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八佰》在上映後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喜歡他的觀眾覺得這是一部拍攝手法非常專業的抗日片,不喜歡的人覺得電影採用了過多誇張的渲染,沒有還原真實的場景,是對歷史的不尊重。
昨天去看了《八佰》的點映,我雖然經常看電影,但不擅長影評,就簡單聊一下自己的感受。
八佰的背景是國民黨軍隊在淞滬會戰全線潰敗後,蔣介石為了「國際影響」不許部隊後撤,把希望壓在了《九國公約》會議的國際調停上,蔣介石為了贏取西方列強的同情和支持,命令在上海留下部分隊伍繼續堅守,打給國際上看,而最終堅守的任務交給了88師524團第一營,並選擇了最便於租界列強圍觀的四行倉庫作為堅守的陣地。
電影主要描述的是1937年10月26日到11月1日這五天內,國軍524團第一營八佰壯士堅守四行倉庫的故事。
這部電影好在選題非常不錯,愛國主義,這是最容易引發共鳴的,尤其在當前的國際大環境下。如果不做過度解讀的話,非常適合當前的國際現狀,中國與列強的故事,當然,電影裡國民政府的統治者把未來的希望寄託於列強的仁慈,而現在的「列強」已沒有資格再對中國指手畫腳了,這八佰抗日英雄也展現了中國人不管是從前,還是現在,面對外來侵略者時,都有著堅定不移的戰鬥意志。
那如果做過度解讀的話,這篇電影是在歌頌國軍?給國民黨洗白嗎?當然不是,國民黨還能洗白嗎?國民黨拿著抗日英雄們的鮮血去博取帝國主義同情,這些人代表的是國軍抗日,而國民黨卻只拿他們當作一個表演給「洋大人」看,我都覺得是在罵國民黨了。
那國軍能拍嗎?當然可以拍,可以拍熱血的知識青年,可以拍開明士紳的讓利求團結,可以拍基層官兵的不畏犧牲,但也要指出,與此同時,國府大員是怎樣拿駝峰航線鮮血換來的物資倒賣發財的,保甲惡霸是怎樣借全國動員的名義攤派搜刮的,某些高級軍官是怎樣剋扣後勤吸乾兵血的。
歌頌這八百國軍不是因為他們的身份,而是因為他們的行為讓我們佩服。紀念抗日戰爭勝利40周年時,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抗日戰爭館展出了謝晉元率領八佰壯士孤軍堅守四行倉庫的事跡圖片,05年我黨將國民黨軍八百壯士與狼牙山五壯士並稱為英雄群體,14年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這是共產黨的自信,因為他們是真正的勇士,他們值得,而龜縮在他們身後的那幫國民黨高官不值得。
(抗日英雄謝晉元)
《八佰》不好的地方,就在於太過煽情,為了兼顧電影展現的效果,劇情不符合真實的歷史,在這裡我就不做過多劇透,這部電影值得一睹,大家可以以一個局外人的身份去看一下,需要提醒注意的是,要以看待電影的方式去看,而不是史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