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下網商記者 李丹超
摘要:來自中國的「超級英雄」,拯救世界的武器是家裡的縫紉機。
過去的56天,縫紉女工尹妹朝八晚十縫製防護服,生產車間就是自己家的客廳。
她上班的工廠接到了向海外出口防護服的緊急訂單。但工人散在各地,廠裡還沒復工,她的老闆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把生產線「拆整為零」,分別打包寄到安徽、江西、四川、貴州等全國十多個省,讓女工們把各自的家改裝成了生產車間。
這是一單兩萬件防護服的緊急訂單。接單的是一家河南防護服企業,但產能不足,因此在阿里巴巴1688平臺把任務分發了出去。過去的一個多月,在1688雲供應鏈工廠平臺上,對接的此類產能共享訂單超過500萬,平均每天有上萬家工廠在線共享產能。
尹妹的老闆,就是那個想出拆了生產線寄到工人家裡「雲組裝」創意的廠主,福建泉州飛天象戶外用品有限公司的工廠主張小斌說:3月前,他們還在忙著「救中國」,3月後,他們要開始「救世界」了。
(小標1)散在十多個省的「雲生產線」
因為疫情,尹妹以為今年可能會在家裡多待一陣,但她沒有想到,大年初三,泉州的老闆會著急上火地說要給她寄縫紉機。
一件防護服的製作大約需要十來個步驟,縫紉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程序。數以萬計的防護服背後,需要大量的熟練工。近日,中國政府已經宣布向83個國家以及世衛組織、非盟等國際和地區組織提供緊急援助。這註定是一場只有中國女工才能完成的接力賽。
900公裡的路,貨車足足走了5天。初八晚上,尹妹夫妻倆借了鄰居的汽油三輪車上縣城,運回一臺縫紉機、一臺鎖邊機和幾袋子裁好的布料,堆在了十多平的客廳裡。
老闆只說有一批防護服要趕,至於縫製防護服的特殊要求,電話裡還說不清楚,得靠女工們自己研究。那天,尹妹打開白色樣衣看了很久,然後用手機搜索「防護服」,網上的圖片很多,但可以提供的縫製說明不多,她邊看邊學,縫製第一件防護服,到試穿確認無誤,已經用時一個半小時。
(圖說:過去的56天,尹妹就坐在家裡這臺縫紉機前縫製防護服)
除了尹妹,老闆張小斌還拆解20多臺縫紉機和鎖邊機,寄給了散在全國各地的20多位熟練女工。同時寄出的還有裁剪好的原輔料,最終橫跨全國十多個省,「雲組裝」成了一條緊急生產線。
(圖說:張小斌的部分工人已經回到工廠)
接下來的20多天裡,尹妹就在家鄉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五裡鄉的一間民房裡,加上丈夫組成一個「二人車間」朝八晚十運作,她負責縫紉、丈夫幫打下手,完成了500多件防護服。這500多件防護服,有的留在了中國,有的去了日本、韓國、美國。
(小標2)「成不了楊超越,但我給南非總統做過口罩」
2萬件民用防護服訂單完成之後,張小斌信心大增,甚至在網店廣發「求訂單」信息,證明實力。這家本是做戶外童裝的外貿企業,近來接到的境外防護服詢單量多達50萬件。
工信部在3月5日就向國內防護服工廠發出倡議,鼓勵國內防護服的生產企業積極對接國外需求,按相應標準規範生產出口,為全球共同抗擊疫情做出貢獻。
(圖說:海外疫情爆發後,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緊缺)
中國援意專家組組長裘雲慶26日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說,義大利當地醫療資源緊缺,一套防護服就像「奢侈品」;據《每日郵報》26日報導,美國紐約曼哈頓西奈山醫院,此前因醫療物資短缺,醫護人員不得不用垃圾袋當防護服。
遼寧瀋陽鐵西經濟開發區一家做無紡布袋的工廠倉庫裡,堆放了附近幾家工廠生產的幾萬件防護服。
疫情發生後,這家叫「瀋陽伊然包裝製品有限公司」的工廠轉做醫用一級防護服和口罩,因為接到不少來自阿里巴巴國內和國際站的訂單,當地做醫用物資的中小工廠便都找上門來。這讓「伊然」獲得強大的貨源調動能力,遇到大的訂單,工廠主王萍萍群裡一聲吼,幾家一合計產量就出來了。
王萍萍回憶,防護服車間最「鼎盛」的時候,周邊服裝廠均派出熟練女工,70多個女工和她們的縫紉機、原料「攻陷」整個廠房,一天最多能做15000件。由於每個人都裝備了防護帽、口罩和防護服,乍一眼望去,飄逸的布料搭配女工們飛速移動的手腳,像極了武林爭霸現場。
瀋陽姑娘美琪就在其中。作為女工中難得的90後,縫紉工齡一年半,美琪的入選在很多人的意料之外。畢竟縫紉是製作防護服不可缺少的程序,對於熟練程度有近乎嚴苛的要求。
趕工的時候,美琪精神高度集中,一天下來腰酸得要命。但偷懶是絕對不敢的,車間裡每天都在優勝劣汰,有人來有人走,決定自己命運的就靠手裡的活了,「有幾個姐妹為了趕進度,甚至穿著尿不溼坐上一天」。
美琪喜歡刷微博、看抖音,關注新聞和八卦。4年前,歌手楊超越和美琪曾共用著同一個身份「縫紉女工」,美琪的手機屏保也一度用著這個「逆襲錦鯉」的圖片。
「成不了楊超越,但我給南非總統做過口罩。」3月24日,女工們在一起幫忙檢測一批口罩,一個500萬隻口罩的訂單,由瀋陽當地4家工廠耗時3天合作完工,運送目的地是南非。
(小標3)頂起時代的「一座山」
張小斌的女工們仍然大部分沒有回到工廠,但這絲毫不影響他的工廠滿負荷運轉,他決定繼續啟用分散各地的20多臺縫紉機。
尹妹已經接到了準備接活的電話,她和丈夫保持著朝八晚十的工作節奏。在尹妹眼裡,所有紡織品在經歷最初的「新鮮期」後,都演變成了布和機器的摩挲、計件和收入的變現。
當我問尹妹是否知道縫製的一些防護服要去國外時,她雖不清楚卻也不感到吃驚,只說了句:我做的貨比我先出國了。
(圖說:中國援意專家組組長裘雲慶進入病房前,在防護服背後寫上「義大利,加油!」)
20歲左右學習縫紉技藝,從農業社會掙脫,闖入城市的大門,這是女工尹妹和美琪,也幾乎是中國所有縫紉女工的畫像。莫言的《自在獨行》中說「人如螻蟻,渺小而無力,如何才能過好一生?」
尹妹和美琪們並不知道,時代的一粒沙落在個人身上時,她們作為最基礎的一環,頂起的是一座山。
這並不是中國女工第一次出現在馳援世界的戰隊中。
2018年春天,中國女工縫製的100個兩米高「狼仔」,登上了世界盃的開幕式;2019年春天,中國女工縫製的8000個透明書包,送去了斯裡蘭卡校園參與防恐;2019年秋天,中國女工縫製的5050個足球,走進了難民營孩子們的露天球場。
(圖說:杭州一企業車間,制傘縫紉女工「跨界」做防護服)
面對世界級的供應不足,中國工廠藉助大數據將產能集合、量化、轉移,阿里1688打造的線上供應鏈成數字新基建。
尹妹決定等兩個孩子開學了再回工廠,她已經在工廠住了20多年了。反正機器就在家裡擺著,老公跟她組隊幹活,收入多的時候一個月能有12000多元。尹妹不常看新聞,對於疫情數字的變化並不敏感,但看到電視上穿防護服的畫面她有時候也會想:裡面會不會有自己縫的那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