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是扶蘇嶽丈,為何還會不顧一切地幫胡亥登基?

2021-01-11 騰訊網

秦始皇做夢都想不到,自己最信任的兩個人會同時背叛他,將辛苦打拼下的江山交給胡亥,以至於秦朝迅速走下神壇。

如果說趙高是個陰謀家,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那麼李斯,一直被秦始皇所重用,並且他和扶蘇之間還是嶽丈關係,這麼親密的連接,為何還會讓李斯不顧一切的背叛秦始皇和扶蘇呢?

圖片:趙高與李斯密謀劇照

一、沙丘之變

秦始皇一生都在追尋長生不老,他不僅派出人馬去往各個地方尋求長生不老藥,一有空檔,自己也親自加入這個尋藥的隊伍,可惜的是,他至死都沒有得到長生不老藥。

在第五次外出巡遊之後,秦始皇再也沒有回到自己的皇宮,在沙丘就突發疾病,而且病情越來越嚴重,導致連支撐到皇宮的時間都沒有,眼看自己想要長生不老的願望這麼快就破滅了,秦始皇在最後關頭還是將自己的繼承人告訴給親信趙高,之後撒手人寰。

可是最後登基的,卻是秦始皇的第十八個兒子胡亥,之前被眾人看好的長子扶蘇,卻莫名其妙的被一紙名為秦始皇的「遺詔」,列舉出數條罪狀,命令原地自盡。

這莫名的「遺詔」被大將軍蒙恬質疑,蒙恬極力勸阻扶蘇不可遵循遺詔尋死,但素來忠貞賢明的扶蘇卻堅決遵從遺詔,即刻自盡,之後,蒙恬被新帝胡亥降旨滅族,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沙丘之變」。

在沙丘之變中,除了趙高、胡亥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就是李斯,可以說,如果沒有李斯的鼎力相助,沙丘之變就沒有成功的可能,李斯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圖片:秦始皇的「遺詔」劇照

二、李斯的三觀不正

1、善妒的李斯

不可否認,李斯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他為秦始皇提供的離間計,讓秦國加速了統一的步伐,獲得了秦始皇的認可,奠定了他在秦朝的地位。但同時不可否認的是,李斯也是一個沒有度量的人,從他在處理韓非的事件中就可以看出。

原本韓非就是通過李斯引薦給秦始皇的,沒想到後來韓非的學術理論越來越精湛,令秦始皇刮目相看,對韓非越來越看重,這讓李斯坐不住了,他開始想辦法要搞垮韓非。

後來韓非提出不要先滅韓國,惹怒了秦始皇,這讓李斯找到了機會,在監獄中不僅阻止再次替韓非傳話給秦始皇的獄卒,甚至故意扭曲秦始皇的意思,直接送上毒藥給韓非,讓韓非無奈選擇自殺,使秦朝失去了一個人才。

根據《史記》記錄,秦始皇聽到韓非的死訊相當驚訝,而且非常痛心,可是李斯卻毫不猶豫的將這個錯誤嫁禍給秦始皇,由此可見,李斯妒殺韓非是真事,而李斯這種善妒的特點,註定他一定無法大度,無法接納比自己優秀的人,這就為他和趙高為伍埋下了伏筆。

圖片:李斯在朝堂上劇照

2、不顧一切抓住機會向上爬

李斯最著名的就是米倉老鼠和廁所老鼠的言論,同樣是老鼠,廁所吃大便的老鼠一副戰戰兢兢的模樣,一有人來就倉皇而逃;而米倉的老鼠,享受著美食,日漸長大的除了身材還有膽量,不懼怕人類。

李斯因此有感而發,人和人之間的差異並不大,但是身處不同環境,人的膽識也不一樣,所以想要讓自己變得更好,抓住機遇處於優越的環境,才能得到更好的待遇。

李斯在年輕的時候就有了這樣的頓悟,為他的一生帶來了巨大改變,之後李斯不管是在哪裡,都能夠想盡辦法脫穎而出,為自己尋求最好的機遇,這也他扶持胡亥的原因之一。

圖片:李斯與胡亥、趙高為伍劇照

三、最終與趙高為伍的原因

1、與扶蘇關係不好

歷史記載,李斯的一個女兒嫁給了扶蘇,應該只是妾室,所以並沒有詳細的記述,可是,李斯與扶蘇的關係並沒有因為嶽父、女婿的身份而改變,相反,從《史記》當中不多的文墨看來,扶蘇對於這位嶽父還是敬而遠之的,這樣的關係讓李斯很快就陷入了趙高的心理圈套中。

在秦始皇去世之後,趙高對外隱瞞了秦始皇的死訊,並用最快的方式聯繫到李斯,直截了當的邀請李斯和他一起扶持胡亥登基。身為秦始皇的丞相能夠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就被趙高收買,可見趙高對李斯內心所想非常了解,趙高說服李斯的最高招就是:你的女婿真的會對你好嗎?

這也是讓李斯動搖的關鍵因素,自己女兒不受寵,無法幫自己在扶蘇面前進言,而一朝天子一朝臣,扶蘇現在還只是公子,就有了自己的擁護者,親信的臣子,在他登基之後,左右膀肯定是現在的蒙恬等人,他李斯說不定就會被踢出政權中心,早早回家休養。

一想到自己沒有了權勢,沒有了地位,可能要淪為「廁所裡的老鼠」,這種恐懼,讓李斯很快忘記了臣子的忠心和義務,調轉槍頭,開始和趙高為伍開始收拾扶蘇,扶持胡亥。

圖片:公子扶蘇劇照

2、巨大的野心

李斯內心應該是非常希望自己能夠獨攬朝政的,秦始皇在世的時候,李斯的這種想法只能深深掩藏,畢竟嬴政太厲害了,殺伐果斷,明辨是非,不是好糊弄的。

扶蘇也是繼承了嬴政的優點,雖然扶蘇的性格會更加善良,但是從小被嬴政用心栽培的孩子,如果能夠當上皇帝,也是一個很勤政愛民、明辨是非的皇帝,何況扶蘇還有一位對他忠心耿耿的大將軍蒙恬,以及其身後的蒙氏家族,都是扶蘇強有力的支持者。

所以一旦扶蘇上位,李斯除了繼續扮演兢兢業業的打工者,別的想法就不要有了,說不定蒙恬第一個想除掉的人就是他,李斯。

而胡亥登基就不同了,在李斯看來,胡亥就是牽線木偶,宦官趙高也是空有其表,自己的智慧、謀略,再加上在秦朝這麼多年的人脈,想要在胡亥登基後把控朝權豈不簡單?

在野心的趨勢下,劇情反轉,李斯和趙高、胡亥一同篡改遺詔,謀害扶蘇,也就是很自然而然的事了。

圖片:李斯與趙高劇照

四、悲慘結局

李斯真的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他自詡謀略家,可是卻敗給了一個陰謀家,胡亥登基之後沒多久,趙高還是覺得必須要除掉李斯,不管是為了更好的保守秘密,還是為了控制朝局,李斯終究敗在了趙高的陰謀下,被胡亥關在牢中,期間他體會到了韓非的絕望。

圖片:李斯被關在牢中劇照

李斯幾次寫好文書要交給胡亥,為自己尋求生機,只是這些書信都落到了趙高手中,最後李斯被斬首,還牽連三族,可憐他的兒子,當時還在為了秦朝在和項羽、劉邦作戰。

相關焦點

  • 被稱為千古一相的李斯,為何不幫扶蘇,而去幫紈絝子弟胡亥?
    隨後,趙高懷揣遺囑,先找到了胡亥,在取得胡亥的首肯後,趙高又找上丞相李斯,一番交談後,李斯拋棄了扶蘇,轉而與趙高站到一起,共同擁護胡亥。不僅如此,李斯還參與了發矯詔強逼以「仁義」知名當世的扶蘇自殺,使得胡亥坐穩了帝位。
  • 秦朝開國元勳李斯,究竟是忠是奸,為何選擇了擁立胡亥
    其實對於胡亥的上位,一直有一個人在其中出了巨大的力氣,那就是李斯,作為秦朝的開國元勳,李斯的地位崇高,深得始皇帝信任。但是為何會在決定國家走向的時候選擇了胡亥呢,憑藉李斯的能力,應該清楚地明白,扶蘇才是最合適的人選。
  • 李斯那麼聰明,為什麼不支持長子扶蘇,而支持紈絝子弟胡亥呢?
    「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形容李斯最合適,李斯是一個聰明人,至於他為什麼幫助紈絝子弟胡亥,不幫長子扶蘇,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秦始皇在第五次出巡的途中病倒了,秦始皇將長子扶蘇定為接班人,給戍守邊境的扶蘇寫了一封詔書,並讓趙高火速派使者發出,可不想趙高假意允諾,卻想讓昏庸無知的幼子胡亥登基,從而好控制胡亥,趙高先將想讓胡亥繼承皇位之事告訴胡亥,胡亥很是心動,於是同意了趙高的計謀,此時僅剩一個障礙,那就是李斯。
  • 胡亥、李斯、趙高,大秦帝國是怎樣毀在了這三個人手裡的?
    目前他要說服的就是兩個人,胡亥和李斯。趙高深信,利益所在,就是人生的選擇所在。自己如此,胡亥如此,李斯也是如此。他深信自己能夠說服胡亥和丞相李斯。 朦朧的月光下,趙高向胡亥的車子走去。 作為胡亥的老師,趙高深知胡亥。胡亥心心念念就是要享樂。只要滿足他這個,其它都無可無不可的。而且胡亥對趙高一直也是很敬重的,把他當作父輩對待的。
  • 大秦名相李斯,聰明一世,為何會身陷囹圄,敗於趙高?
    秦朝,可以稱得上是歷史上最有故事、最有作為的一個朝代,直至今日,還會有些秦朝的成就被人們所延用。提起秦朝,可能大家的第一反應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呂不韋的足智多謀,但其實還有一個人,同樣有著很高的作為,他就是李斯。
  • 李斯被趙高陷害,判處腰斬並夷三族,為何滿朝文武無人為他求情?
    談秦說漢(348)李斯被趙高陷害,判處腰斬並夷三族,為何滿朝文武無人為他求情? 升職的速度確實很快,也說明李斯有一定的水平。 李斯的書法好,工作報告也寫得順溜,是一個治理國家的能手,輔佐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中央集權制之功不可沒。但李斯的功利性太重,為了榮華富貴不惜傷害朋友,輕易地改變自己的初衷。可謂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最終送了自己性命。
  • 秦二世胡亥即位後,將兄弟姐妹誅除,為何卻留下扶蘇的兒子子嬰?
    遺詔的內容是讓秦始皇長子扶蘇治理始皇帝的葬禮並即位登基,然而最終的結果並沒有按照始皇帝遺詔順利進行。秦始皇死後,趙高發動沙丘政變,與丞相李斯合謀偽造詔書,假造秦始皇發布詔書,逼秦始皇長子扶蘇自殺。並另立秦始皇的幼子胡亥為帝,是為秦二世。
  • 李斯為何在關鍵時刻選擇胡亥?史記中的一個小故事可以說明一切
    而李斯呢,原本是楚國一個小吏,學習多年後在秦國取代呂不韋,秦朝統一天下後,他成為中國封建王朝的第一個丞相,然,秦始皇去世後,他的人生也差不多走到了終點,機關算盡最後也算不過趙高,在與宦官趙高的鬥爭中敗北,公元前208年七月,李斯受盡五種酷刑摧殘後被腰斬於鹹陽,誅滅三族。
  • 秦始皇雄武一世,手下將相如雲,胡亥為何能登上皇位?
    如果秦始皇泉下有知,繼他之位的是無能的胡亥,大概會氣得掀起棺材板活過來吧。 胡亥登上皇位的過程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1年)十月,秦始皇巡遊天下。胡亥想出去玩一玩,求父親讓他跟從,秦始皇同意了。
  • 王翦和李斯同是秦始皇的左膀右臂,為何王翦善終,而李斯死於非命?
    同樣的大功臣,為何最後的待遇「一個在天,一個在地」呢? 一、死的時間不一樣,導致了不一樣的結果。 李斯的不幸,是因為秦始皇掛了,他還活著。 皇帝胡亥是他李斯做偽詔,和趙高一起推上位的。按理來說,他有擁戴之功。可是他忽略了,胡亥沒掌控能力,趙高才是大權在握的人。就算李斯如何看不起趙高這個閹人,但人家趙高「權力在手,天下我有」。
  • 大秦首席輔臣李斯:與皇家聯姻、平步青雲,為何最終被腰斬於市?
    李斯是秦始皇時期的丞相,他不但因鞍前馬後地輔佐秦始皇統一天下而倍受器重,而且一直忠心耿耿地操持國事,不僅為始皇帝出謀劃策,還一手構建了大秦帝國初創之時的一系列頂層設計。
  • 大秦賦中一生精明的李斯,為何被太監趙高連騙三次,最後任其擺布
    大秦賦中一生精明的李斯,為何被太監趙高連騙三次,騙到任其擺布「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曹雪芹這句話是寫給王熙鳳的,賈府的大管家、一生精明的「風辣子」,為賈府撐起一片天空,奈何最後落了個病重而亡的悽慘結局。
  • 李斯為秦國一統天下立奇功,深受秦始皇信任,為何最後被腰斬?
    所以,聰明的臣子從不追求權勢名利,即使不得已而為之,也要不顧一切地擺出一副庸庸碌碌的樣子,時時向皇帝表忠,以此來消除皇帝對他們的敵意。李先生不明白這個道理,謀殺只是早晚的事。作法自暴自棄李斯出身法家,推崇以「法術勢」治天下,認為政府的權力應儘量擴大,併集中於帝王手中,使他成為人人畏懼的對象,從而壓制臣下,穩定國家。
  • 王翦和李斯對秦朝有大功,為何王翦得以善終,李斯卻是慘死結局?
    秦朝在建立短短十幾年後就覆滅,李斯也是間接促成者,如果趙高沒有丞相李斯的支持,篡位計劃只能付之東流,李斯為了一己之私,勾結宦官趙高篡改詔書,賜死秦始皇長子扶蘇,擁立幼子胡亥即位稱帝,最終胡亥成為秦二世後,趙高掌握實權,李斯最終也被趙高陷害致死。接下來詳細看王翦和李斯為何有著不同的結局。
  • 精明一世的李斯,為何會選擇扶胡亥上位?最後被腰斬為何無人求情
    「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這是李斯臨死前對自己兒子的一番話,真情流露,悲涼千秋。誰能想到助秦王嬴政橫掃六國,一統天下,結束五百年戰亂的千古大才卻落得如此下場。 李斯一生慧心妙舌,落得如此下場的直接原因就是支持了胡亥。
  • 李斯精明一世,為何在人生末期選擇勾結趙高,以致秦國走向敗亡
    ,在秦始皇死後,他勾結趙高篡改遺詔,逼死了扶蘇,扶了胡亥上位,此後短短三年大秦帝國便轟然倒塌,趙高和胡亥縱然是罪魁禍首,但李斯作為幫兇也同樣背上了千古罵名,李斯精明一世,為何在晚年卻會犯下這樣的錯誤呢?
  • 胡亥,從一個純真善良的少年到誅滅兄弟姊妹的昏君
    秦始皇死那年,胡亥已經二十歲了。這一年,秦始皇再次出巡。二十多個兒子中,始皇帝最愛胡亥。因此當胡亥表示要跟父皇一起出巡的時候,始皇帝愉快地答應了。這次隨從出巡的還有左丞相李斯,當然也有胡亥的師傅趙高。公元前二一零年十月,秦始皇的車駕自鹹陽出發,十一月,到了雲夢,浮長江而下,到了丹陽、錢塘,上會稽山,又北至琅琊、榮城,再西轉平原境內的黃河渡口。
  • 李斯:仰天而嘆,垂淚嘆息!
    李斯不是吃乾飯的,經驗十分豐富,知道皇帝的遺詔扣留在趙高手中,李斯也聽出了趙高話裡有話,裝作十分吃驚,義正詞嚴地說:「怎麼可以說這種話呢?這不是身為人臣該說的話啊!皇上的遺詔不是早就發出了嗎?」趙高不急不忙地說:「先生,你自己估量一下,你比蒙恬更有才能嗎?你比蒙恬對國家的功勞更高嗎?你比蒙恬更能深謀遠慮嗎?你比蒙恬更受天下人歡迎嗎?你比蒙恬更能贏得長子扶蘇的信任嗎?」
  • 深受秦始皇重用的趙高,為何就算留下千古罵名,也要毀滅秦國
    扣押詔書,更是與丞相李斯一同篡改詔書,立胡亥為太子,不僅如此還特地炮製了一份詔書以"不忠不孝"的罪名賜扶蘇以及親信蒙恬自裁。這一系列的計劃有了多方的幫扶進行得格外的順利,扶蘇的自殺,胡亥的登基,致使趙高再一次成為了秦朝皇帝的親信,擁有了數不盡的榮華富貴。
  • 秦二世胡亥「臨終遺言」及評析
    胡亥是創下統一華夏九州的大秦王朝始皇帝嬴政的第18子,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暴病亡於東巡途中後,狼父所生的鼠子胡亥在其「法律」老師、大秦朝中車府令、掌符璽官、著名大奸臣趙高和大秦朝丞相、著名「法家」代表人物李斯的積極扶助下,利用「不發喪並頒假詔書」等手法搶奪了其長兄扶蘇的繼承權,迅速登基上位,成了大秦王朝的二世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