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重行行——蘇軾的一首與眾不同的離別詞

2020-12-23 詩心史意

瀚如煙海的詩歌中,送別絕對是讀不完的重要主題。這些送別詩或悽婉或曠達或不舍或勉勵,白居易"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將離別的氣氛渲染的無比蕭瑟清冷;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則是大氣恢宏。像王維的"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則深含無限的不舍之情。而高適的"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無人不識君"卻是深切的勉勵之情。離別詩詞俯拾即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況下有不同的感悟。

但在所有的離別詩詞中我最喜歡蘇軾的一首詞,它沒有濃濃的依依不捨,沒有深深的宛轉悽厲,沒有沉沉的恢宏大氣。但它卻有著歷盡風雨滄桑之後的從容淡定,更體現了豐富的人生哲學。今天就一起來欣賞一下蘇軾的這首臨江仙 送錢穆父

臨江仙 送錢穆父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

惆悵孤舟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樽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這首詞以以往的離別開篇,暗示了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分別。"天涯踏盡紅塵"聊聊數字概括了"三改火"的奔波勞碌,但字裡卻流露著曠達淡然的態度,在作者眼中無數次的奔波勞碌,宦場的起謫沉浮都已經是匆匆腳下一絲塵埃,這句雖然沒有"烏蒙磅礴走泥丸"的雄渾氣勢,但表現了處變不懼,榮辱不驚的泰然。貶謫奔波雖苦,但作者使用"紅塵",而不是風塵,則是一種樂觀心態的體現。"依然一笑作春溫"更是這種樂觀積極進一步的表達,遷謫的辱,奔波的苦都付諸一笑。

"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在讚嘆有人的同時,也是蘇軾自身的內心流露。歷經新舊黨爭,幾經起用和貶謫之後,蘇軾並沒有選擇與時俯仰,隨波逐流,卻依然率真坦然,堅持真理,為民請命,不以榮辱為懷,不以得失為意。這是何等的超脫。歷經宦海浮沉依舊能寵辱不驚,永葆初心,所以"古井"無波,"秋筠"有節。

"惆悵孤舟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離別雖然倉促苦悶,但在作者卻僅僅是淡淡的惆悵。"淡月微雲,"風清雲淡,沒有刻意渲染。古時一別,也許就是一生,但在作者為何如此超然?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李白有語"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千百年來,無數人前赴後繼,來去匆匆,你我都僅僅是天地間一瞬的匆匆過客,離別本應該是常態,無需兒女情長。我們恰巧在同一個旅舍相逢相識,然後就需要各奔東西。

人生本是場旅行,或身體或心靈,對於蘇軾而言,他的心靈的終點或許是所謂的佛家的見心明性,或許是道家的返璞歸真,或許是儒家的明明德。而你我心靈終點又在何方?

版權聲明

相關焦點

  • 行行重行行
    在尼古拉斯·斯帕克思的故事裡,如此奇蹟比比皆是——或許你還沒有聽說過這個名字,然而,如果你同我一樣,喜歡冷靜而平淡的兩情相悅——它不一定是至死不渝,卻一定至死不會相忘——那麼你也一定會喜歡上這樣的故事,猶如許多年前我們都讀到過的古詩: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餘裡,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
  • 「葉の故事」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他與自己的往昔作別,懷著凌雲壯志離開家鄉,到更廣闊的天地施展抱負。盈袖的風聲裡,是浮光躍動、華彩流溢、泱泱盛世。他懷著滿腔家國之思,心胸再裝不下對桑梓的牽掛。」他想到那些繁盛而終將衰落的流景,那袖間永不消逝的芬芳,以及他夢境中身骨如鶴的少年。「他是詞採華茂的詩人。
  •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留在時光中的無名者之歌
    01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餘裡,各在天一涯。青青陵上柏,磊磊澗中石。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以上是蕭統編入《文選》中的漢樂府詩,題為【古詩十九首】,這十九首詩有離別之思,有對世事無常之感慨。作者或是在外漂泊的遊子、或是相思無盡的愛人、或是感慨世事的文人,一字一句,皆是真情。
  • 蘇軾的一首送別詩,情緒的反轉,讓友人得到勸慰,離別不再傷感
    在我國從古到今的文學史中,描寫離別的文人通常是非常多的。但是,很多離別的作品,總會有一種非常傷感的意境,讓人讀起來非常的難過。因為離別可能意味著見不到這個人或者是因為一些變故才離開這個人。所以說,多愁善感的文學家們寫的離別,都是有非常濃厚的個人情感的,總能給人傳達一種壓抑的信號。
  • 蘇軾深情的一首詞,被後人千古傳誦,句句思念,末尾豁然開朗
    這首詞,是蘇軾寫的一首贈別詩,表達了作者分別時濃烈的愁緒詞中不光有太守,還有唱歌的藝妓,詞中所用表達形式十分豐富,採用襯託、借典、以景抒情的手法無限的烘託了作者豐富的情感內心。河梁指分別之地,直截了當說明即將離別,不光是蘇軾和太守的離別更是樂妓與眾人的離別。執手就是手拉著手,引用了《詩經》裡的詩句,表現出離別時候的難過和依依不捨。
  • 蘇軾贈別好友的一首詞,豪邁抒懷,短短六句寫出自己豁達的人生觀
    蘇軾寫過很多的詩詞,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抒發自己的情感或者是寫風景的,但是今天我們要說的這首詞是蘇軾少有的贈別友人的一首詞,不像其他人的離別詞一樣感傷悲情,而是充滿了蘇軾的味道,豪邁中帶著幾分豁達,樂觀中帶著幾分感動。蘇軾在杭州做通判的時候,正好遇到自己的友人梅庭老去上黨任學官,蘇軾前去送別的時候寫下了這首《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黨學官門外東風雪灑裾。
  • 蘇軾灑脫的一首詞,最後兩句成千古名篇,林語堂稱讚不已
    灑脫是陶淵明詩中「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的淡泊;是王維詩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豁然;是劉禹錫詩中「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的樂觀。顧名思義,這是一首送別老友的詩詞,公元1091年,蘇軾的好友錢勰要赴瀛洲上任,臨別前,蘇軾通過這首詞贈別。「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這句說的是兩人一別有三年之久,而這次又要奔赴瀛洲,既表明了兩人離別之久,又暗示了好友仕途的坎坷。
  • 蘇軾半夜睡不著,於江邊寫下一首詞
    面對離別,蘇軾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遭受風雨,蘇軾說:一蓑煙雨任平生。 被貶惠州,蘇軾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詞《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便是蘇軾的一首曠達詞作。
  • 晏殊《蝶戀花》乃婉約詞極品,豪放詞宗蘇軾也作一首,可與之媲美
    晏殊是北宋婉約詞作者的代表人物,而蘇軾則以豪放詞著名,他二人各有一首《蝶戀花》。前者因境界遼闊高遠,久負盛名,被王國維用作「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第一重境界」的代名詞;後者豪邁於婉約,佳句不斷,開宋詞新風。兩詞各有千秋,讀罷令人回味。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兩位大家的詞作吧。
  • 蘇軾刁難友人小妾,小妾的回答,讓蘇軾感動,寫下一首詞流傳至今
    我們不去分析這句話的意思,單單讀起來就感覺身心舒暢,很多人都知道這個句子很美,卻不知道這句話其實出自蘇軾的一首詞。這首詞中還有另外一句「網紅金句」,就是「此心安處是吾鄉」,這句話比上面這句更有水平,意境更高了一個層次。
  • 蘇軾攜妓拜訪高僧,高僧大怒,急中生智寫下一首詞,對方啞口無言
    一代文豪蘇軾,歷經宦海沉浮,幾乎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處事態度,其心態令人佩服,被貶黃州期間,閒來無事在城東開墾荒地種菜,並給自己起個「東坡居士」的綽號。有些文人比較古板,整日不苟言笑,蘇軾卻與眾不同,具有極強的幽默細胞,作詩不拘小節,不太在乎他人的眼光和看法。
  •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寫下一首思念之詞,開篇14個字,足以讓人淚目
    一首經典之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就是蘇軾寫給弟弟蘇轍的詞,當時的他被差往密州,中秋佳節,思念難解而作,讓人心痛,千年後仍然流傳。還有《木蘭花令·宿造口聞夜雨寄子由才叔》也是寫給弟弟蘇轍的詞,當時的蘇軾被貶謫至惠州,晚上夜宿造口,孤獨的心緒湧上心頭,雨夜驚夢之後,寫下這首扣人心弦的詞作。
  • 辛棄疾最經典一首詞,寫盡人生艱難世途險惡,最後兩句是千古名句
    這首詞寫於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春辛棄疾自豫章赴行在臨安途中,此時,辛棄疾已經經歷了不少仕途挫折,所以這首詞雖是送別詞,但詞中卻處處在寫人生的艱難與世途的險惡。唱徹陽關淚未乾,功名餘事且加餐。徹:指音樂的最末一節。唱徹即唱完。
  • 蘇軾最隨意的一首詞,卻傳到如今,最後一句奉為經典,至今被引用
    這句話其實就是字面意思,當時蘇軾的朋友張先已經八十歲的高齡了,卻還娶了一個剛剛十八歲的少女。當時的張先也寫了一首詞,蘇軾是為了回給張先而作的此詞,正是用來調侃張先都已經半截入土的人了還想著這樣的事,暗諷張先的不道德,仗著有錢就納這樣小的妾,也暗示少女今後的日子。
  •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抬手寫下一首詞給蘇轍,開頭7字就是千古名句
    後來還是王安石向宋神宗求情才赦免了蘇軾,但是我們都知道「死罪可免,活罪難逃」於是蘇軾就被貶到了黃州。蘇軾夜半被雨驚醒,抬手寫下一首詞給弟弟,開頭7字就是千古名句雖然仕途坎坷,但好在蘇軾生性樂觀豁達,善於苦中作樂。
  • 金陵讀書·每周新書12本 |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佚名 〔兩漢〕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餘裡,各在天一涯。
  • 蘇軾「接地氣」的一首詞,或許藏著高級的人生哲學,人間有味是清歡
    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蘇軾有一首非常"接地氣"的一首詩,讀了他,感覺一陣香氣撲來,即美味,也蘊含著豐富的人生智慧。我們都知道蘇軾又名蘇東坡,你知道蘇東坡的名字是從何而來的嗎?這個名字源於蘇軾最"接地氣"的一首詞,通過對這首詞的了解,我們不僅能夠知道他"蘇東坡"的來歷,還能知道東坡肉的來歷,同時還能學到裡面所藏著的高級人生哲學。這首詞就是《豬肉鬆》。
  • 蘇軾學生之一,一首離別相思宋詞卻是情韻悠悠,楚楚動人
    身為蘇軾的學生之一,黃庭堅在詩詞方面的文學成就,絲毫不低於他的老師。縱然是對於相思詩詞的創作,讀來也有獨特的韻味。今天我們談到的這首宋詞就是如此,雖然他的詩詞作品當中,向來都有一種悲涼或者雄壯的情調,但是在這首宋詞當中,對於相思情意的描寫,卻顯出一直纏綿的韻味,情韻悠悠,楚楚動人。江水西頭隔煙樹。望不見、江東路。思量只有夢來去。更不怕、江闌住。
  • 蘇軾被貶後創作的一首詞,卻安慰了後人許多年!
    "此心安處是吾鄉""此心安處是吾鄉"出自蘇軾的詞作《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這首詞是蘇軾寫給友人王定國侍妾寓娘的一首詞。其實蘇軾內心是對王鞏有愧疚的,但是當聽到寓娘"此心安處是吾鄉"的時候,給內心懺愧的蘇軾很多的安慰。寓娘感動了蘇軾,蘇軾也用這樣一首詞感動了900多年後的我們。