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很多人天生就不愛說話,只要一說話就會感到緊張和害怕。
在生活中並不缺乏這樣的人,這樣的人總是獨立獨行,不愛與他人交流,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內向型人格。
有的人也想和他人交流,但是話到嘴邊卻說不出口,每當想說話的時候,總會有一種緊張的情緒湧上心頭,很難說出話,所以就乾脆不說了。
其實這種情況在心理學角度來講,就是害怕,害怕與人交流,害怕說錯話,害怕別人不搭理你。那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讓不愛說話的人變成愛說話的人呢?心理學家:只需要做到這3點。
1、多說話,儘量使語句流暢
很多人不愛說話的原因,除了緊張和害怕之外,還有說話的語句不流暢,這也是導致不愛說話的原因之一。
我們在和他人交流的過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說話的語氣流暢。如果你連一句話都說不清楚,那對方肯定不想和你溝通,你也會感覺很尷尬。
所以一個人想要變得愛說話,就得多說。當然,並不一定要在和他人交流的過程中多說,自己在私底下也可以多說。比如用一些錄音軟體,或者拿出書本來讀,大聲的說出來,保持語句流暢,多多練習,在和別人交流的時候也不會那麼尷尬。
2、在心裡給自己加油打氣
得不到別人的鼓勵,那就自己給自己鼓勵吧。不管你做任何事情,都不要想著有人會幫你,別人幫得了你一時,但幫不了一世,最終還是得靠你自己來完成。
雖然在這過程中有點辛苦,但只要堅持下來,對你就有很大的好處。當說不出話的時候,自己在心裡給自己打氣,「加油,一定可以的,我是最棒的,這才多大點事,怎麼能夠難倒我呢?」
在和他人交流的過程中,自己給自己加油,就能夠說出很多話,這樣時間久了,也就會變得愛說話了。
3、找共同話題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90%的人之所以說話會尷尬,最重要的原因是沒有找到共同話題。
共同話題決定兩個人之間談話的時長和興趣,擁有共同話題,就算平時不怎麼愛說話的人,也能夠非常積極的交流。
所以在和他人聊天的時候,找到雙方都感興趣的話題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人要是不怎麼說話,那不妨在和他人聊天的時候找興趣點,這樣可交流的話題就會很多,也不會覺得尷尬。
其實愛不愛說話,取決於一個人的心態,心態好,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會好,心態不好,做什麼事都是不好的。所以我們要用積極的心態去做事,這樣才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今日話題:不愛說話的人在說話時都會感到緊張和害怕,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