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歌:麻黃連軺赤小豆,杏仁梓皮姜棗草,
瘀熱在裡兼表證,清洩溼熱透外邪。
方解:此方出自傷寒論263條,原文如下:傷寒瘀熱在裡,身必黃,麻黃連軺赤小豆湯主之。翻譯如下:傷寒裡有瘀熱,溼熱蘊結,使膽汁外溢,身體發黃,麻黃連軺赤小豆湯治療。我們來看看病因病機,本證是溼熱內蘊兼有表邪的證治。主要症狀有身目俱黃,小便黃少,腹脹,發熱惡寒,無汗,身癢,苔白或黃,脈浮數。本證也屬於陽黃範疇。我們再看看原方組成:麻黃二兩 連軺二兩 杏仁四十個 赤小豆一升 大棗十二枚 生梓白皮一升 生薑二兩 炙甘草二兩。從組方中我們可以看出麻黃、杏仁、甘草為三拗湯,針對外邪;生薑、大棗、甘草補中焦氣血,連軺、赤小豆、生梓白皮清洩溼熱退黃疸。故我們重點介紹下連軺、赤小豆、生梓白皮,據考證連軺即連翹根,神農本草經記載翹根味甘寒平。主下熱氣,益陰精,令人面說好,明目。久服輕身耐老。現在中藥學描述其味苦,性寒。歸肺、腎經。清熱,解毒,退黃。赤小豆主下水,排癰腫膿血。現代中藥學描述其甘、酸,平。歸心、小腸經,利水消腫,解毒排膿。生梓白皮神農本草經記載其主熱,去三蟲。現代中藥學描述其味苦,性寒。歸膽、胃經。清熱利溼,降逆止吐,殺蟲止癢。臨床應用時結合茵陳蒿湯與梔子柏皮湯互參。
好的,朋友們,今天就到這裡,如果覺得寫的不錯,就請關注我的公眾號,下面的二維碼掃描下就可以關注,您的關注是我寫作的動力;歡迎轉發,註明出處,不要忘記點在看哈。如有疑問,可以留言,歡迎來拍磚,坎哥有時間就會給你回復吆。圖片有些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予以刪除。
學點中醫,愛自己,愛家人,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