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在的世界環境下,中國與美國外交關係還是比較微妙的,美國作為世界霸主,依然是世界上最強的發達國家,雖然國家領土面積很小,但是它的發展速度還是很驚人的,在國際上領先的位置上已經領跑百餘年。
美國其實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國家,才能夠獨立到現在僅僅兩百餘年,很多人都會調侃到,可能美國民眾追溯到爺爺往上一輩就不知道是誰了。美國現在是世界第一大強國,國際地位不容小覷,不管是從軍事、經濟、工業等等的發展上都處於一個領先的位置。
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在費城通過的《獨立宣言》,標誌著英國在北美的十三個殖民地走向獨立建國。1783年,美國結束了南北戰爭,工業資本戰勝了農場主,美國人在戰爭廢墟上開始國家重建,經過一百多年建設,到1900年美國超越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強國。
此後,在世界上發生的兩次世界大戰中,美國都從中獲利,隨著資本主義的盛行,在戰爭中霸佔別國領土,搶奪財富。從而確立了以美國為核心的世界政治、經濟、貿易體系。值得一說的是,美國在這兩次世界大戰中都是在後半期才參與進來的,所以,「付出」的少,「收穫」的多。成為這兩場戰爭中的最大贏家。
不僅打掉了新型帝國主義德國,還把英國的老牌帝國主義也給幹掉了,美國就此成為了世界經濟政治新秩序的首領者,用其美元和武力為其維護霸權,成為了世界上第一超級大國。
中國作為一個上下五千年具有濃厚發展歷史文化底蘊的國家,在歷史的舞臺上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歷史的長河中中國也曾數次到達世界頂峰位置,從現在的經濟發展歷程來看,中國已經取得了非常不凡的成就。
在2006年的時候中國的全球經濟的貢獻率首次超過了美國,排在了世界第一的位置,2010年中國工業產值超過美國位居全球第一,與此同時中國的GDP也超過了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GDP的總量是由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增加值構成的,讓中國與美國之間的經濟總量產生差距的主要還是在第三產業,那麼,第三產業到底指的是什麼呢?
第三產業主要是指商業與貿易、金融與保險、旅遊與娛樂、倉儲與運輸、文教與衛生、信 息與通信、科研與諮詢、旅館與飲食,以及修理、理髮、美容和其他勞務性服務等非直接的物質生產部門。
2019年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發布數據顯示,美國第一產業增加值為1692億美元,美國第二產業增加值為3.9萬億美元。而中國第一產業增加值為1.02萬億美元,是美國的6倍,中國第二產業增加值為5.59萬億美元,是美國的1.43倍。
我們現在再來看中國和美國的第三產業的對比,有相關數據表明,美國2019年第三產業增加值高達17.35萬億美元,佔總GDP的80.6%。中國第三產業增加值為7.74萬億美元,美國第三產業增加值已經超過美國全年GDP總量。所以,中國美國之間GDP差距主要在第三產業。
為什麼美國的第三產業這麼發達呢,其實還是美國的第三產值的比重都在50%以上,而且,服務業也非常的發達,特別是金融、信息行業等領域,這也就直接導致了美國的第三產業的增加值非常高。
一般來說,像我國這種發展中國家產業的結構層次都是在一定程度上落後於發達國家的,並且轉變進程也非常的緩慢。我們客觀地說,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大強國,它的GDP可能因為「虛擬租金」存在著很大的水分,但是,美國的服務業的確是非常發達的,特別是金融業,這是很多其他發達國家都比不上美國的重要原因之一。
雖然中美之間的經濟差距還是比較大的,但是我們已經在奮力的趕超,並且,我們在第一和第二產業上是領先於美國的,但是也不能一味的盲目自信,要以一種清晰自知且客觀角度去看待這個問題。未來的發展方向也要有明確的目標。
我國的國際地位已經在不斷的上升,要想能夠真正的「傲立」在國際的舞臺上還需要戒驕戒躁、埋頭苦幹。這樣才能讓祖國更好的發展。你贊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