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浙某部老兵謝元學:「我有經驗,讓我上!」

2020-12-27 杭州網

22年前,他在湖北荊州抗洪

22年後,他在江西九江再戰抗洪一線 

浙江日報訊 「堤壩長時間浸泡在水裡,容易引發滲水險情。別看這個泡泉(滲漏點)很小,時間一長泥土就會被洪水掏空,必須及時封堵!」7月18日上午,江西省九江市彭澤縣棉船鎮環島大堤上,駐浙某部勤務保障營「黨員突擊隊」8名成員正在排查險情。隊伍裡大多是00後、95後的小夥子,帶頭那位年紀稍大,兩鬢斑白、右臂戴著「黨員突擊隊」袖章,在人群中格外顯眼。他是修理一連一級軍士長、修理分隊隊長謝元學。

這位70後不簡單。1998年夏天,當時年僅23歲、黨齡兩個月的他,與戰友們奮戰在湖北省荊州市的抗洪一線。22年後,45歲的謝元學奔赴九江市彭澤縣,再戰洪水。

7月13日下午,駐浙某部接到前往九江市抗洪的命令。連隊指導員在安排人員名單時,原計劃讓謝元學留守後方。

謝元學坐不住了,主動找到指導員說:「人民有難、九江告急,我怎能縮在後方?我參加過1998年抗洪,有經驗,讓我上!」最終,指導員決定將他的名字添加在名單上。

星夜行軍10個小時,部隊抵達棉船鎮。這是長江下遊的一個島鎮,四面環水。受領任務後,謝元學跳入齊腰深的水渠溝壑,與年輕戰士一同鏟沙土、背沙袋、清淤泥、固堤壩,拼勁一點不減當年。

7月17日早晨,接到處置「防洪大堤下自來水管爆裂」的指令後,謝元學放下吃了一半的早飯,匆匆趕赴現場。到達時,水正不停地往外流,泥土溼了一大片。「大堤外面就是長江,要及時控制險情。」謝元學帶著戰士們用鐵鍬、鐵鎬挖開泥土,在接近水管處徒手挖,終於將這根存在隱患的水管順利更換。

利用空餘時間,謝元學還會結合1998年抗洪經歷,給全營官兵上課,幫助他們掌握滲水、管湧、漏洞、滑坡、裂縫等險情的識別和處置方法。

相關焦點

  • 我駐緬大使館哀悼遠徵軍老兵逝世
    【環球時報-環球網駐緬甸特約記者 辛木】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在緬遠徵軍老兵李光鈿老先生於15日凌晨去世,中國駐緬甸大使館將通過敬送花圈等方式表示哀悼。多年來,中國駐緬甸大使館一直通過多種方式關心在緬遠徵軍老兵生活,每年春節前夕會向健在遠徵軍老兵增送慰問金。2019年11月20日,陳海大使在密支那出席活動時還專程看望李光鈿,並在李光鈿百歲壽辰時通過視頻向其送去祝福。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大使館還向在緬遠徵軍老兵後裔聯誼會贈送口罩等防疫物資。
  • 庫爾勒:冬至餃飄香 情暖老兵心
    12月20日,老兵、志願者和部隊官兵展示包好的餃子。  天山網訊(記者廖軍攝影報導)12月21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12月20日,庫爾勒綠絲帶環保志願服務隊聯合駐庫某部、庫爾勒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邀請王成幫、陳伯壽等20位老兵共度冬至。  當日一大早,庫爾勒綠絲帶環保志願服務隊志願者就採購了羊肉、韭菜、芹菜、雞蛋等。在駐庫某部食堂,大家歡聚一堂,有的和面,有的剁餡,有的擀皮……一派忙碌景象。  11時許,20位老兵陸續來到駐庫某部,參觀現代軍營,回憶軍旅生涯。
  • 戰略支援部隊駐川某部紮實開展基層黨支部書記集訓側記
    建強基層書記隊伍,夯實基層戰鬥堡壘——戰略支援部隊駐川某部紮實開展基層黨支部書記集訓側記為此,戰略支援部隊駐川某部結合新頒布的《軍隊黨的建設條例》,集中8個半天時間,採取專題授課、視頻輔導、研討交流、理論測試、心得分享等方式,紮實開展基層黨支部書記集訓。
  • 盧正雄:一位駐村「老兵」的為民情懷
    他就是今年桃江縣委組織部派往該村的黨組織「第一書記」、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盧正雄。 團結班子 讓幹事勁頭鼓起來「沒有一支有凝聚力、執行力、戰鬥力的村幹部隊伍,我們的各項工作就不可能出成效。」這是盧正雄從事多年駐村工作的經驗之談。
  • 駐香港部隊:陸海空三軍退伍老兵告別軍旗
    日前,駐香港部隊舉行冬季退伍老兵向軍旗告別儀式,陸海空三軍滿服役期戰士面向軍旗,行最後一次軍禮 。 香港義務植樹和獻血、慰問長者和探訪幼稚園等社會公益活動,以及香港青少年軍事夏令營、大學生軍事生活體驗營、軍營開放、軍事演習、海空巡邏等各類大項活動中都有他們的身影。他們高標準完成每項任務,為香港繁榮穩定作出突出貢獻,受到特區政府和市民的廣泛讚譽,用實際行動展現了人民解放軍威武之師、文明之師的良好形象 。
  • 國家記憶 有您一份:我與新一軍抗戰老兵尤廣才的忘年交
    這次令人難忘的活動事後僅僅在黃埔軍校網和成都地方報紙上被報導,尤老和我都不曾想到,接下來的一年裡,眾多主流媒體包括電視、報章雜誌紛紛將目光聚焦這位健在的遠徵軍老兵,尤廣才的名字迅速被關注遠徵軍抗戰史的人們熟知。歷史本應給予的殊榮,並不會因為它的姍姍來遲而退去光彩,反而會日漸光亮。
  • 新疆絲路書畫院走進駐烏某部開展「文化潤疆」活動
    「開展文化潤疆,共建平安鐵路」慶烏鐵安全運行萬天暨迎新年聯誼,在西站駐烏某部會議室舉行。  在新年臨之際,新疆絲路書畫院來到駐烏某部護路民兵駐地開展文化潤疆「書畫進軍營」慰問活動,共敘軍民魚水情深。書畫家們筆走龍蛇,巧使丹青,為官兵送上節日祝福,受到廣大官兵的熱烈歡迎。
  • 【麗江新聞快訊】王迎亞榮獲三等功榮譽,火箭軍駐景德鎮某部到玉龍...
    (來源:古城之窗)【點擊查看詳情】2、王迎亞榮獲三等功榮譽,火箭軍駐景德鎮某部到玉龍千裡送喜報!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軍人工作重要精神,大力推進「尊崇軍創」建設,弘揚擁軍優屬的光榮傳統,激發現役軍人在部隊安心服役,退役軍人安心工作,家屬全心全意支持子女投身軍隊和國防建設熱情,12月10日,火箭軍駐景德鎮某部到玉龍縣黎明鄉現役軍人王迎亞家中送去了「三等功」喜報。
  • 原創 | 駐港老兵黃一休
    黃一休是解放軍駐港部隊海軍老戰士,退伍後去杜拜混了幾年,在阿拉伯熱情的沙漠中烤得黑不溜秋回來爹媽都差點不認得。後來他又到深圳一家形象策劃公司做主持,就是企業開業啦慶典啦啥的請他去捧捧場,出場費市場價3000元左右,要是把氣氛整得熱火朝天讓主家廣為人知倍有面子,還有額外獎賞。
  • 駐廈部隊和武警官兵把廈門當作第二故鄉 積極投入地方搶險救災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第73集團軍、廈門警備區、駐廈海軍某部、武警廈門支隊等駐廈部隊和武警官兵,不忘人民軍隊為人民的使命,不忘廈門人民的深情厚愛,深深紮根廈門,讓擁政愛民之花開遍廈門的山山水水。  此外,武警廈門支隊、海軍駐廈某部官兵也迅速組織官兵到救災一線,與廈門人民一同創造了搶險救災、恢復生產生活的「廈門速度」,用實際行動展現了經濟特區「威武之師」「文明之師」的風採。  不僅如此,在幫扶地方工作、支持駐地教育發展等方面,駐廈部隊和武警官兵也用實際行動譜寫軍民魚水情的新時代讚歌。
  • 盧江:我的「老兵」情結
    我拍下的不只是照片—— 我拍下那些皺紋縱橫的臉頰,我想留住那臉頰上流過的淚淌過的血。 我拍下那些業已渾濁的眼睛,我想留住那眼睛裡映照的衝天炮火如血殘陽, 我拍下那些皴裂粗糙的手掌,我想留住那手掌扣動的復仇扳機刻下的戰友碑文。 我想留住的不只是故事——七年尋訪拍攝,千辛萬苦,言不能盡。
  • 武警常德支隊:退伍前老兵與戰友們分享趣事、經驗和感悟
    即將退伍的老兵走上講壇講述自己的軍旅故事。紅網時刻8月20日訊(通訊員 楊建雨 陳丞 鄒曉宇記者 陳宗昊)「把經驗寫在警銜中,把思念埋在胸標中,把榮譽頂在國徽上。」8月18日上午,武警常德支隊執勤二中隊開設「老兵講壇」,滿服役期的士兵走上講壇,向戰友們講述自己的軍旅生涯。
  • 厲害了我的老兵義務電影放映隊!5大國家級主流媒體重磅集中報導
    那晚劉成金失眠了:我一個老兵,還當過放映員,就不能為大山裡的鄉親們放幾場電影?  很快,劉成金聯繫了張顯龍、韓彥斌、朱中文、彭玉德、陳鳳久、趙雲吉、韓國璽等7名轉業老戰友。老兵們自掏腰包買放映設備,從電影公司租片,下鄉先是騎驢騎騾子,後是劉成金從自家「偷出」5萬塊錢買麵包車當「老兵電影大篷車」。
  • 看著這些老兵退伍畫面,不禁淚流滿面……
    >王小生是火箭軍某部退役四級軍士長一個在軍營奮鬥了16年的老兵讀著妻子的信,他哭了一夜信中,軍嫂韓文麗這樣對丈夫說——軍嫂韓文麗寫給丈夫王小生的信今日,我想對你說親愛的,別難過別哭泣,正如老兵們所說,你們的青春有穿軍裝的樣子,一生無悔。你踏實地一路努力,得到了大家的認可與信任,你無需抱憾,此生無悔! 今日,你是快樂的。早早的我們驅車百餘公裡去接你,從擁擠的人群中看到你的一剎那,我們的眼角噙著淚水。五姨和姨父、老同學們都趕過來接你。
  • 銀河喜訊丨大型公益電影《我是老兵》首映,駐站作家編劇顧保孜創作談
    當我接到北京鳳凰會要我寫《我是老兵》劇本時,正好看到解放軍報2016年初刊發的「寫給面臨脫下軍裝的30萬戰友」這篇文章。裡面有一句「你們的轉身,軍隊的轉型。」我記得很清楚。當我看到身邊許多戰友離開軍營時的依依不捨,讓我對「脫下軍裝就好比脫層皮」感受尤為深刻。其實我覺得對於軍人來說,軍裝不僅僅是一層皮膚,更是一種生存方式和思維方式。
  • 90歲老兵李天恩找回活著的「烈士」 一級英雄柴雲振鄉間埋名33年
    而寫下那條尋人啟事,找回英雄的,是另一位志願軍老兵,空降兵某軍原副師職研究員李天恩。10月21日,90歲的李天恩,向楚天都市報記者講述尋找柴雲振的故事,仍然難掩激動:「他一見到我,就不停地說,回家了!」
  • 承德94歲老兵張樹義:每天向國旗「敬禮」,已堅持30年
    在河北承德豐寧滿族自治縣王營鄉門營村西的公路旁有一條山溝,溝內植被茂密,猶如世外桃源,參加過抗美援朝的志願軍老兵張樹義就生活在這裡。老兵習慣「特殊」今年94歲的張樹義和他的四兒子張義春生活在一起。房前的西南角上,5米多高的旗杆上一面五星紅旗迎風飄揚。
  • 致老兵,我是否有了你的樣子
    致老兵,我是否有了你的樣子 又是一年退伍季 又是一年離別時
  • 「烈士」突然回歸,驚動了萬歲軍,老兵:「書裡把我寫『死』了」
    眼前的老人一定是志願軍老兵。但是,老兵接下來說的話卻讓謝幹事嚇了一跳。老兵說:「書上把我給『寫死』了,我叫李玉安,就是松骨峰的那個『烈士』李玉安。」現任的軍、師、團首長也非常激動,他們恭恭敬敬地向老兵立正敬禮,與他緊緊握手。年輕的團長還把李玉安請上了主席臺,向臺下端坐著的全團指戰員介紹道:「同志們,這位就是我們團的老英雄、松骨峰戰鬥活著的『烈士』李玉安同志!」頃刻間,會場上響起了暴風雨般熱烈的掌聲。
  • 我是當年的志願軍|老兵王仲權:哪裡有需要我就到哪裡去
    這個茶缸與老人相伴60多年,他不讓別人碰,也不捨得扔,他操著一口樂山方言,緩緩地說道:「這是我經歷的見證,看見它就像回到戰場上一樣」。 這位老人今年85歲,他是抗美援朝老兵王仲權。1953年,18歲的王仲權從四川樂山縣參軍,隨後跟隨所在部隊——中國人民志願軍第46軍133師獨立通信營奔赴抗美援朝前線,1957年4月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