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香港的人一定理解:什麼是真正的香港精神

2021-02-19 港漂圈

作者:顏啟真

有一次從香港乘飛機回上海,因為登機的閘口還沒有顯示,不知道該到哪候機,就隨口詢問身邊一位機場工作的阿姐。阿姐拿過我的登機牌看了下航班信息,又下意識地抬起手腕看了下時間:你的航班還有半小時了,趕緊到二樓的問詢處去問下怎麼回事!

我倒是沒有因怕誤機而像這位阿姐那麼著急,反而是快速地掃了下阿姐的腕錶:那是一塊Rolex的DATEJUST女款,不鏽鋼色表鏈,黑色錶盤,小皇冠在那裡熠熠生輝。

港人對於腕錶的情懷,和港人身上的香港精神,再一次交織在一起,讓我心頭湧起許多感慨。

身邊的一部分內地人帶奢華腕錶往往是為了炫耀:不是在微博秀新上手的百達翡麗,就是在微信朋友圈裡露出手腕,告訴朋友們他又買了只歐米茄。

炫耀什麼呢?炫耀他富足的生活,炫耀他的成功,炫耀他與眾不同的品位……

港人帶表,是真的為了看時間;除此之外的意義,是對自己努力工作的獎賞,只要得到獎勵的自己心滿意足就夠了。

腕錶與香港人的日常

還記得多年前,一位有合作關係的香港小朋友來內地拜訪。他當時剛畢業沒多久,這份工作是他的第一份工,還沒有多少積蓄。

他穿戴整齊,白色襯衫乾乾淨淨,一條黑灰色的領帶,棕色的大框眼鏡。雖然是剛下飛機,卻沒有疲憊和倦意,用帶著標準粵語口音的普通話和我聊天,好像我們認識了好久。

其實他這次是來催債的,代表公司向我所在的企業催繳尾款。他很努力,想要說服我,讓他此行能夠完成任務。

而我的目光還是聚焦到了他的手腕上:一塊大尺寸的阿瑪尼時裝表。42毫米的大錶盤顯得他的手腕很細,低調的銀色表圈和灰黑色錶盤。雖然和他的正裝不是很搭,倒也符合他這個年紀和他剛畢業的身份。

交談過程中,他對時間的掌控也是自然地瞄過放在桌上手腕間的錶盤,沒有掏出手機看時間那種失禮的舉動。

在香港,我最喜歡幹的一件事就是搭乘港鐵,坐港島線換乘荃灣線,從太古到荔枝角,經過香港最繁忙的商業區,觀察穿梭忙碌的港人:看他們整齊的著裝,追趕他們急衝的腳步,感受他們的認真和努力。

這幾年,在香港地鐵裡聽到粵語的同時,普通話,或是上海話,或是四川話,或是山東話……出現頻率越來越高。香港與大陸聯繫越來越緊密,大陸遊客為香港的經濟貢獻著現金。

或是看書、或是閉目休息的老港們依舊安靜地坐在那裡。年輕的港人在地鐵上也喜歡低頭玩手機,這個移動數字時代的通病,香港的這代人同樣逃不掉。以至於為了確保安全,港鐵站內的廣播不得不用英語、粵語和普通話不斷提醒人們要抬頭看路,「請不要只看手機」。

我在一個閉目休息的老港身邊坐下。他西裝革履,在這炎熱的夏天,領口依然用領帶扎得緊緊;沒有帶包,雙手自然的垂搭在雙腿間。我看到他側放著的手腕間的表扣——又是一個小皇冠。港人真的是愛Rolex。

香港人愛表是出了名的,而港人對Rolex的認同,更是讓Rolex在改革開放初期便成為了大陸人認知的為數不多的奢侈品之一。

香港電影裡的腕錶

港人對Rolex的感情從香港電影裡也可以窺見一斑。

二十年前,《古惑仔》風靡華人世界,甚至引領一部分青少年走上了「江湖」路。這是一部典型的黑社會題材影片,在大陸是禁播的,很多大陸的青少年還是在那個叫「錄像廳」的地方看盜版錄像帶。

當然,香港人拍這個電影不是為了宣傳黑社會,他們想說的是友情,義氣,以及港人的奮鬥精神,黑社會只是載體形式。在這部系列片裡,Rolex承載了多重使命。

山雞跑路臺灣時,小混混浩南把自己的金勞給山雞當盤纏,兄弟義氣在這裡;當山雞和浩南打拼下來銅鑼灣地盤後,浩南又買了一對黑白配的迪通拿,兄弟一人一隻,這是對自己努力奮鬥的獎勵,也是兄弟情深的象徵。

十年前的《無間道》,好評如潮,還得到好萊塢的青睞,被美國人買走版權出了個李奧納多版。在這部片子裡,自倪永孝到各堂口大佬,人手一隻Rolex。雖然是品牌植入,但從側面也反映了一個事實:在早年獲得成功的香港人眼裡,Rolex無疑是對自己最好的獎賞。

影片的主人公梁朝偉倒是被另一品牌瑞寶所相中。在天台上,作為生日禮物,黃Sir將瑞寶送給了偉哥。

今年一部《金雞SSS》,看的人笑中帶淚,香港還是那個香港,香港已經不是那個香港。張家輝一句「這表是不會賣,要帶進棺材的」,說出來比那句「你只是替下一代保管而已」還讓人感懷。

在香港人的眼裡,當你獲得成功,就該買一塊表來獎勵自己;當你有難了,這表可以拿去當掉換錢活命;運轉了,再把她贖回來;或者這表就是精神支柱,不能賣,帶著她從頭再來!

這就是香港精神吧,沒有做作的口號,平和現實;Rolex金表也不是土豪暴發戶,也不是炫耀的家什,她只是普通香港人的對自己的獎勵而已。

回復「感悟+數字」,閱讀更多精彩~

【感悟01】為什麼在香港出行「更有尊嚴」?

【感悟02】香港地產商是如何合法坑爹的

【感悟03】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發自心底的一篇文章

【感悟04】香港印象 | 令人驚嘆的香港二手書店

【感悟05】這些繁體字如果用錯,就真的是出糗了!

【感悟06】你喜歡香港什麼?

【感悟07】香港每一個二樓書店的老闆,都是頂尖的社會學家

【感悟08】你應不應該留在」北上廣「?

相關焦點

  • 香港人不懂中國?那您懂香港精神嗎?
    拋開細節,先說掌柜的幾個立場:•  唱空香港就是唱空中國的未來;•  從母國的視角俯視香港是狹隘的主權意識;•  我們尊重香港多元也應該尊重他們對政治多元的追求;•  大陸人應該理解的是「香港精神」,香港人應該理解的是大陸人的「悲情意識」,以及大國崛起的獨特性生存環境和治理需求,有理解才有共同的語言基礎。
  • 大陸人不懂香港精神,香港人不懂大中國
    所以,香港人的精神血液裡,既包括清教徒登陸美國的自由主義宣揚,又具有今天中東難民逃離家園的悲情意識,總的來說,他們源自苦難,對自由極其珍視。從這個大的歷史背景看香港,不僅承載了中國近代化的屈辱,更多的是思想和文明延續的希望,以及具備獨立人格追求的自由畫像。所以,周掌柜認為:大陸人尊重香港精神,也是對這個民族理想主義和自由主義基因的尊重。
  • 什麼是「香港精神」?
    因此,對香港人來說,獅子山象徵著香港的精神高地,是奮鬥精神的象徵。有獅子山在,精神就在,香港就在。」,香港人總能尋找到力量所在,振奮精神,迎接挑戰。而一代代香港人也以自已的實踐來闡釋踐行著獅子山精神,並且不斷注入新的時代內涵。渣打銀行2018香港鈔票系列就以表揚「香港精神」為設計主軸,將最具代表性的城市面貌糅合社會特質,全面展現香港獨有的價值。只要將五款鈔票並列,便會看見背景是象徵香港精神的獅子山線條。那麼「香港精神」到底有什麼具體意涵呢?番茄君認為這幾部經典的香港電影最能展現「香港精神」。
  • 莊定賢:真正愛香港的人
    朋友圈每天都有不同的有關這次香港暴力事件報導、背景分析的文章轉發,有的朋友將背景圖換成醒目的紅色,上面寫著:I,too,support the Hong Kong police,或者將頭像換成五星紅旗和香港紫金花旗,以表達對香港的支持和關注。     顏色革命,對於上過高中歷史的人,並不陌生。
  • 何宗憲:香港精神是自強不息
    由梁景華牽頭、匯聚香港十位頂級室內設計師創作的「十師+俬——香港精神」十款原創家具在展會亮相。在展會現場,網易家居採訪到了作品設計師之一的PAL設計事務所有限公司設計董事何宗憲,他向記者分享了他眼中的香港精神以及創作家具時的心路歷程。PAL設計事務所有限公司設計董事何宗憲何宗憲,香港何宗憲設計有限公司創始人及董事。
  • 「香港精神」的淪陷
    花崗巖不及火山巖能抵受風化侵蝕,但獅子山卻十分特別,經過千百年仍可清晰見到「獅子」的頭、身及尾。從山峰到電視劇再到流行歌曲,獅子山成為艱苦打拼的香港精神的化身。香港精神是一種刻苦耐勞、勤奮拚搏、開拓進取、靈活應變、自強不息的精神,是香港長盛不衰的力量之源,也是香港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多少老一代的香港人身無分文,白手起家,發揮聰明才智,歷盡千辛萬苦,創造了今天的輝煌業績。
  • 【香港精神 專刊】黃華康:推動香港再出發
    (黃華康先生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時留影)「香港精神,是建設香港、創造香港的重要精神內核,是一種不服命運、頑強奮鬥的拼搏精神,是一種關愛他人、不圖回報的奉獻精神。」在香港生活幾十年,說起黃華康先生所敬佩的香港精神代表人物,他會毫不猶豫地表示:「杜葉錫恩博士稱得上是一個。」
  • 香港政治怎麼了:一個久居香港的北京人的看法(3)
    但我還是要作為一個普通香港市民來聊,因為即便是不懂政治的小小百姓,也時刻感到,如今的香港已變得非常政治化,什麼事情都扯上政治。而要從困境中走出,必須解開政治上的死結。既然是作為一個不懂政治的小百姓來聊,如果講錯了什麼,就請讀者多多包涵。
  • 踏血尋梅,尋是一種香港精神
    [摘要]尋,是一種香港精神,不依不饒,對真相、法理、制度尋根究底,這是香港至今還有「傻人」願意投身去做的事,寧為醒者,不願糊裡糊塗裝睡。理性地理解可以說是精神妄想症,但要做過度詮釋的話,靈性地理解它,可以說是基督教裡對被獻祭者的殉道追認,信基督的王佳梅,在被殺一刻成為人牲繼而成為某種意義上的基督,抽離肉身。據此也才能解釋,為何丁子聰能如此從容無情地處理佳梅的屍體,因為它已經與她的靈魂無關。
  • 香港優才獲批後一定要在香港居住嗎?
    其實,朋友們之所以有這樣擔憂,究其原因就是對申請香港永居的「通常性居住」的要求不理解。什麼情況不被視為「通常居住」在香港?指來自香港以外地方者)而留在香港;6、以《領事關係條例》所指的領館人員身份留在香港;7、以香港駐軍成員身份留在香港;8、以訂明的中央人民政府旅行證件持有人身份留在香港。
  • 羅大佑:「香港沒有真正的音樂人,除了黃家駒!」
    1990年,黃家駒隨香港電臺「愛心第一旅」遠赴巴布亞紐幾內亞,並親眼目睹了當地人民因為戰爭和災荒,而遭受的苦難生活。返回香港後,他在報紙上讀到有關曼德拉被困獄中的故事,並由此產生內心的共鳴。他認為曼德拉的精神內涵是關於抗爭與希望,這與Beyond在香港艱辛打拼的背景不謀而合,於是創作了歌曲《光輝歲月》。
  • 【香港精神 專刊】林威:執著演藝 家國在心
    香港,對於初來乍到的林威先生來說,可謂是進入了另一個世界,一個全新的世界。那時的他也會充滿好奇地觀察香港人與內地人有何區別。「其實也沒什麼很大的不同。」但他發現,香港人勤勞、獨立、上進,普遍具有一股學習精神。還有一點是他感觸非常深刻的,那就是香港同胞普遍擁有強烈的愛國情懷,甚至超過了他這個內地過來的人,這是他沒想到的。
  • 香港人寫的中文為什麼如此難懂?
    但是在香港,由於官方語言就是粵語,無論是傳單,書本,廣告都是粵語,因此完全粵語表達再加上地方文化,有些時候即使是廣東人看到也會看不明白。這一part是入門級,就是對粵語稍有了解的朋友都會無障礙理解的。大家看到說粵語的人除了說咩咩咩咩之外,還有一些也肯定經常看到。
  • 特稿丨走出溫室的香港電影人,究竟要經歷什麼?
    但在2003年CEPA為香港電影向內地開綠燈之時,內地的審查制度、內地與香港電影製作方式的不同、臺前幕後人員的青黃不接等等,均令香港電影失去了以往的明確品牌效應。香港的電影人起初把內地市場當作另一個臺灣埠,希望把它同化成港產片的市場。這情形,如同地球與月球的關係。
  • 教你如何假裝香港人…
    給個模板給大家【入門教程2.0之語言】不會說廣東話或說得不太溜的確裝不成香港人。最好的策略是不說不錯,少說少錯,做個高冷的香港人。但是近來遊客增多,問路的、街頭推銷的,想完全不開口是很難的。有個優雅高冷又能裝香港人的方法是戴個口罩。香港的衛生意識非常高,感冒咳嗽的人一定會帶上個口罩。所以在香港看到戴口罩的九成九會被默認為香港人的。
  • 香港作家小思:香港是什麼?
    我常對朋友說,香港既是一個朦朧之城,生長其中的人,自當也具備這種朦朧個性。香港人不容易讓人理解,因為我們自己也無法說得清楚。
  • 18個香港人講述最真切的香港印象
    不畏艱辛一直是老香港的精神,我母輩都是在困難與機遇並存的年代寸步寸進,我們這一代回歸後經歷過亞洲金融風暴、非典、全球金融危機等,也秉承了這種香港精神。期望在下一個18年後回首,香港仍然是一條硬漢子。來到香港尚未夠一年,最初來中文大學讀書,除了學術上的興趣和期待,更多的是源於一種簡單的嚮往,因為喜歡六七十年代的香港文化,那些時代曲和電影,繁華如夢,遙遠卻陪伴我成長。後來真正置身此地,接觸到許多人,他們真的是從我所喜愛的那個年代走來。
  • 誰才是香港電影真正的「影帝」
    要說飾演性格上有孤僻甚至精神上有變態傾向性質的演員非黃秋生和任達華莫屬。近年來作為在這個類型的電影中的表現,任達華更是取得了令人「不寒而慄」的造詣,任達華和黃秋生在多部電影中展示了他們「親身臨近」的表演功力,他們往往不動聲色間就能將劇中臺詞的意思去很精準地傳遞。
  • 香港藝人貼地——自我認知與理解的結果
    而許多香港藝人的貼地也和內地某些藝人的高高在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很多人說:在香港只有藝人沒有明星,所以很多娛樂圈從業者更多的是將自己視作為一個再普通不過的上班族。也有人說:在香港一個藝人更多的是由各大娛樂公司所捧出來的,而各大娛樂公司所製作出的所有內容無不都是需要依靠公眾來作為一個受眾群體的,本著「顧客就是上帝」的原則,所以很多藝人也不敢讓自己脫離公眾。
  • 《金雞》:風月場裡,那30年的香港精神
    那個時代的香港人似乎有種特殊的豁達和包容。不管你是什麼職業,即便是當小姐,只要是在靠自己努力「搵食」,就能從頭到尾地理直氣壯,並不覺得卑賤和羞恥。從《花街時代》裡的水美麗,到《金雞》裡的阿金,一概如此。隨後是87年股災後的移民潮,緊接著90年代,當舞女的港女們遭遇「北姑」衝擊,阿金被迫轉場當按摩女,卻被一個大陸來的客人「借」走了15萬全部家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