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這篇講稿,就知道周文王是怎樣寫《周易》了

2021-01-17 楊吉德

我研究周易三十年,創建了「四維解易法」易學體系,和所有的易學理論都是不同的。希望大家先把自己以往學習周易的思路放一下,看看我講的有沒有道理。先聲明,我講的都是卦爻辭裡面表達的或暗含的意思,沒有佐料和雞湯,我也不會燉雞湯。

今天講講《坤》卦。我前一段時間發過兩篇對《坤》卦的解析,可能大家沒看到。這一卦包含的信息比較多,可以從每一個字的反覆推敲中獲得更多的收穫。

許多《周易》愛好者希望能看懂卦爻辭,知道周易說的什麼意思。其實你要是抱著這種思想學習的話會令你失望的,因為以往的書籍都想解釋清楚卦爻辭講的是什麼,但都弄不明白,也就講不清楚。我通過講這一卦,你可以明白是誰寫的周易,在什麼情況下寫的,依據什麼寫的,是寫給誰看的,想要表達什麼主旨,分別有幾層含義,句子的結構有什麼特色,每個字暗含的意義是什麼,寫斷辭有什麼講究。你只要能耐心閱讀這篇長文,就能獲得超預期的結果。

寫作背景

當時的形勢是文王被商紂王關押在羑裡,就是現在的湯陰縣,而周國的政治外交和軍事一直是文王親力親為,姬發沒有成熟的執政經驗。文王生死難料,國際形勢又是如此複雜,所以文王就產生了寫《周易》用於指導周國發展的想法。筮卦規則只有周國少數幾個人知道,商朝大臣根本是不懂的,這是《周易》產生的客觀條件。

卦象含義

每個卦的卦符代表了一種形勢狀態,卦辭是根據卦符狀態寫出來的。像坤卦,卦符六個爻全陰,沒有陽爻,說明什麼呢?說明這個世界沒有領導者。商紂王是眾諸侯的領導,但諸侯都有反叛之心。周國是最強大的諸侯國,文王又被軟禁起來,現在各國管各國的事,如同一盤散沙,就是坤卦六爻的卦象內涵。

兩個八卦內為地、外為地,各守疆界。兩個八卦聯合起來又是相同的一個整體,又有聯合之義。所以文王借這個卦,撰寫卦爻辭,提出自己對這種形勢的分析和戰略思想。

卦辭解析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首先談一下「坤」字。

一般解釋,乾、兌、離、震、巽、坎、艮、坤是八卦之名。兩個八卦「坤」卦組合成的六爻卦也稱為坤卦,其實這是錯誤的。

一、《大象》裡面很明確指出「地勢坤」,就是兩個地卦相連為坤,八卦的名稱為「地」,其它八卦的名稱也要以象辭所言為準。

二、「坤」是六爻卦用字。在解卦辭時,「坤」不能當卦名解,因為做卦名講就成了名詞。「元亨」是針對某種行為而言的,名詞沒有元亨。所以坤不能解為地。

既然坤不是地,就說明《易傳》對「坤」下的定義是不對的,也就是到目前為止要對坤的所有解釋都要推翻,我們可以大膽地重新推論。

坤由土、申構成。土怎麼理解呢?土就是指八卦中的地。看一下卦象,內卦為地,外卦為地,是各守疆土的意思。你的國家守住你的疆土;我的國家守住我的疆土,保持這種局面。

再看「申」字旁,《說文》:「申,神也。從臼,自持也」按現在理解,就是雙手奉香敬神。在很多地方清明、十月一上祖墳都是在申時,就是敬神的時刻。

古人認為你佔有的土地不管是自己拓展的,還是用戰爭搶奪來的,都是神賜給的,神不賜給你,還會丟掉。所以「坤」的意思是要保守住上天賜給我們的這片疆土。這與卦象是一致的。

「坤元亨」。《文言》:「元,善之長也。」善就是好,我們是好的,和我們敵對的是不好的。長是首長,指國君。在卦辭中「元」就是指國家。《周易》是文王寫給武王、周公等公子看的,是講應當怎樣妥善處理各種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元」就是指周國,講周國應當在當前形勢下怎樣做。

「亨」,《文言》:「嘉之會也。」指最好的方法。大家可以看一下卦辭中帶「亨」的,都是與國家大政方針或戰略思想有關。「元亨」更是與國家戰略思想有關,不是一般的方針,是大政方針。那些把「亨」解作「享」的把周易完全解成卜筮之辭,是不對的。

「亨」字在具體解釋中還有個語法功能,是大家不知道的。如果說亨是最好的,那它的有特定指向,是我們亨呢?是所有的人這樣做都亨呢?還是我們的敵人這樣做也亨呢?文王寫周易是給自己人看到,是不能給別人看的,別人看了也不懂,所以這個特定的主語是「我們」,我們這樣做亨。

亨字在白話解釋時不能都寫成「亨通」,這樣就把字解死了,等於沒白話。它要根據動詞的不同,用不同的概念解釋。

「亨」的語法意義在哪裡呢?像「坤元亨」,白話解釋時前面要把主語「我們」添加上,是「我們坤元亨。」

這樣再白話就清楚了,文王在自己被囚禁的情況下,「坤元亨」,指出:(我們)要守衛好上天賜給的這片國土(坤),才能保證周國的(元)長期安寧(亨)。

關於「利牝馬之貞。」

看過周易註解的都知道,牝馬指雌馬,牡馬指雄馬,牡馬是頭馬,沒有頭馬在前,牝馬是不會走出自己活動範圍的。為什麼寫牝馬呢?卦象沒有陽爻,就是一盤散沙,形成不了合力,馬就不敢出行。但為什麼寫馬而不寫別的動物呢?因為馬是用來作戰的。如果用來運輸,會寫車馬;如果軍隊出徵,會寫乘,是馬拉著戰車。這個馬又是動態的,如果是靜態的會寫馬牢。所以既是動的,又不是向外出徵的,言外之意就是要求加強在國境線上巡邏守衛,我們不去進攻別人,也要防止別人來侵犯我們。

「利」是有利於,沒有異議。這個「貞」字異議就大了。傳統解釋為「正固」。如傅佩榮先生譯為:「適宜像母馬那樣的正固。」歷來都這樣想,大家就不覺得好笑了,反正我覺得好笑的很,母馬怎么正固了?這屬於錯解。

「貞」在甲骨卜辭中指「貞人」,屬於卜筮概念,但在周易中就增加了主觀意象,指這樣做好還是不好。「利貞」就是這樣做好,有利於這樣做。「貞兇」就是這樣做很不好。在這裡我就不詳細論證了。「這樣做」指像誰的樣子去做呢?「利牝馬之貞」就是說有利於像牝馬一樣去做。牝馬的意義前面講了,是一種既不出界又要活動的行為。

明白了這點不算完,我們應當進一步追問:文王為什麼要特意寫「利貞」?其實意在強調這是一種既定戰略思想,是目前必須遵守的方針。周易卦爻辭中沒有多餘的廢話,即寫「利貞」,就是不要講價錢,堅決遵守。這叫以不變應萬變。

「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

攸,所。有攸往不是漫無目的的出去,而是有目的地的前往。有攸往也指走出國境。

有一個問題,為何是「君子」有攸往?君子有兩個概念,一是個人身份;二是沒有統領身份。坤卦講的是國家大政,應當與沒有統領身份有關。前面說了,文王要求不要走出國境,如果有人違背命令執意出去,就不是君子了,所以這種出去是不得已而為之。在天下大亂之際,文王被羈押於商,有可能別的實力強的邦國邀請周國共同謀事,又無法推脫,怎麼辦?

「先迷後得」。

「先」是走在前面。走在誰的前面,自然是走在別的方國部隊的前面。我們不領頭鬧事,不見得別人不領頭鬧事,我們有我們的主張,如果我們打仗時衝在前面,是替別人賣命,這與我們自己的志向不一致,就是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後」是走在後面。這個「得」字很有學問。慢慢走在後面,看戰爭形勢,如果對我們有利,就一擁而上,繳獲戰利品。雖然這樣有點小人心思,但戰爭是殘酷的,誰取得勝利,誰獲得最終利益才是最終的贏家。

「主利」

主的本義是燈燭,晚上的燈光,引申為主見。坤卦六爻全陰,沒有領導,沒有主見,各行其是。我們要按照我們的既定目標行事,就是主見,才有利。

「西南得朋,東北喪朋。」

西南、東北可以從兩個角度考慮:一是周原和殷都,相對位置是西南和東北;一個是周國的西南方位的方國和東北方位的方國。第二種更符合坤卦的戰略思想。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這是個嚴肅問題,只有文王最清楚。

一是從長期相處的關係和歷史進程考慮,文王的父親季歷執政時就開始拓展疆土,到文王時經過多年拼搏,周國雄霸一方,西南方國成了可靠的盟友。東北方的方國則時好時壞,因為他們夾在商周之間,習慣性的腳踏兩隻船,是不可靠的。

二是文王被囚禁以後,東北方的方國有可能受商王的指使或施壓,覺得周國群龍無首,原來的盟友會撕破臉皮來侵佔國土,所以文王指出了這種利害關係,讓姬發他們心中有數。

「安,貞吉。」

「安」就是安定。對「吉」我們應該清楚它的界限。「亨」是對國家政策路線而言的;「吉」是針對個人而言的。文王被紂王羈押,會造成老百姓人心惶惶,再有特務造謠,容易產生動蕩。所以現在的重要工作是維穩,讓老百姓生活安定。「貞」是代指安定。「貞吉」意在強調這項工作的重要性。這句話的白話是:一定要讓老百姓安定生活,只有這樣才吉。

卦辭表達了這麼幾層含義:1目前的戰略思想是什麼;2應該採取什麼具體措施;3如果有不可控的情況出現怎麼辦;4怎麼分清敵友;5現在工作的重點是什麼。

初六履霜,堅冰至

初六最下,履、霜、冰、至都是下面的事,與爻位聯繫在一起的。

霜是秋冬之際,堅冰是深冬之時。

但履和至寫的不對。不對在哪裡呢?「霜」是天上下來的冷氣將空氣中的水分凝結而成的,是嚴寒天氣的預兆。「至」《說文》:「鳥飛從高下至地也」是從上落到地面上。正確的寫法應該是:霜至,履堅冰。為什麼要反著寫呢?

霜,代表小的失誤。履霜形容從整個事情的一開始就踏入了錯誤的道路。「堅冰至」有兩種含義:一是嚴寒來到了;二是以堅冰代表的重大錯誤是由上層決策所導致的。這句話的意思是作為決策者,思考問題要縝密,從事物發展起始就要做好,凡事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

六二居內中,從靜。

直,正直。

方,《說文》:「方,併船也,象兩舟省總頭形。」其原義是將兩個船並聯在一起。需要注意的是卦爻辭和《大象》所言的「方」概念是不同的,卦爻辭一般是造字的原義,象辭用的是引申義,所以不能用象辭的「方」定義卦辭的方。並聯的含義:一是聯合在一起,二是沒有主從之分。大是大的力量,即一加一大於二的力量。正直的方國聯合起來,就能形成大的力量。

在內中之爻談聯合,是講我們要和鄰邦友好聯合,互相照應,可以威懾有不良企圖的邦國。這也是文王提出的在亂世中的戰略思想。

習(習),甲骨文中羽下面是日。日代表天。習(習)是伸展著羽翼飛向於天。習在句子中是往高處起的意思,學習是引申義。不習,是不要起事。

我們和鄰邦聯合起來了,力量強大了,有些人可能就膨脹了,但這種聯合的目的是形成防禦陣線,不是為了起事。因為要起事必須有一個為主,一個或數個為從,才能成功。但誰來主事呢?這是個問題。所以不能「習」。

「無不利」是強調「不習」的正確性。一些臣屬不明白聯合鄰邦的意義,覺得勢力大了就可以攻打弱小的或有仇怨的國家,但是不能這麼做,目前只有不起事才是最有利的決策。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章:原指音樂一個章節;樂章。又表示完滿,引申為完整的規劃、宏大的目標。含章,暗藏著宏大的志向。王事,商王徵調諸侯國派兵徵伐叛亂者。可貞,可以這樣做。

為什麼說「六三含章可貞」呢?六三爻為兵,是弱旅。假如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我們要派兵跟隨商王出徵那就派弱旅,或裝作軟弱的樣子。這是做樣子給商王看,讓他不防備我們,其實我們心中暗藏著宏圖大業。如果不寫「含章」,六三就是真弱旅了;寫了「含章」,就是表面示弱,其實內在剛強。

「或從王事,無成有終。」是對前面句子的解釋,意思是前面說的是當我們的軍隊跟隨商王徵戰時,不要追求成就,才能有完美的結局。光看前面的句子,不知「六三含章」要表達什麼思想;光看後面的句子,不知「無成有終」指的是什麼意思。只有這兩句話連貫起來分析,才能知道話裡話外的意思。

六四括囊。無咎,無譽

「括囊」是把口袋裝滿東西紮緊了,就是聚斂財物的意思。這裡不是搜刮本國老百姓的財物,而是掠奪其他部族的財物。四爻在外,是出去掠奪。跟著商軍出徵,我們的任務不是建立功勳,而是掠奪財物。在亂世中,打仗打的是財力,別管是什麼樣的錢財,只要撈到手裡就行,反正是打著商王的旗號。

「咎」是錯,無咎是沒錯。「譽」是讚美,無譽是沒有人讚美你。「無咎,無譽」只能是指在國外掠奪財物。獲取了財物,充實了我們的財政,對我們來說是沒有錯的。借打仗的機會,沒立戰功,卻扛著滿滿的口袋回去了,別人也不會讚美你。管他呢,該怎麼做我們自己心裡有數。

六五黃裳元吉

六五是君位,指國君應堅持的治國原則。「黃裳」應該取自《繫辭》:「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繫辭》十三卦的前面很明確寫著:「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是說十三卦之辭是從遙遠的古代流傳下來的,故十三卦極有可能是《歸藏》易的原文。坤卦全陰,象徵天下大亂;乾卦全陽,象徵大治。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正是敘述這一治理過程。「垂衣裳」是不起兵戈,發展農業,改善民生。「元」指國家。文王延續《歸藏》的主題,提出這一點,是強調在目前形勢下要以培養國力為中心任務,我們的國家才吉。如果窮兵黷武,國家本身貧窮,再搞軍備競賽,那就變成兇了。

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

上六在最上,「龍」似是指從天上下界的應龍。《山海經·大荒東經》:「大荒東北隅中,有山名曰兇犁土丘。應龍處南極,殺蚩尤與夸父,不得復上。」傳說黃帝與蚩尤在涿鹿之野大戰,應龍助陣黃帝,殺掉了蚩尤和夸父。玄為天,黃為地。「其血玄黃」是說屍橫遍野,血染天地。文王借黃帝戰勝蚩尤統一中原部落的故事,指出我們應當尋訪像應龍一樣的隱士高人來幫助我們打天下,但要防止過多的犧牲生命。

用六利永貞

用六是筮法範疇,不能斷定是文王所寫,故不予置評。

了解更多易學觀點,請在淘寶網(電腦上查找)選購楊吉德新著《周易說解》,齊魯書社出版。

相關焦點

  • 周文王創《周易》,臨終留下一段話,為易經核心,至今耐人尋味
    由此可見,我們稱周文王是《周易》創始人,實際上也是在前人的基礎上演繹的。他將《易經》的八卦演繹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並加上卦辭、爻辭,後人把這個相對完整的版本稱為《周易》。商紂王沉迷美色,不理朝政,崇侯虎諂媚,說盡周文王的壞話。
  • 周文王被困推演《周易》,六十四卦蘊含天地間一切變化,無上智慧
    《周易》是「三易」之一,其他兩易分別是《連山易》和《歸藏易》,不過這「兩易」已經失傳了,只有周文王的《周易》流傳了下來,而中國文化的源頭正是從《周易》開始的。本土文化裡的「三教九流」哪一家的思想裡沒有《周易》的影子,《周易》是在解釋「道」,而中國這片土地上的所有思想無不在解釋「道」,最終的目標就是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這樣才會「頓悟」,才能夠真正的明白。那麼關於《周易》是怎麼產生的,你知道嗎?傳說這是「周文王」創作出來的。
  • 周文王
    在位四十二年後,正式稱王,史稱周文王。 在位期間,明德慎罰,勤於政事,重視農業生產。禮賢下士,廣羅人才,拜姜尚為軍師,制定軍國大計,收服虞國和芮國,攻滅黎國(今山西長治市)、邘國(今河南沁陽市)等國,使天下三分,其二歸周。建都豐京(今陝西西安市),為武王伐紂滅商奠定基礎;演繹《周易》,創立周禮,得到後世儒家所推崇,孔子稱為「三代之英」。
  • 八卦是周文王演變為六十四卦的嗎?《史記》的記載有差錯嗎
    對於趙日金141這樣的熱心網友,我們是抱著很感激的心情,認真閱讀了他的三段留言,為了表示我們的誠意,也特地寫了這一篇文章,作為我們之間的互動交流,還請其他的讀者網友們,也能看一下這篇文章,我們非常希望這篇磚瓦文章能引出更多的美玉。
  • 周文王臨終前給兒子留下一段話,為何稱說出《周易》的核心
    文王姬昌被囚七年,這七年無事可做,於是開始研究祖上傳下來的先天八卦。七年的漫長歲月裡,文王將伏羲的先天八卦推演成了後天八卦,並著成《周易》一書。這才有了文王拘羑裡而演周易的千古佳話。《周易》的誕生,是中華文明的源頭。儒家、道家皆以為經典,幾千年來對華夏文明產生深遠的影響。但是,要說《周易》的核心,卻是在周文王死前留下的一段話。在周文王在臨終前,把兒子周武王叫到身邊,並跟兒子說了一段話,讓兒子銘記於心。
  • 周文王臨終前遺言,為《易經》核心思想,耐人尋味,影響至今
    易經的發展經歷了4個版本:伏羲氏創造先天易,也叫先天八卦;然後是神農氏創造連山易,也叫連山八卦;再到黃帝軒轅氏創造歸藏易,也叫歸藏八卦;最後才是我們熟悉的《周易》,是由周文王演繹的。由此可見,我們稱周文王是《周易》創始人,實際上也是在前人的基礎上演繹的。
  • 從電視劇看周易佔卜算卦算命者的形象
    比如早些年比較火的電視劇《太極宗師》,楊玉乾(不知道名字寫的對不對)在同格格的七大高手決鬥(在』一個塔裡較量)之前,陳正英的女兒少琪就去幫楊玉乾求籤算卦。這種典型情節的目的就是為了烘託氣氛製造緊張。第二種情形:這種情況也不少,測字算卦者往往都是在江湖上混飯吃的小人物,編劇基本是醜化測字算卦者的形象。
  • 周文王死後留下四個字,千百年無人參透,最終被洪七公給破解了!
    第一:讀過《天龍八部》的朋友都知道,主角段譽乃是一位運氣極好的人物,此人天性不愛練武,然而在金庸筆下卻由不得他作主,話說當年金老先生筆鋒一轉,給段譽安排了一個奇遇,而他也因此在無量山洞中學成了兩門,一門是「北冥神功」,一門乃是「凌波微步」,而據書中所寫,這門步法正是參照了周文王所創的《周易》六十四卦方位,因此幾乎可以躲避世間各種武學招式的攻擊,可見周文王當年所留下的文化精髓,使得逍遙派高手以及段譽等人的實力都上了一個檔次
  • 《易經》的64個智慧:周文王創作《周易》,是為了復仇?
    整部《周易》重剛抑柔,所以乾卦至剛至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卦是第一卦,顯示了西伯侯(周文王)姬昌富國強兵,克殷伐紂的決心。所以有一種說法,認為《周易》是西伯侯姬昌發動戰爭,討伐殷商的戰略規劃。這從《周易》的卦辭和爻辭中也能看出些端倪。從第一卦乾卦至第七卦師卦,是一個小結,每一卦都是為第七卦「師」卦(戰爭)做準備的。
  • 周文王到底如何死的?甲骨文新解,顛覆了傳統認知!
    》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這是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非常著名的一段話,其中西伯指的是周文王,此處說他在被囚禁期間撰寫了《周易》。那麼周文王是被誰所囚禁,又是為什麼被囚禁呢?要想了解這些,首先要了解他的生平。據《史記•周本紀》記載:周文王姬昌,姬姓,名昌,周太王之孫,季歷之子,周朝奠基者,岐周人。其父死後,繼承西伯侯之位,故稱西伯昌。
  • 周文王臨終留給兒子一段話,是《易經》的核心,專家至今沒琢磨透
    而且至今還沒有人能夠完全的參悟此書,這本奇書就是《易經》。現在很多人其實分不清《易經》還有《周易》的區別。通俗點講,《易經》其實是一個統稱,從原始時代的伏羲開始,到周文王姬昌演繹《周易》一共有4個版本。第一個版本就是伏羲氏開創的先天八卦。第二個版本是之後神農氏創造連山八卦。之後黃帝軒轅氏又開創了歸藏八卦。最後才是周文王姬昌演繹的《周易》。
  • 《易經》的精髓在周文王的家訓裡,300字的遺言,核心就這一個字
    所謂「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從簡至繁,也可重回樸素,治大國若烹小鮮,這一生只要讀懂《周易》就夠了。周文王可以稱為《周易》的創始人,但他也是在前人的基礎上演繹,將《易經》的八卦演繹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並加上卦辭、爻辭,後人把這個相對完整的版本稱為《周易》。周文王在臨終前給兒子留下一段話,後人稱為《保訓》。
  • 周文王留給兒子一段遺言,是《易經》的核心,可惜至今無人參透
    而且至今還沒有人能夠完全的參悟此書,這本奇書就是《易經》。我們所說的《周易》是不能完全代表《易經》的,《易經》是個大概念,也是一個統稱,《周易》只是《易經》中的一部分,或者說是《易經》的最後一個版本。《周易》是由周文王在《易經》八卦基礎上演繹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可以說是對上古《易經》的一個整理概括與創新。周文王的遺言周文王在位第50 年的時候,感覺來日無多。
  • 周文王留下臨終遺言,是《易經》的核心,專家:至今沒弄懂
    很多人都覺得《易經》就是《周易》,其實不然。《易經》指夏代的《連山》、商代的《歸藏》及周代的《周易》,這三部經卦書統稱為易經。其中《連山》、《歸藏》已失傳,傳世的只有《周易》一本。所以大多數世人下意識的會將《周易》等同於《易經》。從本質上來講,《周易》是闡述關於變化之書,長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而《周易》便是總結這些預測的規律理論的書。
  • 周文王真的有一百個兒子嗎?有何史料記載?
    在《封神演義》中,周文王行至燕山一帶,突遇雷電交加、山崩地裂,文王急忙躲入林中避雨。文王驚嘆如此天象,必有將星雷震子出現。在撿到雷震子之前,傳說周文王已有九十九個兒子,文王覺得這是百子之兆,於是將其收養。文王百子的說法來源於民間傳說和神話小說,自然不能當做歷史事件來對待,所以就更談不上是否親生一說。
  • 《周易》的作者究竟是誰?
    如果大家要問,《周易》一書究竟是由誰創作的?我們可能最先想到是周文王,周文王推演八卦為六十四卦從而寫成《周易》一書幾成公論。
  • 李唯弘參加楊公風水考察團周公羑裡城祭拜周文王先師
    羑裡城又稱文王廟,屬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處有7米厚的龍山文化和商周文化遺存,是3000年前殷紂王關押周文王姬昌7年之處,是有史可據、有址可考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座監獄。此處也是文王據伏羲八卦推演出64卦384爻,即「文王拘而演《周易》」之聖地。
  • 周易佔卜到底準不準?請看這篇文章.
    經常有人問我:你的周易佔卜準不準?
  • 《周易》六十四卦,所有思想也都在這一卦
    《周易》第一卦,乾卦。很多有關思想的書籍,第一章的意義都非常重大,這一卦,卦的卦象是上三橫,下三行,乾上,乾下。我們一般人是看不懂卦象的,但一讀到「潛龍勿用、見龍在田、飛龍在天、亢龍有悔」,就有一種那麼似曾相識的感覺,沒錯,就是自帶音響效果的——降龍十八掌。
  • 驚天爆秘:看了那麼多版本,你為何還讀不懂《易經》?
    對不起,我如實回答:看哪個版本的都不好。因為《易經》本來就不是一本書。      那麼,《易經》是什麼?這個問題很重要,如果這個問題不搞清楚,你永遠不知道《易經》講什麼,也不知道中國文化的根本在哪裡。      《易經》是關於伏羲八卦的學問。它以八卦為根本,包含太極、陰陽、五行、幹支等等哲學體系的綜合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