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嫂》雜誌為您推薦溫暖故事
今天是抗美援朝紀念日。70年前,由中華優秀兒女組成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肩負著人民的重託、民族的期望,高舉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旗幟,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發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歷經兩年零9個月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
在那段艱苦的歲月裡,志願軍戰士被譽為「最可愛的人」,他們之間的戰友情也情深似海。如今,當年英姿勃發的戰士已是耄耋之年,但他們結下的兄弟情、姐妹情並未淡卻,時時牽動人心。本文講述一段戰場「姐妹情」——程秀華與王月眉自1953年朝鮮分別後,就沒見過面,後來又失去了聯繫。年已85歲的程秀華經常拿出老照片,思念有過救命之恩的「好姐姐」王月眉,只知道她今年91歲,曾經的工作單位是石家莊市交通局……
歡迎大家轉發並提供線索(可在留言區留言,或致電《軍嫂》雜誌社客服號碼15120083819),一起助力完成她尋找戰友的心願。
1950年11月,程秀華(右)與妹妹程秀英入朝合影
在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仙女鎮的一套普通民居裡,今年85歲高齡的程秀華健康、開朗,與一般耄耋老人不同的是,她曾是一位參加過抗美援朝的女兵。談起朝鮮戰場的那段歲月,她提得最多的是一個人:戰友、恩人、好姐姐王月眉。
救命之恩
程秀華祖籍浙江平湖,1949年底跟隨父母到河北石家莊定居,第二年應徵入伍,進入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團三團。她當年15歲,與大她6歲的王月眉成為戰友,一起學習鐵路建造技術。1950年11月,兵團轉到遼寧瀋陽參加軍事集訓,訓練的主要內容是如何一隻腳踩住巨大的輪胎快速上、下卡車,如何躲避飛機轟炸保護自己,等等。不久,整個兵團被「悶罐車」載著,連夜跨過鴨綠江。
下了「悶罐車」,戰士們分坐卡車開往前線。卡車車廂裡只有左右兩排長條凳,女兵全部坐下後,才輪到男兵,大部分人直接坐在廂鬥裡。不知走了多久,天亮了,但他們感覺不到,因為車廂上面用油氈遮擋著。突然,敵機呼嘯而來,隨即是遠遠近近的爆炸聲。
卡車停下了,戰友們迅速撤離卡車。只有程秀華坐著不動,沒有任何反應。王月眉一把拉起她,說:「快跑啊!」她這才懵懵懂懂跟著跳下卡車,拼命往山坡跑,看見一塊窪地,連忙滾進去。剛藏好,就聽見身後又一架敵機呼嘯而來,一顆炸彈在車廂爆炸,正是大家剛剛乘坐的那輛。事後才知道,他們連隊有一名戰士不幸犧牲,兩人受傷。
1953年,程秀華(右)與好戰友王月眉在朝鮮留影
並肩戰鬥
程秀華和王月眉被編入衛生連,兩人在一起工作、生活。王月眉懂得多,處處像大姐姐一樣照顧著她。
連隊住防空洞,每個洞只有十幾平方米,圍著山腳一圈建了多個。病床是在地上挖出的一個個長方形,衛生員要給傷病員換藥、餵水、餵飯。洞與洞之間,間隔幾米或十幾米,靠低矮的洞穴互通,只能彎腰走來走去。衛生員有一間單獨的「起居室」,也是睡在地面挖出的「床」。冬天很冷,王月眉教會程秀華對抗寒冷的一招:睡覺時,被子一半墊著一半蓋著,儘量把自己裹得緊緊的。
住在防空洞裡,一天能吃一頓熱飯就非常幸福了。因為怕炊煙引來敵機轟炸,不敢生火做飯。很多時候,她們吃的是炒熟的乾麵粉、壓縮餅乾。餓了,就從乾糧袋裡抓一把放嘴裡,幹嚼乾咽;渴了,抓一把雪塞進嘴裡。有時候,後方會運來給養,每人分一盒罐頭——那是難得的美食,不管天氣多冷,打開就吃。
防空洞裡陰暗、潮溼、悶氣,人需要偶爾走出去透氣。程秀華和王月眉總是一起行動。白天,她們要時時提防敵機,聽聲音、看空中,確保沒有敵機才能出去。晚上走出防空洞,周圍黑咕隆咚,她們便坐在山坡上,看星星,看遠方,互訴心裡話。程秀華怕黑,她像影子一樣跟著王月眉,她覺得王月眉就是一座安全的靠山。
王月眉把程秀華當作小妹妹對待,無論多麼艱苦,都幫助、鼓勵她。她們一心只想著好好護理傷病員,早日迎來勝利的那一天。軍人的友誼,經過戰火的洗鍊之後,相互間的深情不亞於手足之親。
1953年,戰爭慢慢停息,鐵道兵團繼續留下來,幫助朝鮮戰後重建。傷病員少了,衛生員也相應減少。程秀華被調到團部做化驗員,王月眉仍在連隊當衛生員。1953年底,王月眉因為需要治病,提前回國。程秀華既高興又傷心。高興的是,好姐姐可以回國醫治長期困擾她的病;傷心的是,生死姐妹要分離,再見面不知是什麼時候。想來想去,程秀華把剛買不久的手錶送給了王月眉。那是她託人從國內買來,瑞士產的「英納格」。
王月眉回國後,很快治好了病,後轉業被安排到石家莊交通部門工作。
渴望相見
1955年1月,程秀華從朝鮮回到祖國,隨部隊到江西參加集訓,為退役做準備。在此之前,程秀華的父親因工作調動,帶著一家人離開河北石家莊,到江蘇南京定居。1955年4月,程秀華復員到南京,並繼續讀書。1956年,程秀華考取南京醫士學校(現已併入江蘇大學)。
分別的近70年間,程秀華和王月眉一直沒有機會見面,但有一段時間她們保持通信,時而信裡還會夾寄照片。
程秀華家裡,保存著一本老相冊,裡面有王月眉及其家人的許多照片。1964年11月,程秀華的第一個孩子出生,寫信告訴王月眉。沒多久,王月眉寄來兩塊花布,說是給孩子做衣服。後來,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兩人斷了書信往來。
王月眉若在世的話,今年也91歲了。程秀華說,她想找到王月眉,想坐飛機去看看有過救命之恩的好戰友、好姐姐。
2018年,程秀華與丈夫王仕文在江蘇鎮江旅遊
(本文刊登於《軍嫂》2020年第10期,圖片由作者提供)
編輯:張建動
製作:崔馨月
「軍嫂微平臺」(junsaozazhi)為《軍嫂》雜誌社唯一官方微信公眾號,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歡迎投稿(010-66983834、528152233@qq.com)和訂閱(010-53636722、QQ528176633)。如需轉載《軍嫂》雜誌原創作品,請與我社聯繫
最美期刊、最美《軍嫂》
讓我們因共同的軍旅情懷一起營造溫暖的精神家園
原標題:《抗美援朝紀念日丨85歲老兵難忘朝鮮戰場姊妹情——好姐姐,你在哪裡?》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