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這個概念最早是由國外提出,越來越多人面對環境的惡化漸漸的接受並選擇使用有機產品,有機的觀念在全世界推廣開來,進入中國已經三十一年了,何孟生先生從1999年接觸到有機產業開始到現在,接觸有機算來有二十年了。在這些年裡,他看到無數的有機基地建設起來,又見到無數的有機基地慢慢消失,當然消失的其中有許多說不清道不明的原因。有機人的情懷是偏執,偏執的不選用最高科技的農藥化肥除草劑催芽素激素等,只依靠人與自然和諧的力量去為子孫後代保留最後一塊淨土,堅持從事有機產業中有太多的困苦與無奈,往往讓我們不得不向現實低頭。有機是個什麼樣的事業?胡刪老師說過:「有機事業是個把富人做成窮人的事業。有很多富翁,做著做著就變成負翁了,變賣房屋家產,只為保住那一畝三分有機田。這樣的人真的很多,最後不得不灑淚撤退,離別有機事業時的那種悲壯,每每夜半人靜時回想起來,常常讓人淚滿襟。」
1993年剛而立之年的何孟生先生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陪同友人再次來到了這片兒時玩伴過的地方,當時成立於1958年的天湖山國營茶廠是周邊許多村民茶農的主要收入來源,由於交通不便經濟效應不景氣等因素,導致周邊村民日子一天不如一天。這如父輩在其兒時靠著這一片片的茶葉使何孟生先生從農村一步一步走上了大學,最終有了現在的小事業。從小在茶中泡出來的何先生深知其不易,抱著回報家鄉的情結,一顆讓百姓一起富裕起來的心油然而生。經過調查農戶茶園生產出來的茶數量不多,那時候的交通還很不方便,挨個拿到一些企業上去賣,路途成本以及價格各方面沒有優勢。那個時候白茶出口挺好,但是出口國外需要一定的量,而山村幾家農戶根本做不起這個數量。
1994年何孟生先生成立了福鼎市富陽農業專業合作社,開始帶領佳陽鄉(那時為前歧鎮)周邊茶農,科學種茶、採茶、做好茶,協議市場價的1.5-2倍的價格收購優質茶青茶品,生產製作後的產品由公司統一出外尋找銷路,雖然當時的市場環境下無法然大部分人過上相對富裕的日子,不過已是有極大改善。
1999年比利時二惡英雞汙讓全世界對食品安全拉響警鐘,此次事件發生後歐盟等國對比利時的雞、牛、豬等牲畜產品全面禁止並銷毀。美國因為比利時同屬歐盟的情況選擇全面禁止歐盟15國的牲畜產品進入美國市場。比利時幾十年的食品美譽一去不復返。全世界也因為此次事件對於有機產品的關注度上升到了一個新臺階。
因為白茶早年多用於出口,何孟生先生很早就接觸了國外的有機農業方面的相關知識,中國的土壤問題在何先生看來已經是非常嚴重,科技發展與經濟爆發必然帶來環境汙染與生態破壞,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息息相關的土壤,維持生命的水源都暴露在汙染源當中,而保護環境改良土壤的最好辦法就是改變種植方式,選擇有機種植,就是這樣我才了解到「有機」這個詞。可按照與農戶合作的方式進行統一管理統一配備有機肥可以理解為有機種植,可實際操作可行性低,農戶還是會根據市場具體情況來操作,如果市面的收購價格高,對產量要求高自然就無法控制,所以一個給農戶作為參照的真正有機茶園十分必要。且在何孟生看來未來有機的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2000年開始恆春源由於國內暫時沒有國家級有機產品標準,何孟生先生就參照國外的有機管理辦法來規劃管理天湖山茶園。(2004年之前,中國沒有統一的有機產品標準,各個機構制定自己的有機認證標準。2003年,國家頒布《認證認可條列》,使有機產品的認證走上規範化。2005年1月,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頒布了《有機產品國家標準》GB/T 19630,這是我國的第一個有機產品國家標準,同年6月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頒布了《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
天湖山有機茶基地歷史悠久,且自然生態情況優越,在管理一年後產品就已經通過當時的國外有機標準,由於其工藝傳統,且品質及其優良,一上市就深受歐美客戶的喜愛,恆春源也藉此機會開始從常規、低農等級白茶產品轉向有機白茶產品銷往海外。
2001年何孟生先生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有機茶研究與發展中心(OTRDC)取得聯繫,開始接洽認證適宜,經過實地檢查後開始進入了轉換期(2002年機構更名為有機茶發展中心,2003年經中國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成立杭州中農質量認證中心( 英文縮寫保持OTRDC),OTRDC通過了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的資質認可,認證的業務範圍為有機產 品種植、有機產品生產與加工。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食品農產品認證機構之一,尤其在茶葉認證領域佔據絕對優勢)。
由於出口備案、有機認證以及公司發展需要,2004年當時的何孟生現在需要成立一家公司來進行規範化的操作。取名時何孟生先生獨自在天湖山茶園漫步,往著眼前這萬物復甦、青春活力的美景。恆春之感湧上心頭,恆春是傳說中的一種長青仙樹,《拾遺記·方丈山》的一段記載:「臺左右種恆春之樹,葉如蓮花,芬芳如桂,花隨四時之色。 昭王 之末,仙人貢焉,列國鹹賀。王曰:『寡人得恆春矣,何憂太清不至。』恆春一名沉生,如今之沉香也。」
天湖山美景以「四海」聞名,即春季杜鵑花海、夏季茫茫雲海、秋季蘆葦花海、冬季皚皚雪海。四海應對花隨四時之色。飲茶與長壽相關,白茶在茶裡又是以保健健康為名。春為一年四季之始,為最好之意,永遠給消費者一份最好與安心。恆春源之名就此開始。2004年10月恆春源公司正式成立。同年12月經過3年的轉換期,恆春源於正式通過中國有機產品認證。成為白茶首批通過此認證的企業。
2007年公司先後通過了歐盟、美國有機產品認證。
2010年白茶的春天到來,白茶企業如雨後春筍一般切入國內市場,恆春源也不例外,不過當時的恆春源產品在江蘇,山東等地的超市裡上架進行銷售,由於是經過第三方人員進行維護與銷售,最終出現了問題,打官司,雖然最後贏了,可被國內的亂象深深傷害了,於是還是將主要重心放在出口上。
2013年有為香港的客戶抵達恆春源基地,雖然其先生的銷售渠道為法國,可他對於高品質產品的消耗有其自己的想法,當時林女士問基地的工人,你們公司的產品銷路如何,工人回答:我們品質很好的,是有機的,我們的產品都是賣給外國人的。而且供不應求。說著還很自豪的給我們看他與外國人在公司基地的合影。隨後林女士向何孟生先生說了此情況,何孟生先生細心的將原因說明:「不是我們不想把好的產品賣給我們國人去飲用,而是有機在國內觀念並不普及,很多人對有機抱有不信任,懷疑,乃至牴觸的思想,而且有機的種植管理生產養護的成本遠遠高於普通常規產品,國人不願意花錢購買,只有外國人願意,企業需要生存,有這麼多的工人需要養活,這些工人茶農家裡都有老小,許多都是靠大家長做工支撐家裡的開銷。我們做有機農業出發點都是保護環境,讓產品真正安全放心,我們相信國內對有機的春天一定會來。其實普通或者一般的原料成品我們的確都是銷往歐美,可真正好的原料我們都認真存下來,以後都是真正有機的高品質白茶。」
給鄉裡茶農茶人推廣指導有機茶園管理
實地為茶農茶人講解有機茶具體實踐
2017年,恆春源這25年出口雖然在整個中國出口這塊上數量不算多,可0次安全事故,在福鼎有機白茶出口中佔有絕對地位,產品深受國外客戶喜愛與讚譽。17年年初看到國內市場的紛紛亂象,農殘問題,真假茶,這讓「集體榮譽感極強」恆春源決定自己開闢一條白茶之路,為福鼎正名。用了3個月時間恆春源組織了相關倉庫的庫存儲備以及各方面,於2017年9月正式上線國內市場。
2019年獲得難度極高的美國雨林聯盟認證(福鼎首家),2019年底獲得釣魚臺原生態產品標準認證(福建省首家)。
2020年的今年恆春源在全國16個省份有自己的銷售網點,越來越多人知道恆春源,喜愛有機生活
何孟生先生與有機結緣二十年了,近年來國人對有機的認可度越來越高,他相信有機的春天是真正到來了,他也將遵守這份初心一路前行,永不回頭。並且希望越來越多的朋友,認識有機,接觸有機,愛上有機,生活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