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英國奇葩火箭筒:看似像一個大彈弓,靠彈簧發射彈藥

2020-12-24 騰訊網

▔▔▔▔▔

二戰時期,坦克大量使用,比如幾個重要的參戰國都投入了大量的坦克。有新的武器誕生,必然也會誕生反制的武器,比如反坦克炮,反坦克槍,最厲害的不是這兩個,是反坦克火箭筒。比如美國的巴祖卡,德國Rpzb 43/54型「坦克殺手」反坦克火箭筒,這些火箭筒對坦克是很具有威脅的。還有一些不常用的,那就是英國PIAT火箭筒。

正在操作PIAT火箭筒的英軍士兵

這無疑是有史以來最飽受爭議的武器之一,它外形簡陋雜亂無章,體型笨重不易操控,被使用者戲稱為不易被馴服的"騾子"。但PIAT反坦克火箭筒的出現,卻終結了那個德軍虎豹坦克橫行無阻的時代,並對世界反坦克武器發展史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從諾曼第到西西里島,從二戰到越戰,活躍在各大戰場的PIAT反坦克火箭筒用其經歷向世人證明,即使大英帝國已經日落西山,但PIAT也仍然是一款成功且值得尊敬的反坦克武器。

馬克1型坦克重新定義了當時的作戰理念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英軍馬克1型坦克和德軍A7V型坦克為代表,坦克首次登上戰爭舞臺,與此同時,反坦克手段也在不斷進化,而相比野戰炮機動性更高,更方便攜帶的反坦克槍很快就受到了各國的青睞,並因為當時坦克裝甲的薄弱得到了蓬勃發展,當時的反坦克槍對付裝甲薄弱的坦克,還是非常有效果的。20世紀30年代,包括英國在內的數十個歐洲國家或多或少都研發並裝備有一定數量的反坦克槍,口徑從7.92毫米到20毫米不等,甚至在二戰爆發後,反坦克槍也在被大量使用。

二戰初期,蘇聯裝備了一定數量的反坦克槍。博伊斯反坦克槍面對德軍當時德軍大量裝備的三號四號坦克,顯然已經力不從心。然而,隨著德國的裝甲鐵騎橫掃歐洲大陸,各國逐漸開始意識到,反坦克步槍在面對當前越來越厚重的坦克裝甲明顯力不從心,尤其是對於法國戰役中因為德國裝甲部隊快速推進,並最終在敦刻爾克丟失掉大量反坦克步槍的英軍而言,研製一種有效的新型反坦克武器用來應對隨時可能會發起登陸作戰的德毫無疑問是非常重要的。值得一提的是,在1941年11月英國在北非開展的"十字軍行動"期間,英國第八集團軍所裝備的博伊斯反坦克步槍幾乎沒有任何擊穿德意坦克的戰例。

PIAT與其說是一款反坦克火箭筒,可上膛的平射迫擊炮顯然是更恰當的稱呼。因此,新型反坦克武器被要求在便攜易於生產的同時,還被要求必須具備對德意現役坦克的擊毀能力。在這一背景和迫切需求下,PIAT火箭筒就如同另一款飽受爭議的武器,與司登衝鋒鎗一起,在相當倉促的時間內被研發出來,並最終於1943年投入大規模生產。值得一提的是,PIAT火箭筒雖然是戰時環境下的臨時產物,但這款武器卻神奇的通過了英國陸軍當局各種嚴峻的測試,並最終成為了一代名器。

PIAT火箭筒的火箭彈採取空心裝藥設計

PIAT火箭筒的有別於知名度較高德軍"鐵拳"和美國"巴祖卡"火箭筒,該火箭筒採取"空心裝藥"火箭彈,火箭彈外形與迫擊炮彈類似,由內部安裝有彈簧的管狀發射器發射,英國官方理論射程660米,實際有效射程110米,在110米的距離發射時,可以擊穿100毫米左右的裝甲,穿甲性能可以說絲毫不遜色於美國的"巴祖卡"火箭筒和德軍的"戰車噩夢"。

此外,由於火箭彈是以彈射的方式被發射,沒有尾焰,射手不必擔心尾焰灼燒,更不用顧忌發射火箭彈會暴露自身位置,因此PIAT在二戰中被廣泛用來對德國裝甲部隊伏擊作戰以及城市巷戰,華沙起義期間,被援助給波蘭"救國軍"的PIAT火箭筒在華沙戰役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雖然起義宣告失敗,但是波蘭"救國軍"裝備的少量PIAT仍然對德軍造成了巨大創傷。

而且,儘管PIAT火箭筒被設計用於反坦克作戰,但是PIAT火箭筒除了可以發射穿甲彈,還可以發射"巴祖卡"火箭筒和"戰車噩夢"根本就未配套的高爆榴彈和煙幕彈,前者可用於對付步兵汽車等軟目標,而後者則可以提供有效的煙幕用來掩護友軍的行動或遮蔽敵人的視線,這種戰術價值是當時任何反坦克武器都不具備的。並且,PIAT是一種低成本武器,可以在英國最困難的時刻快速生產投入戰鬥,這對當時仍深受德國狼群之苦的英國而言,無疑是非常重要的硬性指標。

正在使用PIAT火箭筒的黨衛軍

然而,世界上沒有絕對完美的武器,PIAT火箭筒也一樣,對比同時期的反坦克武器,PIAT的發射流程明顯過於煩瑣,這也是該武器一直以來飽受詬病的最主要原因。發射時,PIAT首先需要先將火箭筒立置或平放,然後用腳踩(蹬)住T型肩託,同時雙手握住握把用力向上提(拉)施加反向力,直到聽到"咔嚓"一聲,既進入發射狀態,才能裝填火箭彈。

PIAT的彈藥結構

若難以理解,可以腦補想像古代弓箭手用腳蹬住弓弩,用手拉弦上箭的畫面,可見其操作並不輕鬆。事實上,也正因為整個過程需要向彈簧機構施加至少90千克的雙向力,對於體型瘦小的士兵很不友好,所以PIAT雖然參與了多場局部戰爭和衝突,但卻沒有很好的表現。

德國的鐵拳老少皆宜,即使是兒童也能用

同時,PIAT火箭筒15KG的整體重量也遠高於同時期的美德同類型產品,對比"鐵拳"這樣的一次性火箭彈更是差距明顯,許多英軍部隊都叫苦不迭,甚至要求換裝美國的"巴祖卡"火箭筒,英國軍方也考慮過類似的計劃,只不過由於德國在正面戰場上的迅速潰敗,最終都不了了之。不過1950年,英軍終於如願以償的換裝美式M20"超級巴祖卡"火箭筒,1951年,瑞典"古斯塔夫"無後坐力炮進入英軍裝備序列,PIAT火箭筒在英軍中的服役生涯也就此宣告結束。

PIAT火箭筒和布倫輕機槍

需要注意的是,諾曼第戰爭期間,英軍參謀部的一份報告顯示,在被英國擊毀的所有德軍坦克中,PIAT火箭筒擊毀的德軍坦克數量佔據7%,位居首位。而一項於1944年對161名加拿大士兵的調查也表明,在當時加拿大軍隊裝備的31種步兵武器中,PIAT被認為是最"有效"的武器,其次是布倫輕機槍。

在義大利戰鬥的標準的PIAT小隊

在義大利薩維奧河上的橋頭堡,二等兵歐內斯特·阿爾維亞使用PIAT火箭筒摧毀了一輛豹式坦克。同樣,在義大利,來自蘭開夏郡的小夥子弗朗西斯·傑弗遜在面對德軍的兇猛攻勢時,發射PIAT火箭彈擊毀了一輛虎式坦克,並迫使另一艘虎式坦克後退,最終獲得了維多利亞十字勳章。

阿登反擊戰中的PIAT火箭筒

雖然,PIAT火箭筒的服役生涯毀譽參半,然而在二戰這個考場上,PIAT顯然為盟軍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作為當時盟軍少數幾款可以擊毀德軍中重型坦克的武器裝備,PIAT火箭筒毫無疑問是成功的,對於後世的反坦克武器而言,其"空心裝藥"技術和彈簧拋射再點火的理念的開創性意義也不言而喻。或許,PIAT過於笨重難以操縱,但,最好的武器只需要發射一次。

哈雷姐姐微信

MilitaryGO

本文封面及圖片素材,均源自於網絡及視頻截圖,感謝作者

本文為公眾號軍事編輯部原創,禁止一切未經授權允許的情況下進行的轉載、盜用等非法行為,一經發現必將通過法律途徑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文為原創內容,喜歡的話請多多轉發、留言支持吧~

相關焦點

  • 盤點二戰時的奇葩武器,腦殘的設計
    當第二次世界大戰打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各國都紛紛研發先進武器,除納粹德國研發的飛彈給盟軍以沉重的打擊外,還有許多腦洞大開的奇葩又變態的武器,為了在戰場上取得武器優勢,輕鬆消滅敵人,無所不用其極,下面帶您了解哪些詭異的二戰秘密武器。
  • 圖說:RPG Cv-75訓練器材 看似火箭筒卻發射子彈 模擬無後坐力炮
    國內很多介紹文章都把RPG-75稱為火箭筒,其實它與RPG-7一樣都是無後坐力炮,之所以這樣說,本文後面會詳細介紹。RPG Cv-75並不裝填炮彈,而是裝填.32 Auto手槍彈,專門用來訓練。訓練器材當然要像真正的武器,RPG Cv-75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看起來與真的完全一樣。
  • 二戰中那些超變態的奇葩武器
    二戰中那些超變態的奇葩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各國都紛紛研發先進武器,其中一些武器在我們現在看來真是奇葩又變態,本期專題帶您了解那些詭異的二戰秘密武器。刺拳多管火箭筒德國軍隊二戰後期德軍一種非常特殊的單兵武器,名為刺拳多管火箭筒,原本用途是用來攻擊盟軍的低飛飛機,於1944年設計生產,總共有兩個型號, 分別是A型和B型。哥利亞遙控炸彈德國軍隊由德國國防軍部署的履帶式遙控炸彈約4英呎、2英呎寬、1英呎高。哥利亞遙控炸彈攜帶了75到100千克的高爆炸藥。
  • 二戰已是半自動手槍的天下,唯獨英國堅持轉輪手槍,大英帝國偏要與...
    圖為二戰英國陸軍的制式武器,其中韋伯利公司生產的Mk VI轉輪手槍,還有恩菲爾德公司的Mkl轉輪手槍和史密斯·韋森公司的10號轉輪手槍,這三款構成了二戰英軍的制式副武器體系。
  • 敘利亞土造武器稱雄,煤氣罐彈弓威力大,使用者也心驚肉跳
    與之相比,火箭炮的安裝環境則顯得更為寒酸,底座就是用幾根老化鋼管改造而成,操作全靠手動。更「違和」的是,武器底座下方甚至還出現了顏色鮮豔的枕頭和被子,似乎就是操控人員的床鋪,充分體現了「利用空間」的理念,也可見戰場環境有多麼艱苦了。
  • 打完就跑真刺激,二戰加拿大多聯裝PIAT管風琴發射平臺
    這段話來自於一個法籍德軍士兵的蘇德戰場回憶錄,描述了他們面對喀秋莎多聯火箭發射時的恐懼。是的,我就覺得二戰期間最有牌面的地面武器一定是喀秋莎這類多聯裝火箭,裝藥大、覆蓋廣,沒什麼是一輪火箭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麼就再來一輪。
  • 國產08式火箭筒,打完一發就扔掉,不會浪費嗎?
    如今我軍班一級武器配置又多了一個DZJ08式單兵火箭筒,解放軍單兵攜帶量已經足夠重了,又再加一個這不是負擔嗎?其實DZJ08式單兵火箭筒有很多你意想不到的好處。 此火箭筒的最大功能是一次性使用。它沒有像40火力這樣的獨立火箭發射器,火箭彈發射後可以丟棄發射管。在發射時,發射器所在位置的推進劑被點燃,彈頭和平衡體分別向前和向後飛行因此抵消了後坐力。這時,發射管內部形成了爆炸火焰。由於平衡體的設計增加了武器的重量,因此有必要降低其他零件的重量成本。這樣,DZJ08的發射管設計為薄玻璃纖維增強塑料材質,強度足夠而且成本低,隨手扔也不可惜。
  • 反坦克家族中的神器,RPG7火箭筒有多傳奇?曾一發打下美軍支奴幹
    事實上,這種火箭炮就是目前世界眾多國家還在沿用的RPG7火箭筒。儘管已經問世六十餘年,但其仍是很多國家士兵眼中最得心應手的單兵武器,也仍是現代戰場上不可忽視的作戰神器。二戰之後,坦克的發展已經進入跨步階段,當時的前蘇聯更是擁有世界最大規模的「鋼鐵洪流」。
  • 打火機與火箭筒原理相同?看似不起眼的裝備,卻是反坦克主流設計
    然而提及蘇聯最著名的裝備,當屬AK-47與RPG-7型火箭筒,前者屬於很多國家士兵喜愛的裝備之一,而後者則是反坦克裝備的主流之一。要知道RPG以發射破甲彈頭為主,並且還具備便攜的特點,對於坦克、裝甲車輛、防禦工事有著極為強大的破壞能力。此外RPG的原理主要是讓藥室內的火藥點燃之後,推動火箭彈向前發射,最初的速度可以達到每秒117米左右。
  • 「步兵快樂筒」再升級,防化兵新型火箭筒發射燃爆彈和噴火彈破障
    ,當然這已經不是該火箭筒第一次亮相了,在本月初喀喇崑崙衛士公眾號中,新疆軍區某防化團就在戈壁組織了實彈戰術演練,也是肩抗大筒子連續發射,這究竟是一種怎樣的裝備呢?我們知道,像爆破、縱火、煙霧這種活,我軍一般都交給防化部隊來完成,軍改之後,由於高度合成化,現在都會將其編為支援保障連工化分隊,配屬合成營作戰,而我軍防化兵最早裝備的FHJ01式62mm雙管單兵火箭系統1985年量產,採用電點火發射,火箭彈初速123m/s,可以打擊500m以內的目標,可以發射FYD02式火箭發煙彈、FRS02式火箭燃燒彈、84式火箭燃燒彈3個彈種
  • 迷你世界螢光彈弓怎麼做?螢光彈弓、螢光球製作方法匯總[多圖]
    迷你世界螢光彈弓和螢光球都是最新出現的道具,通過合成就可以得到它們了,其中螢光球分為大螢光球和小螢光球,兩者分別有不同的製作方法,作用也有很大的不同,具體的還是要看合成表上的進行操作,下面將螢光彈弓、大小螢光球的製作方法分享給大家。〓 螢光彈弓
  • 美軍踩到硬釘子,外形奇特的火箭筒,施瓦辛格:這個我熟
    美軍踩到硬釘子,外形奇特的火箭筒,施瓦辛格:這個我熟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越南戰爭爆發,美國也加入了戰爭。為了侵略越南,美國也是無所不用其極,把能想到的手段全部付諸實踐,就是想把北越軍隊徹底消滅掉。然而,美軍遇到了一個硬釘子。
  • 二戰英國貝莎機槍,機槍很好,士兵們卻不喜歡
    貝莎機槍是英國在二戰前投入部隊服役的一款機槍,該槍與英國傳統的7.7毫米口徑不一樣,它採用德式的7.92毫米口徑,完全是一個新的機槍體系。那麼為何英國會大膽地採用一款全新的機槍,這款機槍的性能又到底怎麼樣呢?
  • 二戰時為什麼日軍沒有大量裝備迫擊炮?原因就一個字
    迫擊炮,是一種炮身短、射角大,彈道弧線高,以座鈑承受後座力,採用炮口裝填、發射帶尾翼彈的曲射滑膛火炮。射程較近,但輕便靈活,特別是能夠射擊遮蔽物後方的目標,是步兵比較理想的隨伴火力。在二戰期間,是各國連、營等基層步兵單位最常見的支援火炮,美英德蘇等主要參戰國都有大量裝備,唯獨日本卻沒有大量裝備,這是為什麼?
  • 拉風火箭筒:1秒鐘四發連射,越南戰爭中的叢林毀滅者
    文:桌面戰爭兵棋| GEN說起火箭筒,大家可能會想到很多,但是像美軍的M202式66mm四管火箭筒這樣拉風的卻是不多見,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這個話題。外形別具一格火焰噴射器的替代品在越南戰爭中,越南人民軍的叢林戰術讓美軍大吃苦頭,如何對躲藏在樹林、地道的敵人進行有效打擊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 女王的麵條,英國科玳發射藥為啥長這麼怪?
    咱們都知道子彈裡面的無煙火藥都是深色顆粒,小一點的子彈如.223雷明頓的發射藥細小扁平,呈現狀如蠶屎;而德棍7.92*94反坦克彈(中)這種大傢伙的發射藥顆粒則大如老鼠屎,但不管怎麼樣,火藥都是顆粒狀的。唯獨是英國當年的.303彈裡頭的發射藥長這樣...納尼?腐國佬居然往子彈裡塞麵條!這究竟是英國人廚藝的淪喪還是智商的缺失?
  • 與RPG-7同壽的反坦克武器,比PF98更輕便,美軍為它研製新彈藥
    (PF98式12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雖然威力強大,但重量的確不輕)與最初的"卡爾·古斯塔夫"M2型無後坐力炮相比,M3型最大的特點在於重量輕和多用途。其全重由M2-550型的18千克成功瘦身到9.5千克,該重量已經比國產PF98式12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的重量要輕(PF98式的發射筒重10公斤),比較適合由單兵攜帶。
  • 戰狼2用彈簧床墊擋火箭彈很誇張?阿富汗戰場實拍,美軍都這麼做
    電影《戰狼2》中主角用彈簧床墊擋住了一枚火箭彈,事實真的能否做到?阿富汗戰場實拍,原來真的可以。在戰場上,除了我們所熟知的坦克、戰機、航母等裝備,RPG也十分常見。RPG其實就是我國常說的火箭筒,由於簡單便攜,性能可靠,與AK-47一併被稱為20世紀步兵武器之王,不少國家與一些武裝部隊都會將其作為常用裝備,不僅能夠用來打擊坦克、裝甲車,甚至是直升機都很難躲過RPG攻擊。在電影《戰狼2》中,吳京飾演的男主角曾在面對發射而來的火箭彈時,利用彈簧床墊擋在身前,由於火箭彈無法衝破空隙而得以被攔截,無法發揮作用,這樣一幕在不少觀眾看來太過誇張,但事實究竟是怎樣的?
  • 帝國的倔強,為啥英國到二戰時期還在用轉輪手槍?
    這個問題同樣是個小夥伴之前私信我的問題,它很好奇為啥二戰時期,全世界都已經將半自動手槍作為制式副武器,但就英國還在用.38或者.455口徑的韋伯利/恩菲爾德轉輪手槍。是腦子特別軸還是咋地?所以這篇狗子和大家聊聊這個上圖從左往右分別是恩菲爾德No.2 MkI .38口徑,韋伯利Mk4 .455口徑,斯密斯韋森10號 .38口徑,都是英國二戰是主要的制式武器。而英國為啥不像其他國家一樣用半自動...我尋思他們腦子軸確實是個主要原因。但另一方面,我尋思是英國人是在剛研發半自動那會兒吃過虧,所以對其心存芥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