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上市與家族企業傳承:周大福與鏞記酒家的經驗

2021-12-24 新財富雜誌

周大福上市與鏞記酒家不上市的經驗顯示,當家族及公司均較為複雜時,宜選擇上市。上市未必就是為了套現,將家族資產上市甚至整體資產上市有助於釐清資產內容與價值,降低以股權轉讓解決家族紛爭的交易成本,對家族及企業起平衡、梳理、監督作用。畢竟,基業長青才是家族企業的長遠目標。

2011年12月15日上午9點半, 86歲的鄭裕彤目不轉睛地盯著港交所內的電子大屏幕,其麾下最有價值的資產—周大福珠寶集團(01929.HK)正式掛牌上市,總市值近1300億港元,是不折不扣的巨型企業集團。

鄭裕彤生於廣東順德,是香港珠寶、地產大亨,旗下的新世界發展(00017.HK)已在香港上市40年。周大福由周志元於1929年創辦,1956年傳給女婿鄭裕彤。80餘年來,周大福成長為中國最大的珠寶零售商,但一直都是私人公司,此番上市對鄭裕彤的重大意義可想而知。

開盤後,鄭裕彤忍不住站起來望著屏幕。遺憾的是,周大福股價一度衝高后,迅速跌破發行價。彤叔一言不發,活動尚未結束便匆匆離去。鄭裕彤曾說周大福上市是「割愛」,但投資者似乎並不「愛」,為何還要「割」呢?

周大福為什麼上市?

一般來說,上市自然是為了融資。但招股說明書披露數據顯示,過去3年周大福現金流與總資產比率呈升高趨勢(圖1),周大福並不缺錢。或許中國內地業務的擴大需要更多資金?但鄭家表示,「公司也好,店鋪也好,回本很快,根本不需要那麼多現金」,「新股集資過多現金回來,對公司不一定最有效率」。可見集資並非周大福上市的主因。鄭裕彤長子鄭家純強調,「上市是我們的心願」,究竟是什麼心願呢?


眾多媒體紛紛關注周大福上市後,鄭裕彤能否超越李嘉誠成為華人首富。鄭裕彤素有「鯊膽彤」之稱,或許有和李嘉誠一博高下的想法。但他本人似乎對上市頗為反感,曾表示「上市很麻煩」,「不喜歡」披露太多。況且恰逢全球股市低迷,選擇此時上市並非衝擊首富的最佳時機,周大福上市後李嘉誠仍穩坐頭名也在情理之中。所以,成為首富應不是鄭裕彤的最大心願。

鄭裕彤今年86歲,比李嘉誠還大3歲。和許多企業家一樣,鄭裕彤最擔心的無疑是如何交班。1989年,長子鄭家純接班新世界集團,但幾年之內就導致公司債臺高築,鄭裕彤被迫復出。繼承人不力是一個問題,但若有太多得力繼承人也有隱憂。如今,鄭家第三代已紛紛進入公司(圖2),當中不乏得力幹將,大有在未來全面接班之勢。另外還有多位旁系親屬在周大福任職,例如鄭裕彤的兩名侄子鄭錦標及鄭錫鴻分別任非執行董事及董事會名譽顧問,鄭裕彤兄長鄭裕偉亦擔任周大福董事會名譽顧問。眾多鄭家人參與企業經營,儘管為企業解決了人力資本不足的問題,但複雜的利益衝突問題也相伴而生。


不但家族複雜,鄭氏商業帝國更加複雜(表1)。簡而言之,鄭裕彤家族企業集團可分為周大福及新世界兩大分支(圖3)。除了周大福集團,新世界集團是鄭裕彤家族控制的另一巨型集團,其規模與周大福無分軒輊。兩集團各自又有複雜的結構。以剛上市的周大福珠寶集團為例,資產重組後,集團架構依然很複雜(圖4)。面對龐大複雜的家族及企業,如何平衡多方利益是一個難題,而上市可能對紓緩這一問題有幫助。




首先,鄭裕彤後人可根據兩名兒子大致分為兩支,周大福上市可以平衡兩大集團及兩大家族分支的利益關係。新世界上市已久,如果周大福不上市,一個是公眾企業,一個是「暗箱」,可能引發猜忌。另外,家族控股公司也一分為二(圖3),目的是區隔兩個家族分支的權利。今後,兩支第三代人馬應會分別接手周大福和新世界。據悉,長孫鄭志恆是鄭裕彤欽點的周大福接班人,而鄭志剛將會掌管新世界。

既然周大福與新世界同為上市公司,兩家族分支對其分別掌管事業的表現能較清楚地反映在公司股價上,他們也各自能透過股價升值與股利發放得到與其表現匹配的回報。但若周大福不上市,家族成員就必須通過頂層家族控股公司評估表現,支付薪酬與分配股利。這在大家長鄭裕彤仍主持頂層控股公司時還可行,一旦鄭裕彤退休,若周大福的股權不藉由上市下放到第二、三代而仍由沒有鄭裕彤的家族頂層控股公司董事會決定,家族第二代以下眾多分支間在無完善的家族治理與堅實的家族關係下,非常容易引發爭端。另外,由於非上市公司董事薪酬不公開,也會引起誤會。兩家都成為相對透明的上市公司後,公司財務報表公開,不會因為家族成員間可能的猜忌引發不必要的矛盾。

其次,上市可以增加管理層透明度。在遴選繼承人時,兩家上市集團公司周大福及新世界都可以有一個公開、公正的標準。上市公司引進的管理與公司治理體制也對家族與職業經理人有更好的監督與激勵。

更重要的是,上市為家族股權的內、外部轉讓提供了可能性與流動性。長遠來看,有的家族成員會持有股份,但不參與企業經營;有的無股份,但參與經營;有的既有股份又參與經營;當然也有既無股份,又不參與經營的。由於家族成員眾多而且人各有志,這四批人會隨著時間推移發生流動。經營權變換相對容易,股權轉讓對非上市企業來說則會遇到較大困難。有的股票可能想賣但一時無人接手,有的想買但買不到,企業上市後則可基本規避這一尷尬局面。

最後,由於不上市的股票與資產難以估價,買賣時容易引發矛盾。有時家族不幸發生內鬥,本可通過股權或資產買賣迅速平息紛爭,但因為沒有客觀的市價,雙方討價還價可能導致內鬥曠日持久,對家族和公司都帶來毀滅性打擊。

鏞記為什麼不上市?

談到這裡,我們要將另一家香港家族企業與周大福做一番比較。香港鏞記酒家以燒鵝馳名海內外,由已故的甘穗輝一手創辦。相比鄭裕彤家族企業,鏞記酒家資產並不複雜,總資產僅約15億港元,2011年營業額約1.9億港元。甘氏家族相較鄭氏也簡單一些(參見2011年2月本專欄文章《籌謀家族治理,避免同室操戈》)。鏞記也一直都是私人公司。家族第二代曾建議賣出部分股份,但母親認為酒家是丈夫一生心血,不該輕易賣給外人。

2004年,創辦人甘穗輝百年之後,將股份以45%、45%、10%的比例分配給三個兒子。幼子去世後將10%的股份轉贈四妹。2010年,次子通過秘密手段取得四妹股份,共控制55%股權,一股獨大,並安插其子擔任董事,挑戰大哥的經營權,引發內鬥。大哥萌生退意,要求二弟買斷自己的股份,但遭到拒絕,遂向法院要求清盤母公司。如今訴訟仍在審理中,也不斷爆出更多內幕,致使家醜外揚。

雖然內鬥產生諸多問題,但既然主要當事人僅兩名,分別代表兩個家族分支,在理論上可通過股權買賣快速解決。這在客觀上也說明鏞記不上市自有道理。畢竟伴隨上市而來的信息披露以及與公眾分享公司權利都是很多家族企業不願面對的。

鏞記總資產不過是鄭裕彤家族企業的一個零頭,甘家人口也比鄭家少很多。即便如此,因為股價談不攏已導致家族內鬥,不得不由法院協助分家分產。很難想像在周大福沒有上市情況下,家族幾十號人若發生混戰會是何等情況,就算是香港的清官也難斷龐大繁雜的家務事。雖然鏞記不上市在理論上是合理的,但已發生的內鬥與法庭訴訟更能突顯龐大的周大福上市的必要性。

家族企業上市的兩大考慮因素

從周大福和鏞記的故事中不難看出,企業資產和家族結構越複雜越應該上市,企業和家族都高度複雜的往往整體上市。我們也可以在其他香港家族企業中發現類似規律(表2)。在考察家族複雜程度時,我們不僅考慮家族成員人數,還統計家族代數和企業繼承人人數。其中家族人數包括在企業中任職或不任職的所有已知家族成員。測量資產複雜程度時,我們觀察資產規模及營業額。


總結香港家族企業上市情況,可繪出家族企業上市決策圖(圖5)。當家族和公司都相對簡單時,企業不必上市。當家族及公司均較為複雜時,宜選擇上市。隨著企業和家族的發展,公司往往從私人的變為公眾的,然後整個集團也逐漸成為公眾公司。這一點已在鄭裕彤與其他香港的家族企業集團得到很好的印證。需要提醒讀者的是,我們僅從企業傳承角度考量上市與否的問題,但一家企業是否上市有其他影響因素,我們為便於分析在此姑且忽略這些其他因素。


集團整體上市還是部分上市?

中國與東亞其他國家的華人家族企業大部分以集團模式經營,並選擇讓部分資產上市。我們從周大福與鏞記酒家的經驗看到,未上市的資產價值不清,股權與資產分割轉讓都不容易,拖延了家族鬥爭解決的時間。當家族成員結構日趨複雜後,將家族資產上市甚至整體資產上市有助於釐清資產內容與價值,降低以股權轉讓解決家族紛爭的交易成本。

雖然融資是多數公司上市的主要原因,但上市未必就是為了套現,上市往往可以對家族及企業起平衡、梳理、監督作用。融資套現往往是短線行為,家族企業基業長青才是長遠目標。從這一角度看,周大福跌破發行價、鄭裕彤成不了首富都無傷大雅。

歡迎訂閱新財富雜誌,縱覽更多精彩文章。

如需轉載,請標明出處:轉自新財富plus(微信號:xcfplus)。


往期精彩回顧,請點擊

為何頻頻出現民企老闆跑路、跳樓?

資本運作減法:「長和系」的業務拆分與處置

股崩之後,一個市值從60億到30億的新三板公司副總的深刻分享

相關焦點

  • 鏞記酒家:「家長式」企業的傳承與紛爭
    甘穗輝掌管鏞記時,是家族絕對的大家長,他決定著家族生意的每一個細節。三個兒子完全聽從他的安排,父子四人的協同合作使鏞記成為一個成功的家族企業,並成為香港餐館的旗幟之一。他對待員工就像家族成員一樣,與他們共進午餐,討論菜單和菜式的創新。所有的家族成員和鏞記員工都對他尊敬有加。即使在1979年退休後,甘穗輝還是倍受鏞記上下敬重的靈魂式人物。
  • 【城記】香港富豪飯堂「鏞記」酒家將成絕響?
    坐上計程車,相熟的司機問:「這陣子去『鏞記』吃燒鵝了嗎?」這是香港近日熱話,擁有74年歷史的中環鏞記酒家因兄弟爭產,母公司已於12月18號凌晨正式進入清盤程序,隨時影響這家以燒鵝馳名的老牌酒家的命運,例如能否在設有炭爐的原址繼續經營,假若搬遷,鏞記炭燒燒鵝或成絕響,因香港政府不再發炭爐牌照。
  • 全球頂尖的美味佳餚 香港鏞記酒家怎麼吃才地道
    鏞記,全名鏞記酒家,是香港知名食肆,以燒鵝馳名,店址位於中環威靈頓街,沒有其他分店。1968年,美國《財富雜誌》選出鏞記為世界15大食府之一。來到鏞記, 當然要吃鵝! 五福蘭亭的王羲之講的雖然是鵝, 不過是鵝是不同部分的小碟, 而這裡著名的當然是燒鵝, 燒鵝鮮嫩多汁, 皮香。可惜現今香港冰鮮鵝太多, 味道大不如前。其實我們在鏞記還可以有另一個選擇!!
  • 別了燒鵝輝,別了鏞記!
    2015年12月17日,中環鏞記酒家清盤案因大少甘健成遺孀與二少甘琨禮雙方就不足2億元的差價,未能在限期前達成收購協議,鏞記正式清盤,但雙方均不排除「仍有空間商討」。鏞記酒家是香港歷史最悠久、最受推崇的中式餐廳之一,一九六八年被美國的財富雜誌(FortuneMagazine)選為世界十五大食府,唯一中式食府。在香港眾多的米芝蓮星星餐廳中,鏞記酒家也是當中的一星成員。
  • 三人行 查小欣:鏞記燒鵝會消失嗎?
    坐上計程車,相熟的司機問:「這陣子有去鏞記食燒鵝嗎?」這是近日坊間的熱門話題,因為擁有74年歷史的中環鏞記酒家因兄弟爭產,母公司已於本月18日凌晨正式進入清盤程序,隨時影響這家以燒鵝馳名的老牌酒家的命運,例如能否在設有炭爐的原址繼續經營。假若搬遷,鏞記炭燒燒鵝或成絕響,因政府不再發炭爐牌照。
  • 周大福傳承系列手鐲為什麼那麼火 周大福傳承手鐲和普通手鐲有什麼區別
    周大福珠寶金行有限公司為周大福集團全資附屬公司,專營周大福品牌珠寶玉石金飾業務,是集原料採購、生產設計、零售服務的綜合性經營企業,擁有超過80年歷史
  • 香港「四大家族」之一 ,周大福創始人鄭裕彤病逝!從打雜到千億富豪
    他的兒子、孫子、侄子、堂兄等數十位鄭氏家族成員則先後入主鄭氏企業,鄭氏家族左手是珠寶,右手是地產,成為數一數二的富豪家族。不過,鄭裕彤骨子裡仍然是那個早年出來打拼的順德小鎮青年,不喜歡穿名牌,有自己的小車,卻時不時去「擠地鐵」,常常在公司吃家常菜做午飯。他對財富總是看得很淡,「多了這麼過,少了也這麼過。
  • 家族上市企業如何面對野蠻人的惡意收購
    這是需要家族企業所面臨的發展困境。大多數家族企業通過上市的途徑延續家族企業的永續發展。家族企業憑藉著家族化管理的獨特的古老管理制度,通過上市進一步提高家族企業運營的規範和知名度,取得家族企業的輝煌歷史。此外,家族企業上市還為家族成員提供退出家族企業的合理渠道,學者郎鹹平教授曾經就全球各個國家公司治理研究過程中發現前15大家族控制上市公司的比例均在20%以上。
  • 家族企業致命夫妻的「離婚後遺症」
    而家族中的夫妻、姻親、兄弟姐妹等親屬關係,往往最容易引發衝突,甚至上升至家族戰爭,由此也會引發家族企業的系列問題,包括股權之爭、控制權之爭、財富之爭和家族傳承等典型問題,甚至帶來毀滅性後果。兩家企業均是夫妻搭檔從1998年開始共同創業,又都是在公司上市三年左右夫妻二人低調離婚,女方以放棄上市公司股權及控制權的方式退出。但都是在離婚幾年後重新出現新的爭執,局勢驟變。這兩對夫妻都有重組婚姻的問題,且家族成員都在衝突後臨危授命。
  • 【活動預告】和豐家族辦公室應邀參加香港「傳承大獎2018」
    此次頒獎典禮將由香港政務司司長張建忠先生主持,旨在表彰在家族傳承方面做出傑出貢獻的個人、家族和社會組織。 和豐家族辦公室獲頒「2018家族辦公室傳承大獎」,和豐家族辦公室董事總經理、創始合伙人蔣松丞先生將出席本次頒獎儀式並作經驗分享。
  • 家族傳奇 大家樂集團:兒子接班企業管理,女婿探索傳承之路,未來如何富過三代?
    在香港,羅氏家族創立的維他奶品牌和大家樂、大快活兩家快餐連鎖店遍地開花,在內地也廣為人知。大家樂與大快活的創辦人分別是羅騰祥及羅芳祥,同為維他奶創辦人羅桂祥的弟弟。其中,大家樂是香港一家知名連鎖式餐飲公司,每日顧客總量超過30萬人次,於1986年7月18日在香港股票市場上市。
  • 香港餐廳 鏞記酒家
    在香港,若提到燒鵝,相信大部分本地人都會提及一家餐廳,它就是由甘穗輝於1942年創立的現位於中環威靈頓街的燒鵝界泰鬥--鏞記酒家。而今天要介紹的就是經歷爭產風波後豪門甘家的鏞記,甘飯館,甘牌燒鵝 。它就是由甘穗輝於1942年創立的鏞記酒家。鏞記,由甘穗輝在1942年創立,其前身是位於港澳碼頭附近的大牌檔,1942年,甘穗煇以4000港元租用上環永樂街32號鋪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店鋪受到日軍轟炸,1944年,鏞記搬遷至石板街32號。到1964年,他在威靈頓街自購物業,開辦鏞記酒家。10年內把相連的另外四個鋪位也都買了下來。1978年重建,成為今天的「鏞記大廈」。
  • 周大福、周生生、周大生、周六福,為何珠寶店都「姓周」?
    接管周大福後,鄭裕彤首創了創四條九足金(即足金成色達999.9),還在1964年於南非購入一間擁有De Beers鑽石石胚牌照的公司,入口鑽石到香港。1998年,鄭裕彤在北京開設了中國內地首個周大福珠寶零售點,4年後,又在廣州開設中國內地第100個零售點。2011年12月,周大福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代碼1929.HK,周大福成為香港上市市值最大珠寶公司。
  • 周大福、周大生、周生生,有何區別?
    首先咱們先來說一說周大福吧,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周大福是香港上市市值最大珠寶公司,專營周大福品牌珠寶玉石金飾業務,是集原料採購、生產設計、零售服務的綜合性經營企業,是中國最著名及最具規模的珠寶首飾品牌。周大福這一個品牌誕生於1929年,創始人為周至元,第一家金店成立於廣州市河南洪德路,主要是經營傳統黃金飾品。
  • 探秘家族傳承:承繼有術——家族信託、保險、遺囑三利器
    麥肯錫的研究報告也顯示,全球家族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24年,真正可以順利完成二代傳承的家族企業僅佔30%,能夠傳至第三代的家族企業數量還不足13%,只有5%的家族企業在第三代以後還能夠繼續創造價值。可以看到,家族傳承的需求正日趨年輕化,因而也更見迫切性。
  • 周大福、周生生、周大生、周六福、金六福、金大福這些有啥區別?
    在上述所有的周氏企業中,僅有周大福與周生生算是歷史悠久的品牌的,其餘的品牌基本都是在2000年以後才成立的企業。 其中周大福的創始人是廣東順德的周至元,創立於1929年,在周至元手中時,周大福只能算是一家小小的金店,並沒有特殊之處,但是1943年,金店學徒鄭裕彤迎娶了老闆的女兒周翠英,逐漸接手金行生意,在鄭裕彤手上周大福開始逐步發展壯大,並成為了目前我國最大的珠寶首飾企業之一,周大福也奠定了鄭氏家族的崛起,使得鄭氏成為了香港大家族之一。
  • 【傳承的力量】菲拉格慕家族:窮鞋匠如何做到億萬身家
    薩爾瓦託勒1938年買下後,把它修葺一新傳承至今。史賓利-弗朗尼宮穹頂上的壁畫都還保持完好,內飾有無數的掛毯和古董字畫,如今寸土寸金價值連城。作為家族的長子,費魯齊奧對這幢裝滿了家族光輝史的老宅子充滿自豪。他93歲的母親Wanda Miletti,集團的榮譽主席,幾乎每天早上都到史賓利-弗朗尼宮裡上班。
  • 警惕家族財富管理與傳承中的婚姻變動風險
    家族企業面臨企業與家族的平行治理關係在現代公司制度下,企業的所有者與經營者分離,企業的股東、控制人享有分紅、重大事項決策等所有者權利,而將企業的具體運營通過建立公司治理制度交由職業經理人負責。但與一般的企業法人不同,家族企業的家族成員關係與股東關係、企業成員關係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合。企業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既是企業所有者、決策者,又是夫妻共同財產(企業股權)的所有者;企業所有者的血親、姻親可能擔任企業的重要崗位負責人。家族成員、股東成員和企業成員的主體重合使得家族企業面臨企業與家族的平行治理關係;而家族成員的婚姻變動因此也會同時引起家族企業的權益變動。
  • 大家樂集團:兒子企業管理,女婿探索傳承之路,未來如何富過三代
    大家樂是香港一家知名連鎖式餐飲公司,每日顧客總量超過30萬人次,於1986年7月18日在香港股票市場上市。創始人羅騰祥一生傳奇,36歲時加入了其兄長創立的「香港豆品有限公司」;1968年,他在一般人準備退休之年,反而決定在離開豆品公司後自行創業,從而成就了大家樂。
  • 打磨專業技術,晨溪資本助理家族企業有序傳承
    面對後疫情時代企業複雜的生存環境,高淨值人群的資產受到了嚴重的威脅,如何保證資產安全,同時在複雜的生存環境面前獲得資產高增長,成為高淨值人群的最大需求。晨溪資本更加感受到助力家族企業穩定經營、有序傳承和飛躍發展的使命感和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