本能裡,演繹著撼人心扉的真摯友情。

《海上鋼琴師》劇照

(2)剖析人生真諦的隱喻臺詞

很多人都在質疑著名的鋼琴家1900是個虛幻的傳奇,不可想像一個從不接觸人群,眼界只停留在海上以及海岸的人能演繹出豐富、直抵人心的篇章。麥克斯回答說是的,其實,他一直在「旅行」每次去的都是不同的地方:

在倫敦的市中心;在穿越田園的列車上;在巨大火山的洞口;在世紀最大的教堂,數著石柱,抬頭看雕像的臉。

1900每每跟人閒聊,都會很詳細地描繪某一個地方的情景,比如:

昨晚我在一個美麗的國家,女人的頭髮有香氣,一切散著光,到處是老虎……

從不涉足,卻能神遊而至,從不下船,不染指世俗,卻能穿透繁雜世事。比許多身在其中的世人更能看清人世,找到自己的坐標,並堅持將美好延續,拋棄糟粕。

麥克斯勸1900下船時,他回答說:

陸地上的人夏天害怕冬天的到來,冬天害怕夏天的遲到,他們總是四處遊走,他們只想找到一個四季如春的地方,然而,卻錯過了很多美好,我並不羨慕他們。

導演借1900的口描繪了世人永不休止的一生,尋尋覓覓,畢生追逐,卻一路丟失。擁有越多,越想要追求簡單,而又不甘心放手,糾結半生,最終一無所獲。

麥克斯找到1900時,第一句話就是問他這些年是怎麼過的。他說:

演奏。即使沒有人跳舞,即使炸彈不斷落下,我一直都在演奏。然後船就到了這裡。

度過困境唯一可依靠的是來自於內心的堅強,以及堅持不渝的精神寄託。

為了吸引1900下船,麥克斯強裝笑臉,隱藏已靠典當小號度日的事實,向他描繪了一個美好的未來,一個可能永遠都成立不了的樂隊。

來吧,跟我一起下船,回頭再看船爆炸的煙火。有些時候必須這樣,回到起點,從頭開始。你絕對還沒有完蛋,只要你有一個好故事和一個願意聽故事的人……

夢想是支撐著一個人走下去的力量,但是永遠也別忘了,通往羅馬的道路千萬條,路的旁邊還有路,一條走不通了就換另外一條,不要在一個阻礙中浪費大好時光。

而1900卻告訴他:

那個世界,根本看不盡頭,拜託,能不能讓我看到它的盡頭?阻止我的不是能看到的東西,而是我不能看到的東西。城市不斷漫延,包括一切,但是沒有盡頭,到底在哪裡是這一切的盡頭?

人類最大的恐懼,來源於未知。擁有足夠掌握現實的能力,人生才牢牢握在手心裡。內心的空白越大,知識越匱乏帶來的是認知局限,就像一條永遠也看不到盡頭的大船,用腳度量過的地方才是一個人所能抵達的前方。

你看這些街道,千萬條,你怎麼知道該選擇哪一條?一個女人,一棟房子,一塊自己的土地,一片看到的風景,一種死亡方式,整個世界的重量壓在你身上,而你根本不知道盡頭在哪裡。

我出生這條船上,世界從我身邊經過,可是每次航程只有兩千人,這裡也有人們的夢想,可夢想範圍也在船頭和船尾之間,你可以盡情表達歡樂,但一定是有限的。

陸地對我來說是一艘太大的船,太美麗的女人,太漫長的航程,太濃鬱的香水,它是一段我不知道怎麼演奏的音樂。我無法離開這艘船,大不了,我可以離開自己的生命。

故事的結局是悲壯的,但卻讓我們看到了擰巴的人生,1900的厭世究竟是因為他從不曾入世,還是旁觀者清,早已看透人生,所以才要堅持自己的人生,局限在這條船上,隨之滅亡?

誰也無法抨擊1900,不能說他的堅持是愚昧的,恰恰相反,正因為他一直堅持著自己的人生,雖然短暫,但是足夠璀璨。

《海上鋼琴師》劇照

(3)記錄時代變遷的隱線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義大利動蕩不安,法國和西班牙爭奪亞平寧半島鬥爭,導致義大利持續數十年處於戰亂時期。直到復興運動過後,義大利才慢慢歸於和平。長年的戰亂導致義大利經濟蕭條,民不聊生,大批難民紛紛向阿根廷、加拿大、美國等國家逃難,尤其是美國,是大批難民的理想烏託邦。

故事安排在這1900年新世紀的第一年,以義大利大移民作時代背景,從側面記錄了歷史的一個縮影。透過主人公在油輪上觀察的眾生相,以及對世事的剖析,展現時代的弊端,每個人都是被歷史潮流裹挾的一粒沙子,無法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

影片中那時而若隱若現在油輪前方的自由女神頭像,看似一個不經意的鏡頭,實則直指美國當時的經濟危機,暗喻了一批又一批逃難到美國的人民,滿懷熱血踏上這片土地後,必將面臨著艱難的生活境地。美國,並不是難民的理想烏託邦,而是一個幻想。

《海上鋼琴師》劇照

歐美大部分國家在1900年前後,由於資本主義發展過快,為了生存,出現了惡劣的資源爭搶,導致殖民戰爭、經濟危機陸續爆發,世界處於水深火熱中,民不聊生。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海上鋼琴家始終認為油輪才是他的理想安身之地,憂傷著一批批滿懷希望從油輪奔向新國土的移民。因為他知道,他們必定逃脫不了夢想破碎的命運。

夏天時害怕冬天的到來,冬天又擔心夏天的遲到

越是不安,靈魂越是找不到一處可安放的地方,一切讓你喜悅的東西都是來自於心底,真正的烏託邦只在內心。

除了濃霧中自由女神的頭像,鋼琴家1900的觀點外還有兩條隱線,直擊資本主義文。一條是,自稱「爵士樂發明者」的傑瑞高調挑戰1900,他的言行散發著銅臭味,毫無藝術可言,令人從中窺見資本主義追名逐利的根本。

另外一 於是,1900和傑瑞的PK戰過後,唱片公司在他身上發現了巨大的財富價值,於是便上船要求給他錄製唱片,賣到世界各地,獲取大筆財富。而1900卻把唱片拿走,想要送給心儀的姑娘。

在戰亂年代,人人不顧一切求生存 ,唯有鋼琴家1900仍然堅持最純真的藝術,堅守著內心深處對真善美的追求。在一眼看不到盡頭的戰亂生活裡,1900的堅持便是他自我救贖的最好方式,對藝術純真的堅守就是他的人間烏託邦。

小結:

作家李笑來有一句名言:浪費生命、虛度年華的人,拼命想控制自己完全不能控制的,卻在自己真正能掌控的地方徹底失控。

人人都能在這句話中找到自己某個時刻的影子,追求太多,往往失去得越多。鋼琴家1900之所以打動無數觀眾的心,成為流傳於世的經典,是因為他堅持了我們不敢堅持的一切,放棄了我們沒有勇氣放棄的欲望。他的堅持是他自己的烏託邦,他的故事將激勵著無數人從中受到啟發,從而找到自己的人間烏託邦。

相關焦點

  • 《海上鋼琴師》
    --至死方休---海上鋼琴師影評)我們無處安放的孤獨《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一半是在初中音樂課上看的一半是回了家看的,音樂老師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感受1900在那個鬥琴的經典片段的完美演奏,而我卻被這部電影還有1900吸引了。從小我們接受的教育都是,如果我們不能改變環境那就去適應環境。
  • 《海上鋼琴師》:你只是來人間遊戲一場,卻有人看見了太陽
    近期《海上鋼琴師》在國內重映,我第一時間跑去電影院又重溫了一遍。這部電影一直是我必看名錄裡的座上客,是我時不時拿出來聆聽的老唱片。我熟悉它每一個場景,每一幀畫面,我反覆品味每一句詩歌般的臺詞,我情不自禁為它潸然淚下。我跟隨多情的導演一起回到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穿過歐洲街頭登上維吉尼亞號。
  • 《海上鋼琴師》——漂浮在大海上的音樂烏託邦
    第一次看這個片子是初二的一個寒假,在舅舅家用MP4看的,說實話,那個寒假我看了人生中目前覺得最好的兩部電影,一部是《肖申克的救贖》,另一部就是《海上鋼琴師》。對他來說,音樂即是他的一切,在三等艙才會演奏自己音樂的1900。那個能夠即興彈奏任何類型曲子的1900。與生俱來的觀察能力在分析人物那節實在過於精彩。不得不佩服導演的想像力與音樂認知水平。
  • 堅持自己的信仰——《海上鋼琴師》影評
    最近,新版的《海上鋼琴師》上映了,穩居口碑榜第一,並頻頻登上微博熱搜。找了個機會,去看了一遍,感觸頗深。影片剛開始,展現了那個年代的船上就有著鮮明的階級區分。貴族們穿著鮮亮的衣服,出席宴會,跳舞、唱歌。而那裡二等、三等艙的人都沒有資格踏入。
  • 《海上鋼琴師》不妨活成異類,異類不是貶義詞,而是靈魂的救贖
    -----天才鋼琴師 1900《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是在豆瓣裡評分高達9.3分的電影,讓每一個人看完之後都久久不能忘懷,這部電影沒有特效,也沒有燒腦的劇情,但卻能讓你每看一遍都會有新的感悟。《海上鋼琴師》主要講的是一位天才海上鋼琴師1900的故事,他是一名孤兒,被親生父母遺棄在船上,但他從小就對鋼琴有著無與倫比的天賦,他是少有的鋼琴天才,受眾人追捧,但卻也是不折不扣的異類,在他的世界裡只有那臺鋼琴,也因此總讓他顯得與眾人格格不入。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名令他心動的女生,在此時這位天才鋼琴師會如何選擇呢?他是下船,去融入群體,還是留在船上,承受終身孤獨?
  • 經典電影《海上鋼琴師》
    在生活中,一定會有那麼幾部電影,讓你欲言又止,不知道該如何下筆,《海上鋼琴師》就是其中一部。這一部義大利電影《海上鋼琴師》,毫無疑問,她是一部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經典。它不像《肖申克的救贖》一樣震撼,直衝人的心底、不像《阿甘自傳》一樣勵志,讓人熱血沸騰,它更多的時候像一杯酒,甘醇苦澀、回味無窮,你不知道該如何形容這種感覺,感慨萬千卻不知從何說起,可就是忍不住會去想。
  • 看懂了《海上鋼琴師》,也就看懂了音樂電影
    11月25日,銀幕音樂巨作《海上鋼琴師》首映21年後在中國大陸重映,這部經典中的經典為無數人所喜愛和敬仰,在豆瓣電影Top250中排名13,本次重映對音樂電影愛好者來說不容錯過。海上鋼琴師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以至於能在電影史上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
  • 電影《海上鋼琴師》,爆炸聲將他和他的音樂烏託邦,無聲的蓋住了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電影《海上鋼琴師》,在我看來,1990的精神世界,他在船上彈著對世界對他人的理解,可誰又來明白他呢,一顆對外界無盡感到害怕膽怯的心。忘記不了後半段,他在商業錄音時候,在輪船的圓形窗戶,看到甲板上的她,他心動了,由心而動的彈奏,被刻進了盤,當他聽到機器播放他自己的時候,他感到不可控。
  • 豆瓣電影top250幕後的故事-top11《海上鋼琴師》
    從我看的部分來說,船上的世界對於1900來說,就是一個烏託邦的世界,他的世界裡只剩下了鋼琴和音樂。 既然沒看過就沒有對內容的發言權,我就還是寫寫《海上鋼琴師》你可能不知道的幕後故事。
  • 豆瓣電影top250幕後的故事--top11《海上鋼琴師》
    從我看的部分來說,船上的世界對於1900來說,就是一個烏託邦的世界,他的世界裡只剩下了鋼琴和音樂。既然沒看過就沒有對內容的發言權,我就還是寫寫《海上鋼琴師《海上鋼琴師》在中國被奉為人生聖經,但是在歐美的口碑卻兩極分化,甚至要跌出IMDB top250。3.電影是根據巴裡克的劇本《1900:獨白》改變拍攝的,雖是虛構的故事,裡面卻有很多真實存在的情節。比如電影中和1900鬥琴的那位黑人兄弟,說Jazz是自己發明的。
  • 堅守自己的精神家園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海上鋼琴師》,第一次看見這個電影名字,內心是毫無波瀾的,就如同一個相貌平平穿著樸實的人走在人潮攢動的街頭那般毫不起眼。故事發生在1900年的「海上」,主人公是一位「鋼琴師」,他叫「1900」,之所以有一個這麼奇葩的名字,都是因為他父母,生下了他,順手也就扔下了他。他被船上一個水手收養,由於不知道他的名字,所以按年代給他取名。雖然命途多舛,但1900從小鋼琴天賦出眾,長大後就聲名顯赫,別人都勸他下船,到外面的花花世界去掙大錢。但1900堅持不下船,甚至不惜錯過自己一生中一段美好的愛情。
  • 一部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經典電影《海上鋼琴師》
    這次給大家推薦的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的一部義大利電影《海上鋼琴師》,毫無疑問,她是一部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經典。它不像《肖申克的救贖》一樣震撼,直衝人的心底、不像《阿甘自傳》一樣勵志,讓人熱血沸騰,它更多的時候像一杯酒,甘醇苦澀、回味無窮,你不知道該如何形容這種感覺,感慨萬千卻不知從何說起,可就是忍不住會去想。她的故事其實很簡單,講的只是個不知是否真實存在過的鋼琴天才,一生都不肯下船,為此寧願與船共付一炬的傳奇故事。
  • 聊電影《海上鋼琴師》
    海上鋼琴師全球矚目的經典電影《海上鋼琴師》4K修復版即將於11月15日登陸全國院線,這艘由著名導演朱塞佩·託納託雷一手締造的影史傳奇巨輪,再次拉響啟航的汽笛,展現蒂姆·羅斯飾演的鋼琴天才的一生。01回歸作為世界電影史殿堂級的經典之作,《海上鋼琴師》講述了一個被命名為「1900」的棄嬰在一艘遠洋客輪上與鋼琴結緣,成為鋼琴大師的傳奇故事。
  • 草根評《海上鋼琴師》:畫質提升 經典再現
    我還很羨慕他,能夠窮其一生堅持自己,這就是自由的極致啊。好多人都說,天才是孤獨的,從出生到死亡,1900都沒有離開大船,他一直在用心去觀察人間百態,繼而化作美妙的音符,最終因為「預支的未知煩惱和恐慌」沒有去追隨那個女孩兒。突然想到梵谷, 1900也如此,雖然最後陪伴他的是破敗和幾百噸炸藥,但他那雙孤單的手已經跟音樂融為一體,當他們最後一眼打量這個世界時,眼裡只有星空沒有人世。
  • 經典電影之海上鋼琴師,一個浪漫的烏託邦
    海上鋼琴師就是一部很理想化很浪漫的一部傑作,它甚至沒有一個嚴格意義上的女主角卻被人們稱為浪漫的電影。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來分析一下這部傑作。1900年,Virginian號豪華郵輪上,一個孤兒被遺棄在頭等艙,由船上的水手撫養長大,取名1900。
  • 《海上鋼琴師》我們為什麼要守住自己的初心?
    .寧願一生孤獨,我不願隨波逐流3.阻止了我的腳步的,並不是我所看見的東西,而是我所無法看見的那些東西4.別人刻意隱瞞的事,有時候並不是想害你,往往他們瞞住你反而是為了保護你,所以最好不要深究5.連綿不絕的城市,什麼都有,除了盡頭,沒有盡頭我和大部分觀眾一樣在看完電影《海上鋼琴師
  • 《海上鋼琴師》為何經典?
    沒錯,《海上鋼琴師》。我第一次看《海上鋼琴師》是十年以前,在我初中的音樂課上。那時我的音樂老師先放出了整部電影最抓人的部分,也就是鬥琴之後,我第一次有幸看到了《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可那時的我還年輕,還看不懂。那時的我不知江湖深淺,不知人心險惡,滿腦子都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 《海上鋼琴師》爵士樂與時代
    在《海上鋼琴師》的結尾,1990選擇與巨輪一起粉身碎骨。大多數的觀眾認為這是一場天才的自我毀滅。而這艘漂泊在海上的蒸汽巨輪正是象徵著二十世紀初那個移民狂潮下的「大航海時代」。而劇中的1990則象徵著「爵士樂」的存在,在那個爵士樂沒落的年代。
  • 「海上鋼琴師」再演音樂片,《名字之歌》悲愴唱響
    不同於《鋼琴師》中血淋淋的展現,今天要介紹的《名字之歌》,是一個猶太音樂家內心尋求信仰和救贖的故事。《名字之歌》的另一大亮點,是扮演成年馬丁的演員,同時也是曾經扮演《海上鋼琴師》中1900的蒂姆·羅斯。
  • 《海上鋼琴師》:喚醒萎縮在人們心靈深處的高貴
    答:其實,生活可以是簡單的,簡單的生活中也充滿樂趣,也充滿意義——像電影《海上鋼琴師》中的主人公可是,也有人說像1900的人生,不應該是我們追求的,一輩子守著一臺鋼琴(它代表生命中的堅持,甚至可能代表人生的意義),最終也沒啥好結果。是的,他說得也對,但別忘了,《海上鋼琴師》只是一部電影,它令我們的靈魂震顫,也陷入深深的思緒中。它在反問你,難道被無窮無盡的欲望追逐著是好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