鏞記,全名鏞記酒家,是香港知名食肆,以燒鵝馳名,店址位於中環威靈頓街,沒有其他分店。1968年,美國《財富雜誌》選出鏞記為世界15大食府之一。
來到鏞記, 當然要吃鵝! 五福蘭亭的王羲之講的雖然是鵝, 不過是鵝是不同部分的小碟, 而這裡著名的當然是燒鵝, 燒鵝鮮嫩多汁, 皮香。可惜現今香港冰鮮鵝太多, 味道大不如前。其實我們在鏞記還可以有另一個選擇!! 正是接下來的這個一品全鵝煲是也!
香港鏞記一品鵝煲
一品鵝煲用上一隻全鵝, 當然包括鵝肉, 還有其他雜碎, 如鵝腸, 鵝腎, 鵝紅等都一拼以滷水精煮。香爽感覺雖不及燒鵝, 但以滷水煮過之後味道更濃。而且皮的部分與油脂結合, 吃下甘羶香不絕, 風味更勝一籌! 一品鵝煲的精髓不在鵝肉本身, 而是在於內臟, 而一件件滑溜溜的鵝紅亦令在場眾人愛不釋手。鵝紅若煮得不好, 味道帶腥或是質感粗糙; 若處理或調配不好, 它不成形或太過堅實, 而這個鵝紅的爽滑味香的確可堪回首。
而另外一道用煲上的叫做清湯羊頭蹄。雖然鵝煲惹味非常, 令人無限回味, 不過換一個清淡的清湯也讓人耳目一新。清湯羊頭蹄利用餐廳濃鮮的清湯加上拆細的羊頭與羊蹄肉精煮而成。湯中運用了芫荽闢除羊的羶味, 但由於脂肪比較不多, 羶味亦少。雖說是瘦肉多, 但肉質淋而嫩, 在口中基本上不需要用牙咬開, 肉質便順理解開。而肉中夾雜了不少的水晶狀的軟組織, 含豐富骨膠原, 有益健康。蹄展位置肉感最富彈性, 而頭肉稔口的軟組織則較多。
香港鏞記清湯羊頭蹄
另外要提到的是整盆羊頭蹄的精髓所在, 就是兩夥亮麗明眸的靈魂之窗。與食之友真是愛吃之人, 當入座時報上菜式時已有兩人點名訂下羊眼, 所以無緣與之碰上。不過根據吃眼之人的描述, 羊眼水晶狀豐富, 比吃魚眼更香。咬碎眼球, 魚眼會是大量粉狀東西, 但羊眼則稔口而香, 感覺如芝士。
香港鏞記禮雲子蛋清
歲寒三友聚一堂, 這是全餐第三味金庸菜式。可是這並非金庸筆下小說上有提到, 而是甘先生根據小說中歲寒三友, "松", "竹", "梅"而創作出來。三者分別是"崧子", "竹筍"及"蛋黃, 再加上用了只選擇芥蘭中最脆而有菜味的部分作為伴碟, 形成茂密的叢林, 這個聚首一堂的確是繪影繪聲。可是味道卻比之前的菜式比了下去, 竹筍爽口無渣, 崧子香鬆, 蟹黃梅的質感不俗, 可惜香氣不足。
香港鏞記歲寒三友
主菜基本上已差不多, 剩下來還剩單尾菜式。不過鏞記的單尾菜式絕對不容忽視, 陳皮炒河粉, 鑊底燒肉連飯, 就算連白粥加上董事長腐乳也可令人津津樂道。而這次, 因天氣轉涼, 正好來個生炒糯米飯。這個生炒糯米飯作法與一般的不同, 外面大部分的所謂生炒糯米飯只是先將糯米蒸熟, 後炒。有時因為蒸煮時用水過來, 令糯米漿成一團。而這裡的生炒糯米是利用鑊中慢炒, 一邊炒米, 一邊加湯, 將糯米炒熟。所以飯身一粒粒分明, 稔中有爽勁, 糯米有彈性, 而飯中富有晶瑩淡雅的高湯香味, 配上梅香的腊味, 真是百吃不厭!
香港鏞記鑊底燒肉連飯
另一個單尾菜式是甘先生無心插柳的妙筆, 鵝油撈麵。據聞有日甘先生宵夜肚餓, 廚房作料用光, 於是便用上下欄的鵝油撈麵同吃, 效果意想不到的好, 從此該菜便在鏞記上市。麵身爽口彈牙, 拖乾的麵身吸盡鵝油的羶香, 雖然口感油膩, 不過可口得令全場喊飽的朋友再下一城。在這裡, 羌蔥起了極大的作用, 它不僅為原來稔口的鵝油帶口的效果, 更以青蔥鮮香引出鵝油中的羶味, 一流!
去到甜品環節, 又來一個金鏞宴上菜式, 桃花島上百花開。其實是由菊花酥及牡丹酥為主, 以綠色的大菜糕為海, 麵粉搓作島上陸地, 插上一支支桃花裝飾, 作成美麗無暇的豐富構圖。原來已飽得八八九九的人們頓時眼前一亮, 目光相機全離不開這味如花仙境的菜式。一般情況餐廳只會做上菊花酥及牡丹酥, 而不會裝飾至桃花島上百花開。不過這次有幸能遇上這個, 全仗友人天大的面子。菊花酥牡丹酥都以搓好酥皮, 剪開十字, 令酥皮焗時受熱成開花之狀。不過餡中的蓮蓉及酥皮就略嫌實了一點。
香港鏞記鵝油撈麵
最後一個可說是較少人提及的一味, 叫作水雲玄彩糕。水雲是一種水藻類, 利用芝麻糕將水雲包含在內, 水雲方條爽口, 芝麻味道香濃而滑。這個不是不好吃, 而是真的太飽了! 不過還是吃光。最後還送上三色糖水, 這下真的飽上喉嚨了!推介美食: 松子云霧肉,一品鵝煲,清湯羊頭蹄,禮雲子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